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再度刷新世界紀錄

2020-12-03 DeepTech深科技

昨天,中國科學家又刷新一項世界紀錄!

中國科大潘建偉和陸朝陽領銜的團隊宣布,成功將量子糾纏的比特數提升到了 18 位。他們以 6 光子系統為基礎,利用光子的 3 個自由度,推出了 18 位量子比特的量子糾纏系統。該系統的詳細信息由潘建偉團隊整理並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主辦的高水平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另外,據中國科大官方透露,該成果從投稿經國際同行評議到被正式接收,只用了三個星期的時間)。

更「可怕」的是,這距離他們上次刷新世界紀錄只過去了 1 年半: 2016 年年底,他們同時實現了 10 個光子量子比特和 10 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就將量子比特數提升了近兩倍,不禁讓我們想到半導體界的「摩爾定律」,這也不禁讓我們繼續期待,那在一年半之後的 2020 年,量子比特數是否又會再次刷新呢?

圖丨潘健偉

而在此次的 18 位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系統中,作為一套完備的量子糾纏系統,其主要要有兩個方面的創新:一是提升的量子位數,二是成功設計的高效量子糾纏測量系統。

這就好比是信息系統的加密和解碼,提升了的量子位數能將傳輸的信息量大幅提升,18 位的量子比特能夠得到 2^18=262144 種不同的量子疊加態組合;高效的量子糾纏測量系統則能提升獲取信息的效率和準確率,此次系統的量子態保真度已達 0.708±0.016。這一切都將有利於大規模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

量子糾纏中,計算和存儲的基本單位就是量子比特,就像我們如今用的電子比特一樣,以「0」和「1」不同的狀態來編碼儲存信息。但是量子比特的方式不一樣,它採取一種叫做「疊加態」的形式來儲存信息,它的狀態不再是單純的「0」或者「1」,而是「0」和「1」不同權重的疊加,就像著名的薛丁格的貓一樣,可死可活,可不死也可不活。

可以說,增加了量子比特的位數,那就增強了整個系統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的量子科學家都在競相追逐量子比特位數的原因。

具體而言,此次的 18 位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系統採取 6 光子系統作為基礎,利用每個光子的三個自由度:路徑(Path)、偏振(Polarization)和軌道角動量(OAM),拓展為 18 位的量子比特,這種方式也被稱為「超量子糾纏」。

雖然前人的研究中多是採取增加光子數或者離子數來增加量子比特數,但是利用多個自由度能夠更高效提高拓展量子比特數。而且,此舉能在相同量子比特下使用更少的粒子(光子)數,從而進一步增加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某些需要大量計算量和存儲量的量子信息技術也將受益,例如量子超密編碼、簡化量子邏輯門技術以及多自由度單光子傳輸技術等。

上圖中的a 到 e ,我們能看到整個 18 位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系統的簡化結構圖,其中 a 和 b 是量子糾纏的編碼部分,cde 是相應的測量部分。

入口處,一束波長為 788nm、脈衝持續時間 120fs、重複頻率 76MHz 的超快雷射通過三硼酸鋰(LBO)的二向色濾光片(Dichroic filter)轉換為 394nm 的光。隨後這束光繼續通過由兩個β-硼酸鋇(BBO)和一個半波片(HWP)組成三明治式非線性晶體,產生三對糾纏光子,如圖 a 中所示的 1-6。

接著,每個光子經過不同厚度和方向的 YVO4晶體進行空間和相位的修正,再依次通過編碼偏振的 PBS、編碼路徑的 PBS(偏振分束器)和編碼軌道角動量的 SPP,最終得到的就是擁有三自由度的單光子量子態。

而測量部分就像是編碼部分的鏡像系統,依次解碼就得到了信息。量子糾纏的解碼過程其實就好像是你坐在國內的家中,知道了、在大洋彼岸的孫子出生了,但是你的兒子眾多,一時之間無法得知是誰生的小孩,那你只能從孫子的照片上找一些蛛絲馬跡,推斷出整體的信息,例如這原來是小五生的第三個兒子。但是如果隔了 18 代呢?這個推導過程可就長了,獲得的信息將會是 2^8=262144 種不同的狀態,數據量十分巨大,這也就需要高效且保真度高的測量系統。

此次 18 位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系統採用了共計 48 個單光子探測器,能夠同時測量出 262144 種組合,且最終的量子態保真度已達 0.708±0.016。一般認為,多粒子量子糾纏系統中,量子態保真度超越 0.5 就已經足夠進行有效量子糾纏了。

一句話,潘建偉團隊打造的 18 位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系統既創造了量子比特位數的世界紀錄,也開創了採用多粒子多自由度提高量子比特位數的創新思路。

圖 | 位於紐約 YorktownHeights 的 Thomas J.Watson 研究中心的 IBM 量子計算中心將量子計算機放在大型低溫容器(最右邊)中,使其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

此次成果在歐美各國都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國家級的協同攻關的當下,對中國的量子技術發展有著更深層次的意味:歐盟在 2016 年就宣布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而美國國會也在最近正式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計劃」;諸如谷歌、微軟、IBM 等大型高科技公司也早已強勢投入量子計算研究中……而這一次,中國沒有落後。正如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量子物理學家 Christopher Monroe 說 : 「 一年總會有那麼幾次,當我讀到他們(潘健偉團隊)正在做的事情時感到十分震驚。」

參考:[1]Wang X L, Luo Y H, Huang H L, et al. 18-qubit entanglement with photon's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J]. 2018.[2]Barreiro J T, Langford N K, Peters N A, et al. Generation of hyperentangled photon pairs.[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5, 95(26):260501.[3]Gao W B, Lu C Y, Yao X C,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hyper-entangled ten-qubit Schrdinger cat state[J]. Nature Physics, 2008, 6(5):331-335.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據悉,這一成果也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據介紹,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該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由於量子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都在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國家級的協同攻關。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潘建偉團隊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小米被訴侵犯3GPP標準必要專利...
    潘建偉團隊的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1、潘建偉團隊刷新世界紀錄: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中新社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
  • 中科大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量子計算時代更近了
    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   在位於中國科技大學東區理化大樓中編號為「01003」的實驗室內,密布著錯綜複雜的管線及各類光學和電子設備,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不斷攻關,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
  • 中國學者刷新多比特量子糾纏態世界紀錄!
    ,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2017年,團隊與中科大潘建偉和朱曉波團隊、中科院物理所鄭東寧團隊、福州大學鄭仕標教授等合作10比特超導量子晶片,實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數目的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打破了之前由谷歌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保持的紀錄,使得我國在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進入國際第一梯隊。VeUednc此前,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創造了操縱12個超導量子比特實現糾纏的紀錄。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中青在線】潘建偉團隊打開量子世界大門
    2004年,潘建偉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一成果被《自然》雜誌發表,並同時入選英國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評選出的年度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這對中國科學家來說是首次。此後,潘建偉團隊分別於2007年製備出六光子糾纏、2012年製備出八光子糾纏,並一直保持著糾纏光子數目的世界紀錄。
  • 實現「量子霸權」,糾纏態製備是關鍵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不斷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用於創建和驗證由6個光子和3個d.o.f組成的18量子比特GHZ態的方案和實驗裝置。
  • 刷新世界紀錄!中國學者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
    近日,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單位組成的團隊通力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記錄。這一進展今天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
  •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大今年預計可以實現6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的超導量子系統,而5年後,希望能將這一數字提高到千個量子比特。」8月25日,在墨子沙龍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教授、潘建偉團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透露了中科大研發量子計算機的時間表。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和模擬向前一步
    一周內兩次登上國際科學期刊,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太「忙」了!6 月 15 日,《Nature》雜誌刊登了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通常情況下,實現大規模糾纏態要先同步製備大量糾纏粒子對,再通過量子邏輯門操作將其連接形成多粒子糾纏。由此,高品質糾纏粒子對的同步製備是實現大規模糾纏態的首要條件。在實現量子比特的物理體系中,由於具備良好的可升擴展性和高精度的量子操控性,光晶格超冷原子比特和超導比特被視為最可能率先實現規模化量子糾纏的系統。
  •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20-08-26 07:38 來源: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突破,量子技術刷新世界紀錄,其實原理並不複雜
    舉個例子,量子就像是一個永久旋轉的硬幣,你根本看不出來它是正面還是反面。傳統的晶片狀態只有01,10兩個狀態。而量子在二進位比特中能擁有所有狀態:00, 01, 10, 11四個狀態。而一個量子系統中可以包含多個量子,每增加一個量子比特位,則有可能使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加倍(呈指數增長)。
  • 中國學者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量子晶片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研製出超導量子比特晶片處理器原標題:刷新世界紀錄!中國學者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近日,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單位組成的團隊通力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記錄。這一進展今天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
  • 清華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刷新紀錄
    清華大學供圖(原標題:清華團隊刷新量子接口糾纏數目紀錄)薛丁格的貓、愛因斯坦和波爾的辯論……100多年前科學家把量子力學帶進大眾視野,從此對於量子力學的探索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每一步。近年來,量子計算機、量子網際網路,這些詞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頭條,「量子」時代似乎未來可期。
  • 一文看懂神奇的量子世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12 版)中科大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量子計算時代更近了孫 振 李家林  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  在位於中國科技大學東區理化大樓中編號為「01003」的實驗室內,密布著錯綜複雜的管線及各類光學和電子設備,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不斷攻關,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
  • ...HTC宣布在臺裁員1500人;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看看」是在公司黨委領導下,由13名黨員組成的志願者團隊開發而成的。該負責人還表示,志願者團隊接下來將不斷優化「看看」功能,使它成為瀏覽主流媒體新聞信息的便捷平臺,在未來的版本迭代中,「看看」還將增加更多個性化智能化服務。
  • 成功實現20個超導量子比特量子糾纏 中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進展
    本報北京8月9日電(周煒、餘建斌)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單位組成的團隊日前通力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
  • 量子計算新進展:中國學者實現2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
    新華社杭州8月9日電(記者 朱涵)由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組成的聯合團隊開發出一款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這一量子計算新進展於8月9日發表於《科學》雜誌。
  • 中國科學家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 為量子計算機奠基
    科學家們剛剛將18個量子比特(量子計算的最基本單位)壓縮成6個奇怪的連接光子。這是史無前例的每光子3個量子位,以及通過量子糾纏相互聯繫的量子比特數的記錄。這個新紀錄的取得者是物理學家潘建偉和他的來自中國東部安徽省的中國科技大學的同事。此前,關於量子糾纏態的紀錄保持者也是這個團隊,他們在2017年實現了穩定的10個量子位糾纏的狀態。那麼,這為什麼令人興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