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期的楊振寧(左一),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楊振寧從青年就開始對物理學產生濃厚興趣。
1957年楊振寧在諾貝爾獎頒獎現場。獲獎原因: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1974年,黃昆、鄧稼先、黃宛、周光召、楊振寧(從左至右)在頤和園合影。是他在物理學方面卓有建樹的同學。
1981年,楊振寧在蘭州大學演講。研究物理,必須以數學為基礎,沒有高超的數學水平,很多物理問題解決不了,愛因斯坦在研究相對論時,數學就幫了很大忙,同樣楊振寧的數學水平也很高。此黑板的公式沒有幾個能看懂。
鄧稼先(右二)和夫人許鹿希(左二)同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右一)合影。楊振寧和鄧稼先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們的父親楊武之、鄧以蟄都是清華大學教授,鄧教美術史,楊教數學,性格很合得來。
楊振寧最近一個成果:1975年,楊振寧和吳大峻發表了論文75c,用不可積相位因子的概念給出了電磁學以及楊—Mills場論的整體描述,討論了Aharonov—Bohm效應和磁單極問題,揭示了規範場在幾何上對應於纖維叢上的聯絡。 因大眾對其物理研究成果看不懂,所以都喜歡關注楊振寧和翁帆,下面看看他和翁帆的美照。
楊振寧和翁帆結婚照,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教授與28歲的翁帆結婚。楊振寧自曝向翁帆的求婚。翁帆說:「你要知道,當一個你崇拜的人,向你表達愛或喜歡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愛上他了。」翁帆對楊振寧的崇拜溢於言表,楊振寧在物理方面的建樹確實值得崇拜。
2014年10月,結婚十年後,楊振寧接受採訪時表示,不宜要孩子,因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個人帶著一個或者兩個孩子,那將是很困難的事。
楊振寧和其妻等。楊振寧說:自己要活到「茶壽」108歲,那個時候翁帆54歲,風韻猶存。楊振寧希望自己多活幾年,但又害怕耽誤了妻子以後的人生,他的內心十分糾結,說不希望翁帆孤單!看來為翁帆考慮的很周到,他意思很明顯,希望自己不在了翁帆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