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輝動物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在大自然裡面,有很多的動物,有哺乳動物和食草動物,但是大自然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哺乳動物呢?今天小編就採訪了幾位網友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網友一:脊椎動物基本都是四色,只有哺乳動物這個大分支是二色,其他的比如魚、蛤蟆、鳥,除了個別特殊物種之外(比如貓頭鷹),基本都是四色。是的,我們永遠都感受不到,再怎麼高級的顯示器,我們看起來非常逼真,但在人家眼裡和實物差得遠。對了,有種皮皮蝦,它們是16維色覺,你搜下20世紀初加州大學就做過這個研究,後來的結論是只要亮度高,揮動幅度大公牛就會感興趣,紅色啊什麼的其實只是愚蠢的人類為了符合自身眼睛充血和對鮮血引發怒氣的想像附和上去的,實際上鬥牛士身上的亮片才是一開始吸引目光的主力,然後揮旗主要是反覆挑逗,據說公牛隻是被「抖布」這種調戲舉動激怒的,用紅色大概只是因為看臺觀眾看得爽罷了。所以以後不要說用紅布來惹牛了,牛不是看見了紅色去撞你,而是你的挑逗行為惹怒了它。
網友二:色盲跟視野沒有關係啊。「色盲」這個詞是相對於正常人類的色覺來說的,正常人類是三色視,那麼人類中的二色視就叫色盲。而其他哺乳動物基本都是二色視,對於它們來說,二色視本來就是「正常色覺」。與人類同為靈長目的一些物種各種猴子,比如亞非歐的很多猴子,情況和人類差不多,三色視為主流,少數二色視可以稱作色盲。而美洲的很多猴子則相反,二色視佔多數,三色視少,數雄性全部二色視,雌性一半一半。這可以證明,三色視覺是在美洲分離之後變異出來的,亞非歐猴子和美洲猴子是分別用不同的方式達到了類似的效果。簡要地說:很多靈長目以植物果實為主要食物,分辨紅橙黃綠可以幫助它們更好地找出成熟果實,很多果實在生澀的時候是有毒的或者相反,分不出生熟很可能會要了猴命,於是這次變異有了生存優勢,所以基因佔比就越來越大了。
亞非歐猴和美洲猴分別是用不同的變異方式得到了三色視,但都得以保留,更說明三色視對於猴子來說很重要。而這種變異,很可能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也出現過,比如獅子老虎什麼的,然而並沒什麼用。所以就沒能保留,沒有生存優勢,這一族死光了也就絕種了。
網友三:「每次有老虎接近他都能最先發現,這樣他在種群中也會有更有地位」然而它們並沒有這樣的智商,你看被捕食動物的擇偶標準(雌擇雄),基本都是角大毛亮叫聲浪等沒什麼卵用甚至作死的標準,而雄擇雌壓根沒有標準,是母的就行。更重要的一點是:三色視在進化初期,基本都是雌性,壓根無法產生繁殖優勢……大多數被捕食者都是群居的,你一跑大家也跟著跑了,頂多有半秒優勢。跑起來這半秒優勢不如腿長跑得快。好比跑100米,讓你1秒你也跑不過體校的。更何況跑得快在每次逃命裡都有優勢,而有三色視覺只有在捕食者剛好在你抬頭時出現在你的方向上才有優勢,本質是人永遠無法脫離感官來觀察世界。而通過感官的觀察就會因為轉移而走樣。不過現實是怎樣的對大多數生物沒什麼意義,生物要的只是生存。
好了,今天小編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有喜歡小編的可以給小編點點關注,多多評論轉發。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