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孝感|95後護士焦祖惠:經歷了汶川地震 心懷感恩去抗疫

2021-01-11 上遊新聞

03-01 12:14:56 來源:重報集團孝感報導組

12年前的汶川地震,讓一個當時年僅14歲的女孩感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對地震災區人民的無私援助。如今的她,已經是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焦祖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連續兩次主動報名,終於與同事們一起來到湖北孝感,奮戰在抗疫一線。

「是我回報社會的時候了」

在孝感市中心醫院東南院區4樓,422床的患者一有空就找護士焦祖惠聊天:妹子,等疫情過去了,我要到你們重慶去耍。

焦祖惠,是來自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每天她的工作就為這裡的患者服務,工作繁瑣,但卻很細心。

焦祖惠其實並不是重慶人,她來自四川省理縣。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她的家鄉理縣雜谷腦鎮受災嚴重。

當時那一幕還歷歷在目:正上初二的焦祖惠,那天剛拿出筆就發生了意外。回到家後,一片廢墟中,看到最多的就是醫護人員和穿軍裝的人。「全國各地來的人都在幫助我們。」焦祖惠說。

廢墟中那些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生命的白衣戰士感動著自己,焦祖惠告訴媽媽,以後自己也要當一名白衣天使。高考過後,她選擇了護理專業。畢業後,成為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重慶市組織了醫療隊馳援湖北,焦祖惠所在的醫院成了後備隊伍,她第一時間就報名要上前線。「以前全國人民都來支援我們地震災區,現在國家有難,是到了我們回報社會的時候了。」

2月20日,焦祖惠終於踏上了馳援孝感的徵程。「我一直感謝那些在地震中幫助過我們的人,現在是需要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我肯定也會義無反顧地幫助別人。」

▲焦祖惠和同事在病房

第一天穿防護服就遇到下馬威

來到孝感,經過嚴格的防護服、院感等考核後,焦祖惠被安排到孝感市中心醫院東南院區負責4樓的護理。

在重慶,焦祖惠是神經內科的護士,儘管醫院也有發熱門診,但是基本上沒有接觸到發熱病人。

「我們來之前,還真沒有接觸過防護服。」焦祖惠坦言,真正穿上防護服後,心裡還是有點擔憂的,「但是我相信只要細心地做好每一個細節,就會降低感染風險。」

但是在首次進入病區後,焦祖惠還是「非常忐忑、緊張」,進入病房第一天就出了點小插曲。「在院感老師的幫助下,我以為自己可以非常順利地完成當班工作,但是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真有點不習慣。」焦祖惠感覺有點胸悶、噁心想吐。其實,這是很多人的正常反應,只要堅持習慣就好了。「我就在心裡告誡自己,我是來幫助別人的,可千萬不要還沒有工作就被抬出去了哈,還要麻煩別人來照顧我的話,就丟人了。」

還好,經過短暫的適應,焦祖惠堅持了下來,站好了自己的第一班崗。

▲焦祖惠和病人交流

回去以後要給爸爸媽媽一個擁抱

如今,焦祖惠負責的是4樓病區病人的日常照顧,發藥、檢測各種體徵……「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病區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為大家發藥走完一圈需要1個多小時。」

422床的患者得知焦祖惠和同事們是從重慶來支援湖北孝感的後,向她們表示感謝,並錄下小視頻:「感謝重慶的老師。」他還親切地告訴護士們:「我妻子也是重慶人。」

看到老年人,焦祖惠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的男人。」焦祖惠出發之前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爸爸就簡單地說了「好」,就表達了對自己的支持。媽媽也很支持自己,每天她都要給媽媽發回自己的視頻,媽媽才能睡覺。

▲焦祖惠覺得自己欠父母的太多了

「我發現這些年來,我給爸爸打電話說得最多的就是:爸,我媽呢?」焦祖惠說,到了孝感,才發現自己欠父母的太多了。

「等疫情結束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給爸媽一個擁抱。」

重報集團孝感報導組記者 羅永攀 張錦旗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為兩江新區援鄂護士焦祖惠投票
    閱讀量: 當年汶川地震受援姑娘,如今援鄂抗疫90後護士,這場生命的感恩之行,值得被全重慶知道!兩江新區援鄂護士焦祖惠、維和女警廖潔的真實故事令人感動,她們成功入圍,成為「2020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現在,需要您的投票,讓焦祖惠、廖潔的故事感動更多人。2020年12月3日9:00至12月9日18:00,大家可通過微信、手機APP、抖音、電視四種方式投票,並可同時計算為票數。
  • 地震中成長的藏族女護士 用歌舞為新冠病患點燃希望
    焦祖惠   1月11日晚,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舉行,踐行生命之諾的藏族90後女孩焦祖惠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新冠疫情暴發,她踏上去湖北戰疫的路,連續奮戰30多天。用她的樂觀和堅強,給病房裡帶去歡樂和希望。   地震時播下感恩的種子   長大後要成為醫護人員   焦祖惠是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護士,說起自己為何當護士,焦祖惠打開了話匣子。2008年汶川地震,她還在四川理縣讀初二,理縣與汶川縣同屬阿壩州,距離震中心僅幾十公裡。
  • 全國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抗疫一線紀實|醫療隊|護士|北京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5名重症醫學護理專家(穿紅衣者)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張薇 攝1月28日晚9時,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改建完成的傳染病房正式啟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鄂醫療隊員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護理工作,成為國家衛健委組建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進駐病房的醫護人員。
  • 馳援孝感|楊曉娟:逆向前行 不負重託
    楊曉娟,是重慶急救醫療中心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重慶赴孝感支援隊孝昌醫療分隊隊長。她是重慶市第一批到湖北援助的醫護人員。1月26日深夜,重慶市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抵達湖北孝感,經過短暫的培訓,在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來自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20名隊員兵分兩組奔赴戰場。5名護士作為重症組成員留在孝感市中心醫院,其餘15名隊員,奔赴孝感市下屬的縣級市漢川市。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驚世之災雷霆馳援人命關天撤離危境 情滿後方 汶川地震十二年,回望悲痛,致敬重生。有愛,就有希望!
  •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 感恩的種子已在這片土地上開花
    昨日,在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舉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儀式。新華社發  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的外牆上,懸掛著一首當地羌族人民震後創作的詩歌《多謝了》——  美麗的格桑花是我感恩的心,飄動的五彩雲是我發出的信。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國際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
    十二年前,上天好像給中國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國際護士節和汶川地震相遇。5·12汶川地震(2008 Sichuan earthquake),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芮氏規模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 。
  • 紐約華裔護士一線戰疫 推遲婚期馳援休斯敦
    紐約華裔護士一線戰疫 推遲婚期馳援休斯敦 2020-08-02 12:06:52 ,今年3月開始和同事一起抗疫,與死神搏鬥,打贏了第一戰;原訂7月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的她,日前決定推遲婚禮,支持疫情日益嚴重的德州休斯敦。
  • 寫抗「疫」作文, 這些好標題/好句子/好素材不可錯過!
    因此,寫抗疫類作文,用「櫻花將燦 霧盡風暖」做標題,既可以表達抗疫必勝的信心,也可以表達疫情很快會過去、勝利即將到來的樂觀心態和美好祝願。 11 烏雲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擋春 這個標題,表意明確,對仗工整,簡約而不簡單。寫抗疫類作文,用以表達抗疫必勝的信心,十分妥帖。
  • 感恩懷德春暖日 舉國《戰「疫」正清明》
    節目邀請斯琴高娃、蔡國慶、王麗雲、王雷、李小萌、王寧、沙晨、李梓萌、剛強作為疫情見證物推介人,通過對五件疫情見證物背後故事的講述,結合五組文藝節目,帶領觀眾回首一路走來的戰「疫」歷程與暖心時刻。扎西頓珠、喻越越等歌手也在節目中獻聲,表達感恩之心。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不畏艱辛、勇於承擔的人們!
  • 汶川地震中,19歲戰士救下12歲女孩承諾十年後嫁他,如今怎樣
    儘管明白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道理,但是看著汶川大地震逝去的這些同胞,我們依舊心如刀割,看著汶川在一夕之間變成一片廢墟,我們觸目驚心。災難從來都不是休止符,華夏兒女也絕對不會被一次災難而打倒,在地震的慘劇發生之後,國家領導班子迅速做出了應對方法,在第一時間派出解放軍戰士開赴汶川進行馳援。那時的汶川就像是世界末日一般,有的同胞還在睡夢當中就經歷了這場浩劫。
  • 瞞著父母馳援一線、2天只休息兩個鍾,疫情下的後浪令人生敬!
    「後浪」一詞被《咬文嚼字》評為2020十大流行語之一。在魔幻的2020年份,後浪的表現令人稱讚,這一年,他們長大了。年初疫情來襲,不少90後馳援一線。出徵前,有母親一夜沒睡,凌晨3點就開始蒸饅頭為即將上前線的兒子送行;有人自始至終都沒告訴父母,母親從電視上看到新聞,哭著打電話過來;有人向三歲半的兒子解釋,自己是去一個叫武漢的地方「打怪獸」……用壓舌棒固定舌頭、用拭子越過舌根,為了黏膜細胞收集精準,還得用拭子在咽部後壁反覆擦拭,這樣的操作常常讓人感到不適,點點飛沫也會隨之噴濺而出……這是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組成的發熱門診咽拭子採樣隊日常工作的場景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深切緬懷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地震給我們的感悟還有很多很多,也使我們的內心有很大的觸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珍惜你愛的人,愛你的人, 熱愛現在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原來時間已經過去那麼久了。 就是在那次災難中讓我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真相。 原來當兵並不只是簡簡單單去部隊上鍛鍊兩年,在國家有難,人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要第一時間第一個站出來的。
  • 宜賓地震後的第二天,我來到了汶川遺址
    在經歷2008年5月12日那次大地震前,要進入到汶川是很不容易的,群山綿延之下是極度不便的交通。大地震發生之後,從成都到汶川之間便修建了很多的隧道群,人們從成都只需要1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汶川的映秀鎮,去甘孜或阿壩旅行的人也會途經這裡看一看,這裡一直保留著大地震後的一處遺址。
  • 成都90後護士援助湖北:當年地震你們幫助了我們,現在換我了!
    2月21日,彭州市婦計中心90後護士劉迪一作為四川省第九批、成都市第六批、彭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如願踏上徵程。「沒有了往日的繁華,空無一人,冷清。」當天下午,她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後,感受到的是這座城市遭遇疫情後的寂靜。
  • 十年後再訪汶川地震中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唐雄夫婦
    &nbsp&nbsp&nbsp&nbsp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中心派出融媒體採訪小分隊,趕赴「5·12」汶川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回訪部分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倖存者,探尋他們目前的生活現狀和北川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援鄂抗疫歸來的北大第一醫院內科聯合團支部書記葉晶分享的感悟把大家的視線引向數月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疫之戰。行動中,北大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們在組建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和北京嚴防嚴控兩條戰線上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以出色的成績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心懷感恩,是對生活最大的溫柔
    ,感恩,是人生的陽光和雨露。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胸懷若谷的人,一個心地澄明的人。心懷感恩,便能感受到一滴水的潤澤,一朵花的芬芳,才能從他人的微笑中讀出溫暖。 我們總愛說回不去了,確實是回不去了,可是,捫心自問,回去真的有那麼好嗎?誰知道前面不會有更美的風景?
  • 河南95名醫務人員馳援河北,物資塞滿車廂:能帶的全帶上,不給當地添...
    這支醫療隊共95人,由鄭州抽調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7家駐鄭省直醫院,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鄭州中心醫院等8家鄭州市直單位組成。其中醫生、護士、司機各30人,院前急救指揮車1輛,物資保障車2輛,負壓救護車15輛。河南省援冀醫療隊由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喬伍營主任帶隊,將一路向北,趕赴河北省石家莊市開展工作。
  • 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12年後過得怎麼樣
    導言2008年汶川地震,一夜之間震撼了全球的人,中國各個地區競相派遣部隊第一時間開展援救。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一時間各界人士都會為汶川捐助,協助汶川擺脫困境。捐助有多有少,愛心卻始終如一。這一獨特的捐款人叫龔忠誠,汶川地震災害時他僅有十八歲。龔忠誠自小就由於發高燒未獲得立即的醫治而得了小兒麻痺,它是一種不能治癒的病症。在他十四歲那一年,爸爸前去廣州工作中時也一併把他給攜帶了。龔忠誠自小由於麻痺症而身體遭受了不可逆的損害,因此 壓根就沒有工作能力進入到企業工作中,因此 為了更好地緩解爸爸的工作中壓力,他只能以行乞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