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2020-12-04 中少大低幼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

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

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他對數學的熱愛和專注,支撐著他克服生活種種逆境,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意志,投身於數學研究。他證明了「1+2」,「陳氏定理」為世界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險峻充滿挑戰,但陳景潤從未退縮。「數學怪人」陳景潤的奮鬥精神,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少年勇於挑戰,發憤圖強。

編輯推薦

·由陳景潤夫人由昆女士、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原所長王元院士、科普作家邊東子三重審定,保證內容真實、準確、權威·兒童文學作家徐魯傾心創作,文字細膩,飽含深情與敬意·畫家常德強精心繪製,寫實性與想像力兼具,現實與藝術交融·學習陳景潤的科學精神,孩子從小學做人,從小學立志,從小學創造

作者介紹

徐魯,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圖畫書「科學家的故事」系列、《爺爺的打火匣》《紅色油紙傘》《我的祖國》《小寶的潑水節》《紀念碑下的小花》《遠方》《冬夜說書人》,以及詩集、散文集、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等作品近百冊。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選中國大陸和臺灣、香港地區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作品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作品被譯作法語、英語、德語、日語、韓語、尼泊爾語等,在多國出版。常德強,江蘇連雲港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師範大學連雲港校區美術學院副教授。作品曾獲「民族魂·國土情全國書畫大獎賽」銀獎、「黃賓虹獎」銅獎、「都市水墨展」銅獎、「魯藝杯」優秀獎、第三屆全國插畫藝術展優秀獎等,入選第二屆全國人物畫展、第四屆全國插畫藝術展、第一二三屆全國高校插畫作品展、江蘇省工筆畫展、江蘇省人物畫展等。繪畫作品與論文發表於《美術》《美苑》《美術觀察》《美術學報》《藝術百家》等核心期刊,已出版連環畫與插圖作品千餘幅。

相關焦點

  •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原標題: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白瀛)1978年,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一時,讓很多人認識了「科學怪人」數學家陳景潤;36年後,一部同名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搬上了舞臺。
  •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他是世界著名數學家,他被稱為「科學怪人」,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        一生刻苦鑽研數學的陳景潤,年輕時與妻子有著一段美妙的邂逅。1978年的秋天,因赴美講學前查體療養住進解放軍309醫院的陳景潤遇上了醫生由昆,開啟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戀情。
  • 數學手抄報:陳景潤的小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被稱為怪人的數學天才陳景潤,究竟為何能成功?
    1933年5月22日,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兩層高的木板房裡,呱呱墜地了一個數學天才。他就是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獨愛數學他從小就只對算數感興趣,常常刻意避開人群,獨自到無人處思考和演算,數學成績一直遙遙領先。高考來臨時,陳景潤恨不得將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學習。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理系。
  • 今日緬懷「數學巨人」陳景潤:他的成就僅僅源於一個故事!
    1954年,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簡單技術、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等問題也做了研究。1955年2月,經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推薦,回到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擔任助教。1957年9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重視,陳景潤調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之後轉入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工作。
  • 科學史上365天——數學大隱陳景潤
    這篇激昂的文字立刻響徹中華大地,它把兩個從未聽說過的名字亮到了人們的面前,「哥德巴赫」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而「陳景潤」則感動了億萬人。這篇報導使陳景潤從一貫被視為「怪人」的「數學隱士」,一躍成為全國的知名人物。圖1是當年的陳景潤,圖2是陳景潤與作家徐遲的合影。
  •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背後的故事
    文/慕津鋒「我們高興地向大家推薦《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老作家徐遲同志深入科研單位寫出的這篇激動人心的報告文學,熱情謳歌了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峰中的頑強意志和苦戰精神,展示了陳景潤對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的卓越貢獻。
  • 中國數學王子陳景潤,盡一生證明了1+2,那他兒子的數學怎麼樣?
    陳景潤從小就非常痴迷於讀書,同時,也開始展現他的數學天賦。在小學時,陳景潤便學會了初高中的數學知識。在初中時,根據陳景潤當時所讀英華中學圖書館的借閱記錄,陳景潤在中學時讀得最多的書是自然科學類,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數理化,但他讀的卻是諸如《微積分》《高等代數引論》等這類高深的書。這是何等的天賦?
  • 陳景潤:「數學怪才」為何會家喻戶曉?他的孩子如今在做什麼?
    陳景潤是「數學怪才」,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最負盛名的科學家,是科技界的代表性人物。他1977年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8年被定為一級研究員。2018年12月18日,陳景潤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評為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2019年9月,入選「最美奮鬥者」個人名單。
  • 陳景潤:「數學怪才」為何會家喻戶曉?他的孩子如今在做什麼?
    陳景潤是「數學怪才」,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最負盛名的科學家,是科技界的代表性人物。他1977年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8年被定為一級研究員。2018年12月18日,陳景潤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評為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 小學生講述陳景潤的故事
    本報長沙訊 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遲及其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曾感動和激勵了億萬中國人。3月31日上午,紀念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40周年及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活動在長沙湖南省音樂廳舉行。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對於國人來說,陳景潤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在那個國家尚處於建設之中的艱苦年代,陳景潤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對著煤油燈靠紙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幾乎激勵著每一位學子的科學探索夢想。那麼窮其一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除了「1+2」成果之外,還有其它數學成果嗎?
  • 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理髮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髮。
  • 由故事啟發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陳景潤兒子也學數學,昨天回廈大被問:你爸輔導過你數學嗎?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但口才不佳的他無法勝任工作,因此被「退」回老家福州,靠擺地攤生活,這時他遇到了廈大校長王亞南,王亞南和時任廈大數學系系主任的方德植商量後,讓陳景潤回數學系當助理兼資料室資料員。這期間,陳景潤的老師廈大數學系李文清向他推薦了華羅庚寫的一本書,陳景潤將這本書讀了近30遍,並寫出一篇論文。李文清把這篇論文推薦給時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的華羅庚,這引起了華的興趣。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唯一的兒子如今怎樣?
    然而,數學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很多孩子從小就以成為數學家為自己的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作為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實際上,關於陳景潤其人的描述可以說是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看待陳景潤的一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
  • 王元院士:陳景潤是如何做數學的
    「今天,陳景潤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第一條就是他對數學的熱愛和追求、一心一意做數學的精神,如果不熱愛數學而又要做數學,對國家和個人來講都不好;第二條是他不愛名利,我與他同事幾十年,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我的級別都比他高一個檔次,我是副研究員,他是助理研究員,應該說,他做得並不比我差,他也絕對不會認為他的深度不如我,但他對這件事完全不在意。
  • 吳苾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陳景潤
    幾天後,她與攝影記者鍾巨治一起到中科院,準備採訪陳景潤。 聽說是來採訪陳景潤,有人說:「他可是個怪人,除了搞數學,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關心,而且是有名的『白專典型』,雖然他在科研上成就很突出,將哥德巴赫猜想推進到『1+2』的水平,但是他這個人政治上不可靠,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武主任在報告中也只是不提名地提到了他。」
  • 新中國檔案: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接著,他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學研究所。1952年7月,數學所成立,他擔任所長。他潛心為新中國培養數學人才,王元、陸啟鏗、龔升、陳景潤、萬哲先等在他的培養下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回國後短短的幾年中,他在數學領域裡的研究碩果纍纍。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可是陳景潤先生不一樣啊!他從小學開始就幾乎融會貫通大部分初高中數學知識,所以在初中的時候便開始專研大學的課本。在1949年,陳景潤先生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學系,此後在1953年畢業後來到北京,成為了北京第四中學的老師。但陳景潤先生當時性格非常內向,說得好聽點是性格靦腆,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非常木訥,有時候站在講臺想問題想很久,甚至連課都沒有辦法好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