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許多動物因為不常見,仍是謎一般的存在。不像現在,動物的秘密幾乎探索殆盡。那麼,用當下的眼光來看清朝末年的神奇動物的記錄,倒像是破案一般。
水族奇形 清光緒石印本《點石齋畫報》
1.水族奇形:鱟
水中動物奇奇怪怪,《山經》《爾雅》中所記載的,已經不可勝數,何止黿鼉蛟龍魚鱉之類。最近聽說香港出現一個怪物,樣子像鱉,有裙邊,沒有腳,有尾巴,卻不見頭,背殼顏色青黑,紋樣也像龜,腹部純白,有九張口,其中只有一張口內有兩顆牙。該物約有二十斤重,聽說是某甲用網捕到的,詢問漁翁,都不知道它的名字,陳某見到此物十分吃驚,以為是神物,買回去放生了。《晉書》中的溫嶠路過牛渚磯,水深不可測,於是點燃犀牛角,朝水中一照,便看到各種水族奇形怪狀。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物,畢竟難與水族爭奇。
此處說的龜形怪物,應該是鱟。鱟是海洋中一種古老的節肢動物,殼像龜,還有一根長而尖的劍尾,腹部有六對附肢,有毒性,誤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網魚述異 清光緒石印本《點石齋畫報》
2.網魚述異:娃娃魚
海濱百姓多以捕魚為生,近來福建龍溪有居民捕到一隻魚,頭部像秤砣,尾巴像蛇,鱗片斑駁,有四隻腳,在集市上擺了三天,人們認為這魚不常見,便去詢問老漁夫,老漁夫也答不上來。有人說這條魚要是能被西洋人買去,放到博物院裡展示,必定能有人認得。
這裡出現的怪魚有四隻腳,不知是何怪物,或許是《山海經》裡的陵魚。按《山海經·海內北經》:「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這種魚有手有腳,長著人的面孔,也是中國人魚類神話故事的早期原型。此處提到的怪魚,或許又是《山海經》怪物的「新聞嫁接」。
熬煮江豚 清光緒石印本《點石齋畫報》
3.熬煮江豚:江豚
長江綿延數千裡,每當風雨來臨之時,就有江豚出現在江面上。雖然不能看到其全身,但遠遠望去,能看出是個龐然大物。江上行船的人懼怕江豚,認為這是不祥之物,見到江豚就在船頭焚香祈禱,將江豚看作神明。後來聽說江寧府織造的緞子,要用江豚的油搓過,顏色才會厚重,江豚由此遭到捕捉。蒜山之下有幾家漁戶,就地支起鍋灶,有人路過這裡,看到漁民正在熬江豚油,每隻江豚約重三百多斤,狀如水牛,兩隻耳朵上有鱗片。照此看來,江豚並沒有什麼神通,只是庸人自擾而已。
該圖的作者破除了江豚的迷信,卻仍將江豚畫成了傳說中的牛形。古人認為江豚像牛,或者像豬,又稱之為江豬,因其出沒無常,它的樣子便以訛傳訛。在民間語境中,江豚是水上行舟的保護神,又是掀翻船隻的怪物。其實江豚是海豚的近親,多出現在長江中下遊,也在長江入海口附近出沒,如今已是瀕危動物。
異獸助耕 清光緒石印本《點石齋畫報》
4.異獸助耕:麋鹿
琿春自從設了開墾局,遠方農人帶著農具前來,約有五六萬人,田地收穫十餘萬畝,熙熙攘攘,百姓安居樂業。相傳當地山中有一種異獸,不是牛也不是馬,不是象也不是犀,當地人稱之為「四不象」,能幫人耕地。它們聽到胡笳聲,便成群結隊前來。其中一頭留下,餘下的就離開了,幫人耕完地就走,而且不吃人間食糧,比起內地養牛耕地,似乎更為划算。
這裡說的異獸,或許是活躍於琿春一帶的麋鹿,當地俗稱為四不象。然而麋鹿能不能幫助農民耕地,還是個謎。該圖作者認為,這種異獸幫助農耕,是因為天子勸課農桑,所以感化鳥獸前來效力,這當然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