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取樣返回和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取樣返回的時間很相近,所以不免讓人們聯想兩者的技術有何異同,誰更先進?
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
日本隼鳥2號
關於這一問題,本人已在前兩天的文章中有所表述,簡單來說就是從信號的遠距離傳輸和測控上,日本的技術難度要更高一些, 但我國也能做到;而日本的探測器靠近小行星,技術操作的難度並不大,因為其靠近的「龍宮」小行星質量很小,所以其引力也很小,對探測器的引力甚至都很難改變其運行狀態,但是月球就不一樣了,引力相當於地球的1/6,所以落月才是真正有技術考驗的難題,而在探測器的落月控制方面,目前日本應該還做不到我國這樣的水平。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於12月6號返回地球,降落於澳大利亞西南部的沙漠之中,已經被日本航天部門派出的相關團隊回收送往日本本部。並且已有消息稱其帶回的外星物質只有0.1克左右(或因檢測容器的重量只增加了0.1克),如此之少的分量不免讓人略顯失望。
還有消息稱隼鳥2號還帶回了外星氣體,這就不免有點兒扯了,如果按照地球環境下氣體的標準,那麼龍宮小行星上根本就沒有氣體,因為它的引力太小了,根本不能吸附氣體,如果非要說它上面有氣體,那也只能是附著在小行星表面物質之上的極其稀薄的重分子氣體,想檢測到它都很難,即便有這樣的氣體被裝入了隼鳥2號返回的容器中,在地球上也很不容易被檢測出來,因為在開啟容器的瞬間,大氣壓會迫使空氣迅速進入其中,將裡面原有的極其少量的氣體吹跑,所以除非在不能進入空氣的特定環境條件下,或許能檢測到來自「龍宮」小行星的氣體,但其分量一定是極少的。
嫦娥五號也將於本月中旬返回地球,相比較而言它的容器中帶回的月球物質要多得多,通過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取月壤的表現來看,基本可以肯定嫦娥5號挖取的物質不會少於兩公斤。
這是因為,嫦娥五號攜帶的返回容器的容量據稱是2~4公斤,其在月球表面停留的時間最長為7天,但它不足48小時就已經完成月表取樣的任務,再裝的話容器裡也裝不下了,因此可以說是提前完成了月亮取樣的任務,之後上升段攜帶容器起飛返回,如今它正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預估嫦娥五號返回容器將帶回2~4公斤月壤物質,其分量將是隼鳥2號返回器帶回的物質質量的至少2萬倍。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報》12月7日文章《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將擇機返回地球》
《觀察者網》12月8日文章《「隼鳥2號」密封艙運抵日本:除巖石樣本外,或還有「龍宮」氣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