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機竟然是牙醫發明的?

2020-12-04 蝌蚪五線譜

棉花糖是小朋友們無法抗拒的一種食物,它的外形像一團團棉花,舔上一口是那麼的香甜,連製作過程都像魔法般神奇——只見小販們將一兩勺糖加入棉花糖機,不一會機器裡就「飛」出一絲絲「棉絮」,輕輕纏在小木棒上,輕盈誘人的棉花糖就做好啦!

不愛甜食的發明家不是好牙醫

家長們常常擔心小朋友吃多了棉花糖會對牙齒不好,他們也許很難想像到,棉花糖機其實是由一位牙醫發明的。

威廉·詹姆斯·莫裡森(William James Morrison)出生於1860年,1890年從田納西大學牙科學院畢業後成為了一名牙醫,在1894年當上了田納西州牙科協會的主席。

涉獵廣泛的莫裡森在主業之外有著多重身份。比如,他還是一位律師,與美國著名政治家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有著密切聯繫;另外,他也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童書作者,積極幫助孩子們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過今天要聊的是莫裡森的另外一個身份——狂熱的發明愛好者。莫裡森經常鼓搗一些大大小小的發明,還為其中比較重要的幾項申請了專利,這些專利包括:一種從棉籽中榨油作為豬油替代品的工藝;一種能淨化公共飲用水的化學方法;當然,還有本文將介紹的棉花糖機。

棉花糖機可以說是莫裡森個人興趣的產物,他雖然身為一名牙醫卻痴迷甜食無法自拔,他有一位跟他一樣喜歡甜食的老朋友——糖果製造商約翰·C·沃頓(John C. Wharton),兩人在吃甜食的過程中冒出了許多奇思妙想。1897年,他們一起將一個有趣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上第一臺自動棉花糖機就這樣誕生了。

他們設計和製造的這臺電動機器與現在常見的棉花糖機非常相似,加工原理也基本一致:機器中間有一個金屬容器,上面帶有小孔。在製作棉花糖時,先將糖加入金屬容器裡,經過加熱後糖會融化為糖漿。當容器高速旋轉時,糖漿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小孔,在甩出的過程中拉出纖細的糖絲。糖絲迅速冷卻為固體,將它們聚攏做成團狀,美味的棉花糖就做好了。

「仙女絲」在世界博覽會上閃亮登場

不過,莫裡森和沃頓並非第一批製作出棉花糖的人,類似於棉花糖的食品早在15世紀就出現了。

在那個年代,手工製作糖絲的過程非常繁瑣。首先要將糖加熱融化,然後使用叉子或者刀子拉出糖絲,最後再配合一些模具,才能製造出精美的造型,僅有少數技巧高超的廚師懂得其中的門道。

這種手工糖絲的「壽命」非常短,在接觸空氣後會迅速因吸收水分而塌陷,失去蓬鬆質感。如此金貴的食品顯然無法輕易在街頭巷尾售賣,自然也與普通人無緣。

棉花糖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製作棉花糖的難度,縮短了製作時間,只要一機在手,小商販也能輕鬆發揮出大廚水平,棉花糖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高級食品。

在1904年的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上,莫裡森和沃頓帶著他們的棉花糖機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這場博覽會宏大,吸引了2000萬名參觀者,正是棉花糖機閃亮登場的絕佳機會。

那個時候,棉花糖還不叫「棉花糖」,莫裡森和沃頓給它取了個非常夢幻的名字——「仙女絲(Fairy Floss)」。他們把仙女絲裝在小木盒中出售,一盒售價為25美分。這個價錢在當時並不算便宜,但人們顯然都被這種賣相不俗、口感新奇,連名字都自帶仙氣的甜食迷倒了,在長達7個月的博覽會上,莫裡森和沃頓總共賣出了近7萬盒仙女絲,發了一筆大財。

為了這口美味的棉花糖,他們也貢獻頗多

牙醫靠賣棉花糖賺了大錢——這聽上去是個奇聞,但莫裡森可不是獨一份兒。在他之外,另一位名叫約瑟夫·拉斯科(Josef Lascaux)的美國牙醫也在棉花糖發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約瑟夫開始製作棉花糖的時間比莫裡森和沃頓晚了十幾年,雖然沒有申請專利,但他也獨立發明了自己的棉花糖機。有趣的是,他製作的棉花糖不面向大眾出售,而是專門賣給自己牙醫診所裡的病人。另外,「棉花糖(Cotton Candy)」這個形象的名字就是他在1920年起的,很快就被大眾廣泛接受,隨後「仙女絲」這個名字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約瑟夫還曾嘗試改進莫裡森和沃頓的機器,前者的機器有一大缺點是在運轉時會劇烈地震動和搖晃,很容易損壞。可惜約瑟夫沒有成功,這個問題到了1949年被一家棉花糖機製造商——金牌公司(Gold Medal)通過增加一個彈簧底座的方法解決掉了。這是棉花糖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金牌公司後來又研究出了多項改進棉花糖機的創新技術,進一步穩固了自己在棉花糖機產業中的龍頭地位,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糖機製造商之一。

棉花糖機製造技術的新一輪進展出現在1972年,第一臺全自動棉花糖機就是在這個時候問世的,它可以自動將製作好的棉花糖放入防水包裝中保存,進一步推動了棉花糖的廣泛流行。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有些說法認為第一臺棉花糖機是由託馬斯·巴頓(Thomas Patton)發明的,但由於他發明的棉花糖機使用的是燃氣而非電力,且獲得專利的時間比莫裡森和沃頓晚,所以一般認為莫裡森和沃頓是現代棉花糖機的發明者。

今天的棉花糖不僅價格低廉,還有著各種新奇的顏色、造型和口味,非常受小朋友歡迎。只是當在孩子們在心滿意足地舔著棉花糖時,家長們卻忍不住為他們的牙齒擔心。其實,棉花糖雖然看上去體積龐大,但當中大部分都是空氣,一份棉花糖的原料僅僅為一兩勺糖,這與其他甜食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家長們大可放寬心,趕上兒童節這種日子,就小小「放縱」孩子們一次吧!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people-and-culture/food/the-plate/2016/07/the-sticky-sweet-history-of-cotton-candy/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092607

3. http://acstudentweb.austincollege.edu/students/2010/schilmeran/Site/Modernization%20of%20Cotton%20Candy.html

作者:折耳根

相關焦點

  • 像雲朵一樣的棉花糖,居然是牙醫發明的?
    這一個個,從機器裡飛出來的雲朵,就是【棉花糖】了。不過,棉花糖這麼夢幻的食物,是誰發明的?你一定猜不到——這其實是一位愛吃甜食的牙醫發明的。他名叫詹姆斯·莫裡森,是美國的業餘發明家,但他的職業與口味喜好實在不太一致,作為一個牙醫卻很喜歡吃甜食。
  • 科學家為什麼把棉花糖機搬進了實驗室?
    加熱融化的糖在快速旋轉中被從小孔中「甩飛」,甩飛的熱糖漿液流遇到空氣冷卻,就形成了纖細的固體細絲,這就是棉花糖了。這種原理如此簡單,但一些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其實對此很感興趣。這種「離心甩飛」的方法,其實也是製造納米纖維的一種重要思路。用類似棉花糖機的東西,能做很多甜點之外的事情。
  • 棉花糖最初竟然是為了治病,才被發明出來的?
    可你知道嗎,棉花糖最開始發明的初衷,可不是哄小孩子開心的,而是為了治病,這是怎麼回事?  早在1877年,錦葵作為一種藥物傳入法國,法國人可能嫌這「藥」太難吃,就把棉花糖漿與生蛋白和糖打發成泡狀,隨藥服用,緩解苦澀的味道,於是棉花糖才有了現在的樣子。
  • 將金箔放進棉花糖機中,能做出純金棉花糖嗎?咬一口是什麼味道?
    將金箔放進棉花糖機中,能做出純金棉花糖嗎?咬一口是什麼味道?棉花糖是我們兒時最喜歡的一種食物之一,一小包糖放進棉花糖機器中,就可以得到一個像雲朵一樣的大棉花糖,配合著各種食用色素,各種顏色的棉花糖就像是彩色雲朵,既好看又好吃。
  • 棉花糖是怎麼做出來的?從「仙女絲」進化而來,需要這幾個步驟
    棉花糖那麼,我們常見的棉花糖到底是怎麼從白糖變化而來的呢?首先我們先劃分界限,棉花糖分為兩種,一種是蓬鬆宛如雲朵一般的街頭小吃,還有一種是塑封包裝的棉花軟糖。當然,下面的文章我會將兩種棉花糖一併介紹。拉絲棉花糖首先是蓬鬆綿軟,宛如雲朵一般的拉絲棉花糖,這一定是不少朋友的童年回憶了。蓬蓬的棉花糖,其實和拔絲地瓜、拔絲香蕉有一點相像。
  • SCP-C-746棉花糖機,你以為你吃的是棉花糖?其實你吃的是蜘蛛絲
    SCP-C-746棉花糖機的外表SCP-C-746棉花糖機為一臺旋轉木馬騎乘設施,目前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一座廢棄遊樂園內。SCP-C-746棉花糖機的主要部件包括中央轉軸、頂棚、24匹各色木馬與外圍的環形欄杆。
  • 【實用製作】自製棉花糖製作機
    棉花糖為絲狀物體,是因為白糖的分子結構經過棉花糖機加工被打亂,蔗糖分子的排列不再有規律了,而是比較雜亂無章。
  • 棉花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編譯 七君棉花糖圖片來源:wikipedia你吃過棉花糖嗎?棉花糖還可以拿來烤一烤,會更好吃哦。在吃棉花糖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棉花糖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難道是和彈棉花一樣彈出來的嗎?棉花糖的名字來源於一種歐洲蜀葵植物。英語單詞裡的marsh是沼澤的意思,因為這種植物長在沼澤地裡。這種植物的根莖吃起來粘粘軟軟的,就像現在的棉花糖。古埃及人最先發現這種植物可以吃。後來人們把這種植物做成了甜點,還不斷改變配方。這種甜點慢慢傳開了,歐洲人開始用這種植物的根製作和現代棉花糖類似的糖果。那麼,現代的棉花糖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 「棉花糖」~
    今天的「西安藍」——清風朗日之下天空澄澈如洗這「棉花糖」般的雲朵讓人想要一口一口吃掉~你瞧隨手一拍張張都是美景西安人的朋友圈「鬥圖大賽」開始了!——看著這朵朵「棉花糖」雲,大家紛紛慨嘆:自己被西安的好天氣「雙擊」了、「西安越來越美了」……@有安米問題來了!你知道這「棉花糖」是什麼雲嗎?這是積雲中的淡積雲。氣象學上,根據云底高度把雲分為三類:低雲、中雲和高雲。
  • 如何製作烤棉花糖草莓
    但是,雖然辛西婭提供了一種用於浸泡草莓的蛋白酥皮配方,但我們不禁懷疑:商店購買的棉花糖奶油是否同樣適用?為什麼是,事實證明!你只需要兩種成分:一罐老式的棉花糖絨毛和一碗草莓。如果您願意,您 當然可以製作自己的棉花糖奶油或自己的蛋白酥皮,但商店購買的東西是一種快速簡便的快捷方式,特別是當它稍微溫暖以使草莓更容易浸泡時。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食譜; 幾個星期前我們在短短5分鐘內完成了這批產品,我們無法阻止它們塞進我們的嘴裡!草莓味道甜美,清新,酸,而且烤制的棉花糖只有一絲篝火煙燻味。焚燒草莓和棉花糖絨毛沒有廚房火炬?沒問題!
  • 當棉花糖遇上神奇的物理知識~
    棉花糖是孩子們的最愛之一,那甜蜜的滋味讓人難以忘懷,綿柔的口感總能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幸福。事實上,這些方方正正的糖果不僅是美味的化身,更是科學實驗的好素材。本期我們要利用棉花糖來探究有關大氣壓力的知識。當味蕾與物理知識相遇,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真空抽氣機、真空玻璃罩及底座、橡膠管、氣泵、塑料瓶、棉花糖。
  • 趣味實驗丨1秒變臉棉花糖,你盯多久能看懂原理?
    圖中小叉子上是棉花糖,烤棉花糖,可以說是西方人郊遊燒烤傳統打卡項目,就跟咱們的戶外燒烤一樣。沒試過的人覺得匪夷所思。大家在戶外也沒那麼講究,撿根小樹枝就能開烤,棉花糖表面呈微微的焦黃色就可以吃了。烤過的棉花糖味道倒沒多大變化,但口感很是獨特:外層是焦脆的糖衣,咬一口,融化的內芯奶香四溢,關鍵是還能扯出長長的拉絲,舌尖上的美食無疑了!
  • 《動物餐廳》夢幻棉花糖解鎖方法介紹
    18183首頁 動物餐廳 《動物餐廳》夢幻棉花糖解鎖方法介紹 《動物餐廳》夢幻棉花糖解鎖方法介紹 來源:網絡 作者:
  • 簡筆畫——棉花糖和雲朵媽媽之棉花糖
    棉花糖是大頭兒子的好朋友,也是一個聰明善良的小姑娘,《棉花糖和雲朵媽媽》是《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姊妹篇,講述了棉花糖一家的幸福生活,從女孩的角度看問題,表現了女孩與男孩不同的愛好和想法,棉花糖頭兩側總是頂著兩個大大的發團,頭髮上也總是戴著一個棒棒糖的發卡,幾乎都是穿著裙子,脖子上也總戴著三角巾
  • 自製棉花糖,材料簡單,做好還可以用去做牛軋糖
    今天教大家來製作棉花糖,材料簡單還好學棉花糖可以用來做牛軋糖,雪花酥哦,外面賣的棉花糖還貴我們先準備8克的吉利丁片剪成小片裝在盆裡加入清水沒過吉利丁片,目的是把它泡軟準備一百克的糯米粉,開小火炒,炒的時候我們要不斷翻炒,這樣能防止炒糊,炒到微微發黃即可
  • 像棉花一樣的大朵棉花糖跟超市袋裝的小小棉花糖英文說法可不同哦
    你也喜歡小小軟軟的那種棉花糖嗎?雖然他們都叫棉花糖,但它們的英文名字可是大不相同哦,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cotton candy 這種大朵的像棉花一樣的糖,英文叫做cotton candy【延伸講解】
  • 【史上今日】 惠特尼發明軋棉機
    原標題:【史上今日】 惠特尼發明軋棉機 1794年3月14日,美國發明家伊萊·惠特尼(Eli Whitney)發明了扎棉機並獲得美國專利。但可惜的是,由於地方法院執法不嚴,許多南方種植園主侵犯他的專利,與人合夥開辦軋棉機製造廠的惠特尼在漫長的侵權事件訴訟後因虧損而倒閉。 惠特尼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韋斯特伯勒,受教育於耶魯大學,作為一位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他最為人所知的成就是發明了扎棉機,將相關流程的生產效率提高了約50倍,從而使得美國南方山地短纖維棉花的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作物。
  • 長沙「棉花糖」雲刷屏 氣象人:這是淡積雲哦
    今天請你繼續看雲拍攝:晏豔昨天,湖南朋友尤其是長沙朋友的朋友圈,一定多多少少見到一些「棉花糖」吧~部分朋友圈截圖:來源:曾彥彥 於露朋友圈風格多樣,有事實派,迷妹派,詩興大發派,吃貨派等等,但表現的對象都是「棉花糖」般的雲朵
  • 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被棉花糖幹得服服帖帖
    最軟的棉花糖配上自虐的遊戲,你的生活將會甜得要死。雖然棉花糖很美味,但還是有人不甘心老實吃掉,要整個花活為生活添姿添彩。於是用黏軟的棉花糖填滿口腔,成了享樂主義眼中棉花糖最後的底線。不需要額外準備,也不用分什麼場合,你只需要出個人,弄一堆棉花糖,再叫上幾個想要打敗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