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陳景潤,只懂數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險被埋沒

2020-10-03 甬說

陳景潤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盞忽明忽暗的油燈,兩扇毫無遮蔽的窗框,三平廢棄髒亂的廁所,耗掉了幾萬稿紙木板、晃過了幾個春秋冬夏。

終於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距摘取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遙。鄧曾評價他: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陳景潤先生在數學上的成就可謂是中國、甚至是世界上前後幾十年無法匹及的高度,他在數學上的努力和成就可以等同於人類在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不斷前進一般。

可就是這樣一位數學界的翹楚大家,在生活中幾乎不能自理,不會與人交談、不懂如何討生計,就連別人抱一抱自己的孩子,他都要別人打下欠條給他,因為不懂人情世故而險些被埋沒。

少年愛,一生致學

童年時期的陳景潤便性格內向,從來不被小孩子喜歡的玩具、洗衣服吸引,甚至也不願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按現在說有些刻苦練鋼琴的孩子「沒有童年」,他更像是不喜歡童年、跨過了童年一般,有著超出同齡孩子的成熟和穩重。

就是這樣一個小朋友眼中的「怪胎」,卻有著不同於別人的一個愛好——讀書。和其他希望自己家孩子健康快樂的母親一樣,陳景潤母親有時也會把性格內向、不善言表的陳景潤推出家門,「逼」著他和院子裡的小朋友玩玩遊戲。

然而玩在捉迷藏的陳景潤卻總是手裡悄悄帶上一本書,躲在小朋友們想不到的地方,蜷著身子靜靜地看書。看著看著,別的小朋友找不到他便以為他躲回了家,而他也忘記了別人,自己默默地開始讀書。

陳景潤內向的甚至有些木訥,可是內向的孩子,心中往往都有著超出常人的善良和執著。而他的執著便體現在了他對學習、對數學的鑽研精神上。

上了初中後,陳景潤的刻苦引起了曾經在東北大學教書,後因日本人侵佔東北三省之後流亡到這裡的老師,老師常常把他叫來自己的身邊,給他講中華文明的歷史,激勵他好好學習。

高中時期的陳景潤見到了對自己一生影響最深遠的一位老師——沈先生。

沈老師給他講了哥德巴赫提出的「任何一個大於2 的偶數據可以被表示為來給你個素數的和的形式」的猜想。

並告訴他這是多少世紀、千百萬數學家想攀登上的數學頂峰,希望陳景潤可以代表中國在數學領域上拔下頂峰的一面大旗。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刻在陳景潤的心中,成為他今後學習的動力。

哥德巴赫

不懂世故,險被埋沒

1950年,陳景潤憑藉著「同等力學」的資格,還沒高中畢業就被破格保送到了廈門大學,學習數學系,後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書。對於很多人來說,來北京、還來做教師是一份很難得到的好差事,然而對於陳景潤來說卻備受煎熬。

由於他表達能力有限,而且又操著一口濃鬱的福州方言,很多學生一方面聽不懂他說的話,另一方面總是等著他說完簡短的一句話,所以到頭來學生們越來越不服管教,開始胡作非為。

他無疑是個天才,但他只懂數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也因此,他無力於人際交流,自然也處理不好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於是,在選擇和被選擇之間,他丟掉了教師的工作,黯然回到故鄉。

不善與人交流、又只有數學這一門長處的他想起了他從小一直去的那家書店,開始在自家門前,推著裝滿書籍的小兒書,擺出來一個布滿一分錢、兩分錢小兒書和幾本平常百姓根本看不懂的數學書。

就這樣,在小小的書攤的支持下,陳景潤勉強擁有了一絲機會維持自己的生計又可以在路燈的昏暗燈光下,鑽研數學難題。

登峰造極,成就斐然

廈門大學的王校長在得知陳景潤現在的境遇之後,不忍一個可以為中國數學領域貢獻出一定成績的才子就這樣被世俗埋沒,於是派人給陳浸潤家裡送去了信,邀請陳景潤可以回到廈門大學裡,從事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

為了更好的學習不同國家的數學知識,弄清數學題中的奧義,陳景潤在鞏固大學期間所學習到的英語之後,又攻讀了俄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多個國家的語言。

1956年,陳景潤第一次以自己的角度發表了《塔內問題》的學術性成果,被華羅庚驚喜地邀請到北京自己的數學討論會中做報告。

華羅庚

在親眼看到、聽到這個數學天才的報告之後,華羅庚驚喜不已,看到了中國數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後輩新銳,便不斷協調各個部門,終於在第二年爭取到陳景潤來北京自己身邊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在研究所的的這段時間裡,陳景潤始終沒有放棄奪下數學界最亮眼、最珍貴的這顆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中「1+1=2」的論證。

他害怕自己耽誤舍友的休息,便找到了後院中一處不足三平米大廢棄的破舊廁所,找來一個沒用的床板和一盞昏暗的小油燈讀書,北京的冬天風像是刀子一樣,颳得人的臉和手生疼,陳景潤冷了就把小油燈離自己近一點,只有窗框的窗戶被陳景潤糊上了多少層紙。

就這樣,1966年,陳景潤從幾麻袋的草稿紙中激動地站立起來,因為他攻下「1+2」的世紀難題,成為數學珠穆朗瑪峰上的新高度的中國創造者。

數學上的巨人,卻是生活上的「瘸子」

陳景潤從小刻苦鑽研數學,不善與人溝通也不善自理生活,平時發的工資他不知道為什麼要籤工資條;日常理髮的過程中,他會因為想起了一個解題步驟轉身就走;平日戴的眼鏡被膠帶不知道纏了幾圈;就連後來自己有了孩子別人想要抱一抱,他都要求別人打好欠條才能抱一下。

陳景潤不懂世故,甚至有些木訥,然而他卻有著自己的人情和堅持。在華羅庚老先生的葬禮上,他出於尊敬讓人把他從輪椅上拽起來,這一站就是四十分鐘,這份堅持是他做人和成功的源頭。

我們常聽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等道理,卻很少有人能把這份力氣長久地堅持下來。

馬雲的網購事業在開始並沒有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在他的堅持下,他挨家挨戶登門到訪希望籌集到阿里巴巴的資金,最終成就網購時代。

薇婭李佳琦的網絡直播帶貨事業在開始被人認為是無稽之談,在他們的堅持下,一日一日的積累經驗和人氣,最匯總成就網絡直播帶貨的典範。愛因斯坦在製作燈泡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千萬次的失敗,在他的堅持下,他不斷尋找新的材料嘗試,最終成就了擁有照明的世界。

在成功的道路上哪有那麼多理解和支持,只有不忘初心,把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目標不斷重複地放大和擦亮,才能不在世俗的混沌裡迷失自我。

陳景潤的成功是偶然的,更是必然的。偶然在於幾位恩師對他的引導,使得這塊金子沒有被埋沒,必然在於他的堅持和堅守,讓他在自己珠穆朗瑪峰的頂尖不懈攀登,成就奇蹟。

相關焦點

  • 數學天才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一生,演繹了什麼是「愛情讓人強大」
    數學天才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一生,演繹了什麼是「愛情讓人強大」講到數學,有很多人表示非常的頭疼,本以為在高中的時候數學已經非常難了,但是等到了大學接觸到高數之後,才明白原來之前的都是雞毛蒜皮,經常有人會吐槽說我要學習幹什麼
  • 被稱為怪人的數學天才陳景潤,究竟為何能成功?
    1933年5月22日,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兩層高的木板房裡,呱呱墜地了一個數學天才。他就是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獨愛數學他從小就只對算數感興趣,常常刻意避開人群,獨自到無人處思考和演算,數學成績一直遙遙領先。高考來臨時,陳景潤恨不得將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學習。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理系。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嬌妻,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1977年,天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住院,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禍得福收穫一段難忘的戀愛。陳景潤當時已經四十七歲,但由於早年忙於工作,所以耽誤了婚姻大事。在住院期間,陳景潤認識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女護士,兩人當時有著十八歲的年齡差,陳景潤儘管內心激動,但是也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愛戀。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可是陳景潤先生不一樣啊!他從小學開始就幾乎融會貫通大部分初高中數學知識,所以在初中的時候便開始專研大學的課本。在1949年,陳景潤先生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學系,此後在1953年畢業後來到北京,成為了北京第四中學的老師。但陳景潤先生當時性格非常內向,說得好聽點是性格靦腆,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非常木訥,有時候站在講臺想問題想很久,甚至連課都沒有辦法好好上。
  • 曾經反感數學,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唯一的兒子陳由偉現狀如何?
    導語:有句話說得好:「對於數學家來說,數學就是一切,他們暢遊在數學的海洋裡,不亦樂乎。」我國有名的數學家除了華羅庚,還有一位,名字叫做陳景潤,陳景潤被大家譽為「中國數學天才」。中國數學天才的一生陳景潤生於1933年5月22日,福建一家家境不錯的家庭中。陳景潤小時候很喜歡讀書,通過讀書,他的理解能力很好,而且他酷愛閱讀邏輯思維方面的書籍。長大後,陳景潤學習努力天資聰慧,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
  • 王元院士:陳景潤是如何做數學的
    1953年冬,數學研究所建立數論組時,華先生就決定以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數論組討論的中心課題,他的著眼點與哥德巴赫猜想和解析數論中幾乎所有的重要方法都有聯繫,他的下一步棋是讓數論組的年輕人學一些代數數論知識,將解析數論中的一些結果推廣到代數領域中去。至於哥德巴赫猜想本身,華先生沒有預料到會有人作出貢獻。」王元回憶道。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唯一的兒子如今怎樣?
    然而,數學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很多孩子從小就以成為數學家為自己的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作為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實際上,關於陳景潤其人的描述可以說是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看待陳景潤的一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醫生,生一獨子,現狀如何?
    在現代史中有一位被稱之為是數學天才的人物,名字叫做陳景潤。陳景潤娶29歲漂亮醫生後生一獨子,現狀又如何呢?陳景潤先生之所以被稱為是天才數學家,最早還得追隨到當初陳景潤參加的1+2的證明,使得自己對於數學的研究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往前推進到一個新局面。然而這也是陳景潤先生在數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開門磚,也正是這樣一個舞臺,使得陳景潤在中國數學界,乃至於世界數學界中聞名程度也來也越來越高。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醫生,生一獨子,現狀如何?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思想比較偏向實用性,所以相對於數學的研究,人們更偏向於農業發展和有利於生活實用性的一些研究成果。
  • 中國近代知名數學家華羅庚,教過數學天才陳景潤,竟只有初中文憑
    在高等數學領域有很多享譽全世界的數學大師,譬如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泰勒斯,來自德國的高斯,因物理成就而出名的牛頓,他們都是擅長數學的天才人物。那說到中國的數學大師,你會想起誰呢?想必十個人裡會有九個人提到相同的名字,沒錯,他就是華羅庚。
  • 數學奇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詮釋了「愛情讓人強大」這句話
    數學奇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詮釋了「愛情讓人強大」這句話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在他專屬的領域中越走越遠,致使最後他們忘記了出來的路,但是這條路中的風景也讓他們沉醉在其中,對於生死更是看的淡然,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事業廢寢忘食,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事業不辭辛苦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兒子過得如何?
    陳景潤便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人們眼中的天才,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福美滿。對數學有很大的激情陳景潤,出生於1933年,福建閩侯。他的家庭也並不富裕,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家庭困苦只能供得起大哥一個人上學。幼年時的陳景潤,每每都會纏著大哥給他講在學校學到的知識。
  • 要嫁就嫁知識分子:數學大師陳景潤證明「1+2」的故事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不喜歡學數學,認為它枯燥乏味,整天與一堆生硬的數字打交道。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不見起色,家長也無可奈何。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偶像,曾改變過一個時代青年的人生方向,我相信數學大師陳景潤一定可以給予現代孩子學習數學的動力。
  • 我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醫生,其獨子現狀如何?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天才只是一個頭銜,這類人在背後的辛勤付出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凡事都是靠勤奮加努力再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數學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學科,其中複雜的算法和巧妙的解題思路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
  • 數學天才陳景潤63歲病逝後,他妻子、獨子的遭遇是怎樣的?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771,閱讀約4分鐘1978年1月,評論家徐遲發表了震驚全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一位數學天才一夜成名,家喻戶曉。這位數學奇才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將數百年來未解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向前推進了一步,在數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聖人"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於福州。
  •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附視頻)
    「歸網」,一個跨國交友小圈子如你有意加入,請加小編微信:sunnylife2585本文綜合編輯整理自網絡▼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
  • 中國數學王子陳景潤,盡一生證明了1+2,那他兒子的數學怎麼樣?
    說到中國有哪些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人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應該是「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那麼,第二個想到的大概率是中國的「數學王子」-陳景潤吧。似乎從小學時候開始,學生們就常常喜歡在嘴邊提起這個證明1+2的數學天才,這幾乎是被每一個80後90後所熟知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人關係不淺。
  • 老來得子的中國「數學怪才」陳景潤,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廈門大學校長得知後,不忍如此的數學天才被浪費,就安排他到圖書館工作,他才得以才能繼續研究。之後在他人的鼓勵下,陳景潤給當時的知名數學教授—華羅庚寄去自己的論文,華羅庚教授當即意識到此人的才華,1957年10月他親自點名把陳景潤調到中國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 47歲的數學天才陳景潤,迎娶29歲女軍醫,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陳景潤從小天資聰慧,對數學有著極強的興趣,在牙牙學語時,他就喜歡數石子,數莊稼,進入學校以後,正式的接觸了數學這個科目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這個科目。  無論何時,數學都是讓大多數人為之頭痛的科目。看著那些數字、公式,簡直是地獄。但是對陳景潤來說,數學卻是他最愛的科目,平時就鑽研數學,在班上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卓越的計算能力更是讓人為之稱讚。
  • 陳景潤,證明了「1+2」的數學理論猜想,其後代過得如何?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童第周數學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即使它如此必不可缺,仍褒貶不一。有的人因它的深奧而排斥它,有的人因它的神秘而喜愛它,也有人把它看作生命唯一信仰,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