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自然界沒有綠色毛髮的動物呢?

2020-12-06 陳曉輝動物說

作者|陳曉輝動物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在大自然裡面,有很多的動物,有哺乳動物和食草動物,但是大自然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哺乳動物呢?今天小編就採訪了幾位網友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網友一:脊椎動物基本都是四色,只有哺乳動物這個大分支是二色,其他的比如魚、蛤蟆、鳥,除了個別特殊物種之外(比如貓頭鷹),基本都是四色。是的,我們永遠都感受不到,再怎麼高級的顯示器,我們看起來非常逼真,但在人家眼裡和實物差得遠。對了,有種皮皮蝦,它們是16維色覺,你搜下20世紀初加州大學就做過這個研究,後來的結論是只要亮度高,揮動幅度大公牛就會感興趣,紅色啊什麼的其實只是愚蠢的人類為了符合自身眼睛充血和對鮮血引發怒氣的想像附和上去的,實際上鬥牛士身上的亮片才是一開始吸引目光的主力,然後揮旗主要是反覆挑逗,據說公牛隻是被「抖布」這種調戲舉動激怒的,用紅色大概只是因為看臺觀眾看得爽罷了。所以以後不要說用紅布來惹牛了,牛不是看見了紅色去撞你,而是你的挑逗行為惹怒了它。

網友二:色盲跟視野沒有關係啊。「色盲」這個詞是相對於正常人類的色覺來說的,正常人類是三色視,那麼人類中的二色視就叫色盲。而其他哺乳動物基本都是二色視,對於它們來說,二色視本來就是「正常色覺」。與人類同為靈長目的一些物種各種猴子,比如亞非歐的很多猴子,情況和人類差不多,三色視為主流,少數二色視可以稱作色盲。而美洲的很多猴子則相反,二色視佔多數,三色視少,數雄性全部二色視,雌性一半一半。這可以證明,三色視覺是在美洲分離之後變異出來的,亞非歐猴子和美洲猴子是分別用不同的方式達到了類似的效果。簡要地說:很多靈長目以植物果實為主要食物,分辨紅橙黃綠可以幫助它們更好地找出成熟果實,很多果實在生澀的時候是有毒的或者相反,分不出生熟很可能會要了猴命,於是這次變異有了生存優勢,所以基因佔比就越來越大了。

亞非歐猴和美洲猴分別是用不同的變異方式得到了三色視,但都得以保留,更說明三色視對於猴子來說很重要。而這種變異,很可能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也出現過,比如獅子老虎什麼的,然而並沒什麼用。所以就沒能保留,沒有生存優勢,這一族死光了也就絕種了。

網友三:「每次有老虎接近他都能最先發現,這樣他在種群中也會有更有地位」然而它們並沒有這樣的智商,你看被捕食動物的擇偶標準(雌擇雄),基本都是角大毛亮叫聲浪等沒什麼卵用甚至作死的標準,而雄擇雌壓根沒有標準,是母的就行。更重要的一點是:三色視在進化初期,基本都是雌性,壓根無法產生繁殖優勢……大多數被捕食者都是群居的,你一跑大家也跟著跑了,頂多有半秒優勢。跑起來這半秒優勢不如腿長跑得快。好比跑100米,讓你1秒你也跑不過體校的。更何況跑得快在每次逃命裡都有優勢,而有三色視覺只有在捕食者剛好在你抬頭時出現在你的方向上才有優勢,本質是人永遠無法脫離感官來觀察世界。而通過感官的觀察就會因為轉移而走樣。不過現實是怎樣的對大多數生物沒什麼意義,生物要的只是生存。

好了,今天小編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有喜歡小編的可以給小編點點關注,多多評論轉發。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揭秘為何哺乳類動物毛髮顏色沒有綠色的原因
    自然界之中的哺乳動物真的是特別的多,在我們的周圍隨處都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相信家裡面養的一些寵物狗狗貓貓之類的,大家都看到過它們基本上毛髮都是灰色白色,那麼大家有沒有發現過哺乳動物的毛髮純天然長的是綠色的呢?
  • 為什麼沒有綠色哺乳動物的存在?
    小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雞為什麼要下蛋?為什麼晚上是黑的?豬為什麼不會飛?為什麼沒有外星人來訪?但有沒有人問過: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哺乳動物?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會接觸各種各樣的動物,似乎從沒見過綠色皮毛的哺乳動物。
  • 為什麼沒有綠色毛髮的哺乳動物
    有人說說哺乳動物毛髮只有黑、褐兩種色素的回答——因為這雖然沒錯,但什麼都沒有解釋更加反對上面說的什麼陸生哺乳動物大都生活在地面或樹幹上,綠色不是保護色——這就是真錯了,它們的毛髮顏色正是保護色,橙黃褐色的毛髮就是綠色的保護色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我儘量壓縮那些「擴展內容」,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會用很通俗的方式表述一些專業知識,但未必嚴謹,相關專業人士請輕拍
  • 為什麼沒有綠色哺乳動物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動物身體是怎麼變成綠色的。自然界也有很多綠色的動物,就像前面提到的青蛙、蜥蜴等。動物想讓自己變成綠色的話,有兩種辦法: 一是自己合成綠色的色素,某些昆蟲和腔腸類動物就是採用這種辦法,比如水螅、毛毛蟲和螳螂。可是哺乳動物的毛髮中並沒有綠色的色素。哺乳動物的皮毛中只具有兩種色素:一種色素使毛髮呈黑色或褐色,另一種色素使毛髮呈黃色或橙黃色。
  • 為什麼在所有的靈長類動物當中只有人類沒有毛髮
    我們都知道人類屬於一種高級動物,而和人類最為相似的猩猩、狒狒猴子等都是屬於靈長類動物的,但是為什麼人類卻沒有毛髮呢?而事實上在很久之前人類的祖先(人猿)也是擁有毛髮的,但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的進化毛髮逐漸被淘汰,但是為什麼人類要摒棄毛髮呢?同為靈長類的我們有什麼不同之處?
  • 自然界中有沒有把大象當獵物的動物?為什麼?
    嚴格來說,並不是沒有動物把大象當作獵物,因為人就會為了象牙獵殺大象,而且大象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為的獵殺。那麼,除了人類,在自然界中還有沒有動物把大象作為獵物呢?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人類是哺乳動物,但是卻沒有像動物一樣濃密的毛髮?
    我們為什麼在進化的途中,將動物般的毛髮進化沒了,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很多假說。寄生蟲假說遠古時期,人類有著濃密的毛髮,並且當時並沒有衛生這一個概念,在髒亂的毛髮中,很容易滋生蝨子等寄生蟲,給人類帶來疾病,甚至有些導致人類的死亡。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全身毛髮,唯獨留下了頭和這一部位的毛髮?
    在人們的認知中,除了海洋生物之外,大多數的動物都是有毛髮的存在,並且一身羽毛也是讓動物更加的美麗,並且還有著禦寒的作用,相反人類為何就失去了全身的毛髮了呢?難不成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不過科學家研究的是為什麼我們要弄丟自己的毛髮
  • 動物有發情期,人類為什麼沒有?如果男人有發情期,世界會怎樣?
    人類為什麼沒有毛髮呢?是因為幼態延續的緣故。幼態延續是指生物將幼年時期的特徵延續到成年以後並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的現象。 狗的祖先是狼,狼是非常兇猛的動物,但是,狗卻非常的溫順、可愛,兇猛的狼如何演化為狗呢?
  • 寒冷地帶的人類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厚厚的毛髮,難道達爾文的理論錯了?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很多生活在寒冷地帶的動物們都長出了厚厚的毛來應對寒冬的挑戰。但是,為什麼人類不是這樣呢?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從寒冷地帶來的人,就比我們毛髮多。我們人類屬於靈長類動物,因為缺乏體毛的特徵,被有些科學家稱為「裸猿」,我們的祖先其實是長有很多毛髮的。但是後來根據進化的需要這些毛髮逐漸被我們捨棄,有人說是因為奔跑散熱的需求,另外我們人類在進化中學會了鑽木取火,這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不需要進行物種選擇就能夠生活下去。
  • 動物的「保護色」是為了更好的生存,那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兔子?
    因此,保護色實際上就是動物為了生存將體表顏色更貼近於環境顏色,從而躲避天敵或者更利於捕獵。總而言之,無論是保護色還是擬態,都是為了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位置。兔子大都生活在草原上,為什麼體色不是綠色?兔子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哺乳動物,它們幾乎分布於世界各地。全世界一共有49種不同的兔子模式種,它們主要棲息在草原地帶,屬於穴居動物。
  • 自然界中有沒有三棲動物?為什麼?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滿足既能在陸地上生存,又能夠在水裡生存,比如鱷魚、海洋哺乳動物等等,但是,海洋哺乳動物不屬於變溫動物,而且它們從出生就是用肺呼吸的,整個的生長發育過程也不是完全變態的。因此,兩棲動物的定義並非只有水陸兩棲,還要同時滿足上面說的4個特徵(第五個不是必選項,因為兩棲綱蚓螈目的四肢已退化)既然有兩棲動物,為什麼沒有三棲動物?上面我們說了兩棲動物並不是狹義的指水陸兩棲,因為滿足這一項的動物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如果要滿足三棲動物的話,必須要同時滿足兩棲動物的所有特點,再加上可以飛行。
  • 為什麼我們是唯一的無毛靈長類動物?3種我們失去毛髮的原因
    拿靈長類近親來說,如果將其他的靈長類動物比作是普通的貓的話,人類就像是一群無毛貓。 為什麼人類會失去身體的毛髮呢?或者說為什麼人類要保留「無毛」這一特徵呢? 目前在科學界有三種觀點來解釋這個問題,所有的觀點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越來越少的毛髮對人類是有利的。
  • 為什麼沒有綠色的貓?原因竟然和恐龍有關!
    為啥沒有綠色的貓?對啊,為啥呢,為啥呢?為什麼貓沒有綠色的,按理來說網絡「綠文化」如此繁榮,商家不會嗅不到這個商機啊!加一波炒作營銷,搞不好下一個布偶貓就出爐了。凌晨3點,我躺在床上興奮激動,毫無睡意。
  • 人類為什麼失去全身毛髮,只留下頭部和隱私部位的毛髮?
    既然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擁有共同祖先,為什麼只有人類失去了身上的大部分毛髮為什麼人類只留下了頭部和隱私部位等少數的毛髮呢?那些沒有褪去的毛髮又有什麼作用呢?根據化石的證據推測,250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分化成兩支——猴科和人猿總科。
  •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何會丟失全身毛髮,只留下私處毛髮呢?
    科學界內人類和黑猩猩很有可能擁有一個共同祖先,所有人都感到詫異,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外觀會有如此大差距呢?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基本特徵,人類和黑猩猩的差距不是一絲半點,比如黑猩猩外觀擁有厚厚的毛髮,可是人類只有私處部位隱藏頭髮,如果說人類早期真的和黑猩猩的外貌相差無幾,為什麼人類要丟掉自己的全身毛髮,只留下自己的毛髮呢?
  • 為什麼人類沒有大猩猩一樣的毛髮,人類不同的膚色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人類沒有大猩猩一樣的毛髮,人類不同的膚色是怎樣形成的?很多人都認同人類與大猩猩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沒有擁有像大猩猩一樣的毛髮,這又是為什麼呢?而其他哺乳動物之所以還會存在體毛並且十分旺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需要全身覆蓋性的毛髮來防止被灼傷,並且在寒冷的冬天也需要皮毛來保持體內溫度。人類與動物體表毛髮的分布各有各的利弊。對於人類來說,面部由於沒有毛髮的包裹,因此更具有辨識度,並且可以通過其他技術手段改變自身的形態。
  •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應該進化出毛髮禦寒,但沒有,為什麼?
    生物都是隨著時間或者是周圍的環境不斷地進化的,所以有人就疑惑了,按照進化論,高緯度的人類不是應該進化出厚厚的毛髮來禦寒嗎?他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那個樣子呢?我們都知道,寒冷地區的北極熊??,西伯利亞熊等動物因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身上的毛都是十分地濃厚的,這些厚的體毛能幫助它們抵禦寒冷,有保暖的作用。
  • 研究發現:植物最喜歡藍色,為何它們卻是綠色的?
    植物是什麼顏色呢?這個問題顯然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回答出來,自然界中,植物最常見的顏色就是綠色,初中的生物課本中也曾經告訴我們:植物普遍是綠色,和它們的葉綠素有關。那麼,這是不是代表,植物最喜歡的顏色就是綠色呢?
  • 樹懶如此笨拙,為什麼沒有被「優勝劣汰」掉?
    樹懶是世界是最慢的哺乳動物,在電影《瘋狂動物城》中「閃電」的角色就是樹懶,它類似於慢動作式的行為舉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形象討喜只是相對於人類來說,在自然界中,沒有一種動物在捕食者面前能夠靠「賣萌」活下來。那麼,速度如此之慢的樹懶是如何生存的呢?它們為什麼沒有被自然淘汰掉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