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2號或取0.1克物質,嫦五取回多少月壤?至少是其2萬倍

2021-01-08 騰訊網

因為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取樣返回和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取樣返回的時間很相近,所以不免讓人們聯想兩者的技術有何異同,誰更先進?

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

日本隼鳥2號

關於這一問題,本人已在前兩天的文章中有所表述,簡單來說就是從信號的遠距離傳輸和測控上,日本的技術難度要更高一些, 但我國也能做到;而日本的探測器靠近小行星,技術操作的難度並不大,因為其靠近的「龍宮」小行星質量很小,所以其引力也很小,對探測器的引力甚至都很難改變其運行狀態,但是月球就不一樣了,引力相當於地球的1/6,所以落月才是真正有技術考驗的難題,而在探測器的落月控制方面,目前日本應該還做不到我國這樣的水平。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於12月6號返回地球,降落於澳大利亞西南部的沙漠之中,已經被日本航天部門派出的相關團隊回收送往日本本部。並且已有消息稱其帶回的外星物質只有0.1克左右(或因檢測容器的重量只增加了0.1克),如此之少的分量不免讓人略顯失望。

還有消息稱隼鳥2號還帶回了外星氣體,這就不免有點兒扯了,如果按照地球環境下氣體的標準,那麼龍宮小行星上根本就沒有氣體,因為它的引力太小了,根本不能吸附氣體,如果非要說它上面有氣體,那也只能是附著在小行星表面物質之上的極其稀薄的重分子氣體,想檢測到它都很難,即便有這樣的氣體被裝入了隼鳥2號返回的容器中,在地球上也很不容易被檢測出來,因為在開啟容器的瞬間,大氣壓會迫使空氣迅速進入其中,將裡面原有的極其少量的氣體吹跑,所以除非在不能進入空氣的特定環境條件下,或許能檢測到來自「龍宮」小行星的氣體,但其分量一定是極少的。

嫦娥五號也將於本月中旬返回地球,相比較而言它的容器中帶回的月球物質要多得多,通過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取月壤的表現來看,基本可以肯定嫦娥5號挖取的物質不會少於兩公斤。

這是因為,嫦娥五號攜帶的返回容器的容量據稱是2~4公斤,其在月球表面停留的時間最長為7天,但它不足48小時就已經完成月表取樣的任務,再裝的話容器裡也裝不下了,因此可以說是提前完成了月亮取樣的任務,之後上升段攜帶容器起飛返回,如今它正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預估嫦娥五號返回容器將帶回2~4公斤月壤物質,其分量將是隼鳥2號返回器帶回的物質質量的至少2萬倍。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報》12月7日文章《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將擇機返回地球》

《觀察者網》12月8日文章《「隼鳥2號」密封艙運抵日本:除巖石樣本外,或還有「龍宮」氣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印媒:日本取回的這0.1克地外巖石樣本,比中美蘇的都珍貴萬分
    ,就有印媒:日本取回的這0.1克地外巖石樣本,比中美蘇三國的都珍貴萬分。2014年的時候發射了隼鳥2號,而隼鳥2號的目的地就是距離地球三億公裡的「龍宮」小行星,這個小行星是當時被判定為可能與地球起源有關,在40億年前的時候可能撞擊過地球帶走了地球一些巖石土壤等等。
  • 日本技術這麼強?隼鳥2號採回龍宮樣本超預期,至少5.4克以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這兩天,嫦娥五號可以說備受世界關注,新消息指出,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之後,覺得少了不少,當然是不是全部的樣本交接不清楚,因為最初預計是約2千克月壤,後續可能會給出答案,也可能就是這麼多
  • 印媒:日本取回的這0.1克地外巖石樣本,比中美蘇的都珍貴萬分
    世界上很多國家也在實現著探索宇宙的目標,印度媒體近期表明日本取回的0.1克地外巖石樣本,比中美蘇三國的都珍貴萬分,這則消息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不過,日本的航天水平確實也在努力地提升,並且已經成效顯著。
  • 日本「隼鳥2號」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已確認探測器「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存在黑色沙粒狀樣本。這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碎片,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隼鳥2號」2019年在「龍宮」著陸2次。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15 十二月 2020 21:23:
  • 「隼鳥2號」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或為0.1克「龍宮」巖石碎片
    (觀察者網訊)共同社12月15日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4日公開了位於「隼鳥2號」密封艙內的樣本容器內部圖像。 圖像顯示,樣本容器內有黑色沙粒。JAXA對此表示,這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碎片,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同時,隼鳥2號、隼鳥號等科學計劃,也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日本不容小覷的航天實力。
  • 日本隼鳥2號返回艙樣本室打開:大量小行星巖石、塵埃顆粒
    12月15日,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任務返回艙的第一個樣本室被打開,可以看到收集到了大量漆黑的巖石、塵埃顆粒。本次任務預期採集0.1克左右的小行星樣品,但實際帶回的要多得多。
  • 李會超: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 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 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
  • 飛52億公裡取外星物質,卻取回一個人造物?日探測器發生蹊蹺事
    日本探測器隼鳥二號經過長達6年的漫長飛行,行程52億公裡,終於從小行星龍宮上取到了外星物質,並於12月6日將返回艙送回,降落到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西北沙漠小鎮伍默拉。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的人員遠赴澳大利亞,順利找到了返回艙並將其帶回日本,一切似乎都按照計劃進行,非常順利,非常完美。然而打開返回艙後,科學家們卻大吃一驚,在炭黑色的小行星碎片中,似乎出現了一個亮晶晶的人造物——一張揉皺的錫箔紙!怎麼回事?億裡迢迢取回的小行星物質,全程都是密封的,連空氣都無法進入,怎麼會出現人造物?
  • 「隼鳥2號」帶回超0.1克小行星沙粒 日研究機構:數量很多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12月16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5日在線召開記者會,宣布在探測器「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確認了直徑數毫米肉眼可見的大量黑色沙粒。據分析,僅迄今確認的部分就已遠超0.1克的目標。JAXA團隊在記者會上介紹稱「裝入的數量很多」。第一代「隼鳥」2005年採集的小行星「絲川」樣本為肉眼不可見的微粒子,至今僅找到約1500粒。被收納在密封艙的樣本容器有用於採集沙石等的3個獨立空間。其中對保管去年2月第一次著陸中採集樣本的「A室」進行開封,確認黑色沙粒。
  • 「隼鳥2號」帶回超0.1克小行星沙粒 日研究機構:數量很多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12月16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5日在線召開記者會,宣布在探測器「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確認了直徑數毫米肉眼可見的大量黑色沙粒。據分析,僅迄今確認的部分就已遠超0.1克的目標。JAXA團隊在記者會上介紹稱「裝入的數量很多」。第一代「隼鳥」2005年採集的小行星「絲川」樣本為肉眼不可見的微粒子,至今僅找到約1500粒。被收納在密封艙的樣本容器有用於採集沙石等的3個獨立空間。其中對保管去年2月第一次著陸中採集樣本的「A室」進行開封,確認黑色沙粒。除了獨立空間外,容器底部也發現了樣本。
  • 日本「隼鳥2號」第二次著陸採集石塊圖像公開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4日公開了,據分析是探測器「隼鳥2號」2019年7月在小行星「龍宮」第二次著陸時採集到的石塊和沙粒圖像。報導稱,此前公布的第一次著陸時採集到的樣本多為數毫米大的沙粒,而第二次的樣本特點在於顆粒較為粗大,其中還包括近1釐米的小石塊。JAXA介紹稱,新確認的樣本可能是地下物質,估計因為硬質巖石被擊碎,所以尺寸較大。雖然混入了與「隼鳥2號」機體使用的鋁箔相似的銀色物質,但JAXA稱「對樣本分析沒有影響」。
  • 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其中,美國從月球總共取回381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前蘇聯共取回月壤樣品總共330克。不過,從1976年前蘇聯月球20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月球採樣返回算起,人類已經44年沒有獲得月球樣品了。——月壤(Lunar Regolith)。
  • 日本「隼鳥2號」踏上歸途
    「隼鳥2號」項目經理津田裕一說,「我們希望它能為我們提供新的科學知識」。該探測器將把「碳和有機物質」帶回地球,這些物質將提供有關它們在太陽系周圍如何分布、為什麼會在小行星上出現、與地球有何關係的數據。鑽石形狀的「龍宮」直徑約900米,距地球約3億公裡。
  • 飛52億公裡後,日本飛船即將送回外星物質,然後繼續飛百億公裡!
    科學家們在11月中旬就抵達了澳大利亞,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和演練,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真正第一次從小行星上取回樣本。實際在2010年,日本2003年5月發射的飛船隼鳥號,就已經從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25143上取回過一次外星物質,也是降落在澳大利亞這個沙漠小鎮。
  •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曾首次採集到小行星地下物質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JAXA)宣布了其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的一項新任務:到達1998 KY26小行星並對其展開研究。JAXA表示隼鳥2號要到2031年7月才能抵達目的地。其實,隼鳥2號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了發射之初設定的主要任務,2019年2月它成功從小行星龍宮(Ryugu)表面採集了10克樣本。該太空飛行器隨後轉向任務第二階段,於當年7月發射撞擊器在龍宮表面製造了人工隕石坑,隨後採集到了小行星地下樣本,它也成為第一顆收集到地下樣本的太空飛行器。
  • 日本隼鳥2號發射:2020年將取回小行星樣本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結構組成示意圖。「隼鳥-2號」探測器由一枚H-2A火箭從種子島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此次任務將曠日持久,其主要計劃是前往一顆編號為1999 JU3的小行星,並在其地表取樣。另外它此行還搭載了幾個小型探測器,包括一個著陸器以及一個撞擊器等等。與首次執行小行星取樣任務的它的前身「隼鳥1號」一樣,後者在2005年抵達了距離地球約1.8億英裡(約2.9億公裡)的小行星「系川」,然而探測器最終卻未能成功釋放著陸器,歷經波折,但最終仍然取到了少量樣品並安全帶回了地球。
  • 「隼鳥2號」是日本產業技術的結晶
    日本衛星企業2強的NEC和三菱電機為了擺脫一直以來的「幕后角色」而傾注全力。世界宇宙產業的勢力版圖劇烈變化,要保持競爭力,僅靠接單生產等業務已經行不通。如果依靠「全日本」開發的「重器」取得成功,對於處在轉型期的日本宇宙產業將帶來絕佳的東風。          2014年底發射的隼鳥2號經過3年半的太空旅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龍宮」。
  • 隼鳥2號幕後開拓者的故事
    NEC的碓井美由紀進入公司的第3年開始負責對隼鳥2號起到支撐作用的發動機的開發工作(前面為離子發動機模型)      「一直到最後都是個『好孩子』」,9月,在視作親生孩子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即將結束漫長的太空之旅之際,NEC宇宙系統事業部的女主任碓井美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