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怪人的數學天才陳景潤,究竟為何能成功?

2020-12-03 沉浮小記

1933年5月22日,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兩層高的木板房裡,呱呱墜地了一個數學天才。他就是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

獨愛數學

他從小就只對算數感興趣,常常刻意避開人群,獨自到無人處思考和演算,數學成績一直遙遙領先。

高考來臨時,陳景潤恨不得將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學習。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理系。

大學期間,他也只想把全部課餘時間都用在書本上,除了必不可少的吃飯和睡覺時間,他的活動幾乎只限於在宿舍、食堂、教室和閱覽室四個地方。

廈門大學特別注重解析幾何、高等代數和數學分析等基礎課的教學。陳景潤在中學階段就已經閱讀過這類書籍,僅兩年時間,他便已修完全部基礎課程,掌握了豐富的高等數學知識。

只要有獲取知識的機會,陳景潤都不會放棄,包括後來在研究所時,他喜歡一個人思考,研讀一本本專著,翻閱一堆堆雜誌,如饑似渴、如醉如痴地汲取那些文字和符號中的知識與信息,推敲數學公式與數學定理。

性格孤僻,不善交流

陳景潤從小性格孤僻,不善交流,和同學們的關係也不算好,但他從來都不得罪別人。見人三分禮,遇事讓三分,卻有時因為運用得很不得體而弄巧成拙。20歲左右就已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了。

在北京教學時,陳景潤用帶有福建口音的普通話給學生們上第一堂課。剛講幾句,他便開始冒冷汗。緊張的他只顧一個勁地講。從頭至尾都沒有勇氣正視學生們的眼睛,結果學生們都沒聽懂。

後來,他檢查出肺結核,治療了一年多也不見好轉,學校便安排別的老師代替他。學校婉轉地讓他回老家養病,身體好了再給他安排工作。

還有次參加全國數學論文宣讀大會,30多位數學家和數學工作者來聽他的論文報告。剛在臺上站定,他便開始緊張起來,那感覺和在中學講臺上是一樣的。

剛開了個頭,嘴唇便不爭氣地顫抖。還好李文清教授救場,解釋陳景潤不擅長口述,幫助他作完了論文報告,大家對研究成果給予了肯定。

他對這些前輩非常尊敬,不管是否曾教導過自己,他一律奉為自己的導師。凡是比自己年長的學者,他都以先生相稱;對年齡相仿的同事,他也總是客客氣氣,以禮相待。

不過,由於他不善交際,迂腐的做法往往超出人們的耐性,時間一長,大家都接受不了他過於客氣的做法。

困頓生活

肺結核回家養病時,他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結核病也還需要治療。此時家裡還有三個弟弟妹妹要上學,經濟上,父親對他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時,他深刻感受到了金錢的重要性,錢對他意味著生命,意味著未來,他得想辦法去賺錢,但他從小讀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口不會講,該如何賺錢?

想來想去,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擺個小兒書攤,也許能夠勉強餬口。他說做就做,立即動手在臨街的木板房前,放了一張小桌子,擺上百十本小兒書。

此舉招來一些小朋友,一天下來,他可以賺到幾角錢,勉強能維持生計。

克勤克儉的生活習慣

在北京教書時,即使正在住院治療核,生活上他依舊省吃儉用,儘量多省出錢來用於研究數學。他吃最便宜的菜,穿最便宜的衣服。

寒冬臘月也捨不得買衣服,在兩件單衣之間塞上一些棉花,再把兩件衣服縫在一起,便成了一件「棉襖」。

一年四季,他總是穿著一雙舊膠鞋,冬天也只是往裡面塞點棉花;天轉暖了,再把棉花掏出來。他節儉得連牙膏、牙刷也不買,只用水漱口。

擺地攤期間,他更是省吃儉用到了對自己苛刻的程度。和父親一樣,除了不得不支出的最低費用以外,他捨不得往別處花一分錢。這種為環境所逼的習慣從此陪伴了他的一生。

人生際遇

陳景潤在研究華羅庚等一些名家的著作之後,發表了一篇關於「他利」的論文。華羅庚看了論文,不禁發出了「前途無量」的感嘆,對於他的研究成果夜給予了充分肯定。

那時候,華羅庚正在北京大力培養人才,不久,便推薦他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他是幸運的,遇到華羅庚這樣的伯樂,給他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陳老也不負所望,如一顆「銅豌豆」爆裂之時,振聾發聵。

主要成就

陳景潤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這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位居世界領先地位。

1979年他又發表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把最小素數由原來的80推進到了16。對數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總結

陳景潤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理念。他身上充滿不怕困難、勇攀世界高峰的可貴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唯一的兒子如今怎樣?
    這些人對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有非常深入且獨到的見解,因此,他們能在文學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等諸多領域各領風騷。然而,數學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很多孩子從小就以成為數學家為自己的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作為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 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
  •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原標題: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白瀛)1978年,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一時,讓很多人認識了「科學怪人」數學家陳景潤;36年後,一部同名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搬上了舞臺。
  • 曾經反感數學,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唯一的兒子陳由偉現狀如何?
    導語:有句話說得好:「對於數學家來說,數學就是一切,他們暢遊在數學的海洋裡,不亦樂乎。」我國有名的數學家除了華羅庚,還有一位,名字叫做陳景潤,陳景潤被大家譽為「中國數學天才」。中國數學天才的一生陳景潤生於1933年5月22日,福建一家家境不錯的家庭中。陳景潤小時候很喜歡讀書,通過讀書,他的理解能力很好,而且他酷愛閱讀邏輯思維方面的書籍。長大後,陳景潤學習努力天資聰慧,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可是陳景潤先生不一樣啊!他從小學開始就幾乎融會貫通大部分初高中數學知識,所以在初中的時候便開始專研大學的課本。在1949年,陳景潤先生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學系,此後在1953年畢業後來到北京,成為了北京第四中學的老師。但陳景潤先生當時性格非常內向,說得好聽點是性格靦腆,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非常木訥,有時候站在講臺想問題想很久,甚至連課都沒有辦法好好上。
  •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他是世界著名數學家,他被稱為「科學怪人」,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        一生刻苦鑽研數學的陳景潤,年輕時與妻子有著一段美妙的邂逅。1978年的秋天,因赴美講學前查體療養住進解放軍309醫院的陳景潤遇上了醫生由昆,開啟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戀情。
  • 數學天才陳景潤,只懂數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險被埋沒
    對於很多人來說,來北京、還來做教師是一份很難得到的好差事,然而對於陳景潤來說卻備受煎熬。由於他表達能力有限,而且又操著一口濃鬱的福州方言,很多學生一方面聽不懂他說的話,另一方面總是等著他說完簡短的一句話,所以到頭來學生們越來越不服管教,開始胡作非為。他無疑是個天才,但他只懂數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也因此,他無力於人際交流,自然也處理不好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醫生,生一獨子,現狀如何?
    在現代史中有一位被稱之為是數學天才的人物,名字叫做陳景潤。對專業的研究程度越高,可能在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反而會越來越少,這也就導致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才結婚。陳景潤娶29歲漂亮醫生後生一獨子,現狀又如何呢?陳景潤先生之所以被稱為是天才數學家,最早還得追隨到當初陳景潤參加的1+2的證明,使得自己對於數學的研究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往前推進到一個新局面。然而這也是陳景潤先生在數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開門磚,也正是這樣一個舞臺,使得陳景潤在中國數學界,乃至於世界數學界中聞名程度也來也越來越高。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醫生,生一獨子,現狀如何?
    然而在現代社會,作為基礎科學的數學對於科學的發展尤為重要。在現代史中有一位被稱之為是數學天才的人物,名字叫做陳景潤。 對專業的研究程度越高,可能在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反而會越來越少,這也就導致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才結婚。陳景潤娶29歲漂亮醫生後生一獨子,現狀又如何呢?
  • 47歲的數學天才陳景潤,迎娶29歲女軍醫,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陳景潤從小天資聰慧,對數學有著極強的興趣,在牙牙學語時,他就喜歡數石子,數莊稼,進入學校以後,正式的接觸了數學這個科目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這個科目。  無論何時,數學都是讓大多數人為之頭痛的科目。看著那些數字、公式,簡直是地獄。但是對陳景潤來說,數學卻是他最愛的科目,平時就鑽研數學,在班上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卓越的計算能力更是讓人為之稱讚。
  • 我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醫生,其獨子現狀如何?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天才只是一個頭銜,這類人在背後的辛勤付出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凡事都是靠勤奮加努力再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數學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學科,其中複雜的算法和巧妙的解題思路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
  • 陳景潤:「數學怪才」為何會家喻戶曉?他的孩子如今在做什麼?
    2還是在高中讀書時,陳景潤就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當年,他從三一中學畢業後到英華書院去念高中。那裡有個數學老師,曾經是國立清華大學的航空系主任,名叫沈元。沈老師知識淵博,又誨人不倦。他在數學課上,給同學們講了許多有趣的數學知識。不愛數學的同學都能被他吸引住,愛數學的陳景潤就更不用說了。
  • 陳景潤:「數學怪才」為何會家喻戶曉?他的孩子如今在做什麼?
    不愛數學的同學都能被他吸引住,愛數學的陳景潤就更不用說了。他告訴同學們,數學分兩大部分: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純數學處理數的關係與空間形式。在處理數的關係這部分裡,討論整數性質的一個重要分支,名叫「數論」。有一次,沈老師給這些高中生講了數論之中一道著名的難題。他說,俄羅斯的彼得大帝建設彼得堡時,聘請了一批歐洲的大科學家。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嬌妻,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1977年,天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住院,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禍得福收穫一段難忘的戀愛。陳景潤當時已經四十七歲,但由於早年忙於工作,所以耽誤了婚姻大事。在住院期間,陳景潤認識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女護士,兩人當時有著十八歲的年齡差,陳景潤儘管內心激動,但是也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愛戀。
  • 陳景潤,證明了「1+2」的數學理論猜想,其後代過得如何?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童第周數學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即使它如此必不可缺,仍褒貶不一。有的人因它的深奧而排斥它,有的人因它的神秘而喜愛它,也有人把它看作生命唯一信仰,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就是這樣的人。
  •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附視頻)
    「歸網」,一個跨國交友小圈子如你有意加入,請加小編微信:sunnylife2585本文綜合編輯整理自網絡▼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兒子過得如何?
    如果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也往往會走向成功。什麼是成功,也許有人會說是擁有金錢和地位,也有人說為國家奮鬥一生,奉獻自己的一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前半生將事業做到巔峰,後半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那也未必不是一個成功的人生。陳景潤便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人們眼中的天才,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福美滿。
  • 數學天才陳景潤63歲病逝後,他妻子、獨子的遭遇是怎樣的?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771,閱讀約4分鐘1978年1月,評論家徐遲發表了震驚全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一位數學天才一夜成名,家喻戶曉。這位數學奇才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將數百年來未解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向前推進了一步,在數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聖人"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於福州。
  • 數學天才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一生,演繹了什麼是「愛情讓人強大」
    數學天才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一生,演繹了什麼是「愛情讓人強大」講到數學,有很多人表示非常的頭疼,本以為在高中的時候數學已經非常難了,但是等到了大學接觸到高數之後,才明白原來之前的都是雞毛蒜皮,經常有人會吐槽說我要學習幹什麼
  • 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被撞傷頭部,誘發帕金森,63歲去世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是公認的天才,也是公認的「怪人」「痴人」,他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當年在一間6平方米小屋裡,用了6麻袋草稿紙,他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震驚了全世界,離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僅有一步之遙。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羅庚數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