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結構。美術老師一再強調。
於是,同學們跑到書店買回一堆結構書,背結構背的不亦樂乎。有的同學用背英語單詞那套辦法,書不離手,走到哪帶到那,以便能時不時拿出來背。有的同學每天對著結構書臨摹,臨的很仔細,生怕錯過一根線的小小彎曲。有的同學對結構書死磕,從第一頁開始,一頁一頁的背,恨不得把整本書吞了。你還別說,成果是有的,這些同學對人體有幾條排骨幾塊肌肉了如指掌,對骨頭的每一處高低凹凸,對肌肉的每塊大小能一絲不差地畫出來。

。。。。。。
實在沒有必要!
你這樣背結構是錯的,耗時耗力,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別忘了你是藝術生,不是醫科生。學藝術不同於學科學,學藝術靠感覺,靠悟性,靠實踐,靠主觀能動,靠靈氣。
那麼,怎樣做才是對的?

理解。對人體結構理解就可以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骨頭和肌肉對外部造型的影響,而對外部造型影響大的主要部分才是我們要了解的,只要抓住主要部分就行了。說得簡單一些,你把人體分解成幾個大塊,頭,脖子,胸,骨盤,四肢等,並把他們理解成幾何體。運用到寫生中,稍加強調一下即可。
舉個慄子,頭部是個立方體。把它一分為二,則頭顱的後部極簡單,如同球體的一半,前半部簡化成一個長方體。頭部造型主要是在這前半部上。將這個長方體切去四分之一,上面的四分之三就是面頰的上部,下面的四分之一就是下頜骨。再將面頰部分的上端左右各切除一些,下端切成半圓形,中間挖兩個洞,就成了面頰部分的造型。再將下頜部分切成一個半圓馬蹄,同上面臉頰部分連一起,加上後腦的半球體,就構成了頭部基本造型。再具體點,額頭、眼眶、眉弓、顴骨、頜骨就是頭部造型的關鍵。


頭部肌肉,對頭部的造型起主要作用的,也就是那麼幾塊,如咬肌、口輪匝肌、顴肌、頰肌、眉肌。對頭部的骨骼和肌肉有了一般性的了解後抓住上面所述對造型影響大的骨骼和肌肉,將它們搞清楚並牢記住,再加上眼球和鼻子軟骨的結構,這樣就基本上能把握住頭部的造型特徵了。

用這樣的辦法去理解人體的其他部分結構,一切都變得明朗而簡單化。你還去數牙齒背那些花花腸子幹什麼?!

點讚是一種鼓勵,關注才使大家一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