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這兩天,嫦娥五號可以說備受世界關注,新消息指出,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之後,覺得少了不少,當然是不是全部的樣本交接不清楚,因為最初預計是約2千克月壤,後續可能會給出答案,也可能就是這麼多,其實大家不要想太多,帶回來就是好事情。
而同時我們也知道,還有一個探測器從地外回來了,並且比嫦娥五號先回到地球,那就是日本「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小行星「龍宮」樣本,這也算是人類對地外的一次重大探索,而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日本本次針對的小行星龍宮採樣,是超出了最初的預期,並且在研究上可能更加具有突破的可能性。
當然對於小行星的採樣可以說不比其他天體簡單,日本這次也是進行了技術的突破,就連美國暫時都還沒有做到採集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所以日本在這方面的技術還是比較領先的,那很多人就在想了,日本的技術是不是比中國強?採集樣本都超出預期了,這個我們確實沒辦法比較,畢竟兩種沒有直接性的關係,針對的天體不一樣,所以我們不做分析了,來看看日本的情況。
小行星龍宮的樣本採集超出預期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超出預期,並且這個預期還非常的高,最初日本可能對自己也沒有多強的把握,畢竟是進行小行星的樣本採集,原本採集目標是0.1克,但是本次送回來的小行星「龍宮」樣本沙粒至少合計5.4克以上,所以最低都是達到了45倍以上,並且日本採樣的樣本是具有3個獨立空間,獨立空間外部也發現了沙粒,合計重量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所以我們說最低都是45倍以上,如今日本已經公開說明了「A室」開封情況,確認有直徑數毫米、肉眼可見的大量黑色沙粒。「C室」保管著第二次著陸時採集的小行星的地下樣本,採集成功令人期待。預計將在明年年初以後開封。所以如今從已經開封的樣本來看,就已經取得了非常高的成果,接下來超出這個預期應該是更高,這個沒有什麼問題。
小行星龍宮樣本有什麼作用?
其實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對地外的星球探索,都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礎上,小行星龍宮也是如此,這顆「龍宮」小行星,被科學家認為是一顆C型(碳質)巖石小行星。所以這種巖石小行星可能在很久以前與地球的碰撞中,將生命的基本構成元素送到了地球上。這次日本採集回來的樣本可能有望解開這一個謎底,相當於是進行地球生命出現的一個研究。
在科學理論之中,地球生命元素的出現一直存在爭議,那就是可能並非是地球本身就具有生命元素,而形成了我們地球上的首個生命,而是來自地外,當然大多數的研究都說的是彗星,而本次科學家們說的小行星龍宮,是一顆碳質小行星,這意味著具有什麼的基礎元素,所以只要找到小行星龍宮的樣本與地球生命原因相同的情況,那這就是意味著有可能是地外帶來的,當然還要根據形成的時間來判斷,這個非常複雜。
這裡我們只是簡單的說明下,畢竟這個研究還未開始,但是小行星龍宮的樣本就是解答地球生命元素的問題,如果解答開了,那真的又是日本的一個在科學界重大突破,這樣說明了日本的科學實力非常強大,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科學實力在亞洲真的是首屈一指,很多領域都是領先,為何這樣說?
19年斬獲19個諾貝爾獎已給出答案
當然在說日本之前,我們可能也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就算是真的,日本未來面臨這樣的科研問題,如今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科技實力強,至少已經在19年斬獲19個諾貝爾獎,這個答案是不可否認的,並且日本是亞洲拿到諾貝爾獎的頂尖國家,至少日本已經有這個過去了,所以實力的保存在這裡,這個我們不可否認。
這次日本「隼鳥2號」採集會的樣本,再次證明了日本的科技實力強大,比預期高了那麼多,並且大家要知道,這個探測的任務並沒有結束,日本「隼鳥2號」送回樣本之後,將會再次對另一顆小行星2001 CC21進行飛掠。準備在2031年中期抵達1998 KY26,在那裡它將檢查這顆快速旋轉的微型小行星,任務規劃者將權衡嘗試在其上降落的可能性。
所以日本「隼鳥2號」的動力還很足,並且未來還將探索新的小行星,這裡面肯定具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在裡面,所以19年斬獲19個諾貝爾獎,雖然不是一個領域的,但是足以說明日本的科技實力真的很強大,就算是美國,也是在日本隼鳥2號之後,在2016年的時候才發射的奧西裡斯-REx探測器,並且預計2023年才會將樣本送回地球。所以說,這方面也是超過了美國。這就是強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