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用25噸吊車迎駕白犀牛 與河馬為鄰五個月

2020-11-25 膠東在線

2014-03-23 16:54:06  來源:膠東在線  [

大中小

]

白犀牛阿稀已經住進了南山公園動物園的新家

白犀牛阿稀已經住進了南山公園動物園的新家

  膠東在線網3月23日訊(記者 魏琪 通訊員 馬蓉)22日早8點,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舟車勞頓,白犀牛阿稀已經住進了南山公園動物園的新家,園方為此動用25噸吊車「迎駕」。阿稀將於4月5日登山藝術節期間正式亮相,展出時間一直持續到十月中旬。

  記者趕到南山公園動物園時,運送白犀牛阿稀的貨車已經停在河馬館外,還有一輛大型吊車也停靠館外,很多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9點鐘,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大吊車小心翼翼的將總重量2噸多裝有白犀牛的大鐵籠起吊進館內運動場上。在運送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有一點閃失,當大鐵籠穩穩的落在場地中央,大家才放鬆下來,緊接著就要讓貴客出籠了。為了避免白犀牛在出籠的瞬間出現情緒波動,而發生用頭撞擊的情況,就要讓他倒退著出籠。

  動物園負責人表示,白犀牛到來後,動物園將河馬館分出一件館舍給白犀牛居住,河馬與白犀牛成為近鄰。為了讓這位貴客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工作人員已經將館舍內外進行全面的消毒,並且在運動場一角鋪上了厚厚的黃土,這是為了讓白犀牛可以隨時享受泥浴的待遇。

  工作人員把鐵籠的門打開後,在飼養員的引導下,白犀牛慢慢的退出鐵籠,來了一個漂亮的亮相。「這真是一個龐然大物啊!」在場的工作人員以及遊客都忍不住發出了讚嘆聲。而這位貴客顯然不把自己當外人,左看看右看看,一會兒又吃兩口鮮嫩的黑麥草,看來它已經認可了這個新家。

  飼養員為記者介紹到,這隻白犀牛名叫「阿稀」,由淮北動物園來煙做客,是一位男士,身高近2米,體長3.5米,體重有1.5噸,年齡也有30歲了,不過白犀牛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壽命可達到70歲,因此「阿稀」處在壯年期。

  「阿稀」這次來煙臺做客是南山公園首次舉辦白犀牛聯展活動,從現在一直到10月中旬,「阿稀」會在煙臺度過半年的旅居生活。白犀牛又叫、方吻犀、寬吻犀等,體大威武,形態奇特,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也是僅次於非洲象和亞洲象的第三大陸生脊椎動物,堪稱「犀牛之王」,全球僅存約22000隻。在我國境內僅有30隻左右。

  現在,「阿稀」將在動物園內進行進一步的休整及適應過程,4月5日登山藝術節期間就將正式與遊客見面。屆時廣大市民就可以在家門口一睹「犀牛之王」的風採。

相關焦點

  • 鄭州動物園引進兩頭白犀牛 皮糙肉厚打針用上鐵錘
    顛簸40多個小時,歷經1.3萬公裡環球旅行,兩頭白犀牛終於到鄭州了。   它們的到來,刷新了鄭州市動物園的動物排名榜。取代了河馬的地位,它們成為僅次於大象的「二把手」。  兩牛相見「分外眼紅」   昨天,鄭州市動物園的犀牛館裡,兩位貴賓——白犀牛都在安靜休養。   這是它們在鄭州的第二天,也是45天隔離期的開端。它倆身價共100萬元。母的四歲半,公的四歲。   作為陸地第二大的哺乳動物,成年白犀牛能長到兩三噸,體型僅次於大象。
  • 臺北動物園6歲白犀牛犀奇搬家壽山 要和31歲寶寶結婚啦!
    ▲6歲的「犀奇」到高雄壽山動物園了。(圖/臺北市立動物園、壽山動物園提供,下同)寵物小組/綜合報導「點名囉!1、2、3、4…咦?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白犀牛怎麼少了一隻!?」▲「犀奇」於3月28日上午9點揮別牠出生成長的臺北市立動物園。6歲的雄性白犀牛「犀奇」於3月28日上午9點鐘,也揮別了牠出生成長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在獸醫師和保育員的陪伴下,經過約5個小時的車程,於2點多順利抵達高雄壽山動物園。
  • 空調、冰塊齊上陣,來動物園看河馬愜意擼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陳敏)近日,天氣炎熱,你知道動物園的動物是如何度夏的嗎?8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從無錫動物園獲悉,該園已全面啟動2020年動物防暑降溫工作,園方結合動物習性採取各種降溫措施,讓動物們輕鬆應對酷暑天氣。
  • 南非白犀牛安家秦嶺 體重達3噸被稱「犀牛之王」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王迪 吳瑞生)昨天(9月29日)晚上,一頭「重量級的貴賓」經過萬裡跋涉,從南非遠道而來,在秦嶺野生動物園安了家。
  • 南方白犀牛成為「代孕媽媽」 助力北方白犀牛生殖繁衍
    在聖地牙哥動物園的野生動物園裡,一隻名叫「維多利亞」的南方白犀牛懷孕了,這可是件大事,因為這或許能幫助面臨滅絕危險的北方白犀牛生育後代。她是通過人工受精懷孕成功的,這將是幫助北白犀牛恢復繁衍的重要一步。現在只有兩頭北白犀牛,但都是女性。
  • 遭河馬襲擊女遊客命喪肯亞 成年河馬咬合力超1噸
    當日晚間,她在酒店吃完晚飯回房間的路上遭到河馬襲擊,隨後被送往附近醫院救治,但因流血過多不幸死亡。  據德新社援引肯亞當地媒體報導,當時,這位上海女遊客在鄉村俱樂部附近的自然保護區試圖給小河馬拍攝照片時,遭到了河馬媽媽的瘋狂攻擊。當地工作人員發現後立即開槍射殺了這隻野生河馬,不過女遊客傷勢過重,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
  • 日本東京動物園"明星"來襲 迷你版河馬成為新寵
    一個月前出生於東京上野動物園(Ueno Zoo)的小新生兒是世界上少有的侏儒河馬,也是河馬的迷你版。河馬已經非常稀有了,它們通常被稱為「活化石」。通常在非洲西部生活著,一隻幼年河馬長大成熟時體長約二米左右,體重達到160~270千克。相比之下,一直正常的河馬可重達五噸,超過五米長。
  • 武漢動物園裡,非洲象用暖氣,河馬泡「溫泉」……
    強冷空氣來襲,武漢最低溫降至-7℃,已經閉園開始改造的武漢動物園裡,動物們如何過冬?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探訪得知,非洲象、長頸鹿、河馬等熱帶動物的館舍,已經全天候開放「暖氣」,讓動物們溫暖過冬。動物園工作人員調試鍋爐給動物供暖。
  • 象海豹和白犀牛誰更厲害?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白犀牛白犀牛是犀牛科下最大的一種,而且它們在整個的陸地哺乳動物中,體型也是僅次於大象的存在。有的小夥伴說,河馬比犀牛大。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河馬的體重平均在1.5噸左右,它只比蘇門答臘犀牛大(體重平均1噸左右),比白犀牛要小一些。
  • 南方白犀牛成「代孕媽媽」 助力北方白犀牛繁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一頭南方白犀牛經人工授精成功懷孕,若能懷足月,有望成為「代孕媽媽」,幫助面臨滅絕危險的北方白犀牛生育後代。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研究人員16日宣布,這頭名為「維多利亞」的南方白犀牛懷孕兩個月。
  • 闢謠:河馬強大是因為它有「五大秘密」?
    02 河馬有3層防禦體系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網絡上的說法:河馬的群體,會將小河馬放在中心,而其餘的河馬圍繞小河馬會形成3層防禦圈。第一層:由雌河馬組成,一般會圍繞一個環狀,70%的雌河馬會頭部朝外。第二層:由群體內雄老河馬組成,這些河馬一般還會負責觀察。
  • 日本北海道旭山動物園長頸鹿舍和河馬館人氣旺
    原標題:日本北海道旭山動物園長頸鹿舍和河馬館人氣旺  11月23日,北海道旭山動物園新開的「長頸鹿舍」和「河馬館」迎來了開業後的首個周末。圖為河馬優雅地遊過人們頭頂的水池。  中新網11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可以從各種角度觀察長頸鹿和河馬的北海道旭川市旭山動物園新設施「長頸鹿舍」和「河馬館」最近大受歡迎。23日,新設施迎來了開業後的首個周末,眾多遊客排起長隊,場面熱鬧非凡。  河馬館內有深約3米的水池,遊客可以通過底部的透明窗口看到河馬在水中的姿態。當天,2歲的雄性河馬「百吉」從遊客的頭頂優雅地遊過,舉家前來的遊客們發出了歡呼聲。
  • 閹割雄河馬有多難?河馬:我有特別的保護蛋蛋的方法
    河馬通常非常具有攻擊性,它們脾氣暴躁而且完全不怕人類。在非洲,多數由野生動物造成的人類傷亡都是河馬乾的「好事」。烏幹達,一名狂奔的動物園管理員,最後僥倖逃脫。但並不是人人都這樣幸運。來源見水印。儘管屬於受威脅物種(河馬在IUCN的名單上列為易危動物),但河馬的人工繁殖其實做得相當好,在很多動物園裡其實已經過於好了。一個成年雌性河馬在她40年的生命中一般會產生大約25頭子女,考慮到養殖這種大型動物需要一大筆錢,這一數量未免顯得太多了。動物園方面有需要手動限制一下河馬的繁殖——例如,把雄河馬閹掉。
  • 泰國一動物園為河馬寶寶取名 備選名只有「豬腳」和「燉豬」
    海外網12月2日電 日前,為了給一隻河馬寶寶取名,泰國一家動物園舉行票選活動。然而,備選名卻只有「豬腳」和「燉豬」兩個。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泰國綠山野生動物園(Khao Kheaw Zoo)2個月前迎來新成員,一隻雄性侏儒河馬。
  • 白犀牛和重腳獸,誰更厲害?為什麼?
    首先,最早的重腳獸化石是在埃及託勒密二世的皇后阿爾西諾伊二世(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皇后,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的宮殿廢墟中附近發現的,因此,重腳獸並命名為「埃及重腳獸」,同時埃及重腳獸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骨骼化石最完整的重腳獸。
  • 快到成都動物園看河馬寶寶和長頸鹿
    快到成都動物園看河馬寶寶和長頸鹿     本報訊(記者 劉淼淼)千呼萬喚始出來!今日,成都動物園的2隻乖寶寶,長頸鹿寶寶跟河馬寶寶終於與遊客見面啦!
  • 旅遊:在Eswatini的野生動物園中:慶祝野生動物是一個國家的驕傲
    【旅遊:在Eswatini的野生動物園中:慶祝野生動物是一個國家的驕傲】在埃斯瓦蒂尼這種近距離的野生動物園遭遇變得司空見慣。這個國家面積僅為17,360平方公裡,可以放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內,還有空餘空間。
  • 河馬談ABS——動物園消費金融公司的「源頭活水」
    小熊貓愁眉苦臉地走進大河馬的辦公室,一屁股癱在沙發上:「大河馬,我最近可是愁死了!」「怎麼回事啊?」大河馬從電腦屏幕轉向小熊貓,「你的動物園消費金融公司不是運轉得不錯,雙十一的日子裡,小動物們都用你的『花錢吧』分期買買買,你的業務規模大幅增長,還犯什麼愁呀?」小熊貓嘆了口氣:「對呀對呀,就是前段時間迅猛增長,資本金不夠我繼續擴大規模了呀!
  • 全球僅剩3隻北部白犀牛 科學家欲用科學手段拯救
    (原標題:全球僅剩3隻北部白犀牛 科學家欲用科學手段拯救)
  • 人工授精南方白犀牛在北美出生
    【新華社微特稿】一頭南方白犀牛幼崽在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出生,成為北美第一隻以人工授精方式孕育的南方白犀牛,對拯救北方白犀具有裡程碑意義。動物園生殖科學主管芭芭拉·迪蘭特7月30日說:「我們為一頭健康白犀牛幼崽(降生)而感恩,同時視它為重大事件,為拯救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邁出關鍵一步。」白犀牛幼崽的母親名為「維多利亞」,2018年3月接受一頭雄性南方白犀牛的冷凍精子,懷孕493天後於本月28日生產,分娩過程歷時30分鐘。截至30日,幼崽已經能夠站立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