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治癒,自我降解,全球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

2020-08-28 和米資本Hemi

進入科技時代以來,人們的生活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曾經在科幻作品中存在的情節正在變為現實。

如今,機器人也在以不同形式出現著,它們再也不是我們印象中笨拙的大鐵塊了。今天和米為大家介紹一款活的機器人。

近來,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活蛙細胞設計並組裝了一種活體機器人,其可以自行移動,完成任務並可以在被切割後自行癒合。

研究人員稱,這種機器人具有獨特優勢,有朝一日或可用於遞送藥物、清理有毒廢物等任務。

Xenobots 姓名由來(異種機器人)

佛蒙特大學研究者推出的第一個活體機器人名叫Xenobots。Xenobots是爪蟾拉丁名Xenopus laevis和機器人robots兩個詞的組合。科學家在超級計算機的進化算法的幫助下,聚集了取自非洲爪蟾早期胚胎的500到1000個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重組出了這款新型活體機器人。

專家Joshua Bongard說:「這些都是新穎的機器人 。」它們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它是一類新的人工製品:一種活的可編程生物。」

被定製的生命

至少從農業的曙光起,人們就一直在為人類的利益而操縱生物,遺傳編輯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並且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人工組裝了一些人造生物,複製了已知動物的體型。

研究小組在最新研究中寫道,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從頭開始設計完全生物的機器。

Xenobots機器人不像你以前見過的任何生物。事實上,你根本看不到它們。這些所謂的活生生的機器在肉眼看來只不過是一個斑點,大約有一毫米寬。

研究人員說,Xenobot可完全降解,當完成七至十天的工作使命後自動進行生物降解,表現與死皮細胞一樣。除此之外,Xenobot在被切割後能進行自我癒合,然後毫髮無傷的繼續按照已有的程序繼續工作。

未來價值

這種機器人究竟能夠被用於何處呢?

這些活體機器人具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能力的潛力,可以使它們可以被用於清理海洋中的微塑料汙染,定位和消化有毒物質,或者進入人體血管,精準輸送藥物、清楚動脈壁上的斑塊等。

研究者在實驗中發現它們會繞圈運動,能夠自發地、集體地將小球推進中心位置。另一些是從中心開啟一個孔來減少阻力。在模擬版本中,科學家們還將這個洞改造為一個袋子,以便成功地攜帶一個物體。

Bongard說:「這是朝著使用計算機設計的生物體進行智能藥物輸送邁出的一步 。」

機器人將顛覆人類社會?

這樣的一個異形機器人,會讓你想起科幻電影《異星覺醒》:一個單細胞就能毀天滅地。更有許多人擔心快速的技術變革和複雜的生物操作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論文合著者Levin表示,這種恐懼並非沒有必要。只有當我們開始搞亂我們不了解的複雜系統時,我們將得到意想不到的後果。

他說,如果人類要生存到未來,我們就需要更好地了解簡單規則如何以某種方式出現複雜的特性。第一步便是是探索:生命系統如何決定整體行為應該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利用碎片知識來獲得我們想要的行為?

Bongard認為,生活中蘊含著所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這一點,以及了解我們如何指導和推動它發展出新的形式。

另一位論文作者Sam Kriegman則坦承,這項研究帶來了新的道德問題,這類機器人的未來變體可能具有神經系統和認知能力。但他提出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是公開的,社會可以對其進行討論,政策制定者也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最佳行動方案。

Sam Kriegman, Michael Levin, Joshua Bongard

支持科學技術突破是和米資本的初衷,我們的核心投資理念是利用技術重塑世界。因為我們堅信,投資最有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能夠讓全體人類受益。

你認為活體機器人能夠應用到何處?快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微信關注和米資本

關注創業領導力

和米資本 (Hemi Ventures) 是一家擁有豐富的海外資源的早期風險創投基金。我們專注於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早期投資。

Hemi(和米)是希臘語的前綴,代表「一半」的意思。和米致力於和創始人共同成長並建立起一個生態系統,成為創始人不可或缺的另一半,將和米強大的海外資源,輸送給創業者。

我們相信技術能打造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與創始人有著共同的目標,即用前沿的技術創新改善生活。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細胞  olivia chan • 2020-01-14 14:46:07 來源:前瞻網
  • 科學家造出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未來或可用於人體內送藥
    1月13日,四名美籍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計算機「算法」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生命體,又名「異種機器人」(Xenobot)。論文顯示,這種亞毫米大小的「異種機器人」通常含有500到1000個細胞,能在培養皿中快速移動,自成組織,甚至運輸微小載荷。而組成「異種機器人」的細胞則源自於非洲爪蟾的皮膚和心肌。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由蟾蜍細胞組成,受傷了還能自愈
    這些毫米級的異種機器人可以定向移動,還可以在遇到同類的時候 「搭夥」 合併,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細胞活體機器人」。有人也許會好奇,明明是由細胞組成的生物,為什麼還稱它是「機器人」呢?計算機上對應的模型圖 之所以選擇非洲爪蟾,當然也不是科研人員一拍腦袋就決定的,而是非洲爪蟾的優越性是很多生物不具備的,而在科研歷史上早已有了驗證,事實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第一次嘗試克隆也是使用的非洲爪蟾,而被周知的多莉羊只是首個克隆哺乳動物
  • 機器人是活體的還能自我修復?地球離變成異形世界還有多遠
    最近一條關於「活體機器人」的新聞刷爆了小編所在的科學圈子。美國的兩所大學聯合團隊研製出了一款具有「生命」的活體機器人,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叫機器人已經不合適了,所以英文名字被叫做「Xenobots」。那這款「活體」機器人的原理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藉助生物計算機的原理幫助理解。我們知道,傳統的二進位計算機是通過半導體構成的無數個與,非,或的邏輯門組合實現的,它們通過邏輯命令進行直接計。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蟾蜍細胞構建進化算法設計,能動能自愈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一鳴、杜偉、澤南克隆已經不能讓我們滿足了,人類正在嘗試直接用生物細胞製造出軟體「機器人」,而且還成功了。近日,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的新聞讓世人驚豔。雖然形態還很原始,尺寸也很小,但 Xenobot 已經向我們展示了科幻電影裡「生物機器人」該有的所有功能,除了自我複製。據悉,設計可編程器官的代碼已經開源。
  • 全球首個用青蛙細胞製造「活體機器人」誕生,遭破壞時可自愈
    這是一種由生物細胞組成的可編程機器人,可自主移動。它不是新物種,不同於現有的器官或生物體,卻是活的生物體。科學家將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裝成了全新的生命體,這些毫米級的異種機器人可以定向移動,還可以在遇到同類的時候 「搭夥」 合併。它們還可以被定製成各種造型,如四足機器人,如帶有 「口袋」 的機器人。
  • 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兩半後還能癒合,霍金的擔心會成真嗎
    世界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兩半剛後還能癒合。這項最新的成果就是活體機器人的誕生。而這種活體機器人,它就像是生物一樣,可以被降解、完全沒有汙染。 它和我們平常見到的全部為金屬的機器人不同,完全由青蛙的細胞構成,但是又和一般的生物不同,因為它是用計算機進行設計,是一種可以進行編程的活的生物。所以它可以說是處於機器人和正常生物之間。
  • 「活體混凝土」橫空出世!藍藻細菌製成 具有自我修復、繁殖功能
    繼最近轟動一時的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被曝光後,日前引領未來式建築的「活體混凝土」又橫空出世。  這種「活體混凝土」是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科學家們研發的,它們由混合沙子,凝膠和細菌製成,具有自我生長、自我修復的強大功能,而且這種材料能大大降低碳足跡。
  • 可編程活體機器人被美國攻克,能自我修復,未來或被用於戰爭
    電影《終結者》裡面機器人的構思讓人驚嘆,但是機器人的材料還停留在金屬和納米層面,而這次攻克的活體機器人將是全生物形態。該研究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起的,該局是監督軍事技術發展的聯邦機構。未來的武器可能不再是子彈或者核武器了,新形態的攻擊武器或將出現。
  • 美國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
    1月15日新聞:美國佛蒙特大學與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下,利用非洲爪蟾活體幹細胞研製出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xenobots是地球上一種全新存在的生命形式,是一類可編程的活體生物。 研究人員利用超級計算機的「進化算法」挑選出可用的細胞組合方案,然後根據方案將非洲爪蟾的胚胎幹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和心臟細胞並進行組裝和測試。該機器人長度不到1毫米,可定向移動,在被切割後可自行癒合。
  • 活體機器人誕生,「五竹叔」要來了嗎?|新京報專欄
    活體機器人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是由生命演化和計算機編程功能結合而成,而此前的人造生命則純粹是生物合成。▲影視劇照資料圖文 | 張田勘不是科幻、不是電影、不是《慶餘年》,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真的誕生了。
  • 科學小趣知第2期: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反重力瀑布、最長壽生物是啥?
    科學小趣知第2期: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反重力瀑布、最長壽生物是啥? 科學啟迪孩子的無限未來 科學小趣知 搜羅全球有趣的科學發現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切成兩半也能自己縫上
    「它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而是一類新的人工製品:一種活的、可編程生物。」「福利:1月16日,騰訊微信人工智慧高級研究員錢橋手把手教你「推薦系統與數據思維」!」活體機器人來了!現在,一組科學家利用從青蛙胚胎中提取的活細胞,創造出第一個有生命的機器。
  • Cubli:高難度自我平衡機器人
    譯/趙梓雯 一般來說,正方體被創造出來並不是用來像球狀體那樣被滾動和隨意翻轉的.但據The Verge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
  • 人工智慧的曙光: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
    網易科技訊 北京時間07月21日消息,拜各種科幻電影所賜,「自我意識」似乎成了邪惡高科技機器人的代名詞。目前科學家已經證明了機器人可以有非常基礎的自我意識,幸運的是這些機器人都非常有禮貌。三臺機器人中的兩臺被編程成「吃了」啞巴片的狀態,以此來防止它們說話。而另外一臺則給了安慰劑。在實驗中,這意味著兩個機器人無法出聲,只有一個可以講話。現在巧妙的地方來了:這些機器人並不知道它們中的哪一個可以說話。研究者們問三個機器人它們中哪兩個吃了啞巴片。三個機器人都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但只有一個大聲喊出了「I don't know(我不知道)」。
  • 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快來了?
    (圖片來源:《新科學家》雜誌網站)新華社華盛頓2月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利用人工智慧算法訓練出一款可以自主認識自己身體的智能機械臂,向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推進一步。發表在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個與人的手臂大小相當的機械臂在沒有物理學、幾何學和運動動力學知識輸入的情況下,可以短時間內認知自己的形狀,並作出較高水平的運動決策。
  • 什麼是自我意識?機器人會有自我意識嗎?(比第一次寫的更詳細)
    並非僅僅是趨利避害,舉個例子:父母要孩子嫁入豪門,究竟是好是壞一直都爭論不休,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是願不願意的問題。這就是私心,不是自私的私,是自我的意思。私心在我這裡是個中性詞,並非貶義。他不是壞東西,沒有私心人類無法進步,可以試想一下,假如人人都沒有私心,都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維父母的命令是從,這樣的社會該多麼恐怖和可怕。
  • 微軟聊天機器人可指導用戶自我檢測新冠病毒
    打開APP 微軟聊天機器人可指導用戶自我檢測新冠病毒 汐元 發表於 2020-03-21 09:46:28 IT之家3月21日消息 根據外媒Cnet今天的消息,微軟與美國疾病和預防控制中心(CDC)合作,構建了一個聊天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指導用戶進行自我評估,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並在需要時聯繫其他醫療資源和相關專業人士。
  • 為什麼要訓練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拉尼洛斯博士及其同事在一個名為「自我感受」的項目中開發的算法,使三個不同的機器人能夠將自己的「身體」與其他物體區分開來。他們的測試機器人包括一個覆蓋觸覺皮膚的手臂,另一個已知的感覺不準確的手臂,以及一個商業模型。他們想看看機器人會如何回應,因為它們收集「感官」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由算法輔助的機器人通過的一項測試是橡膠手錯覺,它最初用於人類。
  • 人工智慧來助力 機器人有望具備自我意識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創造性機器實驗室(Creative Machines Lab)傳來好消息,該實驗室在一個項目在中研製出突破歷史性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手臂,人工智慧(AI)有望具備自我意識。有望開闢出人工智慧研究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