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車釐子、藜麥……一大批新興食物以高調的價格進入消費者視野,在網紅、博主的推文中它們有著健康、營養、減重、降壓等功效,有的還帶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推薦的「光環」,成為消費升級、經濟自由的標籤。最近,奇亞籽又加入其中,作為被國外官方推薦的「Super Food」(完美食物),在消費者「密密麻麻,密集恐懼症要犯了」的感嘆中,奇亞籽成為新一代「網紅食品」。但專家指出,對於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而言,沒有必要盲目跟風「Super Food」,食物均衡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樣子好像芝麻,價格堪比車釐子
奇亞籽和藜麥一樣,都是原生於南美洲的農作物,記載顯示當地人自古以來以它作為補充能量的食物。藜麥是穀物,但從植物學分類來說,奇亞籽並不是穀物,而是鼠尾草的一種,芡歐鼠尾草。國內也有多種鼠尾草,但只有芡歐鼠尾草的籽才是奇亞籽。奇亞籽又被稱為「洋芝麻」,但和芝麻沒有關係,只是長得像芝麻。
作為舶來品,奇亞籽的價格仍在較高區間。在某電商生鮮平臺上,奇亞籽銷量破萬的店鋪中440g奇亞籽售價65元,即1斤售價73.9元;同為「Super Food」的進口藜麥1斤售價55元,營養成分類似的亞麻籽1斤售價約20元,外貌相似的芝麻1斤售價約15元;以高價備受矚目的水果車釐子,1斤售價為50元左右。
對於奇亞籽的高價位,銷售人員稱,和奇亞籽並未在國內普及,尚未有大規模種植相關。藜麥進入國內初期價格同樣較高,但在山西、內蒙古一帶開始種植後,供給量增加和成本的控制後價格有所下降。如果奇亞籽和藜麥一樣在國內開始規模化種植,未來價格也可能回落。
宣傳營養成分「驚人」 但缺乏國內權威數據
奇亞籽被宣傳得十分完美,「低熱量」「高維生素C」「高鈣」「高膳食纖維」「高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對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營養科夏燕瓊主任表示,目前國內最新的《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6版》還沒有收錄有關奇亞籽的成分檢測。
但網絡上公開顯示的美國研究的奇亞籽成分分析表而言,較為突出的成分一個是膳食纖維,含量達到34.4g/100g,如果該數據真實有效,則是藜麥(散裝)膳食纖維含量11.3g/100g的3倍有餘,是燕麥膳食纖維含量6.0g/100g的5倍有餘,是秈米(標一)膳食纖維含量0.6g/100g的50倍有餘。
另一個較高的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在食品工業加工後達到4915mg/100g,此含量可與魚油相比。但對於「嬰幼兒食用無過敏」的說法,夏醫生表示,奇亞籽作為植物種子類似堅果,可能含有過敏源,給孩子食用仍需慎重。
蛋白質和鈣含量方面,網絡上公開顯示的美版食物成分表中,奇亞籽分別達到約25g/100g和500mg/100g。蛋白質含量大豆約為35.1g/100g,牛奶約為3g/100g,雞蛋約為12.7g/100g;牛奶作為鈣的良好來源,鈣含量為105mg/100g,就此數據而言,奇亞籽的蛋白質和鈣含量也處於較高水平。
能減重在於高膳食纖維,但可能引起低血壓
奇亞籽本身大小類似芝麻,但其表層含有可溶性纖維,吸水後會體積膨脹,類似蘭香子,有研究顯示奇亞籽約能吸收其重量12倍的水分,形成凝膠質感,類似煮熟的西米包裹芝麻。
夏醫生表示,奇亞籽減重的原理仍在於其膳食纖維含量高。膳食纖維具有較高的飽腹感,使消費者減少進食量;同時促進腸胃蠕動和排便。
但膳食纖維同時有一定降血壓、降糖的功效。正常人群每日推薦食用膳食纖維量為25g-30g,奇亞籽膳食纖維含量34.4 g/100g,如果有減重需要的消費者存在低血壓問題,食用過多奇亞籽可能引起血壓進一步降低。
產地不同營養有別,避免選用棕紅色奇亞籽
奇亞籽食用方法中,常見的方式是在西餐中作為點綴。在網絡流行的奇亞籽食用法中,還有幹吃、泡水、泡牛奶、拌酸奶和水果、磨粉、榨油等食用方式。
夏醫生表示,不同的食用方式對於營養成分有影響。比如新鮮的花生米、核桃等堅果,除了脂肪外還有一定量維生素,曬乾烘焙或榨油後,水溶性維生素即會流失,但能保留維生素E。脫除常規穀物的種子外皮的過程也會丟失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等。食物產地不同,營養成分也有差別,同為奇亞籽,澳洲、南美洲的產品在成分上會有不同,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產品。
奇亞籽有白色、黑色、紅棕色等顏色,帶有斑點或黑白色混雜對營養成分沒有較大影響,但要避免選擇紅棕色的奇亞籽,該顏色的奇亞籽往往成熟度不充分,營養價值會受到影響,食用口感也會帶有一定苦味。
價格貴並非更營養,飲食均衡才是關鍵
奇亞籽和藜麥一樣被稱為「Super Food」,而「Super Food」的概念並沒有科學的定義和統一的標準,只是出於明星、名廚或網紅等的宣傳。
夏醫生指出,理論上,母乳是最接近「Super Food」理念的食物,但也存在維生素D水平較低、營養成分僅更適宜嬰兒階段等局限。因此,沒有所謂完美的、成分更優質的食物,選購食物時更不必以「Super Food」或歐美流行為參考,價格貴的食物也並非更加營養的食物。
她建議,對於奇亞籽等新興食物,有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嘗試;但對大眾消費者而言,合理運動,日常飲食有規律,每天攝入12種以上、每周攝入25種以上不同的食物以均衡膳食,對於健康生活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