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歐洲人笨到「排隊槍斃」,仍大殺四方?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

2020-12-05 冷兵器研究所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整個夏天裡來回行軍,既不奪取一裡土地,也不丟失一裡土地,接著就會進入冬營。現在出現了一個無知的、腦袋發熱的年輕人,他從布洛涅飛到烏爾姆,從烏爾姆飛到摩拉維亞中部,還在十二月裡打仗。他的戰術體系真是大錯特錯。」

——英國文學家、史學家沃爾特·司各特筆下的某德意志軍官在1805年的感慨

編者按:在多數現代人看來,十八世紀的戰爭藝術自然是華麗、笨拙而滑稽的,它乍看起來如同風景畫一樣:穿著五顏六色軍服的步兵排成整齊的密集隊形,追隨著飄揚的軍旗在樂聲中步入戰場,身著耀眼制服的騎兵同樣展開成隊列……而在戰略層面則緩慢到了曠日持久的地步,元帥和將軍大人們確信勝利源自明確、刻板、毫無差錯、永無止境的機動和冗長的補給車隊。這樣的戰爭自然只是愚蠢、怯懦或者說沒有現代人「智慧」的將領進行的禮節性遊戲,就連他們的遊戲工具也不過是些撲著發粉、梳著假髮的士兵……那麼,歐洲人為什麼要採用這麼呆板的戰術,並且還憑著這麼呆板的戰術去大殺四方呢?

十八世紀,從託木斯克到裡斯本的廣袤土地上,步兵戰術方面近乎唯一的戰法便是「排隊槍斃」,排列極其整齊的步兵戰線展開集體射擊和衝擊,鬆散的隊形在會戰中幾乎可以忽略。

首先,正如其它任何時代一樣,十八世紀軍人的作戰方式既不是憑空出現,也並非全然出於禮節。十八世紀中前期的多數軍人認為戰鬥的基礎在於齊射和衝擊,縱然齊射變種眾多,但其核心僅僅在於以口頭命令使排成整齊直線的部隊展開同時射擊,鑑於個人單憑聲音至多能給不到一千人組成的密集步兵隊列發號施令,最重要的作戰單位「營」通常情況下數量便在500至900人之間。排成前後三列密集橫隊,展開猛烈射擊和決定性衝擊的步兵營自然成為了一切戰鬥部署的基礎。

然而,非正規軍中的散兵往往能夠在灌木叢、村莊等不利通行的地形上給未能展開隊形的敵軍造成相當的殺傷,橫隊也並不總是最有利的戰鬥選擇,它在起伏地形中往往會嚴重妨礙部隊機動與戰鬥。換而言之,武器的限制並非密集橫隊成為主導隊形的唯一因素。的確曾有許多軍事史學家強調十八世紀的「僱傭兵」士氣低落,因而任何過度分兵都有可能導致大量逃亡。然而,熟悉歷史的讀者難免會問:「為何十八世紀的僱傭兵士氣會如此低落?」畢竟,愷撒時代的羅馬軍團是典型的僱傭軍,古斯塔夫二世、蒂雷納手中橫掃中歐的部隊同樣以傭兵為主,但他們作戰極為英勇,甚至較之徵召兵軍事紀律更為優良。

這一現象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隨著歐洲各國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逐步開始走向專制與中央集權,君主們擁有了較以往更多的財政資源,從而令軍隊的規模得以顯著增長:以法國為例,它在十七世紀初的常備軍尚不足2萬人,1690年便增加到37.5萬人,與此同時,法國雖然不斷開疆拓土,它的總人口卻僅僅從1800萬增長到2000萬。數字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新老「僱傭兵」間的差別。隨著規模的擴張,傭兵中的天性好戰的志願者比例大為減少,士氣與紀律自然出現巨大變化。不過,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歐洲居民的生活水準在十八世紀得到了大幅提高:按照保存至今的零星統計數字,1679年前西歐男子平均壽命僅有30.1歲,1680-1729年間略增到34.7歲,等到1730-1779年間便迅速躥升到45.8歲……儘管這些在今人看來不值一提,卻令當時歐洲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面貌大為改變。他們的生命要比祖輩人長得多,而且生活也更為舒適。如果要讓這些人遠離日常的職業,積極投身到殺戮同類的事業,便只能依靠宗教和民族仇恨。然而,在十八世紀,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尚未形成,宗教的激情則早已熄滅。在傳統思想出現危機,能夠閱讀的人口數量猛增的十八世紀,這一狀況變得尤為明顯。

上述所有物質與精神生活演變都令平民的從軍意願越發淡薄,往往只有「社會的渣滓」才會選擇士兵職業,這反過來又令社會更為鄙夷軍人,「狗、妓女、士兵不得入內」成為公共場所的常見標語牌。十八世紀的法國戰術理論家吉貝爾伯爵曾感慨:讓那些不知如何生活的人離開土地、面對死亡很容易……但啟蒙和財富卻在改變這一切的面貌。它們創造了眾多新職業,製造了各個方面的機會,刺激著身體,軟化了勇氣,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時至今日,我們無法呼籲國民保衛國家:只有貴族依然保有此類想法,其他所有階層都十分忙碌,都有自己的羈絆、職業與利益。

其次,與現代國家相比極為薄弱的十八世紀國家機器同樣難以應對龐大的僱傭軍,它既無法組織遍及全國的警察機構,也不能展開卓有成效的全面宣傳,甚至無法對部隊逃兵實施有效懲戒。因此,幾乎所有戰略戰術都必須考慮到如下前提:士兵並不關心戰爭,如果補給太過惡劣,行軍太過艱苦,士兵的逃亡便不可避免,追回的概率卻微乎其微……我們只需回顧弗裡德裡希大王的命令便可意識到將領們需要如何費盡心機為士兵保持足夠給養,「一旦軍隊進入敵方領土,我們就必須控制附近的所有啤酒和烈性酒,蒸餾酒尤其需要注意,以防士兵缺少他不可或缺的酒……戰時應當每天提供兩普磅麵包,每周提供兩普磅肉,這是貧窮的士兵所應得的。」

弗裡德裡希的訓令中還包括了若干堪稱精華經驗的防止逃亡技巧:1. 除非有足夠的理由,否則不要駐紮在樹林附近。2. 每天都要多次點名。3. 時常派出驃騎兵巡邏隊,搜索營地附近地區。4. 在夜間將獵兵部署到農田裡,在黃昏時將騎兵哨兵數量加倍。5. 取水和收集糧秣時不許士兵散開,應當由軍官小心指揮。6. 鑑於劫掠會導致各種混亂、無序狀況的惡化,一切此類行為都應當受到嚴厲懲罰。7. 在行軍時,除非部隊整裝待發,否則不能撤回部署在村莊裡的衛兵。8. 以最嚴厲的命令禁止士兵在行軍時脫離隊列。9. 除必要情況外均應避免夜行軍。10. 當步兵正在通過林地時,派出驃騎兵進入左右兩側巡邏。11. 將軍官安排到隘路兩端,以便確保士兵處於正確位置。12. 向士兵隱瞞你可能被迫進行的退卻機動,或者給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好聽藉口。13. 高度重視必需品的日常分配,確保部隊擁有充足的麵包、啤酒、肉類、白蘭地等。

▲被捕獲的逃亡者,這樣的不幸軍人在十八世紀比例並不高

顯然,這樣多少有些陰損的技巧反映出了社會背景:士兵並沒有對敵人的憎惡,沒有不惜一切代價戰鬥到底的渴望,一旦待遇惡化,便會在第一時間選擇代價並不算高的逃亡。誠如薩克斯大元帥所言,大部分士兵「應當變成機器,只有軍官的聲音能夠讓他們成為活物」。德國著名歷史學家德爾布呂克(Delbrück)對此進行了相當精闢的概括:我們意識到這些戰術反映了軍隊的組成:普通士兵只需要服從。在行軍當中,士兵左側有一名軍官,右側有一名軍官,身後還有一名排尾軍士。他們按照命令展開齊射,然後衝入敵陣,但不會期望出現實際交鋒。在這樣的戰術裡,只要士兵還在軍官手中,他的個人意願就沒什麼用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冒著風險將千差萬別的士兵塞進同樣的隊列裡。

於是,這些日後被稱為「線式戰術」的十八世紀戰術根基便在於全體展開成橫隊、軍官和軍士嚴密監視士兵的步兵營,因為橫隊的側後方一向極為薄弱,各個步兵營的單薄橫隊間也不能留下過大的空隙,最終整支軍隊往往會列成兩條展開成橫隊的龐大戰線,前後戰線之間相距200至300米。騎兵所能做的便是不斷護衛己方側翼並打擊敵方側翼。這樣的作戰隊列自然顯得過分笨拙,在機動中不可避免地表現得緩慢而缺乏靈活性。

不過,十八世紀的普魯士軍隊在很大程度上堪稱歐洲的異數,「老弗裡茨」晚期的糟糕軍政管理和近乎可怕的軍民比例更令它狀況堪憂。因此,我們絕不應當將目光僅僅局限於弗裡德裡希大王時代的普魯士一隅,如果審視全歐,甚至只需觀察大王死後的普魯士軍隊發展,我們會發現,儘管橫隊依然是主流戰術隊形,但無數變革已經從看似優雅的「蕾絲戰爭」(guerre en dentelles)軀體上破繭而出。

▲1757年科林之戰普軍總參版地圖,這便是典型的十八世紀軍陣

參考資料:

Соколов О. В. Армия Наполеона. СПб.: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Империя, 1999.

Delbrück H. Geschichte der Kriegskunst im Rahmen der politischen Geschichte. Berlin, 1920.

Guibert J. A. H. de Essai général de tactique. Liege, 1773.

Saxe M. de Mes rêveries. Amsterdam et Leipzig, 1757.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吳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鐵人」羅唐:以愛的名義,大殺四方
    在泰國,泰拳是博彩行業的一部分,是人們娛樂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泰拳是世界上辦賽頻率最高的搏擊賽事,每天都會有重大比賽發生。22歲的羅唐正當巔峰狀態,他的獲勝場次已達259場。自從籤約ONE 冠軍賽以來,羅唐用4連勝的戰績奪得了泰拳蠅量級世界冠軍挑戰權。在8月2日的比賽中,他用重拳碾壓了衛冕冠軍喬納森·哈格蒂。
  • 我的世界你不懂,特立獨行的凱裡歐文!
    明星的世界看不懂有錢人的世界就是不一樣!這是一個有個性的人啊!詹姆斯2014看LBJ重回騎士,引來樂福組成三巨頭,2015賽季騎士不但殺進季後賽還闖總決賽!但綠軍硬生生憑著幾個年輕人殺到東部決賽和騎士大戰七場而敗,雖敗猶榮!
  • 歐洲史:18世紀歐洲的權力均勢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18世紀的而歐洲歷史。在18世紀,由於各國海軍力量的發展,海外領土的安全也逐漸得到保障。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政府開始在跨大洋的事務中發揮作用,而在此之前,這種角色都是由私方擔當的。不過,在強大的海軍和一支大型商船隊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
  • 歐洲史:18世紀是英法爭霸,19世紀前三分之二是英國握有世界霸權
    大家看,歷史其實是一環套一環的,互為因果,我們如果分割開來看就看不懂。在18世紀是英法爭霸,19世紀的前三分之二是英國握有世界霸權,此時,它已經打敗法國,而其他國家則還在沉睡。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衰落了,都不再是英國的對手,並且,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在19世紀初開始鬧獨立,西班牙帝國也解體了。
  • 從治病救人到大殺四方,布魯斯威利斯到底經歷了什麼?
    提起布魯斯威利斯,估計無人不曉,作為好萊塢的頂級硬漢,他憑藉《虎膽龍威》系列,以及《12隻猴子》、《第五元素》、《第六感》、《世界末日》、《敢死隊》等等眾多的商業大片,牢牢樹立了自己的強勢地位,如今雖已年過六十,但仍然身材矯健、體力過人、血氣方剛。
  • 他有植物大戰殭屍系統,穿越與九叔相遇,大殺四方!強推軟科幻文
    他有植物大戰殭屍系統,穿越與九叔相遇,大殺四方!強推軟科幻文小說現在可以說是,和不少的人日常生活緊緊相連的,尤其是在公共運輸工具上,捧著手機的,不是網上衝浪,就是刷劇,還有一種就是看網絡小說的。閱讀的人多了,網絡小說的量也多,種類繁多,小編想給大家推薦一下這個分類的。
  • 南太平洋諸島物產富饒,在18世紀的歐洲人看來儼如神奇之地
    它的成熟果實足足有人頭或大號蜜瓜那麼大,看來像被好生敲打過的菠蘿,表面密布著亂七八糟的尖刺。麵包果外觀搶眼、分量足、適應力又強,乍看之下儼然是營養學家夢寐以求的食品,說不定還是神奇食品。有一個品種在18世紀的歐洲甚得好評,外表底下藏有一顆顆形如慄子的大種子。這些種子水煮、糖漬或煎炸樣樣皆宜,果肉則適合切片,味道可口,還可以磨製成粉。
  • 為什麼有的人笨? 有的人聰明? 這是遺傳的嗎?
    為什麼有人笨?有的人聰明?人要看他出生在什麼環境,環境能造就一個人,環境也能改變一個人,學習條件環境好,有好的名牌學校和教育,也有好多開發智力的玩具。人生中,人的聰明與笨它有很多因素的,常言道,天生有些人聰明,是因為他大腦開了竅,天生笨的人是還沒有開竅不過七竅開一竅就很不錯了。
  • 死刑犯槍斃後家屬不能領遺體,為何直接拉到火葬場?
    現在的我們身處於一個法治社會,法律也變得比較人道了,我國在對死刑的判定時,向來採取的是嚴格限制的態度.堅持少殺.嚴防錯殺,可殺可不殺的堅決不殺,是我國一貫的死刑政策.我們都知道「法不容情」,法律是鐵面無私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可是卻還是會有很多人知法犯法,那麼最後等待著他們的就只會是冰冷的手銬法律的嚴懲
  • 史前歐洲的迷團:是智人消滅了歐洲土著尼安德特人嗎?
    上萬年的農業遺址從兩河到小亞細亞,可以說中東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然後出現這樣一種說法。今天的歐洲人都是來自中東的農夫後代,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從文明傳播來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中東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往東可以去亞洲,向北可以翻越高加索山沿著黑海進入歐洲,得益於交通的便利所以中東地區文明也出現的非常早。
  • 無限手套模式或回歸《堡壘之夜》 變身滅霸大殺四方
    無限手套模式或回歸《堡壘之夜》 變身滅霸大殺四方 2019-04-13 13
  • 《英雄聯盟》全新漫畫 奧拉夫在LOL宇宙大殺四方
    日前,《 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s)》官方推特為我們分享了全新社區漫畫「奧拉夫VS.LOL宇宙第一季(Olaf vs Everything)」,這部漫畫是由Tom Barton繪製的,講述奧拉夫在LOL宇宙大殺四方的故事。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未知恐怖生物狂襲大地,他大殺四方,坐擁末世的4本軟科幻小說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有書荒的問題,越是老書蟲就越沒有好看的書看,今天小銘也是特意整理了4本科幻小說想要推薦給大家,以下4本科幻小說都非常值得一看,其中第三本小說中,未知恐怖生物狂襲大地,他大殺四方,坐擁末世,不知道這種小說你們喜歡看嗎?
  • 歐洲世俗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
    歐洲世俗民族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語言是人類集體創作的由外部世界抽象而成的概念和邏輯組成的人腦程序,它可以記錄或驅動著人類思維活動,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文明的載體。人類歷史及文化錯綜複雜,常常難以窺視其真諦與輪廓,而以文字發展線看人類歷史大勢,或許可以綱舉目張,一目了然。
  • 18世紀時,歐洲列強都在忙啥?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為此,德意志人不斷東侵,尤其是條頓騎士團,慢慢地同化了古普魯士人,使得普魯士開始使用德語。1701年,普魯士王國建立,跟諸多邦國相比雖然實力強大,但跟大國比起來就不可企及了,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然而,普魯士卻繼承歐洲著名的條頓騎士團能徵善戰的傳統,並以這種彪悍作風和軍事傳統,建立並保持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令歐洲各國都畏懼普魯士。
  • 世界上比較笨的動物,最大的天敵就是自己,直接把自己笨到滅絕!
    世界上最「笨」的動物,最大的天敵就是自己,直接把自己笨到滅絕!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對於那些精明能幹的人來說,卻並不是這樣認為的,不光是我們人類其實在動物界,也有比較笨的,世界上最笨的動物,最大的天敵就是自己,直接把自己笨到滅絕,到底是怎樣的呢?排名第一的則是蜜獾,它們又被稱為「平頭哥」,對於平頭哥來說,它們的膽量可是非常大的,經常去挑戰比自己體積大幾倍的獅子、老虎,在對戰中卻常常敗下陣來,因此平頭哥的滅絕又可以稱是被自己作死的。
  • 妓女回憶錄:18世紀歐洲「賣淫的黃金年代」
    《範妮希爾回憶錄》最初出版時,並未受到太多人的關注,當範妮在次年因有傷風化入獄,才為這部冷門小說燒上一把火,引致盜版橫行。十九世紀該書傳入美國,仍然不斷遭禁,卻在暗地裡瘋傳。這本書的誕生和傳播,實際是歐洲「賣淫的黃金年代」裡,妓女們大量撰寫回憶錄的一個縮影。誕生於「妓女的黃金年代」18世紀的歐洲是浪蕩子、享樂主義者的時代。
  • 18世紀白人因何崛起?不是歐洲工業革命!真正的主角躺在盤子裡
    這淪為了笑談,但是在歐洲近代,"土豆卻等於工業革命"。這又是怎麼回事?在工業革命前,歐洲的中心是法國,薩拉丁等中東強者也都把法國作為基督教世界的頭號勁敵。法國的強大來自於人口,因為法國佔據了歐洲最富庶的土地,糧食自給率達到了300%,更是葡萄、橄欖等經濟作物重要產區。所以中世紀法國的人口最多,兵力也就冠絕整個歐洲。
  • 18世紀時的歐洲人從不吃土豆,他們是怎樣愛上土豆的?
    但在18世紀時,歐洲人是從不吃土豆的,他們認為吃土豆會得疾病,這種髒兮兮不起眼的植物,看上去並不美味。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的看法,讓土豆變成了他們餐桌上的珍饈美味?就這樣流傳到了民間,農民開始種植、食用,土豆也因此成為了歐洲家喻戶曉的美食。從這個簡簡單單的故事中,研究心理學的人,能看出這位國王對人性的把握;研究銷售的人,能看出這位國王卓越的營銷智慧;研究歷史的人,喜歡探究這個現象背後的故事。土豆在這個故事中,也從一個卑賤、令人厭棄的東西,搖身一變成了珍貴的地下黃金,因為只有皇親國戚才能享用,這意味著什麼?
  • 4本黑科技小說,主角擁有超強科技,受到各國追捧,裝逼大殺四方
    4本黑科技小說,主角擁有超強科技,受到各國追捧,裝逼大殺四方第一本:《我在末世有套房》 作者:晨星LL書評:主角能夠在現世跟末世兩個平行世界自由穿梭,原本只想從末世弄點黃金改善生活,結果卻獲得了來自未來的技術,在現實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末世也擁有了自己的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