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原標題: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白瀛)1978年,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一時,讓很多人認識了「科學怪人」數學家陳景潤;36年後,一部同名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搬上了舞臺。
-
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
-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一生刻苦鑽研數學的陳景潤,年輕時與妻子有著一段美妙的邂逅。1978年的秋天,因赴美講學前查體療養住進解放軍309醫院的陳景潤遇上了醫生由昆,開啟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戀情。陳景潤對這名年輕的軍醫一見鍾情,為了能接觸到由昆,陳景潤想出了和她一起學英語的策略。
-
數學手抄報:陳景潤的小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理髮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髮。
-
由故事啟發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個小時」,陳景潤的成長故事給孩子的啟示
少年時代的他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 2020年5月22日是陳景潤誕辰87周年的日子, 我們邀請三位來自校園的「童書閱讀推廣人」薦讀《少年陳景潤》一書,重溫先生往昔崢嶸歲月,帶孩子們一同找尋青春夢想的力量。
-
一份特殊新春禮:新四軍老戰士給小學生講故事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春節到來前夕,上海新四軍「沙家浜」部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劉石安,應長寧區華陽街道建寧居委地區部分小學生家長的要求,給當地部分二年級小學生講述解放時解放軍「瓷器店裡打老鼠」的故事,小學生們高興地翹起大拇指說:「解放軍真神,解放軍真勇敢!」
-
今日緬懷「數學巨人」陳景潤:他的成就僅僅源於一個故事!
1957年9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重視,陳景潤調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之後轉入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工作。多年來,陳景潤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時候也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之間,僅僅是一場演講的距離
確實,被「哥德巴赫猜想」的種子從小就種在心裡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就從來不會有這樣「不知道」的回答,因為在他的人生中有非常明確的目標,甚至在他少年時候,就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至於當他父親拿著好不容易求來的介紹信,讓他去格致中學讀書時,他卻自己闖進藏書豐富的英華中學校長的辦公室。
-
由昆:廈大成就了陳景潤
早報訊(記者顏劍虹)在陳景潤銅像落成儀式結束後,陳景潤的夫人由昆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是廈大成就了陳景潤,陳景潤也是屬於廈大的。 由昆說,今年正好是陳景潤去世十周年,廈大為他塑造了銅像,這讓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現在她的眼前,銅像勾起了她對先生的無限思念,同時也是對先生生前取得成果的再一次肯定。
-
一份陳景潤的科研計劃表
■70年光輝歷程70年難忘記憶·檔案故事他回頭一看,這不是在大學裡被同學們稱作「愛因斯坦」的陳景潤嗎?怎麼在街邊擺起了圖書攤?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培養一個有著數學潛質的卓越人才更不容易!惜才愛才的王亞南決定請陳景潤回廈門大學,並安排他在數學系資料室工作。回到廈大,陳景潤如獲新生,如魚得水。時任數學系函數教研室主任李文清建議陳景潤研究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
-
「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為青少年講述鍾南山、袁隆平等
「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第二輯書封。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8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由黨建讀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用時代先鋒鑄造國魂,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顆紐扣——『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叢書(第二輯)讀者見面會」日前在上海舉行。
-
《愛電影》為您講述《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
《愛電影》為您講述《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 時間:2009.09.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分享到:
-
「奇人」陳景潤去世23年:妻子說他死了,留下兩個遺憾
陳景潤的大哥已經開始讀書了。生下陳景潤後,陳母又生下一兒一女,讓本已捉襟見肘的家庭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實在無法負擔陳景潤的學費。好在陳景潤的大哥對兄弟姐妹們都很友善。看到弟弟求學心切,大哥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向弟弟匯報自己所學的知識。就這樣,直到陳景潤十歲時,陳家的狀況才稍有好轉。陳爸爸,陳媽媽咬牙付出雙倍的勞動,送陳景潤上學。
-
我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醫生,其獨子現狀如何?
1933年五月陳景潤在福建省福州市出生,1996年過世終年63歲。陳景潤從小家境就比較貧寒,父母除了養育哥哥讀書成長還要養兩個孩子,家庭實在是沒有能力承擔兩個孩子的讀書費用。但陳景潤很好學,家庭暫時沒有能力讓他上學的時候,他就讓在讀書的哥哥給自己講述學校課堂上的知識。
-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舉辦「我心中的科學家」——小學生科學家故事...
為更好地弘揚科學家精神,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豐富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聯合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瀋陽市科學技術局及瀋陽市科學技術協會於「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期間開展「我心中的科學家」——小學生科學家故事演講大賽。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陳景潤不僅是一位數學領域的天才,更是我們在數學領域的一面旗幟,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
-
陳景潤: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記者董瑞豐)蝸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陳景潤,借著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8年,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陳景潤的先進事跡和奮鬥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青年發憤圖強,勇攀科學高峰。
-
陳景潤在大連
提起這句話,人們都會想起陳景潤。1956年,陳景潤經過千辛萬苦完成了論文《他利問題》改進了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的結果,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了北京的中央科學院數學所。未承想,1958年8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的文章,號召「拔掉教育戰線上的白旗」,批判「數學不能聯繫實際」。華羅庚和另一位數學家吳文俊被當作數學所的「大白旗」,受到批判,陳景潤是華羅庚的門生,自然成了成了數學所中「最頑固的小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