...9條隧道,「一帶一路」上中俄又一合作典範:中國地鐵走進莫斯科

2021-01-09 第一財經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身影活躍在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建設中。

4月25~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22日,國新辦發布會發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和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的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已全部得到落實。報告展望稱,「一帶一路」建設將繼續把互聯互通作為重點,著力推進公路、鐵路等領域合作。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中國鐵建走在前頭,走進了俄羅斯,2017年中國鐵建中標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線西南段項目,共包含3站4區間9條隧道。區間線路總長約4.6km,合同工期至2019年12月31日。

該項目是俄羅斯首次在地鐵建設中引進外國企業施工的項目,也是中國技術、管理及設備首次集體走進歐洲地鐵市場的工程。莫斯科地鐵連接著莫斯科各主要公共場所,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莫斯科城市公共運輸的壓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經驗與本地化措施融合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鐵建獲得的資料顯示,2019年4月5日,地鐵項目第一條隧道已全面貫通。按照時間表,中方預計在2019年底完成三個地鐵車站的建設,實現總長度4.6公裡的隧道貫通。同時,憑藉在上述項目中的表現,中國鐵建於2019年2月和4月分別籤約了在建環線東段大盾構施工合同和通往莫斯科新城科穆納爾卡的地鐵西南線項目合同。

在推進過程中,中國經驗與本地化措施融合,為項目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中國鐵建俄羅斯公司副總經理章海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國鐵建於莫斯科的建築工地、辦公場所,隨處可見中俄員工相互溝通,合力協作。他介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用工峰值達1000人,中方員工和俄方員工基本佔比50%,既帶動了中國勞動力的輸出,也為當地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部分俄籍人員參與了管理團隊。」

在他看來,推廣本地化的措施,不僅有助於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體現中國鐵建的社會責任,同時,俄羅斯地鐵工人經驗豐富,與他們交流能夠獲取大量的本地工作經驗,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在項目盾構施工方面,雙方人員通過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了中俄兩國的技術優勢。

當然,中國鐵建參與的莫斯科地鐵項目建設並非沒有困難。據悉,標段內施工工序複雜、土壤構成與國內不同、周邊存在大量建築物、運營的車站、河流,特別是在冬季施工溫度遠低於之前承建過的項目。「在俄羅斯進行施工最大的挑戰是極寒的施工環境,這就要求盾構機整機關鍵部件的鋼結構件均採用耐低溫材料製作,部分外購件也存在耐低溫要求。」章海建說道。

此外,為適應莫斯科當地的極寒氣候條件,中國鐵建還開發了可耐零下20℃低溫的主驅動,並增加液壓泵站、變頻器等輔助加熱系統,使設備完全適應俄羅斯極寒施工作業環境。

施工過程中,中國鐵建項目管理團隊表現出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術,以及中國鐵建自主生產的盾構機為代表的中國設備展現的良好性能,都得到了莫斯科市政府和廣大民眾的認可。

中俄合作又一典範

章海建認為,莫斯科地鐵項目是在「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高度契合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他說:「中國鐵建成功中標莫斯科地鐵,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更加開放的市場態度。這一項目成為中俄企業合作的又一典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今年2月下旬發表2019年國情諮文談及俄中關係時指出,俄方重視發展俄中關係,俄方與中方平等互利的雙邊關係是國際事務的重要穩定因素,是良好經濟合作的典範,有助於保障歐亞地區安全。

普京還表示,俄羅斯將繼續構建歐亞經濟聯盟統一市場,並發展對外合作,包括繼續推進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這是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的「序言」。

早在2015年5月,中俄兩國籤署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開啟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和務實合作的新階段。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也在本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極大拓展了中俄合作空間。「中俄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框架下,兩國經濟潛力得到進一步挖掘,各領域務實合作全面鋪開。」李輝說道。

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雙方在能源、核能、航空航天、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領域合作得到進一步鞏固的同時,中俄高科技、農產品貿易、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合作成為新的增長點,雙邊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相關焦點

  • 中企承建的首個莫斯科地鐵工程9條隧道全部貫通
    「波麗娜」號盾構機在施工現場 莫斯科時間12月26日,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西南段項目阿米尼站至終止線區間中線隧道順利貫通,至此,中國企業承建的首個莫斯科地鐵項目9條隧道全部貫通。 莫斯科地鐵西南段項目是俄羅斯首次在地鐵建設中引進外國企業,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中鐵十六局集團和中國鐵建重工集團組成聯合團隊按照商務、設計施工、設備維保分工實施,於2017年4月開工建設。工程主要包含3個地下車站4個盾構區間共9條隧道,主要採用中國鐵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臺6.28米直徑盾構機掘進施工。
  • 莫斯科地鐵的一道中國風景
    莫斯科地鐵六號線始建於1958年,途徑莫斯科市最古老的廣場——紅場。「中國城」站位於紅場東,是莫斯科地鐵人流量最大的地鐵站之一。中建俄羅斯公司總部黨支部書記任潤濱說:「『中國城』站不是華人聚集區的意思,這裡是莫斯科最負盛名的歷史文化老城區,我們選擇在這裡投放地鐵燈箱宣傳圖片,既讓『中國城』擁有了中國元素,也實現了莫斯科歷史建築地標和中國建設者建造的新時代地標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表達我們共築美好未來的願望以及共商、共建合作共贏的理念。」
  • 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項目首條隧道雙線貫通
    中國日報7月14日莫斯科電 (記者 任奇) 當地時間7月14日上午,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項目斯拉夫世界站至秋列涅夫將軍站盾構區間左線隧道順利貫通,成為全線首個實現盾構區間雙線貫通的項目,中俄合作科技創新再創佳績。
  • 通訊:歷史悠久地鐵中的新力量——中國公司助力莫斯科地鐵建設
    新華社記者白雪騏攝  走進莫斯科的地鐵站,隨著幽深的扶梯緩緩而下,浮現在眼前的是美輪美奐的宮殿,復古吊燈、精美浮雕和多彩壁畫,種種如同藝術陳列館般的景致,一瞬間把人們帶到歷史深處。  1935年開通的莫斯科地鐵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美的地鐵,堪稱「地下藝術殿堂」,是無數遊客不可錯過的「打卡」勝地。
  • 為俄最大地鐵項目設計!中國盾構機正運往莫斯科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導 俄媒報導,莫斯科副市長馬拉特·胡斯努林對媒體稱,莫斯科地鐵大環線建設所用的2個10米長盾構機將於11月從中國運抵。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9日報導,盾構機將在莫斯科大環線西南段使用。大環線將是俄羅斯地鐵建設史上最大的項目。該消息指出,盾構機由中國鐵建根據莫斯科的水文地質條件設計的。
  • 「一帶一路」財經資訊:已籤署130多個運輸協定
    對於中國來說,這一項目有助於促進地區互聯互通建設,推動地區國家的共同發展和繁榮。這是中車在巴爾幹地區「一帶一路」合作的又一項重大成果。該項目是中國電力機車產品進入塞爾維亞的第一份訂單,這4臺中國電力機車的最終用戶為塞爾維亞國有控股超大型企業尼古拉特斯拉火電廠。
  • 中國公司完成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隧道挖掘工作
    中國僑網12月18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期,中國公司使用中國製造的盾構機完成了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隧道挖掘工作。莫斯科市負責城建政策及建設事務的副市長馬拉特·胡斯努林表示,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韋爾納茨基大街」與「革新家街」地鐵站之間隧道的挖掘工作結束。
  • 中國鐵建籤署莫斯科米丘林地鐵上蓋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奮健和莫斯科市副市長胡斯努林見證合作協議籤約中國日報莫斯科6月5日電(記者 井水玉)莫斯科當地時間6月5日,中國鐵建與莫斯科工程設計院、AFI公司共同籤署莫斯科米丘林地鐵上蓋開發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 莫斯科地鐵新隧道將藉助中國設備建造
    莫斯科副市長馬拉特胡斯努林對媒體稱,莫斯科地鐵大環線建設所用的2個10米長盾構機將於11月從中國運抵。  中國鐵建正在建設莫斯科大環線西南段地鐵,大環線將是俄羅斯乃至世界地鐵建設史上最大的項目。新環線的長度約為70公裡,將含31個站點。  正如莫斯科城市規劃政策和建設綜合體網站上所述,名為「勝利」的盾構機將在大環線西南段使用。該設備將從中國經北方海路運抵聖彼得堡港,然後通過河運和公路運輸運至莫斯科。
  • 黑龍江新增一條赴俄空中航線 哈爾濱—車里雅賓斯克—莫斯科國際包...
    黑龍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對俄邊境旅遊區,是中國最早與俄羅斯開展旅遊交流的省份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多年來,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旅遊交流頻繁,還積極發展與車里雅賓斯克州及薩哈林州等俄羅斯其他相關地區的旅遊合作,並延伸向俄羅斯歐洲地區。
  • 我國盾構機挑戰世界極寒環境,貫通莫斯科首條地鐵隧道
    2019年4月4日,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建重工)與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莫斯科地鐵聯合定製的5臺挑戰世界極寒環境盾構機中的首臺——「波麗娜」號盾構機順利實現莫斯科地鐵項目首條隧道的貫通,標誌著鐵建重工成功攻克了極寒地質條件下盾構施工這一世界級難題。
  • 【經濟日報「新對話·中國經濟特刊」】中國鐵建人在俄羅斯
    2013年以來,中俄兩國政府高層交往日益頻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中國工作者來到了俄羅斯的土地。他們揮灑著辛勤的汗水,在異國他鄉創造著「中國奇蹟」,書寫著中俄人民交往的新篇章。
  • 中國高速傳動:工業裝備齒輪箱走進「一帶一路」
    據南高齒母公司中國高速傳動董事會主席胡曰明介紹,憑藉在傳動行業深耕多年的技術積累,早在2013年,他們就獲得了南非4800餘臺郊區列車齒輪箱訂單;2018年,他們又獲得了突尼西亞362臺地鐵齒輪箱訂單。目前,南高齒的業務已涉及地鐵、有軌電車、城際、高鐵車輛和機車等應用領域,共有2.5萬餘臺軌道交通齒輪箱穩定運行在中國、北美、南美、澳大利亞、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各類車輛裝備上。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8月19日—8月23日)
    (中國新聞網) 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19日,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下一階段五項重點工作:一是拓展大通道,將「硬聯通」和「軟聯通」建設相結合;二是搭建大平臺,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三是發展大經貿,提升在蓉外資規模和水平;四是深化大交流,打造國家級國際交往承載地
  • 那年,莫斯科地鐵究竟發生了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那個發生在1975年的故事。1975年4月,當晚9點,一輛地鐵開得很快。到下一站只需14分鐘。但是誰知道呢,在這短短的14分鐘內,公共汽車上的乘客就不見了。火車就不見了。因為發生了這種情況,整個地鐵線路都停止了運行,警察和管理人員也進行了地毯式的搜查。
  • 揭秘莫斯科地鐵失蹤奇案的真相,有人說是進了時空隧道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運營裡程最長的地鐵之一,總長度超過200公裡。莫斯科地鐵不僅四通八達,方便快捷,而且特別安全,運營多年很少發生交通事故。然而,近些年中國多個網站上卻熱傳,上世紀70年代,這裡卻發生了一樁奇案,至今無法解釋這是怎麼回事!
  • 南高齒:工業裝備齒輪箱走進「一帶一路」
    據南高齒母公司中國高速傳動董事會主席胡曰明介紹,憑藉在傳動行業深耕多年的技術積累,早在2013年,他們就獲得了南非4800餘臺郊區列車齒輪箱訂單;2018年,他們又獲得了突尼西亞362臺地鐵齒輪箱訂單。目前,南高齒的業務已涉及地鐵、有軌電車、城際、高鐵車輛和機車等應用領域,共有2.5萬餘臺軌道交通齒輪箱穩定運行在中國、北美、南美、澳大利亞、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各類車輛裝備上。
  • D-6地鐵,莫斯科地下的秘密軍用線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莫斯科地鐵發揮了空襲隱蔽作用。戰後,史達林指示,在莫斯科的地下深處修建龐大的隧道網絡,作為避免核打擊的後備指揮部,為莫斯科以及軍事指揮所和掩體提供的地下運輸。
  • 【一帶一路新國企】通用技術集團中機公司:「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
    該項目群帶動了我國技術、設備和勞務輸出,產生了良好的綜合經濟效益,在孟加拉國及周邊市場為中國企業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在巴拉普庫利亞煤礦電站項目群順利開發執行的基礎上,中機公司乘勝出擊,又在孟加拉承攬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希拉甘傑燃氣電站項目是中機公司作為獨立EPC承包商在海外承攬的第一個電站項目,累計金額逾5億美元,已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滾動開發電力項目的典範。
  • 地下的「時空隧道」:莫斯科地鐵也曾神秘失蹤過?
    並調集有關工作人員,在整個地鐵系統內搜索失蹤的列車,當時的蘇聯內務部也派人參與搜尋。列車和車上的幾百名乘客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認為,列車進入了神秘的『時空隧道』。」真相: 這個被稱之為「1975莫斯科地鐵失蹤案」的傳說,常常被收錄到「世界上人類集體失蹤」的未解之謎裡。最近,這個引人聯想的流言又被翻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