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景深顯微鏡顯示,郭先生提供的這份楊絮「樣本」裡,確實有隻長著六條腿、兩根觸角的蟲子。專家稱,它並不是楊絮「自帶」的
網傳飄飛在鄭州大街小巷的白絮,不是楊柳絮,而是榆四脈綿蚜。園林專家曾專門就此闢了謠。鄭州一位退休高級工程師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楊絮裡的蟲。這蟲是何方神聖?河南商報記者在河南農大專家那兒得到了答案。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河南商報記者 高雲
絮裡藏蟲
他用顯微鏡發現楊絮裡邊有蟲子
前幾天,網傳鄭州白絮飄飛,其實飛的不是柳絮或楊絮,而是一種蟲——榆四脈綿蚜。5月14日,多位園林專家稱,這是網絡謠傳。
家住鄭州西區的郭玉山,今年80歲,是河南商報的老訂戶。看了這條消息,他突發奇想,把自家紗窗上的楊絮摘下一朵,放到顯微鏡下看。
郭玉山老人是搞礦物材料研究的。「有一些新產品的樣本出來,我需要用顯微鏡看看。」他說,他家裡「標配」兩臺顯微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他取了四五個「樣本」,每個「樣本」裡都有同一種蟲,能看到它「動動胳膊、動動腿」。
蟲子形狀
蟲子長了六條腿 還有一張「吸管嘴」
拿著郭老先生的「樣本」,河南商報記者到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找答案。在實驗室超景深顯微鏡下,楊絮被放大200倍。畫面中,楊絮的絲縷之間,蟲子赫然亮相。檢驗人員「剝繭抽絲」,把纏繞的楊絮剝離,探究蟲子真容:六條腿、兩根觸角,還有吸管式樣的「嘴」。
給蟲子「量體」,體長0.6毫米,比針尖大些。多個樣片上,有且只有這一種蟲。多角度拍照,合成照片,蟲子身份即將「曝光」。
專家結論
它高度疑似木蝨 是木本植物害蟲
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閆鳳鳴仔細辨別,逐一點評蟲子的「身體特徵」:身體略微堅硬,體表被白色蠟粉包裹,有吸管……
而傳言中的「榆四脈綿蚜」則是綠色的,身體更為柔軟,分泌有黏性蜜露。
對照之下,他否定了這是「榆四脈綿蚜」的可能性,得出結論:這種蟲像極了木蝨科昆蟲。
木蝨,顧名思義,是樹木上的「蝨子」?他解釋,木蝨是木本植物的常見害蟲。吸食樹木汁液,傳播植物病毒。
木蝨是怎麼鑽進楊絮的?鄭州市綠化工程管理處植保科鄭科長分析,極有可能是郭老先生家周邊的梧桐或槐樹生了木蝨。木蝨被風吹到紗窗,和楊絮來了次親密接觸。
人與昆蟲
木蝨喜歡吃「素」 對人體基本無害
不論怎樣,絮裡藏蟲是挺噁心的。鄭科長說,這應該是小概率事件,木蝨和楊絮一般是沒有交集的。
閆鳳鳴也認為,蟲子應該是郭先生住處周邊小環境的產物,並不是楊絮「自帶」的。
閆鳳鳴介紹,該學院師生在農大校園內、輕工業學院老校區以及文化路、東風路等路段取樣四五十個。經檢測,只有灰塵等雜質,別無它「蟲」。
他介紹,為免雜質混入,玻璃蓋片抹上凡士林,沾取空中或草坪上的楊絮。「這樣比在紗窗等地方取樣,結果更為準確。」他說。
即便楊絮中真有零星木蝨,也不要過分緊張。木蝨愛吃「素」,樹的汁液才是它的大餐,對人血沒興趣,對人也沒危害。
(河南商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