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福教授訪談

2021-02-28 統計之都

1. Box, G. E. P., Hunter, W. G. and Hunter, J. S. (1978). Statistics for Experimenter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2. Cochran, W. G., and Cox G. M. (1957). Experimental Design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3. Dempster, A. P., Laird, N. M., and Rubin, D.B. (1977) Maximum likelihood from incomplete data via the EM algorithm.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39, 1-38.

4. Ferguson, T. S. (1967).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 Decision Theoretic Approach. Academic Press, Cambridge.

5. Hamada, M. S. and Wu, C. F. J. (1992). Analysis of designed experiments with complex aliasing.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24, 130-137.

6. Heckman, J. L. (1999). Causal parameters and policy analysis in economics: A twentieth century retrospectiv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o. 7333.

7. Imbens, G. W. and Rubin, D. B. (2015). Causal Inference in Statistics, Soci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8. Joseph, V. R., Gul, E., and Ba, S. (2015). Maximum projection designs for computer experiments, Biometrika, 102, 371-380.

9. Kiefer, J. and Wolfowitz, J. (1960) The equivalence of two extremum problems. Canad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2, 363-6.

10. Pearl, J. (2009). Caus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1. Qian, P. Z. G. (2009), Nested Latin hypercube designs, Biometrika, 96, 957-970.

12. Qian, P. Z. G. (2012), Sliced Latin hypercube desig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07, 393-399.

13. Wu, C. F. (1973). A note on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strong law of large numbers.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cademia Sinica, 1, 121-124.

14. Wu, C. F. J. (1983). On the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he EM algorithm.  Annals of Statistics, 11, 95-103.

15. Wu, C. F. J and Hamada, M. S. (2009). Experiments: Plann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First Edition, 2000).

16. Zangwill, W. I. (1969) Nonlinear programming: A unified approach, Prentice-Hall, New Jersey.

審稿:黃帥

編輯:雷博文

統計之都:專業、人本、正直的中國統計學社區。

相關焦點

  • 吳建福教授受聘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5月4日下午, 國際著名統計學家、中科院納米和統計交叉中心海外主任吳建福教授受聘浙江大學數學系客座教授,並為數學系師生作了題為「statistical design and modeling of experiments with high-tech application」學術報告。
  • 吳建福獲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稱號
    事實上,在美國工程院院士吳建福看來,統計學有著自己的「三部曲」:收集數據,建模,最終還要優化並作出決策。 日前,吳建福以《實驗的統計設計與建模及其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為題,在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作了一次公眾演講。他以最新研究為例,講述了統計學在納米技術、細胞生物學和複雜系統仿真中的應用。
  • ...國際知名統計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吳建福做客清華海外...
    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統計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吳建福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5月31日電 5月29日下午,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統計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系Coca Cola講座教授吳建福(C.F.
  • 記統計學「大家」吳建福:成就與風範
    ■本報記者 洪蔚 第一次見到美國工程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學院工業及系統工程系講座教授吳建福
  • 吳建福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士 - 世界華文傳媒網上論壇
    吳建福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士         華聲報訊:喬治亞理工學院最近有兩位華裔教授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除了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的莊炳湟外,另外一位為工業系統工程系的吳建福,使得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國家工程院士人數增加到25人。
  • 美國工程院院士吳建福談做科研的境界:大道至簡,大美天成
    作為統計學者終身成就的最高榮譽,2011年度COPSS Fisher獎由美國工程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學院工業及系統工程系講座教授吳建福獲得。而早在1987年,他就獲得40歲以下統計學者的最高獎勵COPSS會長獎。迄今僅有4位學者同時囊括這兩項殊榮。
  • 訪美工程院院士吳建福:大道至簡、大美天成乃做科研境界
    訪美工程院院士吳建福:大道至簡、大美天成乃做科研境界吳建福說,汽車、家電、電子業目前在經濟總值中的比例最大,因此這些行業通過品質科技的管理,改變可能最明顯,其行業自身的技術也將獲得很大的提升空間。 「FDA如今聘有超過1000名統計學家。」在目前國內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領域,吳建福認為統計學和品質科技都大有發揮拳腳的空間。
  • 加拿大華裔教授訪談,分享行業洞見、傾力為留學生解惑
    ——Easy Education華裔教授系列訪談新冠病毒、去全球化及民粹主義抬頭......,這一切都讓這個世界風雲莫測、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大學教育以新冠病毒作為觸發點,亦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向在線教育轉化。
  • 回憶楊武之——陳省身教授訪談錄
    那時熊慶來是雲南大學校長,何魯是重慶大學教授。華羅庚獲獎後,我們新中國數學會在西南聯大專門為此開了一個小型慶賀會,記得楊先生好像參加了這個慶賀會,當時他是西南聯大數學系的系主任。張:楊先生對您主要有過哪些幫助?
  • 《我們這一代——滇雲人類學者訪談集萃》
    經聯繫,加盟者有日本學者秋道智彌、橫山廣子教授,澳大利亞唐立教授,雲南大學出身的美國學者施傳剛教授,中國臺灣的何翠萍教授五人。他們的訪談,視野開闊,學術性強,頗多建樹,為本書增色不少。說了書名意蘊,下面談「我們這一代」的秉性特質。某年某日,我曾與一位受人尊敬的二代先生聊天,其間談到治學,他不無感慨地說道 :「學界一代不如一代了!」
  • 《焦點訪談》為何多拍蒼蠅少打虎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系副主任尹鴻教授把《焦點訪談》輿論監督減少現象放到大環境中去解釋。「社會處於一定過渡轉型時期,焦點訪談更多地承擔了一個導向或者正面的作用,程序報導的增多必然導致輿論監督節目的減少。」尹鴻說。  梁建增對「程序報導」打了一個比方。「比如體操,規定動作要完成好,自選動作要發揮好,不能因為規定動作影響自選動作的發揮。」
  • 專家訪談 | 邱曉光教授:對低級別膠質瘤治療的一些認識
    近日,在《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版)》解讀巡講之濟寧站會議上,神經時訊有幸採訪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放療科主任邱曉光教授,邱教授向大家講解了關於天壇醫院膠質瘤治療中心對低級別膠質瘤治療的一些認識。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訪談實錄(全文)
    為了更深入的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搜狐教育頻道「對話的邏各斯」將推出「名校校長系列訪談」。第一期呢非常榮幸邀請到香港科技大學朱經武校長。  朱校長,歡迎您做客搜狐!  朱經武:各位好,很榮幸到搜狐。
  • 2014湖北科技學院高招訪談:基礎醫學院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4的高招就開始了,為了便於各位考生、家長在填報志願時對所報考院校有個詳細了解,中國教育在線特舉辦「2014高招視頻訪談」活動。今天做客訪談間的嘉賓是湖北科技學院基礎醫學院蔣汝剛教授,以下是本次視頻訪談的文字實錄。
  • 「經濟學基礎」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因而,本文試圖在國內首次將紮根理論和深度訪談研究結合起來,通過對紮根理論關鍵環節的概要論述及其在深度訪談研究中具體運用的實例分析,探討如何應用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建構理論,從而填補了國內紮根理論運用研究的空白,推動紮根理論和深度訪談研究在國內的進一步發展。一、紮根理論的抽樣方法深度訪談究需要詳細、深入的訪談資料,它更注重訪談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 【紮根理論】孫曉娥: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關係性和差異性抽樣是指在對訪談資料進行即時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選擇訪談對象,對從訪談資料中浮現出的理論概念和範疇進行細緻地梳理,以釐清不同概念和範疇之間的關係,這通常發生在深度訪談的中期階段。區別性抽樣則是指隨著訪談資料的增多,研究人員在不斷歸納分析訪談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假設,選擇那些有助於進一步修正、完善理論的調查對象進行訪談,這通常發生在深度訪談研究的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