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瘋狂痴迷 大衛·芬奇終於把「曼克」變成現實

2020-12-05 青瞳視角

大衛·芬奇30年來一直在追求把《曼克》變成現實,12月4日,這部回顧好萊塢往事的黑白電影將在Netflix上線。

《曼克》講述了電影《公民凱恩》背後一位才華橫溢卻陷入困境的藝術家扣人心弦的故事,它不是關於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公民凱恩》的導演奧遜·威爾斯的事跡,而是圍繞著一個嗜酒的作家——赫爾曼·J·曼凱維奇來展開。曼凱維奇,其實才是影片《公民凱恩》革命性的非線性敘事結構,以及對財富和權力的腐蝕性描寫的幕後推手。

「他是那些指明了道路的聲音之一,」花了近30年的時間才把《曼克》變成現實的導演大衛·芬奇說,「我希望觀眾能夠欣喜地看到這一代人的智慧。這一代人在某些方面被遺忘了,而且從來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

據悉,《曼克》將於12月4日上線Netflix,雖然也會在部分影院上映,但多數人還是會把它當成流媒體電影。影片上線前就得到了影評人的稱讚,爛番茄90%新鮮度。考慮到《羅馬》《愛爾蘭人》《婚姻故事》這些年在奧斯卡獲得的認可,Netflix的這部新作如果在明年奧斯卡有所斬獲,大家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

像《曼克》這樣獨特的項目能夠獲得批准可以說是一個奇蹟。該片的劇本由導演的父親傑克·芬奇操刀,原計劃於20世紀90年代由波利克拉姆擔任製片,性騷擾醜聞前的凱文·史派西一度被討論擔任主演,朱迪·福斯特被考慮扮演赫斯特的情婦——馬裡恩·戴維斯。

不過,對於芬奇堅持要用黑白鏡頭拍攝這個故事以致敬格雷格·託蘭在《公民凱恩》中的表現主義攝影的主張,電影公司卻猶豫不決。

《公民凱恩》劇照

「製片人波利克拉姆臨陣退縮,」芬奇回憶道,「我們必須先用彩色膠捲拍攝,然後再進行修正,最後製作成黑白版本。這個拍攝流程顯然沒有得到電影公司認可。」

直到大衛·芬奇與奈飛公司(Netflix)合作,令他驚訝的是,奈飛不僅同意了他開拍《曼克》,還同意他製作成黑白電影。奈飛負責原創電影的副總裁斯科特·斯圖伯說,「我們製作這部電影時沒有任何焦慮,因為他是大衛·芬奇,他是最好的。我們知道他在這個項目上花了多長時間,也知道這個項目對他來說有多私人。」

2019年11月電影終於開機,加裡·奧德曼飾演曼凱維奇,阿曼達·塞弗裡德飾演戴維斯,查爾斯·丹斯飾演赫斯特。此時,卻缺少一個關鍵的創意總監。劇本作者傑克·芬奇,也就是大衛·芬奇的父親,於2003年去世,享年72歲,比《曼克》開始製作早10多年離開我們。

作為《生活》雜誌舊金山分社的前社長,他曾是一個狂熱的電影愛好者,從新聞界退休後開始寫劇本,但激發兒子大衛·芬奇興趣的是他寫的關於《公民凱恩》劇本誕生的故事,儘管他覺得最初的努力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傑克·芬奇的劇本中涉及到一個有趣的歷史背景:1934年加州州長弗蘭克·梅裡姆和社會主義民主黨厄普頓·辛克萊之間的競選。在這場競選中,好萊塢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在米高梅公司老闆路易斯·梅耶的要求下,製作了首批負面廣告。對於劇本中這一關鍵的次要情節,芬奇一開始並不感興趣。

「我有點想不明白。」芬奇說,「假新聞(Fake News)這個太離奇了,誰真的在乎1934年是否有邪惡的勾當?」然而在2020年,導演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的某個部分可能會讓剛剛經歷今年美國大選的觀眾引起強烈的共鳴。

大衛·芬奇用數字攝影機拍攝《曼克》,但他和他的創意團隊卻煞費苦心地讓電影看起來像是用膠片拍的。他們通過數碼技術處理圖像,還設計了包含二戰時期電影中出現的噼啪聲的音效,使它看起來更有黑白電影質感。

「他希望觀看這部電影的感受,就像你在一個地下室看到了《公民凱恩》,旁邊就是《曼克》。」電影製作設計師唐納德·格雷厄姆·伯特說,「他想讓它看起來更像那個時代的東西,而不想讓觀眾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拍攝的。」

芬奇是一個注重各方面精確性的人,但這並沒有延伸到主演加裡·奧德曼對曼凱維奇的刻畫上。影片拍攝時,奧德曼61歲,比曼凱維奇寫《公民凱恩》時年長20歲,看上去卻一點也不像當年曼凱維奇那個軟弱禿頂的樣子。回看奧德曼之前扮演的角色,從溫斯頓·邱吉爾到德古拉伯爵,都非常依賴化妝和服裝,現在他想拔下髮際線,做一個假鼻子。

《曼克》中飾演曼凱維奇的加裡·奧德曼

大衛·芬奇說,「我需要這樣一個演員,一走進房間,每個人都會說,『就是這個人』。你需要一個演員中的演員。如果你是根據身高和髮際線來選角,那你就錯過了最重要的部分。」

大衛·芬奇與加裡·奧德曼

芬奇被曼凱維奇講真話的方式,以及他將笑話作為對抗不公平世界的防禦機制的方式所吸引。他還對曼凱維奇和其他早期編劇如本·赫克特、埃德溫·賈斯特斯·梅耶,在幫助電影業從無聲時代進入有聲電影時代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感到著迷。

儘管《曼克》回顧了好萊塢的過去,但它也幫助引領了一波關於其他經典電影製作的新電影浪潮。本·阿弗萊克將執導《大告別》,講述《唐人街》的幕後製作。巴裡·萊文森和奧斯卡·伊薩克將合作拍攝一部講述《教父》混亂創作過程的影片。芬奇開玩笑說,他正在創造一種新的類型,這種類型很快就會在Netflix上有自己的地盤。

來源/時光網

內容來自時光網

相關焦點

  • 好萊塢往事裡的「一秒鐘」-大衛芬奇《曼克》影評
    大衛芬奇對於電影的迷戀自然不逞多讓,這部貫穿美國好萊塢30年代的影片,聚焦在美國大蕭條中公司與員工的關係 這部電影最早的劇本來自於大衛芬奇的父親,幾經周折最終被大衛芬奇本人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現給了觀眾,既然是劇本
  • 大衛·芬奇的招牌「幽靈」鏡頭實在厲害
    大衛·芬奇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導演。很多人都對其電影的故事印象深刻,但其實他的作品最值得關注的地方還是他的攝影風格。1983年,大衛·芬奇參與了科幻電影《星球大戰6》的視效工作。磨鍊幾年後,在1987年,他與三位導演朋友成立了獨立的電影公司。1992年,大衛·芬奇獨立執導個人首部作品,大名鼎鼎的《異形3》。
  • 影訊| 美國新冠疫情紀錄片《完全控制》10月20日上線Hulu 大衛...
    Totally Under Control劇照大衛·芬奇電影《曼克》將於12月4日登陸NetflixNetflix稱,電影《曼克(Mank)》定檔11月北美院線點映,將於12月4日登陸Netflix。該電影由大衛·芬奇導演,加裡·奧德曼、莉莉·柯林斯主演。《曼克》根據大衛·芬奇已故父親傑克·芬奇所撰寫的劇本改編,電影的劇情圍繞《公民凱恩》的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展開,戲劇性地描述《公民凱恩》的兩個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和奧森·威爾斯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公民凱恩》1941年上映,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曾獲得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
  • 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全能天才一達·文西
    達·文西全稱為萊昂納多·達·文西,出生於1452年4月15日,死於1519年5月2日。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藝術家、工程師、科學家。不止如此,他還在繪畫、雕塑、建築、科學、音樂、數學、工程、文學、解剖學、地質學、天文學、植物學、古生物學和製圖學等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和成就。
  • 「親愛的大衛」要拍電影了,嗨呀,這就是你們要的大衛後續資料!
    (這就是Kuma不更新的原因,真的沒什麼後續關於大衛的推文了)我們知道Adam實際上並沒有在好好休息!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個病毒故事終將變成一部電影。根據今天Adam在Twitter上的消息,將由Dan lin(小丑IT的製片人,挺好看的電影)和Mike.Van.Waes(魔戒衍生劇的編劇)一起製作一部《親愛的大衛》。
  • 《大衛·科波菲爾》:走過大衛苦難的一生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在序言裡說: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愛的是這部。它敘述了大衛從幼年到中年的生活歷程。他經歷了雙親的失去,友情的背叛與欺詐,愛情的曲折。最終和自己的愛人,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全書由很多章節組成。
  • 世界各國為了熊貓都做過哪些「瘋狂」舉動?荷蘭土豪,日本痴迷
    現如今我們都渴望在閒暇的時候來一場旅行,如果我們寂寞了可以尋找紙醉金迷的城市,在繁華中體會熱鬧,如果人厭倦了城市,也可以找一個寧靜的地方,尋求那片刻的寧靜,而旅行不僅僅是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以外得到一絲喘息,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豐富的色彩春節很多小夥伴都開始踏上了做個旅行的這條道路吧,當然也有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旅行,感受我國最為傳統的那些文化,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也是我國外交上的一個最有力幫手之一,而外國人對於熊貓的痴迷甚至達到了瘋狂的地步
  • 大衛·芬奇執導《殭屍世界大戰2》男神布拉德皮特將回歸
    布拉德·皮特·、大衛·芬奇布拉德·皮特與大衛·芬奇的第四度合作或將很快敲定!據消息人士透露,派拉蒙新掌門人JimGianopulo很快將批准《殭屍世界大戰2》這一項目,並有可能在2018年第一季度投入製作。雖然尚未籤約,但目前各方的態度都十分積極。
  • 「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電影界是如此熱衷改編殘暴怪物和瘋狂科學家之間的故事。瑪麗·雪萊因1818年創作的《弗蘭肯斯坦》(或譯《科學怪人》)而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2016年這部書出了增訂版,補充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即科學、理性地瘋狂發展,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如果我們熟悉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我們就不會對上面那幅科技烏託邦圖景感到陌生。但在那個時代,我們的生物科學似乎並沒有達到可以造人的水平,所以《美麗新世界》只是一個「科幻小說」。
  • 《普羅米修斯》大衛還活著!《異形:契約》承接
    《異形:契約》故事發生在《普羅米修斯》10年後,一群新的太空人乘坐著「契約號」飛船前往遙遠的星系尋找殖民地,他們接到一個星球有生命跡象的信號,到達後找到了「普羅米修斯」號的倖存者生化人大衛,同時等待他們的還有可怕的異形怪物。這個看似天堂的星球實際上是一個萬劫不復的地獄。
  • 《當代弗蘭肯斯坦》: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瑪麗·雪萊因1818年創作的《弗蘭肯斯坦》(或譯《科學怪人》)而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2016年這部書出了增訂版,補充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即科學、理性地瘋狂發展,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  如果我們熟悉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我們就不會對上面那幅科技烏託邦圖景感到陌生。但在那個時代,我們的生物科學似乎並沒有達到可以造人的水平,所以《美麗新世界》只是一個「科幻小說」。但在作者看來,這一技術在二十世紀末已經走向成熟,成了一個可見的未來。
  • 「另類醫生」痴迷解剖 30年收集過百顱骨
    葉曉明在演示鼓膜修復手術  ■核心提示  30年來,他痴迷於顱骨解剖,收藏的顱骨標本上百個。葉曉明解釋,他1982年從醫學院畢業時就開始收集人骨,女兒1983年出生,從小就習慣了父親在人骨堆裡工作的情景。  30年收集過百顱骨  30年來,葉曉明收集過的顱骨超過100個,有的捐贈給母校和其他醫院,有的贈送給同行做醫學研究。  1982年葉曉明從山東泰山醫學院畢業,選擇了耳鼻喉科作為鑽研對象。
  • 推薦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更加殘酷
    推薦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卻更加殘酷1、《戰爭之王》美國移民尤瑞的家族生意原本是開飯館。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令他踏入了軍火生意的大門,從此開始了販賣武器的「職業生涯」。尤瑞遇事機智,膽大心細,這不僅讓他成功俘獲了美女埃娃的心,還使得他在地下軍火生意中愈戰愈勇。
  • 比中本聰早27年,數字貨幣之父大衛 · 喬姆以及他的eCash | 讀懂...
    1982年,大衛·喬姆發表了開創性的研究論文《盲籤名》(Blind Signatures),這份論文的推動力來自於他對加密技術的熱愛,他相信這項技術能將人們從隱私洩漏的陰影中解救出來。盲籤名的出現這個新概念的基本架構就是所謂的公鑰加密。
  • 世界各國為了熊貓都了什麼瘋狂舉動?日本最痴迷荷蘭最土豪
    工作期間的旅行,是為了逃避消沉,尋找內心的休息,而當你適應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去旅行,就是為了見證這個世界的美好,旅行,真的能夠將你的視野擴大,也真的能夠讓你對生活充滿激情,每一個人都該多一些旅行,尤其是在最美好的年紀裡,因為再不瘋狂我們就真的老了。世界各國為了熊貓都了什麼瘋狂舉動?
  • 大衛芬奇監製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強烈推薦
    《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豆瓣超8萬人給出9.3高分,IMBD8.9,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死侍》導演)擔任監製,第一季共18集,尺度驚人,是一部實實在在的「成人動畫」短片合集。18個故事,最長一集不超過20分鐘,最短一集不超10分鐘,每一集歸屬類型不同,分別涵蓋了恐怖、驚悚、動作、喜劇、荒誕、治癒等等。
  • 寒門高材生痴迷「數論」罷學返家,孤獨鑽研30年毀了生活滅了理想
    同樣是重點大學出身和同樣痴迷數論的劉漢清,卻與張益唐的命運截然不同。>而且在今後的30餘年裡,他仍是村裡考上最好大學的孩子。據他本人回憶,最痴迷的時候一天只睡兩個小時,達到廢寢忘食的狀態。因為除了研究數論,他覺得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 「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瑪麗·雪萊因1818年創作的《弗蘭肯斯坦》(或譯《科學怪人》)而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2016年這部書出了增訂版,補充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即科學、理性地瘋狂發展,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  如果我們熟悉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我們就不會對上面那幅科技烏託邦圖景感到陌生。但在那個時代,我們的生物科學似乎並沒有達到可以造人的水平,所以《美麗新世界》只是一個「科幻小說」。但在作者看來,這一技術在二十世紀末已經走向成熟,成了一個可見的未來。
  • 身價億萬富二代被前女友車禍毀容,活在夢境150年後復活
    ,並且兩人和好了,過了一段時間,大衛臉上的傷也治好了,回到了之前的帥氣樣子,兩人每天耳鬢廝磨,可大衛卻經常在半夜做噩夢驚喜,夢裡他看到自己又變回了那個醜陋的樣子,而更為驚悚的在後面,大衛在和女友親熱時,突然索菲亞不見,身邊躺著的變成了朱莉,他嚇出一身冷汗,強行把朱莉綁起來,問她索菲亞去哪了,還報了警,控訴朱莉假死後來謀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