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水蠆的故事

2021-02-24 小黑聊蟲

看到題目大家心裡一定會有個問題:水蠆是什麼?

蜻蜓大家都見過吧,水蠆chài(chài)其實就是蜻蜓和豆娘(學名蟌cōngcōng)的若蟲,也就是它們的小時候。

水蠆的樣貌有點一言難盡,還是放張圖吧……

*除了眼睛以外根本沒有像蜻蜓的地方啊!(圖片來自百度)

這樣一個醜八怪竟是蜻蜓的若蟲,真是意想不到。

雖然它長得醜,但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蟲)。

這個長的像外星生物的蟲子是怎樣蛻變為蜻蜓的呢?

下面,請跟隨我的經歷,一起走進水蠆的秘密世界。

*豆娘(蟌)的水蠆(來自百度)

我第一次養水蠆是在2019年,當時雖然不會養,不過現在我已經成為了「養蠆大師」。我最喜歡的水蠆是碧偉蜓的水蠆,因為它們比較常見。雖然碧偉蜓的水蠆比較容易飼養,但是水蠆們對水質要求很高,而且比較挑剔,飼養時最好用乾淨點的水。

 

(圖片來自百度)

為什麼要用水質好的水飼養水蠆呢?是因為水蠆是用鰓呼吸的,蟌(豆娘)若蟲的鰓是長在腹部末端的,一共有三片。而蜻蜓若蟲的鰓是長在腸道裡的,稱作「直腸鰓」。

*前者為蜻蜓的若蟲的直腸鰓,後者為蟌(豆娘)若蟲的三個鰓片(來自百度)

那麼直腸鰓除了呼吸以外還有什麼作用呢?直腸鰓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技能,就是可以幫助蜻蜓若蟲像一個小火箭一樣的在水中快速遊動。文字不太好描述,還是放個視頻吧。

 

 

*有點滑稽

水蠆的食物又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蜻蜓(包括豆娘)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獵手:小到蒼蠅蚊子,大到蝴蝶蛾子,甚至是同類都在蜻蜓的菜譜上。那麼它們小的時候當然也是一位捕食者。

*碧偉蜓若蟲(來自百度)

水蠆既然生活在水底,那麼它們的獵物也一定在水裡。那水裡最多的是什麼呢?當然是魚了。當然水蠆的食譜裡不止有小魚,還有孑孓(蚊子的幼蟲)、小蝦、甚至體型小的同類……

*無論是蟌(豆娘)的水蠆還是蜻蜓的水蠆都是捕食者(來自百度)

水蠆的捕獵方式很獨特,它們既沒有像折刀一樣的捕捉足,也不會設計出蛛網那樣的精密陷阱,它們的捕獵方式竟然是用發達的下唇捕捉獵物!一開始觀察它們捕獵時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用下唇捕捉獵物的方式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讓人嘖嘖稱奇。

(圖片來自百度)

*慢放了之後還是看不清楚,速度太快了

可以彈出的下顎使水蠆成為了所向披靡的捕食者,並且它們還擁有絕佳的視力——碩大的複眼可以使它們看清周圍360°的獵物。

水蠆的羽化是一場華麗的蛻變,不過我只拍攝到了蟌的若蟲的羽化。

*隼尾蟌若蟲羽化

 

 

 

常見的幾種水蠆和成蟲的對比

碧偉蜓若蟲和成蟲(碧偉蜓)對比(來自百度)

        

閃藍麗大蜻若蟲和成蟲(閃藍麗大蜻)對比(來自百度)

 

 藍晏蜓若蟲與成蟲(藍晏蜓)對比(來自百度)

 

 色蟌若蟲與成蟲(色蟌)對比(來自百度)

 

 灰蜻若蟲與成蟲(灰蜻)對比(來自百度)

隼尾蟌若蟲與成蟲(隼尾蟌)對比

(視頻為作者原創)

 

 

感謝觀看!

 

 

關注小黑聊蟲,了解蟲子們的奇妙世界!

相關焦點

  • 更正:蜻蜓稚蟲,是「水蠆」,不是「水躉」
    圖/文 林繼偉親愛的同學,兩節昆蟲課時,談到蜻蜓幼蟲(叫「稚蟲」更準確一些,),我說它叫「水菜」——水裡面的一道菜,因為我在湘西、雲南等多個旅遊景點,都見到當地人把水裡面撈出來的它們串在一起油炸著出售。
  • 「水蠆」為何物?諸書皆言之不詳,可能跟我們現在的蜻蜓有關
    很高興大家打開這篇文章,這期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蠹化蝗」和「水蠆」,很多人看到這幾個字可能不認識,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大家可能都知道蝗蟲,但肯定不知道「蠹化蝗」,它的種類非常多。當然了,現在在生活中是見不到蠹化蝗的,只能見到蝗蟲,快來跟著我來看看我們古人對「蠹化蝗」的看法吧。
  • 炸蝦裡吃出大黑蟲 原是蜻蜓幼蟲學名水蠆(圖)
    炸蝦裡的黑蟲子實際是水蠆。     半島都市報11月7日訊(記者 景毅鮑福玉 )  7日中午,市民田女士在膠州一餐館吃飯時在一盤河蝦裡吃出一隻已經炸熟的大蟲子,就在田女士等人對餐館的衛生狀況提出強烈抗議時,老闆娘忙解釋這隻大蟲子並不是髒東西,而是蜻蜓的幼蟲,味道鮮美,是飯店花錢買來配在蝦裡的。
  • 成語故事:蜻蜓點水
    卵孵化出來的稚蟲,稱為水蠆(chài)。水蠆常伸出勾狀帶爪鉤的下唇,捕捉水中小動物為生。水蠆長大了,爬上突出水面的樹枝或石頭,就羽化成一隻猶如空中飛龍的蜻蜓成蟲了。所以「蜻蜓點水」是蜻蜓生活中的自然組成部分—產卵、繁殖後代。人們通常借用「蜻蜓點水」比喻大家做事要深入,不要淺嘗輒止。也形容輕輕一吻。 「蜻蜓點水」和「走馬觀花」,都可比喻工作或體驗生活很不深入。
  • 農村有一種吃蚊子的益蟲竟然是道菜,打死我也不會吃的
    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 我與連環畫的故事:我的再版連環畫故事
    1998年,中央電視臺放映《水滸傳》,片頭中的一組由畫家戴敦邦繪畫的人物繡像,一幅幅鮮活的人物,又勾起我的記憶,不就是(類似)我少兒時玩過的公仔紙和讀過的連環畫?我開始頻頻光顧各書店尋找公仔紙和連環畫,未果。而書店有很多標註少兒讀物的繪畫本、繪本,其繪畫實在不敢恭維,書店年輕的店員,甚至不知「連環畫」為何物?我更懷念以前的連環畫和公仔紙了。
  • 高考故事與我的數學
    #來吧,考生——高考的故事#也許現在談高考對我來說有點遙遠,畢竟我已經是大學生了,畢竟我已經畢業三年了,但是我相信每個參加過高考的人,不管時間過了多久,都有資格談論高考,畢竟我們也是「過來人」。現在我正在講述高考的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小故事~讓我們談談高考的故事和我的數學我的數學應該是所有科目中最差的科目,高中三年來,我一直是數學老師口中的問題學生,在小考各種大的考試之前,老師會強化題目,有時還會在「劇透」考試前強化題型,老師做完問題後,他會說,「都挺懂了吧?」
  • 書寫我的生命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書,封面是父母恩賜的,內容是我們每個人自己走過的人生心路歷程書寫。人生如夢,夢如人生,驀然回首,發現我業餘愛好讀書,還想做夢寫書,分享我的生命故事書。回憶走進我生命故事的男男女女很多很多,但對我生命影響至深的有四個異性:一個是生養我的父親,父愛如山,父女情深是海,前幾天我已經一吐為快。一個是我的先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由衷之言感謝先生與我風雨同舟走過坎坷不平的逆境挫折人生困境,也發自肺腑表達了對先生今生感恩的心!另外兩個是我豆蔻年華時擦肩而過的異性朋友。
  •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2021-01-1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個「我很想你」的故事
    這本書一直放在一堆兒子要看的書裡,但我每次看見後,都把它歸入暫時不打算講給兒子聽的書裡。但是,這次好像有一個理由一定要講給兒子聽。   講這本書之前,我問兒子:「你說說,死是怎麼回事呢?」兒子回答說:「死就是對我說再見,走了。我覺得很傷心,因為我喜歡那個小烏龜,喜歡就是愛,愛就是一個人死了,我很想念。小烏龜死了,我也很想念。」   兒子對死的理解比我想像的成熟、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