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超: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2020-12-06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

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

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

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同時,隼鳥2號、隼鳥號等科學計劃,也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日本不容小覷的航天實力。

小行星探測多面手

隼鳥2號是由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研製的小行星探測器。它於2014年12月3日在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由日本三菱重工設計製造的H2A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奔赴龍宮小行星的旅程。

隼鳥2號的重量為609公斤,在探測器家族裡並不算特別大,但它卻擁有遙感、巡視和取樣探測等三方面的內容。隼鳥2號上安裝了四臺遙感成像儀器。其中,光學導航相機(ONC)與我們一般概念中的攝像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在隼鳥2號飛行和著陸的過程中承擔探測器「眼睛」的任務,用所拍攝的圖像為飛船導航。而近紅外光譜儀、熱紅外成像儀等科學儀器,則可以利用肉眼無法識別的紅外信號,對龍宮小行星表面的物質成分和溫度進行探測。此外,還有一臺光學雷達,可以向小行星表面發射雷射,通過測量雷射反射回探測器所需的時間獲取小行星的地形地貌數據。

在嫦娥四號探測月球的過程中,嫦娥四號著陸之後就釋放出了玉兔二號巡視器,通過不斷在月球表面移動的方式對不同位置的月壤、月巖進行探測。玉兔二號這種靠輪子的轉動在月球表面移動的巡視器,和機遇號、勇氣號等進行行星探測的著陸器工作方式類似,也是大部分讀者心目中的巡視器的模樣。

但隼鳥2號上攜帶的小行星巡視器,卻採用了另一種有趣的移動方式:他們並沒有安裝輪子,想要移動時就要像蛤蟆一樣在小行星上從一個地方跳躍到另一個地方。以最先著陸的MINERVA-II-1編隊中的兩臺巡視器為例,這兩個圓柱狀的小傢伙直徑約為18釐米,高約為7釐米(大概和川菜館用來盛毛血旺、水煮肉片的那種大碗差不多大),一次跳躍大概需要15分鐘,能使他們移動約15米。它們「蹦躂」的動力也並非來自巡視器的「腿」。實際上,圖片中看到的那些看起來像是"腿"的裝置,實際上是巡視器的溫度探測器。而巡視器跳躍的動力來自於其內部的飛輪產生的力矩,通過改變力矩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控制跳躍的速度和方向。

MINERVA-II-1編隊的兩臺巡視器

之所以採用這樣一種有些呆萌可愛的「蹦躂」設計,是因為龍宮小行星的重力場相比月球和火星實在是太微弱了。如果使用輪子進行移動,可能輪子一轉動,產生的力就足以讓巡視器在小行星表面漂浮起來,反而無法有效對移動進行控制。已經在龍宮小行星表面著陸的MINERVA-II-1編隊中的兩臺巡視器可以利用安裝的相機對小行星表明進行立體成像,還能對小行星表面的溫度進行實地探測,目前仍在正常工作。由日德合造的MASCOT巡視器也和隼鳥2號一起到達了龍宮小行星,但這臺能夠探測多種物理量的巡視器安裝的卻是一次性電池。2018年10月3日,MASCOT著陸後按照計劃開機並正常工作了17個小時,便徹底的休息了。今年7月,最後一臺MINERVA-II-2巡視器將最後到達龍宮小行星表面,對小行星表面的土壤特性開展研究。

MINERVA-II-1B巡視器拍攝的小行星表面圖像

相關焦點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
  • 從隼鳥2號創造7項全球首次看日本航天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的密封艙已安全返回地球。隼鳥2號通過在小行星上形成了人造撞擊坑等,創造7項全球首次顯示出了存在感。
  • 日本太空採礦飛船隼鳥2號滿載而歸,即將於年底返回地球
    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國外已經註冊了好幾家太空採礦公司,正在向著太空中的寶藏做積極準備。但是你知道嗎,有一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從小行星上採集樣本返回地球的成就,它就是日本。早在2003年,日本就發射了一顆名為隼鳥1號的小行星探測器。
  • 隼鳥2號幕後開拓者的故事
    在日本的技術實力再次獲得全球肯定的情況下,日本技術人員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宇宙大航海時代」。圍繞航天產業,美國特斯拉等新興企業和中國、印度等大國正在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日本開拓者在該領域發起的挑戰。
  • 日本「隼鳥2號」的成功,令美俄都不敢吱聲!
    隼鳥2號的成功10月上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推特上宣布,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已成功地將樣品室放入了探測器的返回艙中!隼鳥2號將於2019年底開始返回地球,計劃在2020年12月抵達地球附近,將一個重16公斤的樣品返回艙送回地球大氣層。而隼鳥2號飛船,則會前往另一顆小行星2001 WR1,依靠剩餘的氙氣推進劑,計劃在2023年6月27日左右飛越這顆小行星。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其「隼鳥2號」將完成壯舉,其採樣的密封艙也將抵達地球。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投下的裝滿小行星「龍宮」沙石的密封艙,將於12月6日凌晨2點47至57分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烏美拉附近的沙漠。這是日本「隼鳥2號」2014年發射升空後長達6年之旅的高潮一幕。該計劃負責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教授津田雄一激動地期待稱「一定要看到『星星的碎片』」。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無獨有偶,日本最近的航天探測項目也面臨階段性收官之戰。其「隼鳥2號」將完成壯舉,其採樣的密封艙也將抵達地球。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投下的裝滿小行星「龍宮」沙石的密封艙,將於12月6日凌晨2點47至57分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烏美拉附近的沙漠。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踏上歸家旅途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1月12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13日從小行星「龍宮」出發飛往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底返回地球,帶回裝有小行星砂石樣本的回收艙。 在約1年半的觀測期間,隼鳥2號2度著陸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巖石密布的小行星,彰顯了日本的技術實力。
  • 日本「隼鳥 2 號」採集的小行星巖石樣本亮相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今年除了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表面樣本之外,另一重要成就便是日本 「隼鳥 2 號」採集樣本的成功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近日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現了 「隼鳥 2 號」從小行星 「龍宮」收集的兩份樣品。
  • 日本「隼鳥2號」踏上歸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該機構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明年年底「到家」,其從「龍宮」採集的樣本有望揭示有關太陽系起源的奧秘。
  • 中國的嫦娥五號和日本的隼鳥二號比起來,哪個厲害?
    近期,中國嫦娥五號月球取樣在各國引起了強烈關注,此外,日本的隼鳥二號也要返回地球了。日本的隼鳥二號於2014年12月2號發射成功,要在「龍宮」的行星上取樣返回。深空探索最重要的是測控網絡,在這方面美國為日本提供了幫助。總之,隼鳥二號是整個大系統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我們的嫦娥五號自己就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系統。隼鳥二號在2014年年底發射了以後,一直到2018年6月7日,隼鳥二號才到達龍宮小行星。行星探測的設計是十分複雜的,隼鳥二號先是繞著龍宮行星觀察了幾個月,直到九十月份才陸續投下了一個巡視器和兩個著陸器。
  • 「隼鳥2號」是日本產業技術的結晶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2月22日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該探測器獲得了很多日本企業的合作。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帶著巖石樣本回歸地球
    據日本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4日宣布,從小行星「龍宮」踏上返程的探測器「隼鳥2號」,將於12月6日凌晨回歸地球。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將在比月球更靠近地球的位置釋放,投落至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回收的密封艙將在數天內帶回日本。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而日本的隼鳥2號則是在早在2014年12月3日就開始飛離地球,預計是在12月初返程地球。那麼,同樣是太空取樣,咱們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呢?首先,來看距離:隼鳥2號的目標是一個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而嫦娥5號的目標是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之後,嫦娥5號就在月球上開始"挖土"預計在12月中旬返回地球。而日本的隼鳥2號則是在早在2014年12月3日就開始飛離地球,預計是在12月初返程地球。
  • 日本隼鳥2號返回艙樣本室打開:大量小行星巖石、塵埃顆粒
    12月15日,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任務返回艙的第一個樣本室被打開,可以看到收集到了大量漆黑的巖石、塵埃顆粒。本次任務預期採集0.1克左右的小行星樣品,但實際帶回的要多得多。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15 十二月 2020 21:23: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圖片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東京大學/高知大學/立教大學/名古屋大學/千葉工業大學/明治大學/會津大學/日本工業技術院(AIST) 2019年2月,日本的隼鳥2號在降落此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曾發射過一架「隼鳥」探測器(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指遊隼),它於2010年從小行星25143(又名「糸川」)返回了樣本,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小行星為目標開展取樣返回任務,也是除隼鳥2號外,迄今為止唯一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的航天任務。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日本宇航局表示,現正式獲悉,其隼鳥2號(Hayabusa2)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該太空艙載有從近地小行星"龍宮"表面捕獲的珍貴塵埃。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的藝術概念圖:隼鳥2號的採樣返回艙攜帶著"龍宮"表層塵埃飛經地球(圖片來自JAXA)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短暫降落於近地小行星162173 "龍宮",並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子彈,並收集了此過程中濺出的塵埃樣本。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
  • 進擊的隼鳥2號
    然而到了12日12時(日本時間)左右,隼鳥2號並沒能降低到預定高度,而是只降到了距離龍宮表面600米左右時就自動中止並返回了。隼鳥2號項目組推測,可能的原因是「龍宮」表面太暗了,以至於用於檢測探測器到小行星表面距離的雷射高度計(LIDAR)無法進行測量導致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