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把南山指 秋分見壽星

2021-01-13 正北方網

金陵山色裡,

蟬急向秋分。

白露過後,秋分到來。秋天的腳步越來越重,秋意也漸濃。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秋分」屬於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在白露和寒露之間,一般在9月22日左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全世界各個地方的白天和晚上都差不多是各12小時。之後,北半球的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到了冬至那天,則黑夜最長,白天最短。冬至後,白天又逐漸增長,到了春分,又是晝夜各12小時。

被國際氣象學界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不僅能有規律地區分出晝夜的變化,更是數千年中國農業耕作的時令指導。節氣如此神奇,有賴於先人的智慧。早在《禮記》中便有了關於時令、節氣的記載,到了戰國末臻於完善,《淮南子》形成流傳至今的明晰的系統。

由於節氣的物候特徵明顯,古人詩文中經常出現與節氣相應的物候的描述。如:白居易《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將立春時萬物萌動的姿態盡顯筆下。歐陽修《踏莎行》「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則是春分報春,一派春花爛漫。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淫雨霏霏,斷煞愁腸。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夏日悠長,遠人難歸,無奈的思緒徜徉不斷。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仲秋寒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馬戴《送僧歸金山寺》「金陵山色裡,蟬急向秋分」,秋意濃鬱,萬物蕭瑟。戴叔倫《小雪》「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雪花紛飛,寒意撲面。

在八月十五正式被確立為中秋節之前,民間常常在秋分之夜祭月。秋分這天還要吃秋菜、送秋牛,包湯圓粘雀嘴,孩子們喜歡放風箏、豎雞蛋等等。

由於秋分的星象特點,對於老年人來說又多一層深意。秋分黎明,常可以見南極老人星。故趙蕃《老人星》中寫道:

大史佔南極,

秋分見壽星。

在拜耳恆星命名法中,老人星是南天船底座中的主星,α星,是這個星座中最亮的恆星,也是全天第二亮星。古人認為,秋分、春分時是否可以看到老人星,不僅與個人的福壽相關,還與廟堂安危有關。《史記·天官書》:「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張守節正義:「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為人主佔壽命延長之應。常以秋分之曙見於景(丙),春分之夕見於丁。見,國長命,故謂之壽昌,天下安寧;不見,人主憂也。」

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天上的老人星就是壽星,又被稱為南極仙翁。壽星據說是西王母的長子,他生得額禿頂廣、鬚髮盡白、面容紅潤,乘白鶴或者白鹿往來天地間。《西遊記》中,還有一段關於壽星的坐騎白鹿跑到凡間興風作浪的故事。《封神演義》裡,壽星又成了元始天尊的大徒弟。也有傳說認為,壽命達八百年的彭祖就是壽星來人世間體驗生活的化身。年畫上,壽星總是拄著拐杖,畫面上一定有仙桃、蝙蝠、胖娃娃圍繞,富有多福多壽的寓意。

東漢明帝時,第一次在祭拜南極老人星時,設宴款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並贈送老人們酒肉、糧食和手杖。明帝贈送的手杖的杖頭雕刻著鳩鳥頭,被稱為鳩杖,也稱為王杖。從漢初便有官府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頒發鳩杖的規定。老人一旦持有了鳩杖,便有一些特權和優待,如可以自由出入官府;外出旅行時食宿應該獲得官府照應;任何人欺負持鳩杖的老者則會受到嚴懲。出土的文獻中記載,毆打持杖老人的人被官府斬首棄市。漢成帝時,老年無子女者可以免稅賣酒,有自願照料孤寡老人的人也可以獲得同等待遇。

從這些資料中可知,無論老人、壽星、老人星在古代都深受重視,是吉瑞祥和、天下太平的象徵。將秋分、老人星、富貴美好等等在詩文中集中表達的是宋代長壽詞人牟巘的《水調歌頭》:

叔父茅封貴,

先帝棣華親。

平生為善最樂,

夙德宛天人。

玉葉金枝方茂,

瑤沼丹壺如畫,

光景鎮長新。

五福一日壽,

萬象總皆春。

正秋分,

記初度,

紱纏麟。

傳宣來自絳闕,

瑞採蔚輪囷。

樂有鈞天九奏,

尊有仙家九醞,

翠釜紫駝珍。

笑把南山指,

還以祝嚴宸。

[責任編輯:何娟]

相關焦點

  • 今日秋分關於秋分的詩句 形容秋分的優美詩詞秋天美景的句子
    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公眾要注意添秋衣,以防著涼感冒。  據了解,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180度時為「秋分」節氣開始。「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點。  「秋分」時,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
  • 壽星是哪顆星?我國多數地區都很難看到,但它一出現就是吉星高照
    「壽星」指天上的哪顆星?並且也提到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鹹陽建造壽星祠以供奉,而成書於唐代的《通典》則稱周代就已經開始祭祀壽星了,之後幾乎各個朝代都有祭祀壽星的活動,如唐代是建老人壇祭老人星,宋朝是秋分日祭祀壽星,明初則改為在皇帝誕辰日祭壽星。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南山」,到底指哪座山?
    比喻所祝福之人福氣像東海一樣浩大,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那麼這其中的「南山」,到底是哪座山?「壽比南山」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其實「南山」指的是西安城南的終南山,也稱「周南山」、「太乙山」。
  • 山東煙臺南山,世界最大錫青銅坐佛,是「悠然見南山」中那座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我國歷史上山水田園詩中最有名的兩篇文章,由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的,詩中可能描繪了他嚮往的田園生活,也就是他隱居的地方的真實畫面, 至今為止人們一直推測詩中的「南山」是指哪座山,很多人認為這不是指特定的山,而是詩人有感覺地指峰, 另外,這座南山是陶淵明晚年的隱居地,他的家鄉江西省九江南部的山
  • 明代的壽星崇拜及相關民俗——用文物解讀《西遊記》系列
    在實物遺存中也可以印證這種組合現象,如山西博物院收藏有一組朔州市出土的琺華塑壽星與八仙人物像,其中壽星像的兩側分別刻畫有白鶴與黃鹿(圖1);又如江蘇省蘇州博物館藏有一組明代王錫爵墓出土的銀鎏金壽星像(圖2),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明代白玉雕壽星像(圖3)等。
  • 秋分習俗雜談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3首秋分古詩詞裡的思念,細膩真摯的中國味
    以前的中秋節那時還叫「祭月節」就在秋分這一天,因為秋分剛好是秋天的一半。可見秋分在中國人心目當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今天就來品讀3首秋分的古詩詞,找尋一下細膩真摯的中國味。已經秋分了,我還客居他鄉,像那竹子上的露水,在夕陽下發出微弱的光亮。編者:秋冬季節,客居的人都分外地想念故鄉,看著遠歸的大雁,不自覺地想,我何時也能像大雁一般自由呢?
  • 道教小知識:男壽星南極仙翁,女壽星麻姑
    因而古人在福星、祿星之外又杜撰出了一個壽星。壽星也是天上星宿,它的亮度極高,是古人能夠看見的第二亮的恆星,其亮度僅次於天狼星。這顆恆星處於南極上方,於是古人將其稱為「南極老人星」。這顆星不僅主壽,而且與國家和帝王有關,秋分之曙見於景,春分之夕見於丁。能看得到,國家昌盛,天下安寧。若是看不見,不是改朝換代就是國主壽命將近。
  • 說「秋分」
    秋分,指秋季正中間的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80度。《堯典》記:「宵中者,秋分夜之刻,於夏冬為適中也,晝夜各五十刻」,「秋分,陰之中也,夷平也,暑退而人氣平也。」又據《春秋繁露·陰陽出入》稱:「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些古文的主要意思旨在說明:秋分當天晝夜平分,時間平等同春分日一樣。
  • 今日「秋分」
    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 他是真正的壽星!
    壽星一般指的是南極老人星,嘉祐八年(1063)冬天,又有一個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老道士出現在京師街頭上。這老頭長得身矮頭長,腦門高聳,像生了一個大瘤。白髮飄髯,手執一根彎彎曲曲的拐杖,儼然有仙翁之態。有好事者,偷偷畫下了他的古怪體貌。
  • 秋分詩詞:恰今日,平分秋色
    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今天是2020年9月22日,庚子年八月初六,秋分。今天,不但平分了晝夜,還平分了秋色。從立秋到霜降,秋分不偏不倚,處於秋季節氣90天的正當中。從今天開始,秋漸深、夜漸長。那麼,小編就帶大家在詩詞中,領略一個秋意十足的秋分。
  • 南山植物園開科普夜間活動 探秘見血封喉樹
    白天的南山植物園鬱鬱蔥蔥、百花爭豔,而到了晚上卻是蛙鳴蟬吟、螢光撲朔。20日晚,在科技活動周之際,南山植物園特地推出了南山植物園科技之夜活動,30組親子家庭在這裡探秘夜間的的動植物,製作標本,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南山之夜。
  • 晝夜等長,今日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 【二十四節氣】秋分
    庚子年,秋分。如今的秋分已經不僅是24節氣之一,更是作為農民豐收節而被慶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其實,關於秋分,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寒暑平,晝夜均」,由於農曆中秋季的開始於「立秋」,結束於「霜降」,共計90日,而秋分恰好平分秋季。而「晝夜均」則是因為,秋分時節,太陽運行到黃經180°,也就是赤道,此時北半球晝夜平均,自此以來,夜長晝短。
  • 2020秋分是幾月幾日具體幾點幾分 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22日21時31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這也是我國古代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秋分的分取均分、平分之意:既指平分秋季,又指均分晝夜。但專門從事曆書天文學研究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介紹,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並非準確平分。
  • 2020年的秋分是幾月幾日?秋分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秋分是24個節氣之一。時間是2020年秋分是9月22日的21點30分,農曆八月初六。秋分是什麼意思?一般公眾很難理解太陽在北、南、交叉區運動的時間、速度和方向的天文理論。現在,讓我們簡單聊聊。秋分:也指秋分。因為秋天有兩個結論:一是季節性氣候理論,即7月至9月是秋天。
  • 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五嶽獨秀是指五嶽哪座山?
    自古中國人向長輩祝壽喜歡愛說「壽比南山」,那麼壽比南山的南山具體指哪座山?最具有說服力,根據文獻記載,因有《詩經·終南》中有記載所指,也有說自古長安都以南,故稱南山,所以是秦嶺山脈的終南山。也因衡山位於古朝以南,宋徽宗在衡山留下「壽嶽」和「天下南嶽」題詞,還有因在祝融峰會的仙橋一側有「南山一境」的石刻,還有據清光緒版《南嶽志》記載,所以也有說是南嶽衡山!不管是指在哪裡,寓意都是祝福。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五嶽之——五嶽獨秀南嶽衡山。
  • 秋分將至,秋分為什麼叫秋分?秋分的意思是什麼?看完明白
    白露節氣之後是秋分節氣,所以秋分節氣是秋季的第四個到來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節氣的到來,天氣秋高氣爽,人們外出遊玩正當時。秋分為什麼叫秋分呢?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春分和秋分兩個分日,這也說明這兩個分日在天體運行圖中是一樣的。古人眼中的秋分是什麼樣的?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秋分的解釋是:「八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 秋分時節話鬥轉星移
    20200915_天幹地支八字五行.m4a17:08來自蘭墨丫丫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9月22日,農曆八月初六,今天的時節是秋分我國民間流傳這樣的諺語,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春天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東。在夏天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南,在秋季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西,冬天的晚上北鬥星的鬥柄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