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昆蟲不大六條腿,上天入地水中遊全可以靠它

2021-01-22 瀋陽蟲騎士

站立行走是對於人類而言的,對於昆蟲,前進這個動物可能是爬、跑、走、跳、遊、飛……這就讓昆蟲既能足行陸地,又可暢遊四海。

傳統出行模式:地上行

對於幼蟲而言,腹足是它們的爬行工具。尺蛾的幼蟲尺蠖貌似小樹棍,是昆蟲界的擬態高手。爬行時一屈一伸,像極了我們用大拇指和中指丈量路程,又像一座拱形橋,非常有趣。而舟蛾科的幼蟲特別遵守紀律,行走時喜歡列隊前進,最多有好幾百隻毛毛蟲排隊爬行。

尺蠖

對於成蟲而言,走路都是六足的「之字走路法」。雖然都是走路,霸氣的行軍蟻一般走出扇形隊列,遇到道路不平時,還有部分螞蟻主動用身體填平道路,遇到溝渠時,也會用身體搭起蟻橋。貪吃肉的虎甲喜歡在陽光充足的白天攔路捕食小蟲,如果遇到人經過,它還會停下來攔在路中間,真是完美詮釋「攔路虎」。

虎甲

除此,還有跳高愛好者跳蚤展現發達的後腿,輕鬆跳過自己身高200倍的高度。如果按人類的身高計算,它們應該可以一躍跳到70層高樓上。跳得這麼高,就是為了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美美地吸上一口血。

有跳得高的,當然就有跳得遠的。蝗蟲就是跳遠明星,它憑藉後腿蹬地的力量,一次可以跳出一米以上的距離。如果以人類的步幅來對比,等於是一個人往前跳一次的距離是100米。如果我們都具備這樣的跳躍能力,是不是不再需要汽車、火車呢?

俯視大地模式:低空飛

昆蟲的翅膀非常靈活,耗能低、技巧強、距離長,不用的時候還可以收在背後,

如蜻蜓、蒼蠅這樣的昆蟲界飛行高手,可以輕鬆做到正飛、倒飛、急停、S形轉彎等高難度動作。

帝王蝶

為了覓食和避暑,故鄉在墨西哥的帝王斑蝶會長途飛行到加拿大過夏天,之後再飛回墨西哥,一來一回的距離有6000多公裡,是不是很厲害?

翩翩起舞模式:水中遊

水中生活的昆蟲,有的種類是終生生活在水中,比如龍蝨、劃蝽、仰蝽;有的種類只有幼蟲期生活在水中,比如蜻蜓、蜉蝣、石蛾。

蜻蜓的幼蟲名叫水蠆,在遇到天敵時,會像火箭一樣快速逃跑。因為水蠆平時用尾巴吸水、過濾氧氣的方式呼吸,若吸入的水快速噴出,便可以快速移動,從而避開捕食者的襲擊。水蠆的這項技能和火箭的噴射原理相近,真應該給它點個讚。

龍蝨
水黽

夏天的水塘表面,經常看見一群群行動迅速的小昆蟲:水黽。嚴格地說,它並不是在水中遊,而是在水面滑行。水黽的腳底長有密密的油性細毛,腳底接觸水面時,細毛之間的空氣就像充氣浮板一樣,功能類似衝浪板,幫助水黽浮在水面,每秒鐘的滑行距離為身長的100倍。

看著小昆蟲們各種行走於江湖的方法,實在是佩服它們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

相關焦點

  • 昆蟲都是6條腿嗎?難道6條腿就比4條腿好使?
    就算演化成捻翅目雌成蟲這樣媽都不認識的樣子:它依然是基因層面上的6足動物,只要有需要,基因組就能流暢地編碼出6足的形象(雄性):不過雖然一個性狀的產生沒有意義,但它可以具有演化上的優勢。昆蟲佔據了四分之三的動物種類,它們在演化上的優勢不言而喻。但是這裡有個邏輯上的陷阱,昆蟲具有演化上的絕對優勢,又有6條腿,因此這6條腿一定也有優勢——實際上不一定。這個回答起來相對簡單一點。節肢動物裡很少有使用4足行走的。蛺蝶算一個,但人家的主要運動方式是飛,本來就不怎麼需要走。
  • 福建南平市民捕獲怪魚 長有六條腿和蜻蜓翅膀(圖)(1)
    11月21日,南平一市民抓到到一條長了一對翅膀和六條腿的怪魚,在網上爆料說:「這世界變的太快了,魚都不想在水裡遊了,長翅膀想飛了。」大部分身體為褐色,帶螢光藍色條紋,肚皮是白色,魚頭下部還有6條如蝦蟹一般的細肢腳,兩隻大眼睛格外突出,張開「翅膀」像在水中飛翔的蜻蜓,著實可愛。
  • 江蘇漁民捕獲「六角恐龍魚」 身上六隻腳四條腿
    該魚全身精黃,腮上有六隻腳,身上還長著四條腿。    記者看到,這條"恐龍魚"兩邊突出有羽狀鰓,腮上有六隻腳,腳上還有棕毛,而讓人驚訝的是魚身上還長著四條腿。    一位漁民說,它像個恐龍,金黃色,腮像個花一樣,很漂亮。另一漁民說,他家幾代人都沒見過。    該魚既能在水中划水,又能在岸上爬行,水中陸地運動自如。
  • 首發| 學會思考比知識更重要,孩子絕對會愛的自然科普繪本
    大家可以先把下面這首昆蟲兒歌教給大家:  體分頭胸腹,四翅並六足,生長多變態,昆蟲百萬數。  回頭讀繪本時,可以讓孩子從一套15本裡找找哪些是昆蟲,把都是昆蟲的單本拼成方格,讓孩子當成玩具去玩耍。比如,小蝸牛、小烏龜、小鰲蝦就不屬於昆蟲。  還可以把15本繪本全體分類,比如, 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兩棲動物。
  • 自然科普:長這麼多條腿,小昆蟲走路會絆倒自己嗎?
    模擬昆蟲的六足標準的六足是昆蟲成蟲的行動器官,可是並不是每條腿都用於行走,跳躍、捕食、挖洞、遊泳……昆蟲的足其實很能幹呢。彩虹鍬甲兩條腿的人類,偶爾走路都會被自己絆倒,而擁有6個足的昆蟲著急趕路時會摔倒嗎?答案是:不會。
  • 吃之前先數一數有幾條腿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滷煮鹹鴨、醬雞,臘肉、小肚兒、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鵪鶉、滷什錦、滷子鵝、滷蝦、燴蝦、熗蝦仁兒、兔脯、銀魚……這些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肉,永遠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不過吃什麼肉最好?小編看了市場上的肉發現竟然有個超級簡單的答案——看腿的數量。
  • 神奇昆蟲--水黽,輕功水上漂
    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幾乎終生生活於水面。水黽科昆蟲成蟲長8至20mm,黑褐色,頭部為三角形,它的軀幹非常瘦長。半翅目黽蝽科,但腹部沒有臭腺。小知識-半翅目:以往半翅目昆蟲統稱為蝽,老百姓俗稱它們為放屁蟲,目前,蟬也歸入半翅目,因前翅為半翅而被稱為半翅目昆蟲。它們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0多種,我國的半翅目昆蟲已知的也有4350多種。
  • 養條六角恐龍魚當寵物,沒想到它看似呆萌卻見誰咬誰
    (六角恐龍魚)人們常常見到水中遊的魚,然而在水中爬的魚卻很少見。近日,重慶市民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組「怪魚」照片,引來朋友們的熱議。「怪魚」用四肢在水箱裡爬行,頭的兩側還長有六個角,外形酷似娃娃魚,名叫六角恐龍。
  • 什麼是昆蟲?
    昆蟲是世界上佔據一半動物,但很多人認為一些不是昆蟲的動物是昆蟲,今天,我來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1.什麼是昆蟲?昆蟲有明現的頭、胸、腹三大部分,但比如說金龜子,它是有一個後胸的,胸部分為一個前胸和一個後胸,(這指金龜子,不指所有昆蟲)
  • 水中科學—通過科學小實驗「魚兒水中遊」探索水的科學世界……
    小精靈,我們一直在努力「水中科學」探索中冰可以化成水,水可以結成冰,水可以變為水蒸氣,水蒸氣也可以變為水,這些神奇的自然現象讓我們一起欣賞幼兒動畫歌曲《魚兒水中遊》……觀察、發現小朋友們,看看魚兒在水中遊的多歡快呀,它們有的擺動著尾巴,彷佛在展示自己漂亮的尾巴;有的在晃著身子,一搖一擺的,是不是很可愛呢?那接下來請小朋友觀察下小魚兒都張得什麼樣呢?你們看見小魚兒遊動時哪些部位在動呀?
  • 自然科普:為了不讓別人認出來,昆蟲給自己整了個容
    草蛉媽媽產卵中草蛉身材纖細、翅膀透亮、眼大有神,是昆蟲界出了名的顏值擔當,可它小時候卻長得像一團毛。草蛉的幼蟲學名蚜獅,酷愛捕食蚜蟲,還喜歡背著吃剩下的蚜蟲殼到處顯擺。整容案例二:它的稚蟲卻是個標準的水生動物,在水下將生活1-3年時間,還長著適應水下生活的氣管鰓。整容案例四:水蠆
  • 哺乳動物都是四條腿的,那為什麼沒有六條腿的哺乳動物呢?
    所有的兩棲,爬行,哺乳,鳥,等綱的動物,合稱四足亞門,原因就是這些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還是魚的時候,就演化出四肢,而不是六肢,此亞門所有演化支都保留這個性狀。再說一點,所有四足亞門都來自同一個祖先,而這個祖先每隻附肢都是五指或五趾。鳥類的共同祖先就失去了第五趾,所以鳥的後肢大多都是四趾但不會有五趾,而鯨魚的附肢雖然特化為鰭,但裡面還有五根手指的指骨。
  • 遊泳自學第一招「水中呼吸」
    有許多人遊了十幾年了,自以為是「會遊」,其實他不能算是會遊——因為他的腦袋始終挺在水面上。學遊泳一定要學會換氣。只要具備了換氣能力,哪怕你只會「狗刨」,你也算是「會遊」了。不會遊泳的人,總是會害怕水,其實是由於我們的生理結構,無法分離水中的氧氣,以致我們無法在水中進行呼吸,那就要我們學會如何在水中進行「呼吸」。其實,要學會在水中「呼吸」,要做的就是適應。
  • 為何它不會掉進水中?
    為何它不會掉進水中?農村水井裡像蜘蛛一樣浮在水面的昆蟲是什麼?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這種昆蟲,不僅在水井裡面有,在其它的水域也經常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其實它們的學名叫做水黽(讀作「敏」音)。水黽是什麼?小時候經常能夠在水溝裡,荷塘裡見到這種蟲子,小時候很喜歡用石頭在水塘裡打水漂,每次這種蟲子都跑的特別快,還不會掉入水中,它的腿都是一滑一滑的,有時候還會跳起來。我們這邊把這種蟲子叫做「水爬叉」,那時候家裡的大人還會嚇唬小孩子說這種蟲子不能捉,捉了會被咬的,現在想想其實很有可能是為了不讓調皮的孩子到水邊玩。
  • 水下戰力超強的昆蟲,就是人類碰到也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
    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種類,目前發現的已經超過100萬種,遍布天空、陸地、水下。陸地上那些戰鬥力強大的昆蟲,相信大家隨口都能說出幾種,但水中的恐怕就鮮為人知了。其實它們個個也是身懷絕技,並成為水中的一方之霸。今天就跟大家介紹幾種水中戰鬥力超強的昆蟲。
  • 山西現六條腿「雙頭小龜」 專家:疑胚胎發育畸形
    山西現六條腿「雙頭小龜」 專家:疑胚胎發育畸形  4月5日,府東街一花鳥魚蟲商鋪內,商販王先生為一隻「很特別的寵物」——六條腿的「雙頭巴西小龜」舉辦了簡單的「告別儀式」。養龜40餘年,王先生還是頭一次看到雙頭的巴西龜,於是給它取名「小巴西」,每天上午讓它曬太陽,下午為它洗澡,當寶貝一樣照顧。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沒過幾天,「小巴西」就夭折了。王先生在網上翻看資料了解到,雙頭龜多是胚胎發育畸形等原因所致,存活率很低。如今,王先生捨不得仍掉它,準備將它用鹽水浸泡,然後曬乾製作成標本珍藏。圖為王先生在「小巴西」周圍擺上菊花,舉辦「告別儀式」。
  • 農村這種昆蟲在夏天很容易見到,據說它能賣100元一斤?
    農村這種昆蟲在夏天很容易見到,據說它能賣100元一斤?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到了夏天的時候農村人都會到路燈下面乘涼,圍在一起拉拉呱,拉拉家常,而在我們這個地方一般吃完飯都在大街上坐著。而我們在路燈下乘涼的時候也會出現很多的昆蟲在到處飛,這裡面就有一種昆蟲非常的有特點,它可以在空中飛,可以在水中遊,還可以在泥土中鑽,有這些本領的昆蟲真的不多,說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說的什麼了,這就是村裡人常說的「土狗子」,在我們這個地方都這麼叫,其實它還有一個學名叫做螻蛄。這種昆蟲的價格是非常高的,很多人這種東西一百元一斤,這是真的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種小昆蟲吧。
  • 遊泳自學「水中呼吸」
    「水中呼吸」第二式:「水上漂」漂有仰漂和俯漂,首先要學習的是俯漂——面朝下、背朝天的漂。學習漂的首要作用是了解水性。人體在水中是能夠漂浮起來的,但初學者對此缺乏體驗。因此一旦腳不著地、腦袋入水,立刻就恐慌起來——這恰恰是落水者的大忌!
  • 蜘蛛-不是昆蟲的「蟲子」
    除了最原始的中突蛛亞目以外,所有的蜘蛛都擁有全節肢動物裡最集中的神經系統-它們所有結合在一起。不像大部分的節肢動物,蜘蛛的腳沒有伸肌,而是靠液壓來伸展它們的腳。它們的腹部擁有被修改成絲囊的附屬肢,可以從腹部的腺體擠出(extrude)多達六種絲。蜘蛛絲同時具有的輕質、強度和彈性遠超過了人造物質,並且已有蜘蛛絲的基因被嵌入哺乳類動物和植物中,以觀察是否能當作生產絲的工廠。
  • 工程師發現楊絮裡有6條腿蟲子
    超景深顯微鏡顯示,郭先生提供的這份楊絮「樣本」裡,確實有隻長著六條腿、兩根觸角的蟲子。專家稱,它並不是楊絮「自帶」的網傳飄飛在鄭州大街小巷的白絮,不是楊柳絮,而是榆四脈綿蚜。園林專家曾專門就此闢了謠。鄭州一位退休高級工程師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楊絮裡的蟲。這蟲是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