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連環畫的故事:我的再版連環畫故事

2021-01-12 連趣網趙剛

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的發展,我拋棄了過去最大的娛樂文化一一連環畫閱讀,而轉向日益增多的小報、集志、古典小說、港臺新派武俠小說、三毛、瓊瑤言情小說,甚至電影、電視、音像製品。

轉眼,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也許是厭倦了物慾橫流、藏汙納的現實生活,忽然間,我想起了伴隨我少兒時代的連環畫,想起了那個純真的聖潔的年代。那時候,物質、文化匱乏,娛樂活動單調,生活確是清苦,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等等卻相對較好,人,活得安全,活得健康。

於是乎,我開始各處尋覓連環畫,去回味往事,在往事中寄託自己烏託幫式的生活理想。

但八十年代前和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連環畫,在我心中已不是同一檔次,不能算是原汁原味而是再版而已。

我第一次購閱再版連環畫,應是二十二年前的1996年9月9日湛江強颱風過後三天。這時我已是青年人,工作近14年了。已不再是靠過年過節壓歲錢去買書的小屁孩,雖然不再專注連環畫,卻購買了大量小報、集志、文學書藉、藝術寫真、港臺武俠小說、錄音帶、錄像帶、各種影碟。但由於誤入歧途,投資失利,把千辛萬苦賺取的十多萬敗光(我也曾做個土豪呀),加之單位也破落,從此一蹶不振,窮到響叮噹。

當時,颱風過後,全市一遍狼藉。我去赤坎文化廣場,路過九二一路新華書店。這間書店,曾在我少年時期留下過美好的回憶——連環畫,當年,每天每刻惦記憧憬希冀的地方;當年,有空就跑去的地方;當年,流連忘返的地方。書店,十幾年沒進,怎麼樣了?帶著問號,我走入去。沒有了以前那種封閉式櫃檯,取而代之是一排排開放式的書架,架上架下擺滿書,任由讀者翻閱。在一角落裡,我看到有32開上圖下文上美60集《三國演義》、50集《東周列國志》、人美《嶽飛傳》、《楊家將》的連環畫,和我少兒時那種64開、60開一冊冊的不同。當時口袋空空,是借鄰居家的錢買這幾冊書的。

1997年,光復路地區新華書店結業清貨,看到有再版64開盒裝的四川社《說唐》、山東社《聊齋》、曲藝《興唐傳》、《朱元璋演義》、上美《三國演義》(塑料薄漠過塑的封面)、《紅巖》和廣西社「百部愛國影片連環畫」等連環畫出售,但因印刷模糊、鐵釘裝禎及手頭拮据等原因而放棄。而霞山的新華書店及市內大小私人開的書店,均不見有連環畫出售。

1998年,中央電視臺放映《水滸傳》,片頭中的一組由畫家戴敦邦繪畫的人物繡像,一幅幅鮮活的人物,又勾起我的記憶,不就是(類似)我少兒時玩過的公仔紙和讀過的連環畫?我開始頻頻光顧各書店尋找公仔紙和連環畫,未果。而書店有很多標註少兒讀物的繪畫本、繪本,其繪畫實在不敢恭維,書店年輕的店員,甚至不知「連環畫」為何物?我更懷念以前的連環畫和公仔紙了。據湛江一些人說,九十年代,每逢傍晚、周六周日在霞山延安路書店門前空地上,都有書販擺賣大量(舊)連環畫出售,幾分、幾角、一元、二元售賣。而我懵然不知,卻四處尋找。

1999年6月的一天,路過九二一路新華書店,看到有32開青色封面、上海人美《穆桂英》上、下集連環畫夾雜在眾多少兒繪本中,翻看,卻和我兒童時有的那本破舊連環畫(也是講穆桂英)不一樣。但繪畫得非常優美。那時,我還不「認識」什麼錢笑呆、汪玉山,更不知道五、六十年代中國有大量老連環畫等等。就衝著「穆桂英」,衝著繪畫得好而購買了。

2000年末,掛靠在廣東新華集團旗下、實為私人操作的赤坎購書中心在南溪酒店舊址開業了,門前車水馬龍,生意紅紅火火,搶了國營新華書店不少風頭。兩年後,又在霞山黃金路段——人民大道南國貿A座開了第二間。可好景不長,很快倒閉了。五年後,赤坎購書中心也把店內各地方逐塊出租給他人做體育、眼鏡、音像、文化等專櫃。前兩年,又不得不納入國營新華書店門下。

開業當天,我在大廳看到幾個櫃檯擺滿漫畫書,有時尚潮流的故事,也有講述英雄人物、戰爭年代故事的如《劉胡蘭》、《雷鋒》、《鐵道遊擊隊》等,也有編繪《古代文學著作》、《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但無一例外,採用的都是現代流行的漫畫手法演繹,最受歡迎的是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社長劉建平作序的《聊齋志異》大型套書。

走上二樓,在轉角處一個小柜上。終於,我看到了一疊疊花花綠綠、少兒時那種熟悉的畫面的書,不錯,是連環畫,真的,是連環畫。我心砰砰跳著,激動得面紅耳赤,手忙腳亂。對著滿櫃的書,左摸摸右擰擰,不知如何下手。這些書大多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幾本幾本一疊用塑料膠紙封著,寫著「精品百種」字樣。想拆開看,工作人員阻攔不讓拆。餘下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規格50開、48開、60開,有散本有盒裝。我看到了少兒時曾有過的《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樣板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雞毛信》等,更多是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圍看的人都是上年紀的,購買者更廖廖無幾。連環畫還是連環畫,「模樣兒」卻已變味了。但出於少兒那份熱愛、鍾情和難割捨的情懷,我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挑了津美《老小人書》、上美陳丹楓《朱元璋》、張胡《楚漢相爭》、人美王叔暉《紅娘子》等購買了。

此後,我成了購書中心的常客,在此購了近三年的沒有任何折扣的再版連環畫,當然,是挑著自己喜歡的那種購買,以古代故事為主,現代及外國的為輔。錢汪《穆桂英》一書,我購到64開上、下集及50開小精(後在上美購書服務部購到50開平裝)。平裝書在此都不受歡迎,何況是滬美小精兩塊硬殼的,更是難有市場。後來,該中心把包括《穆桂英》在內的小精全都退回廣州總店。連環畫一度不賣了。近年才用一個專櫃鎖著,上寫著「收藏」兩個大字。就在這裡,我認識了一個同樣愛好連環畫的70年後女孩——孫梅京。

同年中旬,在一樓藝術品類圖書中,我翻看《收藏年鑑》,看到有關連環畫有關的報紙長春《東北連藏報》、鄭州《連環畫收藏》、上海《連環畫之友》的地址,寫信聯繫,向編輯索要樣報。不久,收到魯啟雲、強者、胡平俠編輯的回信和報紙。從此,走上了連藏之路。2004年又認識了辦《連趣連迷》的王剛、《連藏挺進報》李明、《連友之聲》李明海、成都段興誠、上海王忠明、汕頭鄭少騰、長春張海濱、哈爾濱李寧、重慶蘭慶君、尹勝清等等知名連友、辦報人和廣東連環畫教頭洪斯文老師。在2008年更是成為連趣網上一個鐵槓同學,連趣網、QQ群及近年的連友微信群,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

連藏十幾年,再版書由最初上美、津美、人美幾個國營社出版,到私人出版商群起出版,到近年大浪淘沙般淘盡餘下九軒、雷人、佰城、義海等少數者。

書,也越來越精雅、高檔,規格種類更是名目繁多。我買得也多了。

但,我少兒時的連環畫夢,不是近了。反而,逾來逾遠、越來越淡了,那種連環畫的味道日益變異。也許是我老了,是我沒有與時俱進,聰明得太遲罷了。

自小喜歡連環畫的我,對「畫」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凡是看到各種繪畫有人物、神話故事、繡像、風光、景物等等的「東西」(物品)都有「佔有」的「欲望」,久而久之,於是衍生除了收藏連環畫之外的與「畫」有關的雜項收藏。不過,這些雜項收藏並沒有象收藏連環畫那樣強烈、熱切和執著罷了。是一種「隨意」、「隨緣」地收集,看到一種東西,喜歡的話,就收集。有些很「刻意」去,如連環畫、插圖本小說,只能購買才有。但即使購買,也只能只是挑揀一些價格低廉而又十分喜歡的購買。

「喜歡」、「價低」,成了我這類社會低收入者收藏的基本底線,這條底線又極大的限制了我們收藏空間的提升和藏品的價值。而象一些金、銀紀念幣,儘管繪畫著各種精彩而自己又十分喜愛的圖案,但是絕對不敢「觸摸」。

我所集藏的這些「東西」包括再版連環畫,究竟值幾個錢?我從不敢奢望依靠它「發財致富」,而是當一種愛好一種興趣。但當我老去,逝去了,我的兒孫輩們,會否「傳承」這種興趣,或把它當垃圾處理掉?有時候,我很悲哀地認為,所有收藏、興趣,都是過眼雲煙,都不及手中抓到的錢現實。

從連環畫,到插圖本小說、公仔紙、年曆片。。。。。。的收集(藏),其實也是收集著我從孩童,到少兒、青年、中年。。。。。。至今的點點滴滴及人生足印。也許,我從一開始收集(藏)的就不是藏品的價值,而是記憶和往事。

圖文:盟員(連趣網同學)

相關焦點

  • 瀚大黎眾|科學巨人故事連環畫《愛因斯坦》劉永凱繪畫
  • 連環畫重鎮天津 「畫史」曾被忽略
    作家梁曉聲說:「從聽故事、看小人書到讀名著,可以說這是一脈相承的。大雜院裡的民間故事和小人書是我最初的人文故鄉。」天津連環畫收藏家、民間美術研究學者呂明告訴記者,過去只有到六一或者生日時,家長或許能買一本小人書作為禮物,「誰手裡擁有小人書,基本就是孩子中頗受歡迎的角色了。」
  • 與牛有關的連環畫
    2021年是農曆辛丑牛年,在連環畫裡,有很多與牛有關的精彩故事。連環畫《牛》連環畫《牛》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6年出版,李喬原著,萬家春改編,楊培劍繪畫,60開。內容講述了傣族青年老元家的一頭牛在解放以前被土匪搶走了,他只得每年租牛。
  • 「講中國故事——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原標題:去美術館看連環畫展(圖)   近日,有一場連環畫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這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天津美術館承辦的「講中國故事——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天津站)」。
  • 汪曉曙:回歸藝術本體,重振廣東連環畫創作的輝煌
    汪曉曙:我最早創作並出版的作品就是連環畫,可以說連環畫就是引領我走上藝術之路的畫種。後來,我的不少連環畫作品獲得全國性獎項,參加不少大型展覽。直到今天,我不忘初心,依然堅持創作連環畫。可以說,我的創作一直沒有離開過連環畫。從繪畫基本功方面說,我今天的造型能力、敘事能力,都來自於連環畫創作的積累和心得。
  • 珍貴的記憶,曾經芳華、輝煌的全國各連環畫期刊的過去和今天
    《連環畫報》主要版塊欄目:百姓故事 滄桑史畫 精品欣賞 典藏故事 世象大千 民間故事 連藝人生 畫報講堂 新書訊息 連壇動態《連環畫報》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中國最具影響的通俗美術刊物,是中國連環畫百花齊放的園地、精英薈萃的窗口。
  • 連環畫《人到中年》,他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被妻子指責
    試想,假如沒有這些具體描繪,即使主人公的肖像畫得再好,作為故事畫來要求,作品的容量和深度,必然受到影響當然,也有時連環畫可以、甚至適宜不畫背景這都要由內容來決定,由表現效果來衡量。應該看到,一般內容較複雜的連環畫,必要的環境描寫是很可取的,這不僅因為特定的環境描寫可以加強時代氣息、地方特色,而且情景交融歷來是文藝作品追求的一種最佳境界。至於利用同場人物作為陪襯和表現人物關係,也是一種很好的對比和側寫手法。
  • 北京出版揭露李洪志欺世害人的連環畫
    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日電(記者 王丹鷹) 在中國媒體大張旗鼓揭露李洪志的歪理邪說之際,中國美術出版界的龍頭老大--中國美術出版總社近日出版了兩套連環畫,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揭露李洪志欺世害人的真面目。  由連環畫名家童介眉、韓亞州等創作的這兩套連環畫名為《歪理邪說欺世害人》、《李洪志其人其事》,以形象生動的連環畫語言,有理有力、詳細直觀地揭露了李洪志宣揚歪理邪說、欺世害人的事實真相,面世以來頗受歡迎。  在創作這兩套連環畫的同時,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還出版了兩套同樣內容的掛圖招貼。這兩項工作受到新聞出版署的高度重視和肯定。
  • 法語超級連環畫《天才發明家》中文版發行
    法語超級連環畫《天才發明家》作者見面會。《天才發明家》的作者之一蒂爾克先生、比利時使館瓦隆-布魯塞爾駐華代表團官員、歐漫達高中國區總經理董龑女士等嘉賓出席了這場促進文化交流、打造童趣書香的見面活動。每天發生在這對師徒身上的搞笑故事,總是會令讀者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同時也會啟發讀者探求科學奧秘的濃厚興趣。《天才發明家》自1975年首次出版之後,風靡歐美40年,到現在已經推出了43冊,而且仍有新作不斷推出。目前圖書已經被翻譯成15種文字,銷售數字超過600萬冊。
  • 範曾、關景宇合作的彩色連環畫「英雄門合」原稿出現在拍圖錄上
    拍賣圖錄封面畫家範曾與連環畫家關景宇曾於1969年應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邀請,合作創作了二十四幅彩色連環畫「英雄門合」,並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四條屏。該畫的原作已於四十多年前遺失,不知所終。2010年範曾的文章「與關景宇合作的《門合》彩色連環畫,為世所重,畫稿今已散失,所幸有兩小套連環畫圖(希臘《農夫與蛇》,《牧童評畫》)雖每套四幅,皆已發表,撫冊慨嘆,深以為年不我予,否則吾當更與關兄共振連環畫之大業」——節錄範曾2010年之文章。拍賣圖錄近日微信上顯示「英雄門合」這套連環畫出現在某個拍賣公司的宣傳圖錄上。
  • ...疫」精神 蘭州兩小學老師手繪連環畫 線上美術課與學生共贊逆行者
    黑白色調+圖文並茂生動再現戰「疫」精神兩小學老師手繪連環畫 線上美術課與學生共贊逆行者3月17日,甘肅省援助湖北第二批、第三批醫療隊圓滿完成各自任務,共202名醫護人員搭乘航班,返回蘭州。12幅黑白色調的圖畫,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組成一部回顧抗「疫」鬥爭的連環畫,生動再現了面對疫情,眾多「逆行者」義無反顧衝鋒在前的感人義舉,創作這部連環畫的是南河小學孔垂黎、浮陽兩位美術老師,他們為這部連環畫取名《八方支援》。在學校線上教學的美術課上,這部連環畫讓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逆行而上的抗疫精神。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 (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 一組打鬼「連環畫」 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上期我們提到,西漢打鬼圖壁畫墓裡共有6組壁畫。這些壁畫的內容很豐富,有歷史故事,有天象,有打鬼,有升仙,畫面精美。  這幅壁畫,郭沫若先生認為主題是反映當時百姓艱難困苦的生活,壁畫的名字叫做「苛政猛於虎」;孫作雲先生認為反映的是「神虎食旱魃(bá)」的神話故事。  壁畫二:位於墓室中間的隔梁正面。畫面中部突出地雕刻出一個正在跳舞、頭戴面具的怪物,左右、上方等空隙處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等,還有一些身穿獸皮、手拿刀劍正在跳舞的人和獸。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壁畫內容  該墓內繪有6幅壁畫,分別為天象圖、宴饗(xiǎng)圖、打鬼圖、神虎食旱魃(bá)圖、乘龍升仙圖和歷史故事圖。其中的宴饗、打鬼、神虎食旱魃三幅壁畫,都和驅儺(nuó)打鬼有關,就像3幅連環畫,把漢代史書裡記載的驅儺活動中3個最重要的環節表現出來,這也是現在所能見到的最系統、最生動地反映漢代驅儺主題的漢墓壁畫,是研究漢代思想史、社會生活史的重要直觀資料。
  • 文化自信·上海實踐|講活中國故事 譜寫創世神話新篇章
    不拘一格:讓神話人物鮮活起來  今年8月的上海書展上,30冊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集中亮相,畫作原稿也同步展出,吸引了不少讀者關注。這套連環畫主創畫家多達幾十位,既有國內著名畫家又有生氣勃發的新秀畫師,創作風格多姿多彩、各成一格。
  • 一本有趣有料的姓名主題歷險繪本故事《妖怪偷了我的名字》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妖怪偷了我的名字》吧!一、作者簡介亞東,海歸碩士,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信誼圖畫書獎、圖畫書時代獎等獲得者。2007年開始從事微博童話寫作,微童話書《一本zui美的早晨》被媒體稱為「微童話的先鋒之作」。作品刊登於《讀者》等多家刊物,曾入選2013中國年度童話。
  • 簡單英語小故事一
    我問媽媽可不可以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因為我不想自己玩兒。First we climb the apple tree.我們可以爬蘋果樹。I could climb higher if I really wanted to.如果我想,我可以爬得很高很高。Then we play in my tree house.
  • 民間故事:鬼燈籠之走出鬼霧森林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短篇懸疑小說系列。「媳婦,小蓮,我回來了。」小文看著眼前巧靈兒和一身白衣的小蓮說道。「相公,你可擔心死我了,還好你回來了,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冥王實力變得這麼大。這鬼霧森林就算是我,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你是怎麼出來的。」看著巧靈兒一臉急切的追問,小文鬼使神差的隱瞞遇見冥王的事,或許連小文自己都不知道,冥王的話他信了幾分。
  • 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