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18:4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嵐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海寧的80後律師馬海峰心裡有一個最牽掛的人。
那是個8歲的男孩,和自己的兒子一般大。他們原本素不相識,但如今,從馬海峰血液裡提取的「生命種子」,被植入到了男孩的身體裡。
男孩出生時便得了一種罕見病,全國確診存活的患者僅4例。小小年紀的他,從半歲開始輾轉於各大醫院之間。
如果馬海峰的「生命種子」能在男孩的身體裡「生根、發芽」,男孩就能從生死邊緣回來,擁有屬於他的未來。
千萬分之一的概率 茫茫人海裡找到你
今年34歲的馬海峰是浙江紫薇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父母、妻兒相伴左右,日子過得平淡幸福。
2015年5月,馬海峰帶自己的兒子去醫院就診,偶然看到了「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招募的宣傳,心頭一動。
「我身體一直不錯,從大學開始就經常去義務獻血。當時對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太多了解,但知道那是許多嚴重疾病的患者最後的一線生機。雖然能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卻是極有意義的事情。」
於是,馬海峰毫不猶豫地填表、抽血、入庫。
「可能是出於律師的職業敏感吧,開始我以為是詐騙電話。」馬海峰笑著回憶說,一番信息核實之後,他確定對方不是騙子。更確定的是,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個重症罕見病男孩配對成功。
「電話裡,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初配顯示,我和那孩子的基因10個點位中有8個是吻合的。當時我不清楚後續的流程,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麼。但我知道,一個在生死邊緣徘徊了很久的男孩,需要我去拉一把!必須馬上答應下來。」
接著,接受體檢以及高分辨配型。一個月後,一個更好的消息傳來:馬海峰的基因與男孩基因的10個點位全部相合!要知道,這可是千萬分之一的概率!這意味著,一旦捐獻成功,男孩出現排異反映的概率會很小,甚至可能徹底治癒。
可是就在七夕前不久,一個意外發生了。
馬海峰的父親遭遇嚴重的車禍,造成頭部損傷以及雙腿多處骨折,住進了重症監護室。作為家中獨子,馬海峰日夜守護在父親病床前。
一邊是自己的至親,一邊是等著他去相助的幼小生命,哪邊都割捨不下。
「我和紅十字會溝通,告訴他們只要父親的情況稍有好轉,我一定履行承諾。他們也告訴我,孩子當時正經歷著一次感染,無法接受移植。也許是天意,手術推遲了半個月。半個月後,我父親轉到了普通病房,孩子的感染也已經好轉。」
儘管未曾謀面 惟願千裡之外的你一切都好
9月3日,馬海峰入住浙江省中醫院。
這天開始,他要連續五天注射一種叫做「動員劑」的針,專業的叫法是「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這些因子能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
9月7日,馬海峰打完了9針動員劑。過程中,他的身體出現了一些酸痛的反應,需要通過理療來緩解,但他的內心一直是興奮且充滿期待的。
這天中午,他的血液從體內抽出流過機器,提取出幹細胞之後,血液再送回體內。3個小時之後,150ml造血幹細胞懸液被提取出來,這些「種子」被放在專業的採集容器裡。專程從北京趕來的孩子的主治醫生,帶著這些「種子」,通過機場「綠色通道」直抵北京。
整個過程,馬海峰的妻子和兒子,一直陪在他的身邊。兒子說,爸爸在救另外一位小朋友的命,他為爸爸感到驕傲!
當天晚上,馬海峰捐獻的造血幹細胞,被輸入孩子的身體裡。
那一刻,躺在病床上的馬海峰並不知道孩子的太多情況。因為根據捐獻的相關規定,捐獻者和受捐者要遵守「雙盲」約定,無論是手術前後,都互不聯繫也互不相見。
不過,孩子的主治醫生回北京前,交給了馬海峰一個信封。那裡頭裝的,是孩子和家長沉甸甸的謝意——一張孩子自己書寫的「感謝叔叔救命之恩」的字條,和一封長長的、透著孩子家長濃濃深情的感謝信。
「我看到信的時候非常感動,信應該是孩子父親寫的。一筆一划工整漂亮,整整4頁紙。我一字不落地讀下來,心情很複雜,心疼卻也驕傲。」
信裡說,孩子得的是罕見病中的罕見病——原發性免疫缺陷中的STAT1患者。從半歲開始,就三天兩頭出現各種感染,肺炎、皰疹、哮喘……今年,還因為病毒感染,雙眼視力受到了很大影響。目前全國存活確診的患者僅4例,這個孩子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也是第一個找到了相合配型,有治癒希望的。
孩子非常堅強也非常優秀。他很小的時候,就希望長大成為一名兒科醫生,用他的醫術讓別的孩子不再受自己這樣的痛苦。雖然每個學期都要多次請假,輾轉全國各地就醫,但孩子從未放棄過學習,還取得了年級奧數第一名和語數總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
「孩子的父母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孩子的治療,孩子自己也從未因為身患重病而放棄對未來美好的嚮往。我也是一名父親,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般大,我能體會這個家庭的不易。想著我這短短5天的付出,或許能拯救一個如此美好的生命,簡直太值得!」
故事的尾聲 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手術後休息了兩天,馬海峰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一個星期的「缺席」攢下了不少的工作,馬海峰的生活回歸忙碌。
記者問他:「現在,你們成為了特殊意義上的親人。想不想見見這個孩子?」
「是啊,原本我和這孩子的血型不一樣。如果移植成功了,他的血型會和我一樣,甚至還可能有相似的性格和喜好,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說到這裡,馬海峰的臉上露出笑意,「見當然是想見的啦,但既然有這個規定,就不去破壞了。手術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孩子更多的消息了。但我相信,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馬海峰告訴記者,他是中華骨髓庫中,第7561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而登記在冊等待捐獻的人數,是這個數字的十倍。
他說,很希望通過這次的捐獻,讓更多的人知道,其實捐獻造血幹細胞和獻成分血沒什麼太大區別,不用抽骨髓,也不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什麼傷害。採集的技術很成熟,也很安全。
「現在全國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總數是250多萬。如果這個數字能擴大,將會有更多的生命被挽留,會有更多的家庭能重新找回幸福。」說到這裡,這個身高將近180的漢子有些動容。
記者從海寧市紅十字會了解到,術後2個月是關鍵時期,如果這期間不出現排異,移植就成功了。如果受捐男孩度過了術後半年觀察期,那他以後就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了。
我們相信,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馬海峰的舉動,不僅收穫了身邊許多親戚朋友的「點讚」,還帶動了一些人也加入到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隊伍當中來。他所在律所的幾位律師,已打算「組團」報名了。
我們期待,這是一個更美好的開始。
(圖片轉載自大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