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探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31位學者獲32座諾獎

2021-01-12 科學網
探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31位學者獲32座諾獎 教師不足三百位,學生僅有兩千名,佔地面積也只有124英畝

 

這裡走出了周培源、錢學森、談家楨、錢偉長四位優秀的中國科學家,這裡有31位學者獲得32座諾貝爾獎,然而這裡教師不足300位,學生僅有2000名,佔地面積也只有124英畝。這裡就是世界聞名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日前它榮登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2011-2012世界大學排行榜榜首,首度超越了哈佛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1891年成立,位於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北部聖·加百利山山腳下,帕薩迪納市的一個街區上,它沒有高大的城牆,沒有恢弘的牌匾,只是在街區的一角,茂密的灌木叢中有一塊土黃色的石板,上面用最簡單的字體刻著「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學院)」。

 

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今年10月初公布全球大學排名當中,加州理工學院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哈佛大學,結束了哈佛大學自該排名創立以來八年蟬聯榜首的歷史。對此,加州理工學院校長讓-洛?沙莫(Jean-Lou Chameau)表示,對於第一的排名,我們感到很感激,但同時我們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對於熟悉加州理工,並在這裡工作學習的人來說,這所學校給人留下的最直觀印象就是「小」。然而這種小的特點讓加州理工學院具有諸多其他學校難以比擬的優勢。據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教授羅伯特?格拉伯斯(Robert Grubbs)介紹,學校規模小得以讓加州理工專注於打造優秀的學生。他說本科生是學校規模小的最大受益者,這使得幾乎每一位本科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科研中去。

 

據格拉伯斯教授介紹,加州理工大學設立了暑假科研獎學金計劃來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科研項目為期十周,本科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科研活動,項目結束後會模擬正規的學術會議,提交科研報告,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介紹,並由專門委員會評獎。

 

加州理工學院校長沙莫表示,本科生在加州理工所接受的教育不光來自於課堂,更多的是來自科研實踐。「課堂知識的傳授和研究是緊密相連的,我們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為科研做好準備。」

 

大量的科研活動意味著巨大的科研經費開支。加州理工今年能夠榮登世界大學排名榜首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強大的科研經費保障。目前,由於美國政府赤字居高不下,致使美國諸多公立大學教育和科研經費逐步下降。但與此同時,作為私立大學的加州理工去年在科研資助方面仍舊保持16%的年增長率。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對全球大學進行評估的標準中還有一項名為「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Outlook),其中包括學校裡外籍師生的比重以及同外國學者共同發表文章的數量。加州理工學院在這方面表現不俗,其中不乏優秀的外國學生。來自中國大陸的施文典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施文典在北京大學的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讀完本科和碩士研究生以後來到了加州理工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他在去年加州理工舉辦的創新競賽中獲得了第二名。據他介紹,他設計了一種可攜式低成本血液檢測晶片,只要把人的一滴血點在晶片上,晶片上流體通道內儲存的試劑會與血液混合,通過光學的方法檢測血液中白細胞的數量,從而對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並協助診斷病情。

 

施文典說這個設計的初衷是為太空中的太空人提供可攜式的醫療檢測設備。一般醫院中使用的檢測設備比較龐大,需要很多試劑,不適合帶入太空。他還稱,人體在進入太空後身體狀況和免疫系統的變化非常劇烈,通過這個可攜式檢測晶片能夠對太空人的身體進行及時檢測。

 

談到加州理工的學術環境時,施文典說,學校共有六個大的分支,而各個分支間的界限不是十分的明顯,學生和老師從事跨學科研究在這裡毫無障礙。他表示自己研究的這個便攜晶片就涉及了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和生物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

 

有意思的是,這樣一個專注於理工科的學校居然有一個人文社科分支。對此,校長沙莫稱,在加州理工學習的本科生課程設置裡有大量的人文社科類的課程。「一方面我們希望把學生培養成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我們也要讓他們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學會與人溝通,積極地為社會做貢獻。」(呂冬 毛建軍)

 

雖然已經被評為全世界第一,沙莫說好大學並不拘泥於一種模式,在他看來,美國高等教育體系最大優勢就是其多樣性。「加州理工是個優秀的教育模式,但絕不是唯一的模式」。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19位華人學者獲2019年斯隆研究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綜合消息 日前,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Alfred P.
  • 16位華人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獎,4人來自北大數院
    當地時間2月12日,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斯隆研究獎公布了最新獲獎名單。獲獎者一共126人,其中有16位華人學者。作為中國第一系,「四大瘋人院」之首的北大數院,一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諾獎風向標斯隆獎1955年設立,由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每年頒發一次,以表彰那些在其研究領域內被認為最有前途的早期職業學者。最初分為物理學、化學、和數學三個方向。後來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方向。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編者按:近日,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揭曉,北京大學有9位校友獲獎。其中在化學領域,北大有5位本科校友獲獎。斯隆研究獎被譽為「諾獎風向標」,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新聞網轉載微信公眾號「青塔」關於此次獎項評選結果的最新報導(標題有改動),供讀者了解更多信息。
  • 在校生2200名,卻曾有74位諾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是怎樣的存在?
    整部劇的背景設定在加州理工學院,講述了在這所享譽世界的高等院校四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生活,也為我們「展示」了科學天才與眾不同的日常。作為一部喜劇,劇中所展示的情節必定有加工和演繹的成分。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加州理工學院,的確是一個天才聚集,實驗設備先進,研究成果豐碩的世界頂級研究型大學。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到底是什麼樣的
    加州理工學院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東北郊的帕薩迪納市(Pasadena),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是公認最為典型的精英學府之一。加州理工在世界科技界久負盛名,其優勢學科包括基礎理科的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等。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在今年的諾獎得主公布之前,智慧財產權機構科睿維安(Clarivate Analytics)預測稱以下領域有希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林·凱莫勒(Colin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喬治 羅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兩位學者在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研究成果;史丹福大學的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
  • 諾獎預測!生理學或醫學領域4位科學家獲2020「引文桂冠獎」
    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物理學領域、化學領域、經濟學領域共24位科學家榮獲該獎。Bjorkman教授(左)和 Jack L.Strominger教授(右)1)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和生物工程學教授Pamela J.
  • 2020諾獎預測出爐!「引文桂冠」獎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2020諾獎預測出爐,這位華人學者有望獲獎
    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24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迄今為止,已經有 54 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由於今年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因為疫情停發,因此「引文桂冠獎」有可能會成為2020年諾貝爾獎的唯一預測名單。在今年的 24 位獲獎者中,有19位來自美國學術機構,包括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其他學者分別來自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
  • 2020諾獎預測出爐!「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2020諾獎預測出爐!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2020諾獎預測出爐!「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美國十大名校之一-加州理工學院
    我是在北美生活的管大大,在哪個國家都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美國也不例外,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該校的特點是規模很小,全校學生僅2000人左右,截止到2019年10月,有74位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獲得諾貝爾獎(位列世界第八),平均每千個畢業生就有一個獲獎,為世界上諾貝爾獎密度之冠。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以及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十六)。
  • 美國十大名校之一——加州理工學院
    我是在北美生活的管大大,在哪個國家都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美國也不例外,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加州理工(Caltech),創立於1891年,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東北郊的帕薩迪納市(Pasadena),是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公認最為典型的精英學府之一。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包括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在內,有多位獲獎科學家將參加定於10月29-31日舉行的第三屆Hartwig)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機化學教授獲獎原因——對有機金屬化學的貢獻,特別是通過鈀催化實現胺與芳基滷化物偶聯形成碳-氮鍵的布赫瓦爾德-哈特維希反應。
  •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olivia chan • 2020-02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2016年,兩人再獲阿爾珀特獎,2020年,兩人又同獲沃爾夫獎。在此之前,1993年諾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菲利普·夏普(Phillip Sharp)曾表示,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有四個關鍵的發現者:夏彭蒂耶、徹奇、杜德納和張鋒。所以,諾獎最多頒給三人的規則顯然就是個問題。
  • 諾獎得主:美國若沒有華人學者,可能會跌至二流
    華裔學者朱棣文。圖片來源:DARREN HAUCK | THE NEW YORK TIMES在中美兩國緊張局勢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界人士意識到,他們正在失去美國創新力量的重要力量之一——華人學者。
  •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揭曉:弗洛伊德「陪跑」該獎32次
    科學家獲諾獎所需等待的時間似乎越來越長,獲獎得主年齡也越來越大。「科學家並不會在研究獲得突破後,就立即獲獎。」諾貝爾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謝爾斯特蘭德曾指出。這是因為,通常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會嚴謹地對研究成果進行驗證,部分研究成果有時甚至需要經過數十年的評估,才能確定研究價值,這也是諾獎能延續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 諾獎速遞:伯克利斬獲雙獎,歷年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
    只要我們動動手指在網際網路上查詢一下就會發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歷史上獲得諾獎第三多的大學。此外,學校還培養出14位菲爾茲獎得主和25位圖靈獎得主。伯克利分校建於1868年,歷史不算特別悠久,能夠取得如此傲人的學生成績,靠得就是獨特的辦學理念和實幹的擔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