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新增2隻中華穿山甲寶寶

2021-02-22 M記物語

3月1日,臺北市立動物園在臉書及油管更新了2019年於園內誕下的2隻穿山甲幼崽的相片及視頻,匯報了倆只寶寶的成長情況。

2019年,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照養團隊的努力下,園內的穿山甲家族兩度傳出好消息。

現今7歲的「枇杷膏」和5歲的由人工哺育長大的「芎梧」,先後平安誕下單胎穿山甲寶寶「Dumbo(男生)」「梧愛(女生)」,兩隻可愛的小寶貝健康狀況良好,正一步步穩健成長中,相信很快就能和民眾見面。

穿山甲家族首隻經由人工哺育帶大的雌性個體「芎梧」,於2019年再次平安誕下穿山甲寶寶「梧愛」,不過保育員觀察「芎梧」在育兒這件事上,仍然是心有餘但實戰經驗不足,為了寶寶的健康,決定再次啟動人工哺育機制,將「梧愛」交由代理媽媽(保育員)撫養。

「芎梧」不僅是臺北市立動物園首隻人工繁育成功的穿山甲,在全世界也是首隻。

「梧愛」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第4隻交由人工哺育的穿山甲寶寶,和之前照養過的個體比較起來,有比較鮮明的肢體動作。比如餓了想要喝奶時,身體會扭來扭去的,彷彿像在告訴保育員:「我肚子餓了唷!」


穿山甲寶寶「梧愛」對奶嘴也有一定的偏好,假如今天的奶嘴牠不喜歡,餵奶可就比平常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了。為了讓「梧愛」乖乖喝奶,保育員們可說是絞盡腦汁,用滿滿的耐心來照顧牠。

 

每一次的人工哺育對保育員來說,都是相當寶貴的經驗,經過一次次調整,並從中找到最適合每隻個體的照顧方法,對於無論是在野外救傷需哺育的幼獸個體、或園內繁殖產下需要人工哺育的穿山甲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專業依據,好讓這些人工哺育的穿山甲寶寶,能適應日後獨立的生活。

至於2019年5月出生的「Dumbo」,出生時的體重是目前所有園內繁殖的穿山甲寶寶中最重的,在媽媽「枇杷膏」無微不至的照顧下,不僅個頭壯,還很快就學會了攀爬的技能,是保育員們公認成長狀況良好的穿山甲寶寶。

 

反觀由人工哺育的「梧愛」,為了使它能保有穿山甲寶寶會抱住媽媽尾巴,跟著媽媽四處趴趴走的習性,保育員也會貢獻手臂讓它練習攀爬。

 

目前,兩隻穿山甲寶寶的成長速度可說是「一暝大一寸」(形容發育快),每天睜開眼睛就迫不及待想要探索新世界、學習新技能,希望未來兩隻小寶貝可以順利轉換食性,邁向下一個成長階段!

 編者按 

在過去20年中,近百萬隻穿山甲在全球範圍被各種非法販運,迷信食補的人類瘋狂消費著它們,不僅要吃它的肉,還想扒它的皮取其甲片,它們在這個星球存在了數千萬年,卻敵不過人類幾十年的摧殘。

但只要人類願意覺醒,它們恢復種群的希望還是在的,2019年末爆發並蔓延至2020年今仍未結束的「新冠肺炎」,不經意讓全民關注了一波穿山甲,它有可能是病毒中間宿主,也可能不是,but anyway,通過這事,也許許多人收到了警示——必須懂得敬畏大自然及尊重那些生靈。

以上!

圖/資訊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往期文章推薦(點擊閱讀) ▼  

►滅絕物種重發現的意義何在?保護瀕危物種又有什麼意義?

►112年後,被世人遺忘的「費爾南迪納」象龜重現加拉帕戈斯荒島

►視頻 | 陸龜保育員的工作是否如想像般輕鬆有趣?

►追隨「孤獨喬治」的腳步,揭開巨龜「長壽」的謎因!

聽說長得「好看」的人都會點這裡呦 

相關焦點

  • 臺北動物園6歲白犀牛犀奇搬家壽山 要和31歲寶寶結婚啦!
    ▲6歲的「犀奇」到高雄壽山動物園了。(圖/臺北市立動物園、壽山動物園提供,下同)寵物小組/綜合報導「點名囉!1、2、3、4…咦?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白犀牛怎麼少了一隻!?」▲「犀奇」於3月28日上午9點揮別牠出生成長的臺北市立動物園。6歲的雄性白犀牛「犀奇」於3月28日上午9點鐘,也揮別了牠出生成長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在獸醫師和保育員的陪伴下,經過約5個小時的車程,於2點多順利抵達高雄壽山動物園。
  • 中國最好的動物園,養著比大熊貓珍惜百倍的國寶,極度瀕危!
    這就是位於木柵地區的臺北市立動物園,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木柵動物園,一般遊客通常會選擇來這裡搭乘貓空纜車,只草率的逛逛動物園,殊不知會因此錯過巨大的寶藏!從捷運站就可以知道,動物園到了。這一站捷運的裝飾很可愛,主角自然是來自四川的熊貓。
  • 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原標題: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中新網8月4日電 可愛程度不輸給熊貓,但棲息地卻因人為幹擾等困境破壞、導致族群數量銳減至不到600隻的臺灣黑熊,目前正遭遇瀕臨絕種的危機。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動保處為了加強市民朋友對臺灣黑熊保育的重要性,特於9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與10餘個保育團體及關懷生態企業團隊共同舉辦2014「臺灣黑熊日」活動,加強市民參與臺灣黑熊保育工作的認識。   臺北市動保處表示,除了設置推廣黑熊保育工作的攤位,讓大朋友、小朋友透過互動遊戲獲得保育的知識與觀念外,闖關集點還贈送多達500份令人驚喜的黑熊小物給民眾帶回家做紀念。
  • 中華穿山甲有沒有滅絕,到底誰說了算?
    換句話說,雖然已經極度瀕危,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中華穿山甲在任何意義上處於滅絕狀態 。臺北動物園的中華穿山甲,臺北市立動物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穿山甲人工繁育的動物園。圖片:Jason S C那麼,物種的滅絕是如何確定的呢?要想科學評估物種的瀕危程度,得需要什麼樣的操作才行?首先,物種滅絕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宣布的。
  • 臺北動物園 一頁臺灣史
    從日據到官營  臺北市立動物園最初設在臺北市圓山,稱圓山動物園。1895年日本割佔我國寶島臺灣後,大批日本殖民者湧入臺灣。1914年,日本人大江氏在臺北市圓山開設一處供民眾觀賞花木與動物的園地,作為一家私人的小型動物園經營,當時展出的動物以哺乳類、鳥類及爬蟲類為主,大多是臺灣本土動物。
  • 穿山甲女孩考察臺灣屏東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擬開展合作
    臺灣屏科大孫敬閔:穿山甲繁殖目前還不現實接待Sophia的是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博士,Sophia向孫博士首先介紹了目前南方各省穿山甲救護的情況,及穿山甲目前面臨的極危處境。並特地向孫博士介紹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非中華藥典裡面所指可入藥的非洲穿山甲鱗片 。綠會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提案,希望中華藥典取消穿山甲入藥等一系列工作。
  • 臺北動物園參演少年Pi的馬來貘將生第三胎(圖)
    臺北市動物園的馬來貘」馬雅「曾參與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馬來貘「馬雅」曾參與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演出,預計1個月內,「馬雅」就要生下第3胎。   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開頭有一大一小馬來貘走向鏡頭的畫面,主角就是馬雅和女兒。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馬雅和老公「貘卡」配合動物園的繁殖計劃,拼出第3個寶寶。
  • 臺北動物園黑熊重傷飼養員 12年來最嚴重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臺灣黑熊(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臺北市立動物園半月前才差點讓孟加拉虎逃脫,4日又驚傳臺灣黑熊攻擊保育員的意外。  擁有近30年資歷的保育員李春雄,進入黑熊欄舍清理時,未確認裡頭是否有黑熊就貿然開門,人、熊「正面接觸」後,遭重達165公斤的黑熊攻擊,導致李春雄頭骨裂傷、肋骨斷裂;生死一瞬間中,他死命跑到隔壁欄舍反鎖,才驚險保住一命。
  • 臺北動物園&民權東路花鳥市場
    【這是剛好五年前的今天碼的,關於臺北動物園和民權東路(花鳥市場)的遊記,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沒有機會去參加臺北馬拉松,做個留念。
  • 這三個大田人非法買賣穿山甲,結果……
    陳某拿到錢後,以每斤1150元的價格與高某結算購買上述穿山甲貨款。經鑑定,該只穿山甲為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種名穿山甲,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臺北市動物園的穿山甲寶寶2.無「齒」之徒穿山甲是個小「吃貨」,每天要吃掉大約200,000的螞蟻和白蟻。
  • 穿山甲的秘密!
    2014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將所有的8種穿山甲的保育級別都提升到了「易危」(VU)以上,其中,中華穿山甲被正式定為「極危」(CR),珍稀程度超過國寶大熊貓,這意味著穿山甲距離野外滅絕只有一步之遙。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穿山甲的秘密!穿山甲為什麼這麼倒黴?
  • 「紙熊貓」和「紙黑熊」3月在臺北大會師(圖)
    臺北市長郝龍斌(圖左)昨天上午陪同法國藝術家Paulo Grangeon(圖右)參觀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臺灣黑熊「黑糖」,觀察它的各種姿態,以利其團隊製作200隻的「紙黑熊」,與1600隻的「紙熊貓」一同展出。
  • 超萌鹽雕「圓仔」和炭雕黑熊入住臺北市(組圖)
    原標題:超萌鹽雕「圓仔」和炭雕黑熊入住臺北市(組圖) 臺北市府獲贈炭雕的臺灣黑熊及鹽雕圓仔。(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1600隻紙貓熊與200隻紙臺灣黑熊正於兩廳院藝文廣場展出,為宣傳關心瀕臨絕種動物的理念,臺鹽公司邀請藝術總監羅廣維,以人氣超夯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寶寶圓仔為藍本創作貓熊鹽雕,鮮之路公司也製作臺灣黑熊炭雕,並將「黑白雙熊」捐贈給臺北市政府,呼籲一起關心瀕危動物保護。
  • <每周一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 村民自發組隊巡護中華穿山甲
    人到中年的徐祝多早早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他是該村中華穿山甲巡護隊的一員。曾經,他是一個獵人,如今卻成了保護穿山甲的帶頭人。據了解,一度認為在烏禽嶂瀕臨滅絕的中華穿山甲,於2019年在烏禽嶂被拍攝到活體活動的珍貴影像。為了保護這種山林中的精靈,惠東縣政府籌集200多萬元用於開展烏禽嶂中華穿山甲的監測和保護工作,作為烏禽嶂一部分的佐坑村,村民自發成立了巡護隊,全面保護中華穿山甲。
  • 穿山甲再次被推上風口:人與野生動物的區隔是如何打破的
    穿山甲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身上覆蓋著鱗片,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現存的穿山甲有八個種類,馬來穿山甲、中華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分布在亞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分布在非洲。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中國境內及其附近區域的中華穿山甲數量已經下降了88~94%。約在1995年左右,它們在中國已經「商業性滅絕」。
  • 穿山甲瀕危始末調查:捕甲人稱有的話還要抓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 果殼/圖穿山甲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身上覆蓋著鱗片,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現存的穿山甲有八個種類,馬來穿山甲、中華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分布在亞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分布在非洲。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據綠會在廣西、江西、雲南、湖南、安徽、廣東等中華穿山甲傳統分布區域的實地調研,並結合綠會穿山甲保護項目合作夥伴、志願者的紅外相機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
  • 【海峽兩岸】臺灣將再贈送大陸5隻珍稀動物,明年4月運抵劉公島
    昨日,從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傳來喜訊,經海峽兩岸相關部門協商,臺灣將再贈送大陸5隻珍稀動物,並將於明年4月運抵威海。
  • 贈臺大熊貓「團圓」曾帶動數億商機,新生的熊貓寶寶又被寄予厚望
    從1982年起,我國就停止了向外國無償贈送大熊貓的做法,外國要想短暫獲得大熊貓,只能支付費用租借,期間生下的熊貓寶寶在兩年後要交還。從那時起,贈送僅限國內,比如向香港、臺灣。大熊貓「團團」「圓圓」是作為兩岸交流的象徵被贈送給臺灣,它們於2008年12月赴臺,2009年農曆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