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皮笑肉不笑
我們中國文人的文筆相當豐富多彩,特別是在描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時,不僅觀察細緻,而且還發揮出奇特的表情描繪,例如嬉笑、媚笑、奸笑、冷笑、苦笑和笑裡藏刀什麼的;但最使我感到有點藝術意味的是「皮笑肉不笑」。因為你要是認真琢磨,這種笑法還真就是高難度動作——你想想,皮肉是連在一起的,你要是笑起來只讓皮動,肉卻不動,必須有點高超的技巧。
說起來好笑,我曾多次對著鏡子練習「皮笑肉不笑」的技能,但怎麼練也不行。後來看影視劇,一些演員表演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精彩之極,很是了不得。尤其是古裝戲,一些官員之間勾心鬥角,卻又要相互奉承,往往就皮笑肉不笑。然而,我漸漸悟出來,「皮笑肉不笑」只是個感覺,而且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面和心不和」。對方的所作所為令你氣得要死,卻又不得不順從他,這就很容易做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來。
我發現當今的生活場面,能出現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往往是在下級對上級奉承之時。特別是領導訓斥你時,你不服,卻又不敢不服,而且還怕領導更加錯怪你,於是你只好賠笑臉,這種笑多是「皮笑肉不笑」。
我經常去一些單位採訪。有個單位的領導是我熟悉的朋友,他官運亨通,一路順風地當上個官,因此非常得意。可以看出來,他故意帶我到他管轄的辦公場所走走看看,其實是想顯示一下他在群眾中的威嚴和威望。果然,只要走進辦公室,下屬們見到他到來,都立即起立並滿臉笑容,然而我卻看出這其中有許多是「皮笑肉不笑」的笑臉。可我的朋友卻沒看出來,反而非常得意。我突然覺得我這個朋友缺少反思,以為下面的群眾都對他充滿敬畏,其實那些「皮笑肉不笑」的笑臉是對他明顯的譏諷。
後來我發現許多單位的領導都和我的朋友一樣,面對「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自我感覺良好。我細細地觀察這些領導,懷疑他們心裡是否明白下屬對他們並不買帳。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大多數領導都認定,自己是很受下屬喜愛和歡迎的。我不禁有些悲哀,他們太可憐也太好哄了!人們只要用臉皮對付一下,他們就興高採烈。
為此,我開始充滿警惕。儘管我不是領導,但有時在一些場合講座,臺下眾多的眼睛盯著我,我自覺也像個領導。於是我就認真地注視著臺下的笑容,是不是「皮笑肉不笑」;臺下的鼓掌,是不是真心實意地鼓掌。我像坐了病一樣,無論臺下的笑聲多麼爽朗,掌聲多麼熱烈,我還是堅持著疑惑。
後來不知在哪兒看過一本書,講西方有個相當有智慧的國王,他面對萬民歡呼的場景無動於衷。圍在身邊的隨從非常不解。國王卻冷靜地說,他們不是歡呼我這個國王,是歡呼國王的位置。我想,這個傢伙真是太智慧太冷靜太有自知之明了。但往深裡思索,卻不禁冒冷汗,如此有智慧的國王,如果內心不善良就太可怕了。
在一次座談會上,我遇到一個智者,滿面善相,笑容可掬。他的笑容使你既感到世俗式的親切,卻又有種文化式的深沉,似乎超出蒙娜麗莎的神秘之笑。可以看出座談會上有同意也有反對他的意見,但他一律報之這種神秘的笑,讓你看不出他是高興還是生氣。我覺得他不是凡人,就主動與他交談,於是就說到「皮笑肉不笑」。他還是那樣神秘地笑著,卻對我說,你觀察得不細緻,甚至不深刻。其實現在人們已經練就出超強的本領,不管滿意不滿意,不管高興不高興,甚至被對方氣得要死,也全都能皮肉一齊笑,而且笑得燦爛如花。
(責編:郭揚、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