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EM/AFM/AM等8篇丨近期能源儲存與轉化頂刊大盤點

2020-12-06 測試狗科研服務

1、AEM:醚類電解液下Sb2O3/rGO複合材料的儲鉀行為

暨南大學麥文杰研究員團隊日前通過溶劑熱反應製備了一種Sb2O3錨定的rGO納米片(下稱Sb2O3/rGO),並報導了其良好的儲鉀性能,成果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當Sb2O3/rGO複合材料用在高濃度醚類電解液中,表現出良好的儲鉀性能。循環穩定性測試顯示,在0.1 A/g的電流密度下,Sb2O3/rGO循環100圈後的比容量為309 mAh/g;長循環測試表明,0.5 A/g的電流密度下循環3300圈(測試111天)後,比容量未見明顯衰減,相比於其他金屬氧化物鉀離子電池負極有明顯改善;通過CV曲線分析其儲能機理,結果表明在醚類電解液中,其儲鉀機制傾向於表面主導的贗電容,1 mV/s掃速下的佔比為65 %。隨後該課題組採用DFT理論計算揭示儲鉀性能提升的本質,結果顯示,在醚類電解液中的離子遷移能壘較低,這對提升鉀離子電池的性能是有益的。

文獻信息:Jinliang Li, Ning Zhuang, Junpeng Xie, and et al. K-Ion Storage Enhancement in Sb2O3/Reduced Graphene Oxide Using Ether-Based Electrolyte, Adv. Energy Mater. 2019, 1903455, DOI: 10.1002/aenm.201903455.

2、AEM:FeSe2/N-C負極材料用於鉀離子電容器

湖南大學魯賓安教授團隊製備了一種氮摻雜碳包覆的FeSe2團簇(FeSe2/N-C),並報導了其在鉀離子半電池和鉀離子全電容的優異性能,該成果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基於0.5-3.0 V的電壓區間和雙三氟甲烷磺醯亞胺鉀基電解液的條件,FeSe2/N-C在0.1 A/g的電流密度下循環100圈後的比容量為295 mAh/g, 2 A/g的電流密度下循環2000圈後的倍率比容量為158 mAh/g。採用原位XRD和非原位TEM測試該負極材料在儲鉀過程中的相轉變,結果表明FeSe2在首次循環後轉變為Fe3Se4。在隨後的循環過程是基於Fe3Se4的儲鉀反應,能夠發生可逆的轉化反應。

文獻信息:Junmin Ge, Bin Wang, Jue Wang, and et al. Nature of FeSe2/N-C Anod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tassium Ion Hybrid Capacitor. Adv. Energy Mater. 2019, 1903277, DOI: 10.1002/aenm.201903277.

3、AEM:納米結構的主族元素材料用於CO2還原制甲酸

納米結構主族元素(Sn、Sb、Bi、In和Pb)材料在選擇性還原CO2製備甲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蘇州大學李彥光教授團隊近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綜述性文章,從電還原CO2的若干問題出發,包括還原產物的可視化監測的基礎等問題、還原的機理和路徑化學反應以及最終的性能對比,作者對Sn、Sb、Bi、In和Pb基納米材料在CO2電化學還原中的應用前景做了總結和展望,文中強調了材料設計對促進反應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的重要途徑。

文獻信息:Na Han, Pan Ding, Le He, and et al. Promises of Main Group Metal-Base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to Formate. Adv. Energy Mater. 2019, 1902338, DOI: 10.1002/aenm.201902338.

4、AFM:氧摻雜CoP用於高效水分解

開發一種用於水分解的雙功能催化劑對未來氫化學的發展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其中摻雜異原子來調節催化材料的電子結構是一種有效途徑。基於此,南京師範大學唐亞文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氧摻雜的磷化鈷催化劑(O-CoP)並測試其用於HER和OER的雙功能催化劑的性能,該研究發表於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理論研究表明,CoP中摻雜入一定比例的氧可以有效調節CoP的電子結構,不僅有助於熱力學穩定態的實現,而且改變了催化過程中產物的吸附自由能,以上理論分析結果應證了其具有良好催化活性。HER和OER催化性能測試表明,O-CoP在鹼性條件、1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分別是98 和310 mV。當組成一種全水解催化劑時,1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器件需要1.6 V的電壓。

文獻信息:Guangyao Zhou, Meng Li, Yanle Li, and et al. Regulat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oP Nanosheets by O Incorporation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chemical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dv. Funct. Mater. 2019, 1905252, DOI: 10.1002/adfm.201905252.

5、Nano Energy:Fe7Se8基納米材料的表面應力緩衝層的構築與儲納性能

在鈉離子電池中,負極材料常常因為鈉離子嵌入/脫出過程中產生的應力而粉化,從而影響其儲納性能。構建有效的應力緩解層尤為關鍵,基於此,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Huiying Yang教授團隊在Fe7Se8@C納米盒表面包覆了一層MoSe2納米片,用於高性能儲納負極(Fe7Se8@C@ MoSe2)材料。性能測試結果顯示,其在0.1 A/g的電流密度下具有473.3 mAh/g的高比容量,在5 A/g的電流密度下仍保持275.5 mAh/g優異倍率特性。1 A/g的電流密度下循環600圈後比容量保持率為87.1%。作者採用有限元分析模擬出MoSe2納米片包覆層有助於緩解Fe7Se8@C殼層在鈉離子嵌入/脫出時的體積變化。隨後作者採用製備的Fe7Se8@C@ MoSe2為負極、NVP/C為正極匹配了鈉離子全電池,性能依舊優越。

文獻信息:Song Chen, Shaozhuan Huang, Yuan-Fang Zhang, and et al. Constructing Stress-Release Layer>7Se8-Based Composite for Highly Stable Sodium-Storage. Nano Energy, DOI: 10.1016/j.nanoen.2019.104389.

6、AM:VN-TiN異質結用於鋰硫全電池

鋰硫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因此被看成是下一代儲能器件的最佳選擇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反應動力學特性不佳、以及鋰枝晶的產生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餘雁教授與同濟大學羅巍教授開展聯合研究,利用靜電紡絲法製備了VN-TiN@CNFs異質結。當用於硫載體時,VN-TiN@CNFs有助於和硫之間形成良好的物理吸附、化學鍵合,並可促進多硫化鋰的催化轉化;在充當鋰金屬載體時,VN-TiN@CNFs為鋰金屬均勻沉積提供了活性位點。基於VN-TiN@CNFs的全電池(S/TiN-VN@CNFs || Li/TiN-VN@CNFs)性能測試表明,在0.2 C倍率下循環100圈後的比容量為1110 mAh/g,並可在2 C的高倍率下循環600圈。當硫負載量高達5.6 mg/cm2時,0.1 C的倍率下全電池的體積比容量可達5.5 mAh/cm2。

文獻信息:Yu Yao, Haiyun Wang, Hai Yang, and et al. A Dual-Functional Conductive Framework Embedded with TiN-VN Heterostructures for Highly Effcient Polysulfde and Lithium Regulation toward Stable Li-S Full Batteries. Adv. Mater. 2019, 1905658, DOI: 10.1002/adma.201905658.

7、Nano Energy:拓撲氮化法製備MoO2-Mo2N二元納米帶用於Li-S電池

Li-S電池(LSBs)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優點,但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和無序的Li2S沉積導致循環過程中容量衰減嚴重,因此需要設計和優化從硫(S8)到硫化鋰(Li2S)的轉化路線,以提高Li-S電池的可逆性。

最近,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趙世璽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的曹國忠課題組在Nano Energy上發表文章,闡述了一種拓撲形態Mo基鋰硫電池正極材料(MoO2-Mo2N)的製備與性能。所製備的二元納米帶協同MoO2的極性和Mo2N的導電性,從而加速了從S8到LiPSs再到Li2S的反應過程。通過這種設計,塗在隔膜上的納米帶夾層也可以作為LiPSs穿梭的物理屏障。採用密度泛函理論,該作者闡明了MoO2和Mo2N對LiPSs的化學錨定作用,結果顯示,在MoO2和Mo2N表面,LiPSs中的末端硫原子傾向於與Mo原子結合,而LiPSs中Li原子的有利結合位點是兩個氧原子或兩個氮原子之間的橋位。通過計算,Li2S4在MoO2和Mo2N表面的結合能分別為-4.65 eV和-2.97 eV,說明MoO2對LiPSs具有更高的錨定能力。

文獻信息:In-Situ Topochemical Nitridation Derivative MoO2-Mo2N Binary Nanobelts as Multifunctional Interlayer for Fast kinetic Li Sulfur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19, DOI:10.1016/j.nanoen.2019.104356.

8、EES:高度可逆的鋅錳液流電池體系

Zn-Mn電池由於其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特性吸引了廣泛關注。但是,正極材料往往伴有一定的相變和較大體積變化,這給高性能Zn-Mn電池的發展帶來瓶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先鋒研究院在能源-環境材料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發表文章,通過在MnO2構建固液界面(使用醋酸錳,Mn(Ac)2),實現了Zn-Mn電池穩定、可逆的兩電子電化學反應。得益於醋酸根Ac的強絡合效應,Mn離子可直接在電極上沉積而形成MnO2,這與其他錳鹽(如硫酸錳或氯化錳)是不同的。並且「溶解-沉積」的反應機制有效緩解了電極材料的體積效應,有望提升循環穩定性。性能測試結果表明,鋅錳液流電池在40 mA/cm2下循環400圈後的效率依然高達99 %,且容量未見明顯衰減。相比於其他儲能體系,李教授提出的鋅錳液流電池體系有望因低成本等優勢在眾多儲能設備中佔據一席之地。

文獻信息:Congxin Xie, Tianyu Li, Congzhi Deng, and et al. A highly reversible Neutral Zinc/Manganese Battery for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DOI: 10.1039/C9EE03702K.

相關焦點

  • 能源周報:AM、AEM、AFM、Joule等大合集
    聚天冬氨酸交聯劑可提供6.8Å的層間間距(原始SnS2的層間距為5.9Å),更高的離子傳輸通道以及自調節無枝晶鉀鍍層。因此,提供了高可逆容量(在50 mA g-1下為564 mAh g-1)和在2 A g-1下具有273 mAh g-1的顯著速率性能。
  • 《無機材料學報》近期能源材料專題精選
    近年來,國內外能源材料研究發展迅速,優秀成果不斷湧現。本文精選了中文SCI期刊《無機材料學報》近期刊登的領域內名家名作、熱點文章,以饗讀者。材料形態決定電子「命運」:鈣鈦礦太陽電池機理 二氧化鈦(TiO2)是鈣鈦礦太陽電池中最常用的電子傳輸材料,其形態對 MAPbBr3 (MA= CH3NH3)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可產生直接影響。
  • 院士說丨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院士說丨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2020-08-27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Genome Medicine | Genome Biology 近期精選內容
    Genome Medicine | Genome Biology 近期精選內容他們創建了數據驅動的、易於解釋的地圖,從而揭示了複雜環境中的細胞的生理過程和最終命運。 空液滴:從基於液滴的單細胞RNA測序中區分細胞和空液滴 EmptyDrops: distinguishing cells from empty droplets in droplet-bas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data DOI:10.1186/s13059-019-1662-y
  • 他是材料科學家第一人,頂刊發SCI如灌水一樣容易,中科大的驕傲
    無數科研工作者研究一身,也未必能在這種頂級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但也有人在這些頂刊上發論文如同論壇灌水般容易,楊培東就是這麼一位牛人。楊培東1992年畢業於中科大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哈佛大學求學,1997年畢業獲博士學位。1999年完成了18個月的博士後研究,應邀加入加州伯克利分校化學系。
  • 新型鐵-空氣電池可儲存再生能源
    新型鐵-空氣電池可儲存再生能源 2012年08月09日1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ExRNA | 南京大學與BMC合作期刊 | 近期精選文章
  • AFM:細菌/電容器生物-非生物協同能源製備-儲存系統
    能源生產/儲存系統通常難以聯繫協同工作,有鑑於此,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Lior Sepunaru、uillermo C.
  • 2020中科院大連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組(05T6組)博士後...
    :重點研究 「鎧甲」催化劑、二維材料限域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子特性和活性中心的調控;(3)能源小分子催化轉化過程與機制:利用熱催化、電催化、或熱/電協同耦合技術來實現O2、H2、H2O、CO、CO2、CH4、CH3OH等能源小分子的活化或轉化。
  • 能源周報:Angew、AM、AEM、PNAS等大合集
    當添加到電解質中時,蛋白質分子通過空間構象和從α-螺旋到β-摺疊的二級結構轉化,自動吸附在鋰金屬負極的表面上,特別是在鋰晶核的尖端上。這有效地改變了鋰晶核尖端周圍的電場分布,並導致鋰金屬負極的均勻鍍覆和剝離。此外,開發了緩慢的緩釋策略,以克服蛋白質在醚基電解質中有限的分散性,並實現鋰金屬電池超過2000次循環的顯著增強的循環性能。
  • 上海地區的珍貴樹種大盤點——針葉篇
    上海地區的珍貴樹種大盤點——針葉篇 2020-12-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頂刊《AFM》綜述:問世間鈣鈦礦為何物,直教催化相許
    光電催化技術在環境保護和能源轉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如有機汙染物的降解、氫和氧的化合、利用太陽能降低CO等。而過去三年中,滷化物鈣鈦礦在太陽能電池中呈現的電荷傳輸能力,給予了研究的期望。此外,表S1-S5總結了氧化鈣鈦礦在光催化水分解、水處理和CO轉化方面的顯著研究成果,旨在對鈣鈦礦領域進行全面總結。
  • 有一種儲存可再生能源的簡單方法,而我們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
    化石燃料對氣候緊急情況的影響正在推動國際上使用低碳能源。目前,大規模生產低碳能源的最佳選擇是風能和太陽能。但是,儘管在過去幾年裡,它們的性能和成本都有所改善,但一個重要的問題仍然存在:風並不總是刮,太陽也不總是照耀。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引言】傳統化石能源的匱乏以及其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加速了人們發展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綠色可再生能源的步伐。為了有效地儲存與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發展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的相關儲能技術就顯得尤其關鍵。在目前的各種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佔據了大部分的可攜式電子市場,並成為了電動汽車等儲能系統的首要選擇。
  • 能源周報:JACS、Angew、AM、AEM等大合集
    溫馨提示:本推文包含23篇文獻,預計閱讀時間約23min,大家挑感興趣的關注。p.s.文末會附有過去三周周報連結。1、Angew. Chem. Int. Ed.在極富挑戰性的條件下(45 µm鋰金屬陽極,4.3 mAh cm-2高容量LiNi0.8Mn0.1Co0.1O2陰極),全電池的循環壽命(170個循環;對於對比電池為20個循環)顯著提高了循環壽命。
  • 溼垃圾變廢為寶丨iScience 一周編輯精選
    溼垃圾變廢為寶丨iScience 一周編輯精選 2020-07-02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李燦院士: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
    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儲量豐富且清潔的太陽能資源,將是建立生態文明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途徑。世界各國對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十分重視,發展低碳、綠色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是能源需求大國,最近十多年來,太陽能研究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且逐步從基礎科學研究走向技術水平提升,進而實現規模化工業應用。
  • 科學家開發新方法,可快速將天然氣轉化為固體形式進行儲存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了一種將天然氣轉化為固體形式的新方法,使其能夠更安全、更方便地儲存和運輸。研究人員使用一種低毒性混合物,使這個過程可以在短短15分鐘內完成。
  • 250MWh的CRYOBattery低溫冷卻項目啟動,將空氣轉化為液體以儲存能量
    250MWh的CRYOBattery利用低溫冷卻技術將環境空氣轉化為液體,然後可用於長期儲存和釋放能量。此時,環境空氣變成液態,可以高效率地儲存在低壓保溫罐中。當需要能源時,液態空氣可以被加熱並迅速膨脹成氣體,利用這種迅速增加的體積來驅動渦輪機並產生電力。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可擴展性,而且與傳統電池相比,它能提供更長期的儲能,這將使它在將可再生能源納入電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250MWh的CRYOBattery低溫冷卻項目啟動 將空氣轉化為液體儲存能量
    250MWh的CRYOBattery利用低溫冷卻技術將環境空氣轉化為液體,然後可用於長期儲存和釋放能量。此時,環境空氣變成液態,可以高效率地儲存在低壓保溫罐中。當需要能源時,液態空氣可以被加熱並迅速膨脹成氣體,利用這種迅速增加的體積來驅動渦輪機並產生電力。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可擴展性,而且與傳統電池相比,它能提供更長期的儲能,這將使它在將可再生能源納入電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