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動物園6歲白犀牛犀奇搬家壽山 要和31歲寶寶結婚啦!

2020-12-05 ETtoday生活方式

▲6歲的「犀奇」到高雄壽山動物園了。(圖/臺北市立動物園、壽山動物園提供,下同)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點名囉!1、2、3、4…咦?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白犀牛怎麼少了一隻!?」原來,6歲的「犀奇」日前已搬到高雄壽山動物園定居,準備和31歲的雌性白犀牛「寶寶」配對。有趣的是,為了幫助犀奇逐步適應食物轉換,保育員也特地準備了超過50公斤的「乾草便當」讓牠帶到壽山。

▲「犀奇」順利進入保定箱籠並吊掛上車。

▲「犀奇」於3月28日上午9點揮別牠出生成長的臺北市立動物園。

6歲的雄性白犀牛「犀奇」於3月28日上午9點鐘,也揮別了牠出生成長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在獸醫師和保育員的陪伴下,經過約5個小時的車程,於2點多順利抵達高雄壽山動物園。臺北市立動物園指出,「犀奇」離開箱籠進入新的環境時,顯得非常興奮,四處好奇地探索,約莫經過3個小時的適應後,才有心思享用大餐。

▲「犀奇」在獸醫師和保育員的陪伴下,在當天下午兩點多順利抵達高雄壽山動物園。

▲「犀奇」離開箱籠進入新的環境時,顯得非常興奮,四處好奇地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犀奇」的大餐是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特別準備的,內容全是牠平常吃慣的食物,包括噸重料、苜蓿草粒、麥片和50公斤的百幕達乾草。接下來的幾天,會混合高雄壽山的尼羅乾草一起提供,幫助「犀奇」逐步進行食物轉換。

▲保育員為「犀奇」準備便當,便當的內容有噸重料、苜蓿草粒、麥片和50公斤的百幕達乾草。

「犀奇」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經過多年努力,成功繁殖的白犀牛,牠的父母「犀旺(父)」和「犀春(母)」都來自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現已改名為六福村主題遊樂園)。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此番讓「犀奇」借殖到壽山動物園,目的是希望牠能夠和31歲的雌性白犀牛「寶寶」成功配對,繼續為繁衍白犀牛族群而努力。

▲「犀奇」和媽媽「犀春」,當時「犀奇」的年齡約2歲又3個月大。

臺北與壽山2所市立動物園多年來專業交流頻繁,不僅都是臺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的創始會員,過去雙方就曾交流大灰袋鼠、駱馬、伊蘭羚羊、北非髯羊、弓角羚羊、蒙古野馬、黑猩猩和臺灣黑熊等物種,更一起持續推動臺灣黑熊、石虎、穿山甲等本土物種的保育工作。

北高2市動物園於2017年2月17日共同籤署了保育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跨機構合作,延續珍稀野生動物在臺灣的保種族群,並維持其基因多樣性,增加既有動物活動空間與福祉。臺北市立動物園已陸續借殖1對侏儒河馬、1對伊蘭羚羊,另贈送3隻北非髯羊給高雄壽山動物園。

▲「犀奇」和媽媽「犀春」學習打鬥的技巧。

相關焦點

  • 美國44歲高齡北方白犀牛死亡 全球僅剩5隻
    2011年,法國博瓦爾動物園一隻雌性白犀牛和它4歲的寶寶。(圖片來源:法新社)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信蓮)綜合外媒報導,因為高齡原因,一隻北方白犀牛14日在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死亡,使得全球僅剩下5隻,由於他們無法再完成自然繁育,該物種瀕臨滅絕。這隻白犀牛名叫安加利夫(Angalifu),今年44歲。
  • 臺北市立動物園新增2隻中華穿山甲寶寶
    3月1日,臺北市立動物園在臉書及油管更新了2019年於園內誕下的2隻穿山甲幼崽的相片及視頻,匯報了倆只寶寶的成長情況。2019年,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照養團隊的努力下,園內的穿山甲家族兩度傳出好消息。現今7歲的「枇杷膏」和5歲的由人工哺育長大的「芎梧」,先後平安誕下單胎穿山甲寶寶「Dumbo(男生)」與「梧愛(女生)」,兩隻可愛的小寶貝健康狀況良好,正一步步穩健成長中,相信很快就能和民眾見面。
  • 結婚越來越晚,杭州去年平均結婚年齡:男33.1歲女31歲
    杭州市的國內居民結婚登記中,男性平均年齡33.1歲、女性31.0歲,與上年相比均晚1.3歲;男性初婚平均年齡28.6歲、女性27.1歲,與上年相比,男性晚0.1歲,女性晚0.4歲——3月6日,杭州市民政局發布「2017年杭州市婚姻登記數據」。
  • 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全球僅剩6頭
    原標題: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全球僅剩6頭  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18日證實,一頭北方白犀牛前一天被發現在保護區內死亡,令這一物種進一步走向滅絕。   現階段,全球僅剩6頭北方白犀牛。    【又少一頭】   白犀牛分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現在仍有數千頭南方白犀牛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護區內。而北方白犀牛,全球據信已經沒有野生的了。   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距肯亞首都奈洛比以北大約250公裡。按照保護區的說法,被發現死亡的這頭北方白犀牛名叫「蘇尼」,雄性,34歲。
  • 臺北動物園打造「養生村」「黑皮」爺爺有獨立房
    臺北動物園打造「養生村」「黑皮」爺爺有獨立房 2014年08月14日 09:53:58  來源:中新網
  • 動物園用25噸吊車迎駕白犀牛 與河馬為鄰五個月
    膠東在線網3月23日訊(記者 魏琪 通訊員 馬蓉)22日早8點,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舟車勞頓,白犀牛阿稀已經住進了南山公園動物園的新家,園方為此動用25噸吊車「迎駕」。  記者趕到南山公園動物園時,運送白犀牛阿稀的貨車已經停在河馬館外,還有一輛大型吊車也停靠館外,很多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9點鐘,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大吊車小心翼翼的將總重量2噸多裝有白犀牛的大鐵籠起吊進館內運動場上。在運送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有一點閃失,當大鐵籠穩穩的落在場地中央,大家才放鬆下來,緊接著就要讓貴客出籠了。
  • 稀有白犀牛離世 全世界僅存四頭
    導語:捷克動物園31歲的雌性白犀牛之死,給北方白犀牛亞種又增添了一抹悲情色彩。 撰文:Maya Wei-Haas,國家地理 納比雷(Nabiré)是一頭31歲的北方白犀牛。周一,它在捷克共和國的Dvůr Králové動物園離世。本文中的照片均拍攝於它死前一周。
  • 臺北動物園&民權東路花鳥市場
    【這是剛好五年前的今天碼的,關於臺北動物園和民權東路(花鳥市場)的遊記,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沒有機會去參加臺北馬拉松,做個留念。
  • 鄭州動物園引進兩頭白犀牛 皮糙肉厚打針用上鐵錘
    顛簸40多個小時,歷經1.3萬公裡環球旅行,兩頭白犀牛終於到鄭州了。   它們的到來,刷新了鄭州市動物園的動物排名榜。取代了河馬的地位,它們成為僅次於大象的「二把手」。  兩牛相見「分外眼紅」   昨天,鄭州市動物園的犀牛館裡,兩位貴賓——白犀牛都在安靜休養。   這是它們在鄭州的第二天,也是45天隔離期的開端。它倆身價共100萬元。母的四歲半,公的四歲。   作為陸地第二大的哺乳動物,成年白犀牛能長到兩三噸,體型僅次於大象。
  • 全球北方白犀牛死剩5頭
    原標題:全球北方白犀牛死剩5頭 14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一隻44歲的北方白犀牛因高齡而死亡。   廣州日報訊 美國媒體16日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一隻44歲的北方白犀牛因高齡而死亡,使得世界上碩果僅存的6頭北方白犀牛如今只剩下5頭,而且它們都失去生殖能力,這意味著北方白犀牛難逃滅絕命運。   44歲高齡辭世   據報導,這頭由聖地牙哥動物園飼養的白犀牛名為安格裡夫,屬於珍惜的北方白犀牛。
  • 杭州動物園40歲大象娶親 這次來的是「九姨太」
    見到諾諾前,「九姨太」嚇尿了昨天下午4點多,大卡車一路開進動物園,車上運輸籠裡,裝的就是4噸重的「九姨太」——路麥。工作人員都蠻高興,說路麥26歲,體重4噸,正好是懷孕生寶寶的好光景。問題來了,杭州動物園的大象館只有三個小房間,滿打滿算最多只能住三頭象。四頭象怎麼辦?動物園說,沒辦法,要把貝貝送回溫州老家了。貝貝大約五年前從溫州過來,從此就和諾諾住在了一起,兩頭象感情蠻好,但可惜的是貝貝的肚子一直沒動靜,動物園也花了不少心思,還請了醫生來看,最後雖然不能確定是「不孕症」,但懷上象寶寶的可能性很小。
  • 南方白犀牛成為「代孕媽媽」 助力北方白犀牛生殖繁衍
    在聖地牙哥動物園的野生動物園裡,一隻名叫「維多利亞」的南方白犀牛懷孕了,這可是件大事,因為這或許能幫助面臨滅絕危險的北方白犀牛生育後代。她是通過人工受精懷孕成功的,這將是幫助北白犀牛恢復繁衍的重要一步。現在只有兩頭北白犀牛,但都是女性。
  • 臺北動物園參演少年Pi的馬來貘將生第三胎(圖)
    臺北市動物園的馬來貘」馬雅「曾參與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馬來貘「馬雅」曾參與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演出,預計1個月內,「馬雅」就要生下第3胎。   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開頭有一大一小馬來貘走向鏡頭的畫面,主角就是馬雅和女兒。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馬雅和老公「貘卡」配合動物園的繁殖計劃,拼出第3個寶寶。
  • 白犀牛喜得千金(圖)
    本報訊 (通訊員 鞠立嘉記者史潔)一個月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裡一頭白犀牛懷孕的消息就傳開了。昨天凌晨,它終於產下小仔,成為國內人工飼養、首次自然繁育成功的非洲白犀牛。  1月22日,白犀牛被送進產房後,就再也沒出來過,一臺監視器24小時觀察它的動靜。
  • 臺北贈高雄市黑熊遭同伴咬死 郝龍斌表示難過
    原標題:臺北贈高雄市黑熊遭同伴咬死 郝龍斌表示難過   中國臺灣網1月23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高雄壽山動物園去年12月20日發生臺灣黑熊「波比」咬死「小山」事件,且被咬死的「小山」是臺北市所贈送的。對此,園方感到很遺憾,並已暫停黑熊展示,也將重新檢視及加強展示安全和隔離設施。
  • 拯救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在肯亞中部的奧爾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區,42歲「高齡」的白犀牛蘇丹靜靜地獨自躺在欄舍內,外邊是一望無際的熱帶大草原。蘇丹是目前全球僅有的5頭北方白犀牛中的唯一雄性。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過度獵殺,生活在蘇丹、中非等赤道以北非洲地區的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蘇丹,這頭北方白犀牛就是當時從蘇丹南部被捕獲的,後來一直收養在歐洲的一家動物園。
  • 南方白犀牛成「代孕媽媽」 助力北方白犀牛繁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一頭南方白犀牛經人工授精成功懷孕,若能懷足月,有望成為「代孕媽媽」,幫助面臨滅絕危險的北方白犀牛生育後代。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研究人員16日宣布,這頭名為「維多利亞」的南方白犀牛懷孕兩個月。
  • 北非白犀牛全球僅剩2頭,都是雌性,如何才能讓它們繁殖後代?
    白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之一,棲息於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分為北白犀和南白犀兩個亞種,北白犀有時也稱北非白犀,這個名字並不是因為它們生活在北非,而是和另一個亞種之間的相對位置而已。白犀是陸地上體型第四大的動物,成年北白犀體重可以達到 1.4-1.6 噸,而南白犀更壯碩些,達到 1.5-2.4 噸。
  • 杭州結婚登記量創10年新低!男生平均結婚年齡31歲,男方大女方1至4...
    結婚登記人數減少趨勢可能持續2019年,杭州市共辦理結婚登記56330對,較2018年減少7480對,下降11.72%,這是2017年以後連續兩年持續減少,尤其是2019年, 結婚登記數量大幅減少,已跌破6萬。
  • 漂洋過海落戶秦嶺腳下 南非白犀牛成「永久居民」
    白犀牛落戶秦嶺野生動物園 記者 黃亞平 攝漂洋過海落戶秦嶺腳下5隻南非白犀牛成西安「永久居民」本報訊 (記者 黃亞平) 3月18日,經過一路長途跋涉,5隻南非白犀牛漂洋過海來到西安,在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安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