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市民發現了不明「白絮」!這是咋回事,一起去探個究竟。
繼前幾日備受關注的「楊絮事件」後,住建局綠化技術監督指導站又陸續接到家住迎陽路、通惠路附近居民打來諮詢電話,說這個「楊絮」不僅到處飛舞,走在路上頭頂粘發、腳底粘鞋!就連停放在樹下的汽車也被黏黏糊糊的「白色飛絮」汙染,很難清洗。
為此,綠化技術監督指導站專業人員立即到現場踏勘。經仔細甄別,這些長得像「楊絮」的白色絮毛實際並非現目前盛發的楊絮,而是青桐蟲害「青桐木蝨」若蟲分泌的蠟質絮狀物!
▲葉背上的「白絮」
▲地上的蜜露
用微距照相機拍攝掉落在地面的白色絮狀物,居然還能發現活動的、體量及其細小的木蝨蟲子!
▲剛剛羽化的成蟲
科普時間
青桐,是我國比較傳統一個樹種。由於其樹形高大、樹幹筆直、枝葉繁盛茂密而深受大家的喜愛,在我國南北方不少地區都將其作為行道樹、或者庭院植物來進行栽植。
然而,每年春末夏初,不少種植青桐的路段就會出現「青桐樹下飛白雪」的現象,而風停時這些「白雪」就會停止下落。當抬起頭在青桐樹上仔細觀察時會發現在青桐樹的枝葉上有很多類似於白色棉絮的絮狀物。這其實是因為青桐遭受到了一種名為青桐木蝨的害蟲危害所致,而這些白色的絮狀物正是青桐木蝨若蟲危害時留下的分泌物!
▲絮狀分泌物
青桐木蝨是青桐的主要蟲害。在我國南北方地區均有發生,在北方1年發生2代,南方1年發生3代。冬季以蟲卵的形式在枝幹上進行越冬,在第二年青桐生長季節,主要是以若蟲、以及成蟲群集在青桐葉背面和幼枝的嫩幹上進行吸食危害。
▲青桐木蝨若蟲
▲剛剛羽化的成蟲
▲青桐木蝨成蟲
▲準備產卵的成蟲
若蟲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白色蠟絲並積累呈絮狀,常常隨風飄落,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
▲若蟲分泌的蠟質絮狀物
成、若蟲藏匿其下危害,蟲口密度高時可致青桐長勢衰弱、葉片煤汙且發黃萎縮。
▲被危害的青桐
青桐木蝨危害中後期,蟲子消化樹汁後的副產品蜜露可在葉和枝上形成一層亮亮的油膜,有時可像雨滴般自樹冠滴落。晶瑩潔白的蜜露掉落在地,會黏在地面、車輛頂、行人衣物及鞋底上,難以清洗,但無毒。
▲若蟲分泌的蜜露
此蟲在江陰地區一年發生2-3代。我市迎陽路、通惠路、茶果路等道路栽植青桐行道樹,總數量約1000株。這幾天正是青桐木蝨危害期。
植物和人一樣,也會生病。生了病就要「治」!
目前,園林養護單位選用10%吡蟲啉2000倍液或20%啶蟲脒6000倍液或25%噻蟲嗪4000倍液等低毒性藥劑,開始陸續對這些行道樹進行第一次樹冠噴霧藥劑防治,根據蟲情後續防治還會跟進。防治時間會儘量避開人行高峰期。
友情提醒:請市民出行時做好個人防護。近期儘量避免路過青桐樹下,必須路過時,快速通過,以免飛落的白色蠟絮粘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