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6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夏威夷舉行對話。
這是兩位中美高級官員自去年11月份以來,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後的首次面對面會談,必然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中方在18日中午發布了會談消息,而美方(美國國務院)也在美國時間17日晚將近凌晨發布了一份聲明。
對比雙方的發布消息,也能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細節。
中美雙方的英文消息稿在長度上大約都在100字左右,然而,這短短100字卻暗藏玄機。
首先,中方在消息開篇即申明此次對話是應美方之約(at the latter’s request),也就是由美方發起;而美方的聲明中完全沒有提到這點。據《華爾街日報》今日報導,美方在前幾天就放出風來,是中國要求舉行此次會談的,言下之意是中國有求於美方。但最後只有中方白紙黑字寫清楚中方是「應約」,而美方則閉口不提。那麼究竟是誰有求於誰呢?
其次,中方的消息中兩次提到「雙方」:both sides, they agreed(雙方;雙方同意);而美方的聲明中只有蓬佩奧:the secretary stressed,he stressed(國務卿強調;他強調)。美方的表態不禁讓人聯想起中國網際網路上流行的「明言明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第三,在對話內容上,除了中美關係,中方消息中還提到雙方就「國際與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而美方聲明中則提出「國務卿強調了美國的重要利益」。 《華爾街日報》在題為「Pompeo, Top Chinese Envoy Meet Amid Heightened Tensions」的文章中提出質疑:雙方各自的聲明充分展示了中美兩國深層的分歧,中方居然還認為對話是 「建設性的」。周報君想說,中國外交辭令中「深入交換了意見」和「建設性的」大多指雙方各說各話,儘管取得某些進展,但並未達成廣泛共識。不過中國還是很給美方面子,至少言語中沒有撕破臉,不像美方咄咄逼人「美國第一」的表態。
就在雙邊對話前幾個小時,美方將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籤署成法;七國集團外長也在對話當時發布一份被美國裹挾的聲明,「呼籲中國停止推動頗具爭議的香港《國安法》」。這些舉動無一不是在挑戰中國的底線。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今天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介紹,楊潔篪在對話中闡明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係的基本態度以及在臺灣、涉港、涉疆等重要敏感問題上的立場。
在涉疆問題上,楊潔篪指出,中國政府依法在新疆採取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極大扭轉了新疆安全形勢,有力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展權。中方對美方籤署「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表示強烈不滿,敦促美方尊重中方反恐維穩和去極端化努力,停止在反恐問題上搞雙重標準,停止利用涉疆問題幹涉中國內政。
在涉港問題上,楊潔篪指出,包括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在內的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中方推進涉港國安立法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幹預香港事務的言行,堅決反對七國集團外長就涉港問題發表的聲明。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方主權,客觀、公正看待香港國家安全立法,停止以任何形式幹預香港內部事務。
美方也不是完全沒有展示善意。在楊潔篪與蓬佩奧對話的同一天,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是一個開端,並指出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
「所有跡象都表明,儘管新冠疫情爆發,中國還是會信守承諾,」萊特希澤說。
《華爾街日報》6月15日報導,4月份美中貿易額增至397億美元,比3月增長了近43%,中國再度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此前,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墨西哥曾一度超過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正如趙立堅在答記者問中援引楊潔篪的話: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選擇。中方致力於同美方一道努力,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同時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