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宣布在臺裁員1500人;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

2020-12-01 雷鋒網

周產 5000 臺目標終於達成!Model 3 這次真要起飛了嗎?

據雷鋒網了解,美國時間周日早晨,六月最後一周的第 5000 輛 Model 3 走下生產線,弗雷蒙特工廠兩位工人的推文也佐證了這一消息。不過,Musk 周日的推文又將產量數字拉高,稱上周七天特斯拉共生產出 7000 臺車。不過,它並沒有指明這些車是否是 Model 3、Model X 和 Model S 的總和。

幾個月以來,特斯拉都在衝擊周產 5000 臺這一目標,但它們一直未能成功。其實 2017 年 5 月的股東信中,特斯拉就表示弗雷蒙特正在做準備,要在 2017 年年內實現周產 5000 臺 Model 3 的目標。

不過 Model 3 產品力的耀眼卻掩蓋不了特斯拉生產能力的孱弱,去年 7 月份 Model 3 量產車正式交付時,特斯拉沒有完成任何此前定下的量產和交付目標。隨後就是漫長的「生產地獄」,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特斯拉自動化工廠居然又回到「刀耕火種」的時代,玩起了手工生產。

國內新聞

最新行動支付報告:用戶規模約為8.9億,行動支付年交易規模達106.78萬億元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近日,具有四十餘年歷史的研究機構益普索旗下北京益普索市場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普索)發布一項《2018上半年第三方行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經調查推算,行動支付用戶規模約為8.9億。其中,財付通用戶8.2億,支付寶用戶6.5億,財付通和支付寶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85.4%和68.7%。

經益普索調查顯示,最近三個月裡,四大類支付場景的使用率分別為:個人類95%、線下消費類86%、線上消費類82%、金融類20%;前三類場景的使用率維持在高位。從城市級別來看,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90.4%、93.5%和92.4%。

推遲CDR發行? 阿里回應:條件允許就回來

澎湃新聞報導稱,針對「阿里巴巴推遲原定7月申請中國存託憑證(CDR)發行的計劃」的消息,阿里巴巴方面(NYSE:BABA)回應:「我們從在美國上市第一天起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我們的這一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針對今天市場的傳聞,我們沒有更多細節可以評論。」

今年5月,證監會起草了《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吸引騰訊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回歸國內股市。當時,阿里巴巴財務長武衛在財報解讀會上表示,正「非常積極」地研究CDR。

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上市,成為美國歷史上融資最大規模的IPO。阿里採用VIE架構,大部分業務和運營都在中國,但公司註冊地是開曼群島。

按照證監會6月29日的最新表態,CDR工作會依然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和一系列規定依法推進。

ofo上線新聞信息流服務 名為「看看」

新浪科技消息,ofo其近日宣布在App新增名為「看看」的新聞信息聚合功能模塊。「ofo看看」目前開設了看點、圖片、視頻、體育、財經、社會、科普、讀報等頻道。信息流業務也有著信息流廣告等商業化想像空間,不過目前還未在「看看」上發現信息流廣告。

商業化是目前ofo的重要的目標之一。此前,ofo成立了B2B事業部,上線了車身廣告、App廣告等服務;同時ofo還通過提升共享單車的運營效率來降低成本,日前其已經宣布每輛單車運營成本已從此前的1.5元降至0.2元。

ofo方面介紹稱,該功能為ofo黨委打造的黨建創新項目,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獻禮。目前,「ofo看看」主要推介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提供的原創內容。ofo黨委書記、創始人、CEO戴威表示,「ofo看看」的創意,源於去年以來ofo黨委與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開展的一系列正能量傳播活動。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看看」是在公司黨委領導下,由13名黨員組成的志願者團隊開發而成的。該負責人還表示,志願者團隊接下來將不斷優化「看看」功能,使它成為瀏覽主流媒體新聞信息的便捷平臺,在未來的版本迭代中,「看看」還將增加更多個性化智能化服務。

小米被訴侵犯3GPP標準必要專利 原告要求賠償5000萬

據雷鋒網了解,近日,京知受理袁弓夷訴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合稱小米公司)侵犯3GPP標準必要專利一案。涉案專利為我國第ZL00800381.5號專利,名稱為「公用分組信道」,原專利權人為設立在美國新澤西州的金橋技術有限公司,後於2016年12月8日涉案專利轉讓至本案原告袁弓夷。

原告訴稱,涉案專利可應用於WCDMA、TD-SCMDA、HSPA和LTE技術,涉及多項3GPP標準。原告發現,小米公司未經其許可,在國內生產銷售的小米5X、小米Max2、小米Note3等12種小米系列手機使用了涉案專利技術,落入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原告認為,小米公司在對上述系列手機產品進行設計研發、測試、出廠檢測等過程中,必然實施涉案專利的技術方案。據此,原告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5000萬元及相應合理支出。

目前,京知已經正式受理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中國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中新社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據悉,這一成果也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據介紹,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該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金山雲與日照市合建北方最大雲中心 投資達18億

新浪科技消息,金山雲與日照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總投資18億打造智慧雲谷,將全面建設北方最大的雲計算核心節點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基地及各種雲平臺。

雙方表示,將圍繞數據中心、政務雲、醫療雲、工業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向展開合作,在日照市高新區合力打造金山(日照)智慧雲谷,以聚集網際網路高端人才,培育雲計算、大數據及網際網路產業為目標,發展產業集群,推動日照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據悉,智慧雲谷佔地約160畝,總投資18億元,是一個以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主導產業的網際網路創新產業生態園,園內將全面建設北方最大的雲計算核心節點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基地、車聯網示範基地、政務雲示範基地、工業雲平臺、警務雲平臺、醫療雲平臺、教育雲平臺。

HTC宣布在臺裁員1500人 佔其全球員工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新華社臺北7月2日電(記者陳君查文曄)臺灣科技企業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TC)2日宣布,將在臺灣地區進行製造部門的組織優化與策略性人力資源配置調整,預計縮減製造部門員工人數共1500人。 

截至今年6月,HTC全球員工總數約6450人。此次裁員主要涉及HTC桃園廠,目前該廠僱用員工4000多人。此次受影響的員工約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預計於9月底前執行完畢。HTC表示,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全力協助被影響的員工。

上海研製的首批柔性手機屏量產: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7月2日上午,上海研製生產的首批5.5吋全高清固定曲面柔性AMOLED手機屏,在位於金山區的和輝光電一期廠房實現量產出貨,打破了韓國三星等國外企業在該項目上的技術壟斷。同時,和輝光電第6代AMOLED顯示項目生產設備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計劃於2019年初投入試生產。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與普通手機屏幕相比,此次量產出貨的AMOLED手機屏兩側與手機殼的銜接處,呈現很明顯的柔性曲面。深圳酷泰豐已將這款產品導入其產品體系,兩個月後在市場上即可買到。

國際新聞

戴爾私有化5年後再上市 217億美元收購VMware追蹤股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日晚間消息,戴爾公司今日宣布,將通過發行新股或現金置換的方式收購旗下控股公司VMware追蹤股票(DVMT),交易總規模約為217億美元。

 

此舉意味著,在完成私有化交易5年之後,戴爾將再次上市。戴爾擁有VMware 80%的股份,2016年發行了DVMT,以資助其670億美元收購EMC交易。

戴爾今日表示,將用新創建的C類股票置換DVMT追蹤股票。DVMT追蹤股票的股東可選擇接受每股109美元的收購報價,或者是每股置換1.3665股C級股票。

比特幣期貨下半年首日收漲逾10%,收復6000美元關口

華爾街見聞報導,CME比特幣期貨BTC 8月合約收漲760美元,漲幅大約12.96%,報6625美元。CME比特幣期貨在6月29日以5865美元創前月合約收盤紀錄最低,8月合約上周跌5.1%、6月跌約22.5%,前月合約第二季度跌逾20.0%、2018年上半年跌約59.5%。

CBOE比特幣期貨XBT 8月合約收漲727.50美元,漲約12.34%,報6625美元,6月29日也以5897.50美元創CBOE比特幣期貨前月合約收盤紀錄最低,8月合約上周跌超3.9%、6月跌約22.2%,前月合約第二季度跌逾18.5%、上半年跌約59.5%。

Facebook收購倫敦人工智慧公司打擊虛假新聞

新浪科技消息,科技博客TechCrunch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Facebook將收購倫敦人工智慧技術公司Bloomsbury AI。

Bloomsbury AI是一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主要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來幫助機器回答問題。知情人士稱,Facebook計劃利用Bloomsbury AI的團隊和技術來打擊假新聞,並解決其他一些內容方面的問題。

知情人士還稱,Facebook將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Bloomsbury AI,價格大約在23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之間。

分析人士稱,除了幫助Facebook打擊假新聞,並解決其他一些內容方面的問題,Bloomsbury AI的技術還可作為辦公室工具,幫助企業在文檔中挖掘內容,以及幫助Facebook提升搜索功能等。

Coinbase的加密貨幣保管服務對企業開放

雷鋒網報導,Coinbase宣布,其加密貨幣託管服務正式對外開放。這項服務將通過其附屬機構Coinbase Custody提供。Coinbase已經成為其加密貨幣交易平臺Coinbase PRO的客戶的託管人(以前為GDAX),不過這項新服務將專門面向機構投資者。

它們上個月收購了Keystone資本、Venovate Marketplace和Digital Wealth LLC三家公司,並計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許可證,成為受監管的「經紀交易商」。目前尚不清楚Coinbase是否獲得了SEC的許可,但該公司已宣布將利用其合作夥伴Electronic Transaction Clearing (ETC)的專業知識和系統,SEC已登記其為Coinbase Conservation的經紀商。

相關文章:

最新行動支付報告:用戶規模約為8.9億,由「雙寡頭」向「三足鼎立」演進

周產 5000 臺目標終於達成!Model 3 這次真要起飛了嗎?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中國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據悉,這一成果也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例如,歐盟在2016年宣布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美國國會最近正式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計劃」;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也紛紛強勢介入量子計算研究。多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和糾纏態製備是發展可擴展量子信息技術,特別是量子計算的最核心指標。量子計算的速度隨著實驗可操縱的糾纏比特數目的增加而指數級提升。
  • 中國學者刷新多比特量子糾纏態世界紀錄!
    ,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2017年,團隊與中科大潘建偉和朱曉波團隊、中科院物理所鄭東寧團隊、福州大學鄭仕標教授等合作10比特超導量子晶片,實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數目的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打破了之前由谷歌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保持的紀錄,使得我國在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進入國際第一梯隊。VeUednc此前,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創造了操縱12個超導量子比特實現糾纏的紀錄。
  • 中科大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 刷新光子糾纏態製備世界紀錄
    記者1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陳宇翱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打破此前由該研究小組保持多年的八光子紀錄,再次刷新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這一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再度刷新世界紀錄
    昨天,中國科學家又刷新一項世界紀錄!中國科大潘建偉和陸朝陽領銜的團隊宣布,成功將量子糾纏的比特數提升到了 18 位。他們以 6 光子系統為基礎,利用光子的 3 個自由度,推出了 18 位量子比特的量子糾纏系統。
  • 潘建偉團隊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小米被訴侵犯3GPP標準必要專利...
    潘建偉團隊的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1、潘建偉團隊刷新世界紀錄: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中新社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
  • 中科大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量子計算時代更近了
    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   在位於中國科技大學東區理化大樓中編號為「01003」的實驗室內,密布著錯綜複雜的管線及各類光學和電子設備,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不斷攻關,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
  • 清華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刷新紀錄
    清華大學供圖(原標題:清華團隊刷新量子接口糾纏數目紀錄)薛丁格的貓、愛因斯坦和波爾的辯論……100多年前科學家把量子力學帶進大眾視野,從此對於量子力學的探索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每一步。近年來,量子計算機、量子網際網路,這些詞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頭條,「量子」時代似乎未來可期。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突破,量子技術刷新世界紀錄,其實原理並不複雜
    而研發新材料的半導體晶片迫在眉睫,除了我國正在研發的碳基晶片之外,在量子晶片的研發中,我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甚至在部分技術領域中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量子晶片計算的原理講到量子晶片的工作原理就需要講到量子的基本特性:量子糾纏性和疊加性,那麼什麼是量子的糾纏性和疊加性呢?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突破,量子技術刷新世界紀錄,西瓜視頻講其原理
    而研發新材料的半導體晶片迫在眉睫,除了我國正在研發的碳基晶片之外,在量子晶片的研發中,我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甚至在部分技術領域中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量子晶片計算的原理講到量子晶片的工作原理就需要講到量子的基本特性:量子糾纏性和疊加性,那麼什麼是量子的糾纏性和疊加性呢?
  • 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2019年12月,中科大潘建偉、陸朝陽研究組與德國、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在四大關鍵指標上均大幅刷新國際記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了該成果。《物理評論快報》審稿人認為,這項研究突破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是通往實現『量子霸權』的『彈簧跳板』」。
  • 量子可糾纏,科研不糾纏
    在量子世界,最著名的原理就是「量子糾纏」——愛因斯坦於1935年最早提出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現在通俗地講就是:兩個不同量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處於糾纏狀態,就像有「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個量子狀態變化,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量子世界還真是「有你有我」。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將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打造量子霸權
    而我國在新材料晶片的研發也迎來重大突破,比如我國成功研究出能實現20比特相互糾纏的量子晶片,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的。那麼什麼是量子晶片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量子形態想要了解量子晶片的原理,我們先了解一些量子的基本特性,那就是量子的糾纏性和疊加性,那麼如何理解呢?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光明日報合肥5月29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鬼才」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2007年,2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丁格貓態」和「簇態」,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該工作隨後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同年,陸朝陽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實現了量子大數分解算法。
  • 量子態疊加效應尺度刷新紀錄
    量子態疊加效應尺度刷新紀錄 原子云能在距半米的兩個狀態疊加 2015-12-31 科技日報 華凌   研究團隊認為,新研究成果可能意味著找到了量子世界與經典世界之間的分界點,因為相對那些量子水平的物體,新研究成果更適用於大尺度的宏觀物體。《自然》雜誌也發表了針對該團隊研究的社論,描述他們的實驗過程,並總結相關結果。  在過去幾年裡,有關量子粒子甚至和整個原子糾纏的新聞被大量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想讓在更遠距離外的兩個粒子糾纏,這就有了關於糾纏對象大小的問題。
  • 一文看懂神奇的量子世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12 版)中科大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量子計算時代更近了孫 振 李家林  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  在位於中國科技大學東區理化大樓中編號為「01003」的實驗室內,密布著錯綜複雜的管線及各類光學和電子設備,中科大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不斷攻關,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
  • 《光明日報》: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觀察者網 訊)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