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舞者」——黑臉琵鷺

2020-12-05 文化生活報

吳志躍 王乾坤 / 文

這個面色黝黑、有著一張琵琶型大嘴的珍禽,是一個世界級的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黑臉琵鷺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仿佛正在舞蹈,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人們經常將它和白琵鷺相混淆。想要分清,主要看它們的嘴部,嘴的顏色只黑到眼前的是白琵鷺,而黑到眼後的才叫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在懸崖上築巢,一對中個體較大嘴較長的是公鳥,另外,嘴上斑紋的大小還能看出他們的年齡。70多年前,它是一個常見的物種,而現在全球的黑臉琵鷺也僅存700餘只。琵琶形的嘴覓食困難,會是瀕危的原因之一麼?琵鷺家族有6名成員,只有黑臉琵鷺是瀕危物種,可見琵琶形的嘴與瀕危沒有必然聯繫,生態環境的變化才是黑臉琵鷺消長的直接原因。

01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生態標本

中文別名: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飯匙鳥、黑面勺嘴

分類地位:隸屬於鵜形目 (CAR-NIVORA)䴉科 (Felidae)琵鷺屬屬 (Panthera)

外形特徵:黑臉琵鷺是體長600-800mm的中型涉禽,它的臉、小腿和腳都裸露無羽毛呈黑色。黑臉琵鷺全身披著白色的羽毛,可以根據羽毛的變化來區分是否進入繁殖期。繁殖期時它的後腦勺有長長的髮絲狀桔黃色羽冠,脖子下面和胸口一條較寬的黃色頸環,而非繁殖期冠羽變為短小的白色冠羽,黃色頸環也會消失。腿很長,脛的下部裸露,適於涉水行走。額、臉、 眼周、喉等部位的裸露部分也都呈黑色,並與黑色的嘴融為一體,故名「黑臉琵鷺」。

生活習性:黑臉琵鷺一般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溼地環境。它們喜歡群居,每群為三、四隻到十幾隻不等,更多的時候是與大白鷺、白鷺、蒼鷺、白琵鷺、白䴉等涉禽混雜在一起。它們的性情比較安靜,常常悠閒地在灘涂上覓食,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

生長繁殖:每年5月至7月末黑臉琵鷺在朝鮮和中國東北部繁殖,營巢在水邊懸崖上或臨水的高樹上用幹樹枝和乾草築成盤子狀的巢。每窩產卵為4—6枚,卵是長卵圓形的,白色,上面布有有淺色的斑點,孵化期大約需要35天。新出生的雛鳥全身被有絨羽,除眼周外臉面並不呈黑色。幼鳥長大以後,隨親鳥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前往越冬地。迄今為止,它的準確的繁殖地點、遷徙路線和途中停歇的地點等仍然並不十分清楚,唯一已經確定的繁殖地位於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西面沿海的多巖石的島嶼上。

每年9-10月份黑臉琵鷺會從繁殖地隨著東北風、北風南下越冬,飛往中國東南部及越南。翌年3-4月,又隨著西南風、南風北返。

地理分布: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泰國、菲律賓。國內繁殖於中國東北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冬季遷徙至中國南部。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在遼東半島東側的小島上有繁殖記錄。春季在內蒙古東部曾有記錄。冬季南遷至江西、貴州、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及臺灣。

保護級別:該物種屬於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在IUCN紅色名錄中評估等級為「瀕危」,在《世界受危鳥類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

標本收藏情況:館藏黑臉琵鷺標本僅有一隻,體長62cm,嘴峰長19cm,附趾長16cm。於1960年3月採自福州市馬尾區亭頭村,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自然館庫房。

02

東亞各國保護黑臉琵鷺聯合行動

黑臉琵鷺生態標本

黑臉琵鷺歷史上在華南地區數量很多,甚至在福建沿海終年居留。由於生存環境破壞和遭遇撲殺,到上世紀90年代初,種群數量迅速減少至約為500餘只,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目前僅分布在亞洲東部,被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同時也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已被列為亞洲東部各國最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對象,並制訂了「保護黑臉琵鷺的聯合行動計劃」。

黑臉琵鷺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經過近二十年的保護,至2020年黑臉琵鷺全球數量到有觀測記錄以來最高的 4851 只。福建興化灣是黑臉琵鷺的重要越冬地,每年越冬數量在100-110隻。數十隻黑臉琵鷺連續多年在福建閩江口溼地「安營紮寨」。此外,福寧灣、羅源灣也有「黑面舞者」的身影。黑臉琵鷺成為福建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黑臉琵鷺逐漸擺脫數十年前朱䴉曾經面臨的厄運。這個物種有機會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由「瀕危」降至「易危」,這可能是亞洲鳥類保育史上一個難得的正面例子。

《文化生活報》版面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內統一刊號 / CN35-0042

新媒體責編 / 汪明權

新媒體主編/ 鄒璐

相關焦點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
    11月6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這一話題引發關注。據消息,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據消息,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被稱為「黑面天使」
    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麗水出現世界級「珍寶」——黑臉琵鷺,它是優雅的鳥中「舞者」!
    白琵鷺瀕臨滅絕的兄弟,黑臉琵鷺來了!這是黑臉琵鷺首次來到麗水,前所未見的記錄!黑臉琵鷺長這樣:到了那片荷塘,他們沿著黑臉琵鷺飛走的方向尋找,最終發現它轉移到另一個村的稻田裡,與它在一起的還有兩隻白琵鷺。黑臉琵鷺與白琵鷺乍一看非常相似,都是一身白,一張「飯勺」嘴,但兩者的面部顯著不同,黑臉琵鷺的臉比包公還黑,遠看連眼晴都看不見,近看,可以發現它的眼晴是紅褐色,白琵鷺則是黑色。
  • 黑臉琵鷺「長駐」閩江口溼地
    原標題:黑臉琵鷺「長駐」閩江口溼地   這是在福建閩江口溼地拍攝的黑臉琵鷺(4月12日攝)。   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強,數十隻黑臉琵鷺連續多年在福建閩江口溼地「安營紮寨」。
  • 全球瀕危鳥類驚現大嶝 7隻黑臉琵鷺在灘涂覓食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李小慶)昨天,廈門市觀鳥協會與來自北京自然之友的觀鳥愛好者異常興奮:在大嶝橋頭,他們發現7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正在灘涂上覓食。不過,由於距離太遠,他們只能通過單筒望遠鏡一窺黑臉琵鷺的真容。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2020-11-07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野生世界︱鹽城溼地的黑面舞者!
    ——如湯匙般形狀的鳥喙是黑面琵鷺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搭配全身雪白的外衣、一對修長的黑色腳ㄚ,再加上優雅的外貌與動作,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到了繁殖期,它們頭部後方會長出黃色的飾羽,與黃色的頸圈相互輝映,形成另一種容貌。
  • 「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現身廈門
    3月23日,觀鳥愛好者在翔安大嶝橋頭灘涂上,發現了兩隻正在覓食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了解,這是今年以來廈門首次觀測並記錄到黑臉琵鷺。  拍下黑臉琵鷺照片的是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柯玉坤。柯玉坤表示,23日9點多,他在翔安一灘涂做海鳥觀察時,無意間發現了黑臉琵鷺。「這兩隻有著黑色長嘴的鳥混在白鷺中覓食,它們的覓食方式與白鷺很不相同。
  • 50多隻黑臉琵鷺 集體現身深圳灣
    「黑臉琵鷺,世界上只有3000-4000隻。
  • 優雅的「芭蕾舞者」——廣翅蠟蟬
    廣翅蠟蟬穿著純白色的舞裙,在葉尖上優雅的散步,乍眼一看,以為是一朵白色小花,也被稱為「白裙舞者」或者「芭蕾舞者」。廣翅蠟蟬三毫米的小小身體,卻擁有驚人的彈跳力,輕輕一觸碰,能蹦出一尺多遠。同時也是最「懶」的昆蟲,不驚動它們,他們會長時間一動不動待在原處,如此優雅的小蟲子,卻是園林植物害蟲。【1】形態識別昆蟲類節肢動物,若蟲大多為白色,尾部粉絮狀,呈圓扇狀伸出,像孔雀開屏狀,似「芭蕾舞者」,煞是好看,善跳躍,體長1mm左右,肢節有六,身若無尾蝌蚪狀,體積小而不易被發現。
  • 20年來數量最多的黑臉琵鷺 聚集鴨綠江口
    本報訊 記者王盧莎報導 在丹東大洋河口核心區孤山葦場內,來了一群優雅的舞者,它們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仿佛正在舞蹈。這些面色黝黑、有著一張琵琶形大嘴的珍禽,是世界級的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 福建12年觀測黑臉琵鷺:今年創212隻新紀錄 新發現兩棲息地
    「福建柏」 攝&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福州10月11日電(林長生)「十一」長假期間,福建省觀鳥會會員在晉江東石鎮觀鳥拍鳥時,意外目擊到4隻黑臉琵鷺,這一發現使福建省今年再增一處這種全球瀕危鳥類的棲息點。經過12年的觀測,福建今年還發現了這種被稱為「黑面舞者」的瀕危鳥類兩處新的棲息地。
  • 讓黑臉琵鷺舞翩躚
    第九期節目主題為「精心呵護黑臉琵鷺,讓「黑面舞者」翩躚舞」,邀請的直播間嘉賓是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場外連線嘉賓是遼寧莊河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負責人孫長強。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   因嘴而得名的「黑面舞者」   黑臉琵鷺有「黑面天使」和「黑面舞者」的雅稱,它也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俗稱「飯匙鳥」。
  • 凌海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首次現身罕見鳥類黑臉琵鷺(圖)
    本刊訊 近日,遼寧省凌海市攝影愛好者在大凌河口國家級海洋公園取景拍攝時,發現數隻黑臉琵鷺的身影。據鳥類專家介紹,黑臉琵鷺在北方較為罕見,這是在該區域首次發現這種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又名小琵鷺、黑琵鷺。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屬於鸛形目、䴉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二類保護動物。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黑面琵鷺現時只活躍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一般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處。
  • 黑臉琵鷺上央視
    清晨,在福田紅樹林鳳塘河口棲息的黑臉琵鷺。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胡柳柳)1月3日18時45分,正在深圳灣福田紅樹林越冬的數十隻珍稀瀕危候鳥黑臉琵鷺, 「飛」上央視綜合頻道(CCTV-1),引發市民圍觀。 直播通過高清視頻鏡頭,以一種「不被打擾的相逢」,展現了黑臉琵鷺的日常生活。
  •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黑臉琵鷺停留的地點,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相關資料顯示,黑臉琵鷺常單獨或呈小群在海邊潮間地帶及紅樹林和內陸水域岸邊淺水處活動。沉著機警,人難於接近。一般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溼地環境。
  •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
    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頻頻「現身」的黑臉琵鷺是青山綠水間生態向好的一個縮影。   輿情綜述   11月5日,新華社發表了一段《稀客!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的30餘秒短視頻。   這段短視頻顯示,幾隻黑臉琵鷺停留在一片溼地上,或在灘涂上悠然散步,或是駐足守望、捕食。
  • 金灣再現「鳥中熊貓」——黑臉琵鷺
    經珠海市觀鳥協會工作人員核實,這隻特別的鷺鳥是有著「鳥中熊貓」之稱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這也太難得了!要知道,這種鳥可是屬於全球珍稀瀕危鳥類,在2020年全球黑臉琵鷺同步調查記錄中,僅有4864隻!黑臉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
  • 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溫州站活動將啟
    2017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溫州站活動即將開始。1月13日-1月15日,溫州野鳥會和慢教育自然探索營邀請您共同參與。具體報名方式可關注「溫州野鳥會」公眾號。黑臉琵鷺(學名:Platalea minor),臺灣稱黑面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
  • 秘境之眼 | 這瀟灑的髮型,是熱戀中的黑臉琵鷺沒錯了!
    舉報   黑  臉  琵  鷺  黑臉琵鷺是鵜形目䴉科家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