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不是2012!溫室效應的危害超乎想像,科學家感到擔憂

2020-12-03 奇點使者

2020年剛開端,便發生了許多影響民生的大事件:美國與伊朗的矛盾之爭、武漢爆發COVID—2019病毒、非洲出現罕見的蝗災等等,讓人們對於生活蒙上了一層陰霾。很多人紛紛在社交平臺上留言:「這確定是2020年而不是2012年?」也許還有人對這種說法表示不解,根據瑪雅人的記錄,2012年12月22日是人類歷史最後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將不會再升起,黑暗的世界中,火山地震接連爆發,地球的末日來了。

相傳2012年是地球的末日,但是最終事實證明那只不過是一種謠言而已。無論是2012還是2020年,我們始終還活著,不畏謠言,積極戰勝困難,生存總會有新的希望。不過,無論多強大的文明,總會有衰敗的一天。人類文明或許終會在不可抗力的影響下落幕,那一天即是真正末日的到來。

2018年底,超過3000名科學家聯名發布聲明,稱地球氣候即將跨過安全線界點,屆時會發生何種災難,不得而知,人類請好自為之。這是一個嚴肅有力的警告,主要針對的問題是溫室效應,它或許會成為引發末日災難的導火線之一。

相信你早已有這種感受,冬天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本屬於冬天的季節,卻再也無法欣賞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意盎然的場景,映入眼帘的是高掛天空中的那一輪太陽,正在不斷地炙烤著大地,花重金購買的、心愛的羽絨大衣一直掛在衣櫃了,無法穿著。

雖然溫室效應的增強打亂了我們日常生活計劃,但是影響力還不算太過嚴重,「重災區」首屬於南北兩極地區。要知道,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和太陽熱量輻射範圍有效,南極和北極氣溫寒冷,冰天雪地是常態,是目前為止人類活動痕跡最少的地域,很多稀有生物在此安家樂業。然而,隨著溫室效應的增強,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2020年2月15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了一份全新調查報告指出,南極的氣溫突破了1880年以來的記錄,在20℃以上。巴西科學家給出了確切數據,今年南極的最高氣溫為20.78℃。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氣溫對於南極地區的危害,畢竟20℃擺放於其他地區都屬於較低的氣溫。但要清楚知道,一旦氣溫高於0℃,那麼冰塊就會發生融化,南極將會失去大量的冰塊。接下來我們便來認知下其中的危害。

首先,南極的生態環境會造到不可逆的破壞。曾經社交平臺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視頻,因受不了海水變暖的緣故,大量海象搬家,往海拔高處爬。結果遭遇斷崖,很多笨重的海象掉下懸崖而死。這並不是個例,因為冰塊的融化,很多本來生活於南極的動物失去了家園,被迫進行搬家。

第二,根據考察調查報告顯示,南極地區極有可能儲存著大量可用資源 這極大刺激了人們內心的貪慾。當南極洲的環境變得沒那麼惡劣時,將會迎來一批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動用機械挖掘南極地區。往日安詳寧靜的南極洲將會一去而不復還。

總而言之,溫室效應的危害已經超出了常人的意料範圍,它極有可能是壓垮駱駝最後的一根草,因它而引發的災難會有多嚴重,這一點真的無法想像,需要重視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的危害遠超乎你的想像
    2020年剛開端,便發生了許多影響民生的大事件,讓人們對於生活蒙上了一層陰霾。很多人紛紛在社交平臺上留言:「這確定是2020年而不是2012年?」也許還有人對這種說法表示不解,根據瑪雅人的記錄,2012年12月22日是人類歷史最後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將不會再升起,黑暗的世界中,火山地震接連爆發,地球的末日來了。
  • 你不知道的溫室效應的危害!還不快快行動!
    溫室效應這個詞,似乎已經被提出了將近數十年。大家對溫室效應的危害可能只停留在氣候變暖的影響,可是大家不知道,溫室效應不僅影響了全球氣溫,更是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方方面面。這不是駭人聽聞,所有溫室效應的危害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科學在證明著它的影響有多麼巨大。下面我們來一一看看。
  • 2020年全球多個地區異常高溫,溫室效應真的已經刻不容緩了嗎?
    在眾多環境汙染裡面,溫室效應是最為嚴重的!因為溫室效應的原因,全球溫度一年比一年增高,就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世界各國出現了很多異常的災難,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日本火山噴發以及現在還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等等,這就像是大自然在警告人類一樣!根據統計,2020年1月份的溫度已經是1880年以來最高的溫度了,而剛剛到來的5月,其溫度也已經超出了歷史記錄!
  • 受溫室效應影響,喜馬拉雅山冰川被融化,科學家發現了神秘物體
    受溫室效應影響,喜馬拉雅山冰川被融化,科學家發現了神秘物體!提到喜馬拉雅山,我想國人都耳熟能詳,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山脈,在藏語裡,喜馬拉雅是雪的故鄉的意思。它屹立在青藏高原上,常年積雪,代表這一篇聖潔。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溫室氣體
    不過也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恐龍既不是被餓死的也不是凍死的,而是死於高溫,是被熱死的。有教授指出,他認為恐龍並不是滅絕於小冰期,而是因為高溫而死。火山噴發又使得一些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進入到空中,地球的空氣中到處都充斥著這樣的氣體,自然而然地也就導致了溫室效應的產生。
  • 為何科學家表示擔憂?
    2020年3月,《傳播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史前鳥類的研究,科學家對一具46000年前的鳥類完整遺骸做出研究。這具遺骸,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永久凍土層中找到的,經過研究遺傳信息,科學家將其歸為角百靈的一種。2020年8月,依舊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出土了一隻保存良好的披毛犀屍體,研究人員表示它生活在冰河時代,也許可以追溯到34000年前甚至更早。
  • 如何才能解決溫室效應?搜集並封存二氧化碳?
    相信大家現在都能感覺到我們全球的氣溫好像越來越高,也就是現在自然環境中所說的溫室效應好像越來越強烈,而隨著全球氣溫不斷的升高,將對我們的地球產生一系列不利的影響,像是地球的南北極冰川將出現大面積的融化,從而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地區很大地方都會被淹沒,也就會帶來很多的自然災害。
  • 溫室效應給我們地球帶來的危害
    原來是溫室效應。說起溫室效應,大家應該都並不陌生,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那嗎?天氣炎熱的時候,很多人在家裡想著。空調帶來的涼爽,但可曾想過空調帶來的負面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的空調的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多種化學氣體,大量的甲碗。氟利昂等。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會浪費掉許多。
  • 2020年全球氣溫再創新紀錄,北極永久凍土鬆動,人類感到不安
    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錯了,地球的氣溫並沒有降低,反而是在2020年再創高溫紀錄,並且達到了2016年的水平。要知道2016年可是被主夥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2016年這後,地球的氣溫沒有再創新高,讓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是騙局,地球的溫度正在一步步下降。可是2020年再創高溫紀錄的到來卻給了我們一個響亮的提醒。全球氣溫並沒有降低,溫室效應仍然在不斷加劇,未來我們將會面臨加嚴峻的氣候問題。
  • 為什麼人類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卻避免不了
    至於溫室效應的危害,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不少,直接的危害就是溫度的不斷升高,導致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對於低溫,還可以穿保暖衣,而對於高溫,有散熱衣嗎?而且溫度的升高,導致南北極甚至高山上的冰川融化,從而讓地球上的海平面提高,人類的很多沿海城市就會變成水下城市。
  • 溫室效應竟然能改變糧食的營養成分?二氧化碳的危害遠比想像大得多
    1 1.認識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Greenhouse Effect),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 2 2.溫室氣體帶來的危害 由於人類的活動,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數量飛速增加,已經超過了地球吸收它們的能力。
  • 地球冰封的遠古病毒,一旦溫室效應爆發將可能再次侵襲全球
    其實全球的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有關的現象跟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像是早期的砍伐山林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一種典型的溫室氣體,當這種氣體在空氣中的含量越來越高,會導致地球溫度的不斷上升,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溫室效應,不過大家對於溫室效應雖然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對於他給我們全球所帶來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還不是很了解,其實這種危害是巨大的甚至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 溫室效應及其危害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見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陽光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市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市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由環境汙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
  • 溫室效應的大危害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科學家發現:玻璃瓶比塑料瓶危害更大,汙染環境還影響人類健康!
    不得不承認的是塑料大規模使用,確實方便了人類生活,伴隨而來的是令所有科學家頭痛的一個問題,塑料的化學穩定性過於良好,可是他難以被大自然降解,所以形成了長久白色汙染,即使人類用一把火燒掉塑料會汙染環境。塑料的使用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研究新發現,全國每年生產的塑料垃圾超過8000萬噸,當然僅僅只有一小部分能被回收利用,塑料長久使用對地球造成了傷害,甚至還有科學家大膽猜測,如果在未來再不處理這些塑料垃圾的話,有可能會淹沒一座城市,可是短時間內科學家,根本限制居民們減少塑料的使用,比如我們在喝奶茶的時候會使用到吸管,出門口渴的時候會選擇購買瓶裝水
  • 南極冰川融化,遠古病毒或將重現地球,科學家對此感到十分擔憂
    隨著進入科技時代,人類在尋求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的製作汙染,例如溫室效應,就是其中的一種,為了工業化,人類將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層中,造成了地球的表面溫度驟升,從而形成了全球變暖的現象。不過,也有人認為,溫室效應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這可以幫助我們將南極地區的冰川融化掉。眾所周知,南極冰川中佔據大量的淡水資源,大約是全球淡水資源總量的70%,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掉,或許可以有效的緩解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 溫室效應後果嚴重科學家提出治理對策
    一份有關地球大氣溫室效應的報告預測,到下個世紀末,地球氣溫將升高0.8到3.5攝氏度,洪水、饑荒和瘟疫將增加。這份厚達30釐米的報告是目前溫室效應研究領域中最具權威性的文件。它是由世界30個國家的2500名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彙編而成的。它的目的是為各國政府提供解決氣候變暖問題的答案。    報告用量化指標具體描述了未來世紀中溫室效應將對人類產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對策。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南極臭氧層突然縮小1500萬平方公裡,溫室效應要結束了?
    導語:溫室效應,是目前地球的重大問題之一,關係到每一個生命的生死存亡。為了挽救這一個危機,各國政府聯合一起,採取必要的措施。臭氧層的恢復速度出乎人意料,美國突然宣布退出大會,這些是不是蘊含著更大的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