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KL46主控制器的光萬用表設計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針對國內市場上的光萬用表存在測量不夠精確或者功耗過高的問題,設計了一款手持式光萬用表,給出了主要模塊的硬體原理圖、系統軟體流程圖及光功率計校準方法,該儀表以超低功耗微處理器KL46為控制核心,集成光功率計、紅光光源和1310 nm單波長雷射光源功能,各個功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為廣大工程測試人員以及技術人員提供了更為方便和更低成本的選擇。測試結果表明,其光功率計不確定度小、功耗極低、性能穩定,其紅外光源和1310 nm單波長雷射光源穩定可靠,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7193.htm

引言

數位化智能化測控儀表是近年來工業過程應用儀表方面的主要發展趨勢。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工業過程對測控方面要求的加強,使智能化測控儀表的應用更廣、成本更低。單片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應用靈活的特點。由各具體行業的業內人士使用單片機來開發或改造一般儀表是一條可行的道路,手持式光功率計和光源是電信工程與維護、光通信研究與教學中十分常用的設備,並經常組合使用。將光功率計和穩定光源組合在一起稱為「光萬用表」,它常用來測量光纖鏈路的光功率損耗。

Kinetis L系列MCU基於高能效的ARM Cortex-M0+處理器,通過精細的設計、完整系列的解決方案將ARM Cortex-M0+處理器的低功耗特性提高到新水平,提供了卓越的靈活性與擴展性。因此,採用KL462256VLH4(以下簡稱KL46)作為主控器,利用其自帶的16位ADC,再加上外圍電路,實現了光功率計、紅光光源和單波長雷射光源功能。

1 工作原理

光萬用表系統是由光功率計、紅光光源和單波長雷射光源3個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光功率計部分將待測光信號經光電轉換模塊轉換為電流信號,再經過I/V變換和信號調理電路後轉換為電壓信號,之後用KL46的ADC進行模/數轉換,運算處理後得到光功率值,顯示到LCD。

紅光光源和單波長雷射光源由KL46直接控制發出紅光和1310 mm雷射。

2 硬體設計

2.1 光電探測器

光電探測器是光電轉換的關鍵器件,用於將光信號轉換為電流信號,常用的有PIN光電二極體和雪崩光電二極體(APD)。APD具有很高的內部倍增因子,但是噪聲性能較差、偏置電壓較高、溫度穩定性差、結構複雜且價格高。而PIN光電二極體具有高響應度、低暗電流、寬動態範圍、高線性度、重複性好、價格便宜等優點,完全滿足光功率設計的要求。因此設計中採用重慶浩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InGaAs PIN,該器件能響應850~1650 nm波長,暗電流為0.5 nA,響應度是0.85 A/W,動態範圍為-60~+10 dBm。

2.2 I/V轉換及量程切換電路

光纖中光信號通常很弱,從nW級到mW級。這就要求儀表必須有多個量程並且能夠根據光信號大小範圍自動切換量程。由於輸入信號比較小,其量程切換實際上是放大倍數的切換。MCU根據輸入信號的大小,通過控制模擬開關來改變反饋電阻阻值實現信號強度的放大切換,使經過調理後的輸出電壓能夠滿足ADC對輸入的要求。I/V轉換及量程切換電路主要由一個8路模擬開關MAX4638和一個低功耗低噪聲單電源雙路運放OPA2344組成,如圖2所示。

根據A0、A1和A2引腳可選擇8個不同的通道,對應不同的放大倍數,經過放大後的ADC兩端輸入電壓:V=I—optical×R。

2.3 單片機控制系統

飛思卡爾KL462256VLH4是基於ARM Cortex—M0+內核32位MCU,擁有256 KB的快閃記憶體、32 KB RAM、高速16位ADC、12位DAC、高速模擬比較器。該晶片資源豐富,集成了LCD驅動功能和16位ADC,減少了外圍電路配置,降低了成本,整體功耗較低。儀表的顯示採用段碼式LCD屏顯示。由於ADC的差分模擬輸入方式具有高寬帶、低功耗、低失真的優點,因此設計中AD0採用差分轉換方式來檢測放大後的電壓信號。另外,AD10用普通的單端模擬輸入方式,間隔一段時間採集電池電壓信號。採用3×3矩陣式鍵盤,佔用6個I/O,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波長切換、數據存儲、顯示方案切換、開關機、單位切換、開關光源。

2.4 光源

2.4.1 紅光光源

紅光雷射筆是檢測光纖故障的常用輔助工具,將紅光打入光纖中,故障位置和高損耗位置紅光會漏射而產生的可見亮斑可實現光纖故障可視化定位。因此儀表系統集成了紅光光源功能,能夠發射0 Hz、1 Hz和2 Hz頻率光。紅光雷射器,採用重慶浩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650 nm雷射器組件,其工作電流是30 mA,為了取得穩定的工作電流,驅動電路採用恆定電流的電路驅動控制方式,如圖3所示。

當外圍的Vset設置完畢後,由於精密運放U1的3引腳和4引腳虛短可推知,運放的3引腳與4引腳是等電位的。而根據運放虛斷的概念可以得出R1兩端電壓相等,所以TP1電壓恆定等於Vset的值。串聯支路中流過R11的電流即為流過LD的電流,電流大小為I=Vset/R11。當Vset為恆定值時,流過LD的電流恆定,達到恆定電流驅動雷射器的目的。

電路中的Q8為增強型N溝道MOSFET管,主要是用來控制雷射脈衝的開啟與關閉。由TP3輸入的外界控制頻率,通過Q8控制Q1的基極偏壓,從而控制Q1的開和關狀態,實現紅光碟機動電路按指定頻率發送脈衝紅光。

2.4.2 單波長雷射光源

單波長雷射光源分為0 Hz、270 Hz、330 Hz、1 kHz和2 kHz頻率光。單波長雷射器採用武漢昱升光器件公司生產的YSLD3118型1310 nm雷射器。為了發射穩定功率的雷射信號,且由於該器件內部集成光功率探測器(PD),雷射器的控制可以採用自動功率控制的電路驅動方式。紅光雷射器驅動電路如圖4所示。電路由外圍電壓vset設置雷射器初始的工作狀態,當LD發光後,PD探測到部分光電流,然後通過對地電阻R9轉換為TP2的電壓,同時TP2電壓反饋到運放的同相端(Vset電壓從運放的反相端)輸入,形成了與輸入電壓的反向補償輸入機制。

當LD功率變大時,PD探測到的電流變大,TP2的電壓變高,那麼OPA2340的1引腳輸出電壓變高,Q4導通程度變小,LD的電流變小,從而使得LD功率又回歸變小。這種自適應的電路方式,通過實時改變LD電流大小,最終使LD功率穩定在某一恆定範圍內。

驅動電路增加了脈衝控制雷射器輸出功能,脈衝從R5端輸入,控制Q2開關來分時導通,使得Vset由脈衝高低電平來實現開關控制,實現LD隨輸入控制信號頻率來發送雷射。

3 系統軟體設計

系統軟體採用模塊式設計方法,整個系統由系統初始化、A/D轉換、按鍵掃描等模塊組成。儀表上電後,首先進行系統初始化模塊,然後開始運行。在執行過程中,根據選擇分別調用各個功能模塊完成對應的功能。程序流程圖如圖5所示。

3.1 量程控制

光功率計量程分為8個檔位,放大電阻從100 Ω~100MΩ,ADC採樣數值範圍為0~32 768,量程切換規則如下:

①若ADC採樣值小於3 000,則量程升一檔選用高一級的放大電阻。

②若ADC採樣值大於30 000,則量程降一檔選用低一級的放大電阻。

③若已經為最大量程,ADC採樣值還是非常小,則啟用ADC的內部PGA功能進行放大,最小放大倍數是2,最大放大倍數是64。選用的放大倍數能夠讓ADC採樣值經放大後超過3 000即可,無法達到3 000則按最大放大倍數進行放大。

3.2 數字濾波

光電轉換的噪聲、ADC採樣誤差以及光纖中光信號本身的不穩定性都會給光功率值的測量帶來一定的幹擾,因此採用去極值平均濾波方法。該方法是將連續測量的n個採樣值按照大小排序,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後對剩下的n-2個採樣值求取平均值。為了保證系統測量的靈敏度,ADC採樣速率設為24 MHz,然後ADC採樣32次,去掉最大的3組數據和最小的3組數據,剩餘26個數據平均處理。

4 光功率計校準

由於光電二極體自身的性能差異會在光電轉換過程中引入一定的誤差,同時ADC雖然精度高達16,但是仍舊存在一定的量化誤差,這些誤差可通過嚴格的校準來修正。用光纖和連接器連接光源、可調光衰減器、分光器、標準光功率計和待校準光功率計;用PC串口分別連接標準功率計、待校準光功率計和可調光衰減器。光功率計校準系統結構如圖6所示。

通過PC的串口設置可調光衰減器的衰減倍數,待光信號穩定後,通過串口分別讀取待校準功率計和標準功率計光功率值,進行比較得到兩者的誤差。通過調節衰減器不同的衰減倍數,得到不同量程光功率值的修正值。校準後的光功率計測試對比數據如表1所列。

從表1中可以看出功率計精確度較高,誤差控制在±0.1 dBm內,測量光功率範圍為-60~+10 dBm,動態範圍達到70 dBm,同時在光功率測量時整機電流小於20 mA,整機功耗小於30 mW。

結語

設計中採用KL462256VLH4微處理器作為主控晶片雷射萬用表,集成了光功率計、紅光光源和單波長雷射光源,免去了攜帶多個儀表奔赴測試現場的不便。光功率計部分具有誤差小、功耗低、成本低、性能穩定等優點,基本上達到進口儀表的水平;紅光光源和單波長雷射光源性能穩定。整體來說,儀表可滿足高校實驗室的教學和光通信部門的施工檢測與維護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本儀表的設計方法和思路同樣適用於可攜式設備的設計原則,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以SPCE061A單片機為主控制器的語音控制家用電器系統設計
    本文結合語音識別技術,利用SPCE061A 豐富的語音處理功能,在已有的電力線和電話線的基礎上, 設計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統, 該系統結構簡單、功能完善並且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2 系統架構 系統主要由主控制器、分控制器(89C51)、電話接口和電力線載波通信等幾部分組成。
  • 基於嵌入式WinCE的CAN總線控制器驅動設計
    Windows CE作業系統就是微軟公司從整體上為有限資源平臺設計的多線程、完整優先權、多任務的作業系統Win CE支持各種處理器產品家族,包括x86,Xscale,ARM,MIPS和SH系列。它的模塊化設計允許它對從掌上電腦到專用工業控制器的用戶電子設備進行定製,選擇系統模塊和組件的多少決定了所需內存的大小。
  • 基於AFS600的太陽能熱水器通用控制器設計
    摘要:採用數模混合可編程晶片AFS600,通過配置其嵌入的8051軟核和內置資源構造了最小控制系統;完成了太陽能熱水器的控制系統設計,
  • 基於FPGA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設計
    摘要:提出一種基於FPGA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的設計方案,該設計可應用於具有高動態性能要求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控制系統。關鍵詞:同步電機控制;FPGA;NiosII;SignalTaplI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1771.htm1 引言 國內普遍採用TM320系列的DSP器件作為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的主控制器,因CPU負載過重導致系統實時性降低的問題日益顯著。
  • 使用VFD和主控制器改造壓縮機
    大多數螺杆壓縮機製造商現在都提供新型封裝的VFD壓縮機,其設計與壓縮機控制裝置集成在一起。空氣端,電機,潤滑,冷卻和速度範圍針對VFD操作進行了優化。包裝單元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如果需要新的壓縮機。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用VFD改造一些壓縮機。本文的目標是說明為什麼VFD改造有時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建議這樣一個項目的先決條件,並為典型項目推薦一個模板。將參考肉類包裝廠項目的案例研究。
  • 無線充電qi協議的主控制器的低功耗設計
    針對Qi wirelesspower transfer version 1.1.2,採用格雷碼的編碼方式,二級門控時鐘,多閾值電壓以及低功耗計數器等功耗優化技術,使得該協議中主控制器的功耗降低了30%。
  • 基於STC12C5616AD單片機的操作指示器設計
    本文基於STC12C5616AD單片機設計一種能夠對車體平臺的傾斜狀態進行自動顯示的操作指示器。圖1 操作指示器結構組成圖主控制器的選型及電路設計主控制器電路設計操作指示器的主控制器採用的晶片是STC12C5616AD單片機,具備一個串口UART0和一個SPI總線接口,採用的3.3V供電,具有低功耗,指令執行效率高的特點。由於ZigBee無線數傳模塊和LCM屏都採用TTL電平驅動。
  • 基於STM32系列單片機的數控正弦波逆變電源設計與實現
    該方案分為前後兩級,前級採用推挽升壓電路將輸入的直流電升壓到350 V左右的母線電壓,後級採用全橋逆變電路,逆變橋輸出經濾波器濾波後,用隔離變壓器進行電壓採樣,電流互感器進行電流採樣,以形成反饋環節,增加電源輸出的穩定性。升壓級PWM驅動及逆變級SPWM驅動均由STM32單片機產生,減小了硬體開支。
  • 本科畢業設計:基於溫度控制電路的電源監測及延時控制設計(1)
    基於單片機的電壓電流檢測電路使用A/D 轉換晶片ADC0809 設計了一個多路電壓採集系統,其中A/D 轉換結果經過單片機處理後,通過LCD1602顯示相應的數值,實現了對四路電源的電壓和電流的監測。基於CPLD的延時控制電路由輸入鎖存電路,解碼電路和固態繼電器驅動電路等組成,其中輸入鎖存電路和解碼電路等是用VHDL語言編寫的。
  • 基於SA9903B的單相電能表的設計
    1 引言  隨著電力事業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機械式電能表逐漸被電子式電能表取代。與傳統機械式電能表相比,電子電能表精度高、製造成本低,並且計量參數全,易於電源管理和電力運行過程的遠程監控。  本文給出了基於SAMES公司的SA9903B單相電能計量器件,並以宏晶公司的STC12C5410單片機為控制器設計開發的一款新型單相電能表。
  • 基於DSP控制的雙PWM風電併網換流器的設計
    摘要:為了解決風力發電的分散性和波動性以及接入電網對電力系統造成衝擊等問題,提高整個系統的電壓頻率穩定性,文章以DSP作為主控制器,研究設計了一種基於雙PWM控制
  • 基於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監控系統
    由於大部分處於傳統的監測方式和手動控制設備的階段,並且未能進行實時數據的監測和遠程控制水產養殖設備,參考現有基於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監控系統對水質環境控制實現在線監測[1],本系統著力於設計通過4G網絡傳輸、在線網頁顯示數據,實現網頁對水質環境實時發布、存儲、傳輸,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對設備做出控制。
  •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智能電能表的設計
    0 引言  感應式電能表以及普通電子式電能表存在諸多缺陷,如功能單一、防竊電效果差、抄表方式落後、IC卡易損壞汙染等、為了適應電能表智能化的趨勢。  基於RFID的一單相電子式電能表的硬體電路包括電能計量單元、射頻接口單兀、通信單兀、存儲單元、時鐘單元、顯示單元、鍵盤處理單元、負荷控制單元、MCU監擰單元和直流電源單元等部分。智能電能表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微控制器採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單片機MSP430F427,它具有16kB FLASH和1kB RAM,自帶有128段LCD驅動器。
  • 基於CAN總線的運動控制系統設計
    基於CAN總線的運動控制系統設計 電子工程網 發表於 2019-09-18 15:50:55 1 總體設計 主節點採用ARM7內核的LPC2294微控制器
  • 基於ARM920T微處理器的IDE硬碟接口設計與實現
    本文針對一款基於ARM920T晶片的開發板,根據ATA硬碟接口規範,設計了IDE硬碟接口電路,實現了對IDE硬碟的讀寫,可以在Linux系統中對其上的文件系統自由訪問,達到了高速率和高可靠性的要求。2 ARM920T與S3C2410介紹ARM 包括一系列微處理晶片技術。
  • 嵌入式整流模塊控制器設計
    基於AVR+μC/OS-II的嵌入式整流模塊控制器設計Design of Embedded Rectifier Module Controller Based on AVR + μC/OS-II  針對上述嵌入式控制系統兼容性和擴展性考慮不周的問題,結合8位AVR單片機的資源優勢以及原始碼開放的μC/OS-II實時作業系統內核的強健性和移植性,本文提出了嵌入式控制系統中基於AVR+μC/OS-II的整流模塊控制器設計方法。利用AVR資源豐富、運行速度快、編程靈活、調試方便的特點來滿足該控制器的功能與可靠性要求。
  • 基於單片機的散體流量計的設計與開發
    本文研究的散體流量計亦是基於單片機(SCM)技術,實現散狀固體的在線測量,可以為後續應用中的流量大小控制提供基礎,設計重點從傳統模擬設計思路轉向單片機模塊化、單片機程序智能化開發和低功耗等設計的新思路。
  • 嵌入式Win CE中CAN總線控制器的驅動設計與實現
    基於Win CE的兩種模型是本機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流接口的驅動程序;兩種外部模型用於通用串行總線(USB)和網絡驅動器接口標準(NDIS)驅動程序。下面針對Win CE系統下基於三星公司的ARM9內核晶片S3C2410的CAN總線控制器SJA1000,以流接口驅動程序形式進行設計。
  • 基於Pt100運用查表法實現的高溫溫度計設計
    摘要 針對高溫溫度計存在體積大、成本高、操作複雜及實際測量依賴電腦而不能獨立工作等缺點,研究了溫度數據的採集、傳輸、顯示等問題,設計出以STC89C52為核心,基於Pt100溫度傳感器和液晶1602顯示的鉑電阻高溫溫度計。
  • 基於ARM和乙太網的遠程電參數測量技術研究
    主控制器採用32位的ARM微處理器STM32F103V,接口硬體設計配合上位機顯示電參數。上位機採用LabVIEW的DataSocket枝術編寫實現顯示功能。通過上下位機的結合,完成電能的計量,進而方便收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