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蝦裡的黑蟲子實際是水蠆。
半島都市報11月7日訊(記者 景毅鮑福玉 ) 7日中午,市民田女士在膠州一餐館吃飯時在一盤河蝦裡吃出一隻已經炸熟的大蟲子,就在田女士等人對餐館的衛生狀況提出強烈抗議時,老闆娘忙解釋這隻大蟲子並不是髒東西,而是蜻蜓的幼蟲,味道鮮美,是飯店花錢買來配在蝦裡的。據專家介紹,蜻蜓幼蟲學名水蠆,蛋白質含量極高。
「這盤蝦裡怎麼還有隻大蟲子?」7日中午,市民田女士向本報新聞熱線96663反映稱,自己跟朋友在膠州一家小餐館吃飯時,突然在一盤炸河蝦裡發現一隻長相怪異的大黑蟲。「那隻蟲子上菜時被埋在蝦堆裡,後來桌上一位女士用筷子夾蝦時露出來 ,仔細一看,黑蟲子長著六條腿,而且跟蝦一起都炸熟了,嚇得她當場尖叫了一聲。」王女士說。
炸蝦裡混進這麼大的蟲子廚師也看不見,大家都質疑餐館的衛生情況 。王女士找來服務員,指了指盤子裡的蟲子,年輕的女服務員滿臉驚慌,用筷子夾起蟲子就想扔進垃圾桶,被王女士制止。就在此時,餐館老闆娘聞訊趕來 ,笑著解釋說這隻蟲子是可以吃的 ,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餐廳大廚專門配在蝦裡的。「這種蟲子跟魚蝦都生活在池塘、河道裡,一般捕撈的時候都會帶著一些。」老闆娘說。
記者隨後來到該餐館,老闆娘說,現在一般魚市上都有專門販賣這種蟲子的 ,是蜻蜓的幼蟲,「我們買的38元一斤,比一般的魚蝦貴多了。」記者鼓起勇氣,用筷子夾起一隻炸熟的蟲子放到嘴中品嘗,確實味道鮮香,蟲子體內全是乳白色的脂狀物,味道有點像公蟹蟹膏的味道,既鮮美又不膩。
記者隨後聯繫到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專家遲仁平工程師,遲工介紹,這種蟲子學名叫做水蠆,的確是蜻蜓的幼蟲 ,蜻蜓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到了適宜的季節,雌蟲產卵於水中,孵化出的稚蟲就叫做水蠆。
水蠆棲息於水中,是一種兇猛的獵食昆蟲。水蠆變成蜻蜓的時期依種類不同而長短不一,短的兩三個月,普通種類1到3年,長的七八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到14次不等的蛻皮,然後爬出水面,才能變成成蟲。
遲工介紹,別看水蠆面目可憎,但在一些地區的確是一種美味。雲南麗江有一道名菜叫油炸水蜻蜓,其實吃的就是水蠆。蜻蜓幼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胺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雖然營養豐富,遲工也提醒市民不要盲目食用,過敏性體質的市民食用後可能會產生排斥反應,甚至會危及生命。
遲工告訴記者,由於目前養殖的水蠆很少,大部分水蠆都是來自自然水體,有些水蠆有可能受到汙染,體內帶有病毒或者寄生蟲,所以不建議隨便食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