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解,為什麼科學家都喜歡以地球的標準來研究外星生命。難道外星人就必須要有水和氧氣嗎?其實,我們能想到的科學家也能想到,但科學是求真務實的,在沒有發現新的生命形式之前,我們也只能通過對地球的認識來尋找外星生命。
1、類地生物,這種外星生命與我們一樣屬於碳基生命,也是目前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唯一標準。他們也依靠氧氣和水來生存,但形態會受到環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體的樣子大家儘管大膽想像。
2、黏液類生物,外星生物可以是簡單的綠色黏液,他們的生活方式非常無聊,基本上除了順著往下滴以外,不會做其他的行動。
3、厭氧生物,其實厭氧細菌在地球上早已存在,對它們來說,氧氣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致命的「毒氣」。如果地球沒有海藻類植物引發的大氧化事件,現在的地球或許就是厭氧生物的世界了。
4、奇異體,想像一下在某些寒冷的星球上,可能存在著以液體氦為基礎,並以超導電流作聯繫的生命形式。它們不懼怕寒冷,可以自由地在這種星球中生存。
5、漂浮者,這種外星生命可能存在於氣態巨行星的上層大氣中,受環境的影響,它們的形態可能像熱氣球一般,且體積巨大,可以進化出與生俱來的漂浮能力。以光和有機分子為食物,它們擁有著噴氣式裝備,通過收縮釋放空氣,來推進自己。或許還有一種宇宙生物可以利用氣態行星中雷擊的能量進行活動。可怕的是,如果這種極端生命確實存在,那麼生命在宇宙中將極為普遍。
6、能量體,這種外星生命已經不能說成是生物了,因為它們可以承受高溫,以能量或其他形式居住在恆星內部。依靠恆星能量為食。
7、特殊體,可以是由生物組成的巨大團體,它們不懼真空,是由無線電波傳遞神經訊號的高等智能生物,從遠處看,就是一個發光的巨大宇宙塵埃。
8、簡併體,這種外星生物或許可以存在於宇宙中無比恐怖的中子星表面,受中子星極端環境的影響,它們將由超密物質構成,不到半釐米的直徑,卻有著幾十公斤的體重。此外,它們的新陳代謝是基於核反應,而非化學反應。因此,它們的變化速率要比人類快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倍。相當於出生在死亡都只在一瞬間。和它們想比,我們的人類就如地球一般漫長。
截止到目前,我們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還是毫無收穫,但人類仍然堅持不懈地探尋下去,至少,它大大拓展了我們對宇宙生物原理的認識。同時,我們始終相信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一定存在外星生命,它們此時或許和我們一樣,站在星河的另一端,抬頭仰望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