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了解的科技豐碑人物-中國著名科學家

2020-12-13 認真玩尬

中國著名科學家

張衡

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文學家、學者,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張衡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他還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裡的木鳥等。

祖衝之

我國南北朝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三方面。他寫的《綴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他還創造了《大明曆》,最早將歲差引入曆法。祖衝之還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這一紀錄知道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衝之環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衝之小行星」。

沈括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人。晚年撰寫了《夢溪筆談》。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數「(二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法)、」會圓術「。在地質學方面,他對衝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在天文學方面,他曾經創造國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的景表等。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史」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和」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為了紀念他,1979年7約1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在1964年發現的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小行星。

李四光

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最大的貢獻史創立了地質力學 ,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和新華夏結構體系的特點,分析中國的地質條件,從理論上推翻中國貧油的結論。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裡,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不朽的功勳。

竺可楨

又名紹榮,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

侯德榜

我國重工化學的開拓者。他於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立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生產純鹼和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鄧稼先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兩彈元勳「。領導並參加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華羅庚

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一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華氏算子「等。

蘇步青

蘇步青,中國傑出的數學家、教育家。他是我國第一位研究「K展空間」的專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有著在國際數學界不可爭辯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面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K展空間」幾何學和射影曲線榮獲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

錢三強

錢三強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和奠基者,」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迅速開展起來。(其妻何澤慧也是物理學家。)

錢學森

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制論的創造者,是20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惹人物—堪稱20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其」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科院資深院士。王淦昌是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雷射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創始人之一。2007年5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1997年11月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王淦昌星」。

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士;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吳文俊

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國際自動推理界的先驅。在計算機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下,他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即算法化思想),轉而研究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是國際自動推理界先驅性的工作,被稱為「吳方法」。

王選

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當代中國印刷業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之父」,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相關焦點

  • 不得不了解的科技豐碑人物-世界著名科學家
    世界著名科學家伽利略伽利略·伽利雷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愛迪生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光明之父」、「現實中的普羅米修斯」。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
  • 中國十大科學家及榮譽稱號,他們是不朽的豐碑,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10大科學家,他們都是歷史的豐碑,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有中國飛彈之父、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氫彈之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核潛艇之父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不忘人民英雄?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等領域的研究,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數學科學家和世界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等等。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揭曉 浙籍女科學家屠呦呦陳薇上榜
    浙江在線01月18日訊(浙江日報記者劉晨茵) 1月16日晚,由中國科學院、中央電視臺共同發起,聚焦年度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的「科技盛典——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
  • 建國70周年科技突出貢獻人物--世界著名防雷科學家濮方正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70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伴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壯大,實現了從難以望其項背到跟跑、並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並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闊步前進。中國的科技創新走過了一條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艱苦奮鬥、不懈努力 ,勇攀高峰 。
  • 航天科技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團隊獲評2016年度科技人物
    12月8日,由《中國新聞周刊》評選的「影響中國」2016年度人物榮譽盛典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獲得年度科技人物,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為團隊頒獎。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出席頒獎典禮並為年度學者獲得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頒獎。 2016年,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一次次圓滿地完成任務。
  • 述評:破生命密碼立科學豐碑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述評:破生命密碼立科學豐碑  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歷經艱辛和競爭,終於在10年後傳出特大喜訊。參與該項目的各國科學家26日宣布,人類基因組的工作草圖已經繪製完成,這是人類科學史上又一裡程碑式的創舉。
  • 2018品牌年度人物峰會揭曉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名單
    12 月 18 日,由品牌聯盟主辦的 2018 品牌年度人物峰會暨中國品牌 40 年 40 人頒獎盛典在京圓滿舉行。盛典現場揭曉了「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名單,並對中國品牌年度人物予以表彰。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中國近現代著名人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中國近現代著名人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近代反抗侵略的傑出人物   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並領導了虎門銷煙。
  •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2021-01-06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十大著名科學家,你知道幾個?
    中國十大著名科學家,你知道幾個?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他是吳越王錢鏐的第三十三代世孫。錢學森出生於上海,祖籍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更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美稱。因為錢學森回國效力(是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使得中國的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他的代表作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
  • 2020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等您提名
    2020年的學術環境是艱苦的,學術會議陸續取消,實驗室被迫關停,各大高校延遲開學……然而中國科學家們的奮鬥依然在進行:中國的抗疫成果世界領先,這與科研工作者的亮眼成就密不可分;中國北鬥系統不斷進步,不停刷新中國衛星導航的新紀錄;超算、5G、『中國芯』等一系列精尖技術進一步領先,建立起屬於中國的獨立優勢……在這風雲變幻的一年裡,有哪些新銳科技人物展露了頭角,在科學進展的洪流裡發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 中國十大著名科學家,你知道幾個?
    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更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美稱。因為錢學森回國效力(是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使得中國的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他的代表作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
  •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領軍人物:張紅凱博士
    張紅凱(Carl Zhang)  著名科學家發明家  美國AAA集團董事局主席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董事長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生物學博士後  國際細胞康復學會會長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細胞醫學奠基人  細胞訓練營創始人
  •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科技人物研究分會場報告梳理
  • 世界著名科學家世家
    有親緣關係的科學家世家,在世界科學歷史上的確挺多。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十七到十八世紀瑞士的伯努利家族,三代人共產生了8位數學和物理學家, 其中的雅各布·伯努利(1654-1705)和約翰·伯努利(1667-1748)對數學分析的建立功勳卓著,丹尼爾·伯努利(1700-1782)則建立了流體的「伯努利原理」。特別是約翰·伯努利,除了自己的傑出貢獻外,還培養出十八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歐拉。
  •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家,又有哪些成就,和近代西方科技差在哪裡
    以下列舉著名的古代科學家: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精通數科,天文學,數學,建築學、天文學等,都有非常大的成就,幾乎是古代的一位全才,還被譽為"木聖"。他在數學上留下很多著作,還是一個著名的發明家,如地動儀、指南車、混天儀等。這些發明讓中國人都引以為豪!
  •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
    在新中國建設的初期,那些為國防事業嘔心瀝血,奮鬥一生的偉人都是中國最著名最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于敏、王大珩、王希季、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郭永懷、姚桐斌、錢驥,他們都是兩彈一星元勳,是為新中國國防建設奮鬥了一生的人,都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他們是最閃亮的星。
  • 牛頓22歲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中國青年科學家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1957 年,35 歲的楊振寧與 31 歲的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合力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在漫漫人類科技發展史中,奇蹟總是不勝枚舉,而青年時期則是一個人創新力、想像力或學術成果迸發的最佳階段。
  • 2018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之孫楊:為國家品牌的建設貢獻力量
    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陳昌智,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中國品牌之父、著名經濟學家、《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經濟日報》原總編輯、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名譽會長馮並,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協會領導、品牌專家、科學家、企業家、學者、職業經理人、文體名流、主流媒體等約1000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