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18世紀的而歐洲歷史。在18世紀,由於各國海軍力量的發展,海外領土的安全也逐漸得到保障。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政府開始在跨大洋的事務中發揮作用,而在此之前,這種角色都是由私方擔當的。不過,在強大的海軍和一支大型商船隊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即使在海軍力量衰落時,荷蘭仍保持著充滿活力的海外貿易。法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海軍,同時也擁有繁榮的商船隊,不過法國商人對海軍施加的影響相對較小。俄國則是海軍建設在先,商船隊創建在後。英國則是海軍及外交政策與商人的目標相符合的國家。在地中海地區和大西洋東岸以外,歐洲諸國的艦隊不會互相爭鬥,直到英法兩國之間爆發了「第二次百年戰爭」。不過,在英荷戰爭中,各方所有的主要艦隊都在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南部展開戰鬥。
從英國1688年的「光榮革命」到拿破崙戰爭結束,英國和法國及其各自盟國之間的戰爭歷時63年,約有40支主要艦隊參戰。其中只有2場戰鬥發生在北歐。這些國家之間發生衝突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不過,所有衝突都是為了阻止某個國家支配整個歐洲,無論是英國、法國抑或西班牙,這也解釋了邊緣地帶國家同盟的變化。在歐洲之外,戰爭具有巨大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就是英國作為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的崛起,這一結果幾乎無人能夠預料。畢竟,大不列顛王國直到1707年《聯合法案》的頒布才出現,而70年後,美國獨立戰爭也使英國在領土和聲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海外進行長期戰爭需要依靠健康的船員、連續作戰所需的充足資金以及海外基地。這些問題首先在九年戰爭中得以解決。1688年,當信奉新教的奧蘭治的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廢黜詹姆斯二世時,法國正在與荷蘭和英國交戰。
雖然威廉三世統治的這兩個國家籤有海軍協議,但英國人和荷蘭人基於不同的動機而與法國人作戰,因此無法確保二者之間的協調。許多英國人將威廉視為篡位者,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威廉的支持者也對詹姆斯二世黨人的海軍心存戒備。在某種程度上,事實的確如此。這或許反映了他們對詹姆斯二世的航海技術的某種尊重,作為最高海軍上將的詹姆斯二世曾在英荷戰爭中戰功顯赫。當時,一名軍官這樣描述他:「相較於他所在艦隊中的很多能手,他更加熟悉海洋,他同時是指揮官、士兵、引航員、技術能手和水手。也就是說,他就是人們都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無論如何,考慮到威廉曾試圖規避英國艦隊,而且在他登陸英倫諸島後海軍戰績平庸,尤其是法國人在比奇角海戰中擊敗英荷聯合艦隊之後,這便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由於政府持續關注海軍事務,從來不會有人認為英國艦隊已毫無用處。對一場持久的海戰來說,法國人的海軍管理和戰略眼光是不夠的。
儘管法國海軍國務大臣柯爾伯和他的兒子及繼任者塞涅萊可謂一絲不苟,而且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事實證明,這樣仍無法應對實際戰爭中的緊急情況。當戰爭來臨時,在全面執行方面仍有不足之處:人員配備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船隻失修,承諾提供的武器裝備被延誤,發出惡臭的食物令船員生病。英國人也有自己的問題,即通過強制徵兵來填滿船員名冊。每艘船需要配備600多人,其中將近三分之二是普通船員,這些人當中有120人從未出過海。正如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羅素所抱怨的:「戰鬥只是英國艦隊中海軍上將所遇到的最小的困難。」另一項當務之急則是為海軍的軍事行動和基本設施提供資金。17世紀時,英國和法國建造或者重建海軍基地、船塢和港口設施,通過為傷者建造醫院,為退伍老兵和寡婦發放撫恤金來提高水手們的福利。在帆船時代,戰船是高度勞動密集型的機器。
在整個19世紀中,保持船員滿員一直是一個主要的問題。事實證明,為海軍的軍事行動和基礎設施建設尋求資助,其實是更容易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預算不足一直阻礙著英國海軍的發展,到1694年,這種情況開始有所緩解。當時,蘇格蘭商人兼企業家威廉·帕特森籌集了120萬英鎊,認股人均成為英格蘭銀行的管理者和股東。英格蘭銀行成為了政府的銀行家和債務管理者,同時,在戰爭及和平時期,這也增加了國家處理金融債務的靈活性。通過管理國家債務和保證獲得貸款,銀行確保政府可以直接進行戰爭或者補貼其歐洲大陸的盟友。除了荷蘭,英格蘭銀行遠遠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類似機構,從而使這個島國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和軍事影響力。藉助穩定的收入和先進的管理,英國海軍得以保持更快、更持久的行動速度,勝過此前任何一支海軍。同時,英國在本國海域之外開展的軍事行動也越來越多。
1694年至1695年間的戰役已經預示了未來,當時,愛德華·羅素上將率領英國艦隊駛入西班牙加的斯,而非從地中海返回英國入塢修理。這是英國艦隊首次在外國駐地越冬。在整個18世紀中,這樣的長時間遠程軍事行動成為常態。除此之外,英吉利海峽以西、布雷斯特以北的普利茅斯新皇家船塢也已完工。英國與葡萄牙訂立盟約,允許英國船隻在裡斯本進行再次補給。凡此種種,皆表明了英國海軍雄心勃勃的新動向。九年戰爭結束4年後,西班牙的查理二世去世,他將王位傳給自己的侄孫安茹的菲利普。出於對波旁王朝同時統治法國和西班牙的恐慌,英國和荷蘭共和國對法國宣戰。除了政治方面的考慮,荷蘭和英國的商人也意識到,以犧牲西班牙為代價,可以增加其在西印度群島進行貿易的機會。1702年7月,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第一場戰鬥中,喬治·魯克率領英荷聯軍,在西班牙的維哥港摧毀了一支西班牙珍寶艦隊及其法國護航艦隊。
雖然襲擊發生時大部分船貨已經運送上岸,但這次損失打擊了西班牙的跨大西洋貿易,同時,西印度群島也對英國和荷蘭入侵者開放,使其得以進一步侵佔貿易份額。英國人佔領了直布羅陀和西班牙米諾卡島的馬翁港,則是更大的戰略成果,但攻打法國土倫的行動最終失敗。不過在此之前,法國人為了防止船隻被俘獲而弄沉了50艘船。2個英國海軍基地在地中海西部建成,法國艦隊在土倫沉沒,由此,英國皇家海軍可以保證英國商人參與有利可圖的地中海貿易,通過黎凡特騷擾法國的商業,同時密切防範北非的海盜船。雖然英國在七年戰爭中失去了米諾卡島,但直布羅陀卻將成為英國勢力延伸到地中海東部的跳板。直到20世紀50年代,那裡仍是通過馬爾他和蘇伊士前往紅海、印度、香港和澳大利亞的英國港口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到18世紀30年代,英國已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甚至可能相當於法國和西班牙海軍實力的總和。
除了本土的海軍基地,英國海軍在直布羅陀和米諾卡島,以及加勒比海中的安地卡島和牙買加也設有基地。英國皇家海軍戰艦的分布從巴貝多一直延伸到波士頓。自17世紀初以來,孟買艦隊一直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海上武裝力量,英國海軍亦有權使用該艦隊的設施。即便如此,英國僅憑一支由5艘船組成的軍隊就佔領了巴拿馬加勒比海沿岸的波託韋洛港。除此之外,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決定性的海戰僅限於歐洲海域。不過,對英國人來說,遠程作戰將證明其無可估量的價值,英國人將從海戰中得來的教訓用在七年戰爭之中。在完全不同的規模和範圍之下,封鎖並最終摧毀布雷斯特艦隊著實令人驚訝,這是在歐洲海域發生的3場戰役之一。1757年至1759年間,英法兩國艦隊在印度洋交戰,以支持各自的東印度公司及其盟友,其中戰列艦多達11艘。
西班牙參戰後,英國皇家海軍戰艦從印度航行到菲律賓,目的是佔領馬尼拉。不過,發生在美洲的軍事行動最為廣泛且分散。1758年,20艘戰艦參與了佔領新斯科舍東部的法國要塞路易斯堡的戰役。英國艦隊從該地沿聖勞倫斯河向上遊挺進,同時設法讓逆流而上的軍隊在魁北克登陸,從而得以從背面包抄佔領了魁北克,也為佔領蒙特婁和整個加拿大做好了準備。這片領土雖然十分廣闊,但人口與南部13塊殖民地相比卻少得多。從商業層面來看,與加勒比海的種植園相比,英國在北美佔有的財產也相形見絀。在美國獨立戰爭的白熱化時期,英王喬治三世在寫給首席海事大臣的一封信中寫道:「如果我們失去了蔗糖群島,就無法籌集資金繼續進行戰爭。入侵這些島嶼可能要冒風險,但即使如此,也必須捍衛這些島嶼。」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從未面臨危機四伏的局面,也成功保護了加勒比群島。不過在克服重重困難之後,北美的13塊殖民地最終贏得了獨立。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讚,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內容就關注小編吧,每天都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