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青蛙基因!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成兩半也能自己縫上

2020-12-03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美國科學家利用從青蛙胚胎中提取的活細胞,創造出第一臺有生命的機器!「它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而是一類新的人工製品:一種活的、可編程生物。」「福利:1月16日,騰訊微信人工智慧高級研究員錢橋手把手教你「推薦系統與數據思維」!」

活體機器人來了!

現在,一組科學家利用從青蛙胚胎中提取的活細胞,創造出第一個有生命的機器。

這些毫米級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可以朝目標移動,也可以攜帶一個有效載荷(例如需要運送到患者體內特定位置的藥物),還能在切割後自行癒合。

「這些都是新穎的活機器,」佛蒙特大學(簡稱UVM)的計算機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Joshua Bongard說:「它們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而是一類新的人工製品:一種活的、可編程生物。」

這些新生物是在UVM的超級計算機上設計的,然後由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組裝和測試。

「我們可以想像,這些活機器人在許多有用的應用中是其他機器無法做到的,」塔夫茨再生與發育生物學中心的負責人Michael Levin說:「就像尋找有害化合物或放射性汙染,在海洋中收集微塑性體(microplastic),在動脈中移動以刮除斑塊。」

這項新研究已於1月1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有史以來第一次,活的、可編程生物誕生

至少從農業出現之初,人們就開始為了人類的利益操縱有機體,基因編輯變得越來越普遍,過去幾年中,已經人工組裝了一些人工有機體,複製了已知動物的身體形態。

但是這項研究,有史以來第一次,「從一開始就設計出完全的生物機器,」研究小組在他們的新研究中寫道。

在UVM的超級計算機集群上進行了數月的處理之後,該團隊(包括主要作者和博士生Sam Kriegman)使用了一種進化算法,為新的生命形式創建了數千個候選設計。

為了完成科學家們布置的任務,比如朝一個方向移動,計算機會一遍又一遍地將幾百個模擬細胞重組成各種形狀和體型。

當程序運行時(受有關青蛙皮膚和心臟細胞可以做什麼的生物物理基本規則的驅動),更成功的模擬有機體被保留和完善,而失敗的設計被淘汰。在算法獨立運行一百次之後,選出了最有前途的設計進行測試。

然後,塔夫茨團隊和顯微外科醫生Douglas Blackiston將矽膠設計轉化為生物體。

首先,他們採集非洲爪蟾(學名「Xenopus laevis」)胚胎中的幹細胞,並將它們分離成單個細胞,然後進行孵化。

接著,使用微型鑷子和一個更小的電極,將細胞切割並在顯微鏡下連接到計算機所指定的設計中。

這些細胞組裝成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身體形態,開始協同工作。皮膚細胞形成了一個更被動的結構,而心肌細胞曾經的隨機收縮被用於創造有序的向前運動,這是在計算機設計的指導下,並藉助於自發的自組織模式,使機器人能夠自行移動。

這些可重構的有機體能夠以連貫的方式移動,並能在長達數天或數周的時間內探索它們的水環境,並依靠胚胎儲能。但如果翻了身,它們就失敗了,就像甲殼蟲背部朝下倒在地上那樣。

背部朝下則無法移動,可見移動是源於設計。

後來的測試表明,有些活體機器人會繞圈運動,自發地、集體地將小球推到中心位置。

應用1:集體行為

應用2:物體操控

其他的活體機器人則是通過中心開一個洞來減少阻力。在模擬版本中,科學家們能夠將這個洞重新定位為可成功攜帶物體的小袋。

應用3:物體運輸

UVM的計算機科學與複雜系統中心系Bongard教授說:「這是朝著使用計算機設計的生物體進行智能藥物輸送邁出的一步。」

神奇!被切成兩半,還能自己縫上

許多技術的實現離不開鋼、混凝土或塑料。這些材料確實強大、靈活,但也會造成生態危機和人類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汙染了海洋,合成材料和電子產品中的有毒成分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持續威脅。

Bongard說:「活體組織的缺點是過於脆弱,並且會死亡,所以我們使用鋼鐵做材料。但是,世界上的生物已經生生不息地進化了數十億年,它們的死亡一般是無害的。我們開發的活體機器人完全可生物降解,在工作七天後完成使命後,它們就相當於死去了的皮膚細胞。」

切開後可自愈

筆記本電腦很強大。但切開兩半還能用嗎?在實驗中,科學家就將活體機器人切開兩半,觀察究竟會發生什麼。Bongard說:「我們發現,它會把自己重新縫合起來,然後繼續前進。這是一般機器無法做到的。」

破解神秘代碼:機器人擁有100%青蛙基因

Levin和Bongard都表示,細胞之間進行通訊和互聯的方式,已經深入到計算科學和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中。Levin說:「生物學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理解確定形式和功能的算法。

為了使有機體得以發展和發揮功能,需要在細胞內和細胞間進行大量信息共享與合作,而不僅限於神經元內。這些過程是由生物電、生物化學和生物力學作用所形成的,「這些過程在DNA特定的硬體上運行,而且可重新配置,創造出新的生命形式。」

科學家們認為,這項研究可「用於設計可重構生物的更廣闊的新方法」,是將關於生物電代碼的理念應用於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第一步。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協同作用的解剖結構?我們一直在用活體機器人構建細胞,從基因上講,它們是青蛙。我們用的是100%的青蛙DNA,但這些機器人並不是青蛙。所以下一個問題是,這些細胞還能構建出什麼?」Levin說。

Levin說:「這些青蛙細胞可以被打造成有趣的新的生物形式,與它們的原有解剖結構完全不同。」構建活體活體機器人,是邁向破解所謂「形態學代碼」的一小步,更是向著更深入了解生物的整體組織方式,及其計算和存儲信息的方式邁出了一大步。

探索未知未來,打造新生命形式

許多人擔心快速的技術變革和複雜的生物操作會造成未知的不良後果。Levin說:「這種擔心並非沒有道理。當我們開始搞亂我們不了解的複雜系統時,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後果。」

許多複雜的系統(例如蟻群)都是簡單的單元(即螞蟻)構建的,無法預測它們的群落特徵,更無法想像蟻群如何用身體在水上架起一座橋。

Levin說:「如果人類要考慮未來的生存,就需要更充分地了解,簡單規則是如何形成複雜的特徵的。」他說,許多科學都是在「控制底層規則。但我們更需要了解高層規則。

而要實現這一點的第一步就是「探索」:生命系統中決定整體行為的因素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控制這些因素,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行為結果?」

Bongard表示:「生活中蘊含著所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我們想更深入地了解這一點,利用這些創造力,推動其進化出新的形式。」

參考連結: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01-team-robots.html

相關焦點

  • 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兩半後還能癒合,霍金的擔心會成真嗎
    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兩半剛後還能癒合。這項最新的成果就是活體機器人的誕生。 這種活體機器人由美國佛蒙特大學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家和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一起創造,完全由青蛙的DNA創造
  • 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被切成兩半也能自己縫合,未來或有認知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月15日,據媒體報導,在進化算法的幫助下,科學家用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造出了一種新型「活體機器人」,將其命名為xenobots(爪蟾拉丁名「Xenopus laevis」和機器人「robots」兩個詞的結合)。
  • 青蛙細胞生成!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
    青蛙細胞生成!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細胞  olivia chan • 2020-01-14 14:46:07 來源:前瞻網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蟾蜍細胞構建進化算法設計,能動能自愈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一鳴、杜偉、澤南克隆已經不能讓我們滿足了,人類正在嘗試直接用生物細胞製造出軟體「機器人」,而且還成功了。近日,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的新聞讓世人驚豔。紅色的構建塊通過生物方式完成活體機器人必要的功能(如移動等)。只有將這兩種細胞通過特定的設計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做成一個功能正常的生物機器人。整個設計機器人的過程是使用進化算法進行控制的。這一進化算法的目標是用來發現各種能夠將兩種構建塊組合起來的方法,使其能夠達到行為目標。這一算法在開始有隨機的樣本量,然後每種設計都會放在虛擬物理環境下進行模型,並自動被打分。
  • 活體機器人誕生,「五竹叔」要來了嗎?|新京報專欄
    活體機器人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是由生命演化和計算機編程功能結合而成,而此前的人造生命則純粹是生物合成。▲影視劇照資料圖文 | 張田勘不是科幻、不是電影、不是《慶餘年》,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真的誕生了。
  • 科學家造出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未來或可用於人體內送藥
    1月13日,四名美籍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計算機「算法」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生命體,又名「異種機器人」(Xenobot)。論文顯示,這種亞毫米大小的「異種機器人」通常含有500到1000個細胞,能在培養皿中快速移動,自成組織,甚至運輸微小載荷。而組成「異種機器人」的細胞則源自於非洲爪蟾的皮膚和心肌。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由蟾蜍細胞組成,受傷了還能自愈
    雖然近年來科技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機器人的發展這一塊上,還是不盡如人意。在好萊塢科幻電影中,機器人是披著冰冷鋼鐵外衣的高級智能生命,而在現實中雖然還遠沒有出現「真智能」級的機器人,但得益於AI智能的進步,還是誕生了像阿爾法狗這樣能戰勝頂尖圍棋選手的機器人。
  • 機器人是活體的還能自我修復?地球離變成異形世界還有多遠
    最近一條關於「活體機器人」的新聞刷爆了小編所在的科學圈子。美國的兩所大學聯合團隊研製出了一款具有「生命」的活體機器人,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叫機器人已經不合適了,所以英文名字被叫做「Xenobots」。那這款「活體」機器人的原理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藉助生物計算機的原理幫助理解。我們知道,傳統的二進位計算機是通過半導體構成的無數個與,非,或的邏輯門組合實現的,它們通過邏輯命令進行直接計。
  • 全球首個用青蛙細胞製造「活體機器人」誕生,遭破壞時可自愈
    (來源:佛蒙特大學)視頻 | 生物細胞機器人在向前移動。圖上為計算機模型,其中頂部藍綠色為被動細胞單元,底部綠色和紅色為運動細胞單元。圖下為活體機器人。(來源:佛蒙特大學)這類活體機器人來自佛蒙特大學的超級計算機設計,由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進行非洲爪蟾細胞的組裝和測試。邦加德說,這個機器人基於了進化算法,也就是計算機模擬進化的過程。
  • 這群腦洞大開的科學家,用青蛙細胞造出了一個機器人
    後,用這些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製造出了可編程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它既不是常見的金屬機器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體,而是一種真正「有血有肉」的活體機器!這逼格碉堡了有木有!雖然這種由青蛙細胞組成的機器人,只有兩毫米大小,但是它能起到的作用卻著實非同小可。
  • 美國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
    1月15日新聞:美國佛蒙特大學與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下,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xenobots是地球上一種全新存在的生命形式,是一類可編程的活體生物。 研究人員利用超級計算機的「進化算法」挑選出可用的細胞組合方案,然後根據方案將非洲爪蟾的胚胎幹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和心臟細胞並進行組裝和測試。該機器人長度不到1毫米,可定向移動,在被切割後可自行癒合。
  • 可編程活體機器人被美國攻克,能自我修復,未來或被用於戰爭
    電影《終結者》裡面機器人的構思讓人驚嘆,但是機器人的材料還停留在金屬和納米層面,而這次攻克的活體機器人將是全生物形態。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的,該局是監督軍事技術發展的聯邦機構。未來的武器可能不再是子彈或者核武器了,新形態的攻擊武器或將出現。
  • 自我治癒,自我降解,全球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
    如今,機器人也在以不同形式出現著,它們再也不是我們印象中笨拙的大鐵塊了。今天和米為大家介紹一款活的機器人。近來,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活蛙細胞設計並組裝了一種活體機器人,其可以自行移動,完成任務並可以在被切割後自行癒合。研究人員稱,這種機器人具有獨特優勢,有朝一日或可用於遞送藥物、清理有毒廢物等任務。
  • 科學小趣知第2期: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反重力瀑布、最長壽生物是啥?
    科學小趣知第2期: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反重力瀑布、最長壽生物是啥? 科學啟迪孩子的無限未來 科學小趣知 搜羅全球有趣的科學發現
  • 人類史上第一個活體機器人誕生,未來會製造出活體人類機器人嗎?
    這種機器人雖然是活的,但它們的行動方式可以被電腦操控,當它們細胞裡儲存的能量用完後,它們又能像生物一樣死去,被微生物分解。儘管這種活體機器人目前只有1毫米左右,但人類卻擔心,一旦活體機器人技術成熟,科學家們會不會製作出一個活體人類機器人,到那時,人類又該會怎樣。
  • 浙江口岸全國首次截獲活體箭毒蛙 系全球最美麗青蛙
    浙江口岸全國首次截獲活體箭毒蛙 系全球最美麗青蛙 2014-08-15 09:35:35責任編輯:張志剛   這個箭毒蛙最美也最毒  浙江口岸全國首次截獲活體箭毒蛙
  • 如果您想要獲得3000度高溫,只需要把葡萄切成兩半,臭氧同時誕生
    如果您將一個葡萄切成兩半,並通過外皮將兩半稍微相連,那麼它將在微波爐中瘋狂地燃燒。說明原理:微波爐產生的微波將很快將葡萄中的雜散離子在兩半稍微相連的葡萄皮之間來回移動。結果,產生的電流將多餘的能量灌注入橋接葡萄的皮中,將其加熱到3000度,最終爆發出火焰。同時,行進的電子在火焰中穿過電弧並穿過間隙,從而使葡萄周圍的空氣電離,進而產生非常明亮的藍色燃燒等離子體。
  • 首個有生命的機器人來了,大小不到1毫米,能在人類血管中遊泳
    筆者-小文說到機器人,在人們眼裡,機器人從來都是由一堆鋼鐵和電線構成的,冷冰冰的無生命體,哪怕機器人的外表再接近人類,計算能力和預言模仿能力再強,機器人也無法成為生物。而在最近,全球首個利用細胞製作的活體微型機器人,Xenobots卻誕生了,當然Xenobots的出世也並非偶然,而是科學家經歷了漫長的研究和反覆試驗後成功的產物。Xenobots由非洲爪蟾的細胞構成,至今不到1毫米,這種微型機器人的賣點在於,它不僅是活的,而且還能移動,當它們受到傷害時,傷口還具備主動癒合的能力。
  • [視頻]這種電子材料被切成兩半後能「自我癒合」
    (原標題:[視頻]這種電子材料被切成兩半後能「自我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