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空採礦飛船隼鳥2號滿載而歸,即將於年底返回地球

2020-12-03 紫俠號

說起太空採礦業,估計很多人會浮想聯翩。畢竟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球,上面充滿了地球上沒有的礦物或者稀有礦物,比如黃金和鑽石等。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國外已經註冊了好幾家太空採礦公司,正在向著太空中的寶藏做積極準備。

但是你知道嗎,有一個國家已經實現了從小行星上採集樣本返回地球的成就,它就是日本。

早在2003年,日本就發射了一顆名為隼鳥1號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1號從2003年5月9日發射升空後,經過了幾個月的飛行抵達了一個名為「絲川」的小行星,然後在上面採集了上千顆礦物樣本後返回地球。這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從小行星上的採樣返回,未來的意義十分重大。在帶回來的上千顆礦石中,已經被證實有橄欖石、輝石,斜長石等礦物,與地球上任何已知的巖石都不同。日本科學家對此十分滿意,認為隼鳥1號的這次行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估計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實現這個成就的國家,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竟然是一直悶聲不響的日本。

就在2020年年底,日本的第二顆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也將滿載歸來,這或許是2020年國際航天界最受關注的歷史性事件。

日本「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12月3日,它的目標是一顆更加遙遠的小行星,「龍宮」。龍宮距離地球的距離比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近距離還要遠,「隼鳥2號」經過了長達三年多的飛行之後,終於在2018年6月抵達了「龍宮」,之後成功實現了著陸。在「龍宮」小行星停留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後,「隼鳥2號」滿載著礦石朝著地球王者歸來,預計在2020年12月將會抵達澳大利亞的南部沙漠中。

日本的航天水平究竟有多高,這是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問題。而航天技術本身就和飛行器,飛彈技術緊密相連,日本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臥薪嘗膽之後,似乎已經具備了讓世界眼前一亮的真正實力。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相關焦點

  • 日本隼鳥2號飛船到達太空小行星指定位置,即將探尋生命起源
    >近日,日本標準時間6月27日上午9:35分左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飛船Hayabusa 2(隼鳥2號)成功地與其目標-菱形小行星Ryugu(龍宮)會合。這艘飛船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升空,在過去的三年半時間裡一直在太空中飛行。這艘宇宙小飛船現在離龍宮小行星只有20公裡遠。對於這次任務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日本研究小組已經證實,Hayabusa 2可以與小行星保持一定同步的距離。這意味著任務的旅程飛行階段已經成功,對這顆形狀奇特的小行星的探索也即將開始。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太空飛船將飛經地球上空,其太空艙將於2020年12月6日通過降落傘著陸。JAXA在2020年8月19日的公告中表示,現正式獲悉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的藝術概念圖:隼鳥2號的採樣返回艙攜帶著"龍宮"表層塵埃飛經地球(圖片來自JAXA)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短暫降落於近地小行星162173 "龍宮",並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子彈,並收集了此過程中濺出的塵埃樣本。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
  • 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
    文/仗劍走天涯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的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如今,人類對於地球上的能源開採已經越發的頻繁,地球甚至都已經不堪人類的負荷了,而科學家們也認為人類應該要去保護地球了,不能只看著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此以往,對於地球未來的保護,這也使得很多科學家將目光轉移到了宇宙太空當中。
  • 日本「隼鳥2號」的成功,令美俄都不敢吱聲!
    隼鳥2號的成功10月上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推特上宣布,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已成功地將樣品室放入了探測器的返回艙中!隼鳥2號將於2019年底開始返回地球,計劃在2020年12月抵達地球附近,將一個重16公斤的樣品返回艙送回地球大氣層。而隼鳥2號飛船,則會前往另一顆小行星2001 WR1,依靠剩餘的氙氣推進劑,計劃在2023年6月27日左右飛越這顆小行星。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當時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龍宮」附近。採集樣本後,隼鳥2號又繼續對「龍宮」進行了測量工作,收集了更多數據。2019年11月12日,JAXA稱隼鳥2號已完成對小行星「龍宮」的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2020年年底返回地球。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的過程整體非常順利。
  • 依靠28毫米推力,隼鳥2號飛船剩最後1.67億公裡,6個月後回到地球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1.67億公裡外深空中,一艘人造飛船以每秒22.62公裡速度無聲地飛行著,它的前方是綠色地球和耀眼太陽,後方是太陽系之外暗黑無光的星際空間,這艘飛船就是聞名於世界的日本隼鳥2號。
  • 人類首艘太空採礦飛船,隼鳥1號返回1500粒巖石,曾通信中斷1個月
    在人類航天史上,首個對小天體採礦的飛船就是日本隼鳥1號,它是現在對龍宮小行星進行採樣的隼鳥2號前身,隼鳥1號主要配件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發,2003年5月9日發射,旨在研究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對其形狀、自旋、地形、顏色、成分、密度和歷史進行一系探測,最重要的是取回小行星礦石。不過隼鳥1號在2005年因燃油洩漏,與地面通信中斷1個多月。
  • 帶著礦石的飛船在追逐地球,即將變軌
    正飛往火星的天問1號,準備造訪柯伊伯帶小天體的新視野號,前往水星的BepiColombo號飛船,多得都關注不過來了,不過其中最能引人注目,還是那艘帶著小行星礦石返回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JAXA網站數據顯示,正在歸途中的隼鳥2號飛船正在追逐地球,截至10月30日,飛船與地球距離僅剩最後1300萬千米,即將執行變軌點火,進入近地軌道,按照原計劃,當隼鳥2號與地球距離縮短到只有350萬公裡時,就會自動啟動化學推進劑,改變飛行軌跡,從距離地面約200公裡的高度掠過澳大利亞上空,並將珍貴樣品返回艙投放澳大利亞一處沙漠。
  • 結束52億公裡太空徵程 隼鳥號返回地球 日本邁向宇宙大航海時代
    今年9月,在「隼鳥-2」號即將結束對小行星「龍宮」的漫長旅行之際,36歲的NEC宇宙系統事業部女主任碓井美由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支撐「隼鳥-2」號完成長達52億公裡太空穩定飛行的核心部件是「離子發動機」,這是「隼鳥-1」號曾經搭載的電推進發動機的一種。談起「隼鳥」時,碓井美由紀說:「它一直到最後都是個「好孩子」。」
  • 即將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日本飛船隻剩兩千多萬公裡,離子引擎關閉
    ,並且已經開發利用得差不多了,而外太空資源是無限的,現在還沒開始正式開採,不過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現在一艘日本飛船已經對2億公裡外一顆大石頭進行了暴力採礦,這可以說是人進行太空採礦的一次「小試牛刀」。JAXA網站在10月4日公開數據顯示,在2,500萬公裡外的漆黑深空中,這艘載有大石頭礦物的日本飛船「隼鳥2號」正風馳電掣地奔向地球,接近速度超過每秒10公裡,是從槍膛射出子彈速度10倍,如果將太陽作為參照物,那麼隼鳥2號飛船速度更快,每秒28.63公裡,是子彈速度的28倍,北京與武漢直線距離約為1000公裡,也就是說隼鳥2號從北京到武漢只需35秒,是不是速度快得無法形容了。
  • 隼鳥2號樣品艙著陸點確定了,交付結束後,將飛往這兩顆小行星
    還記得那艘多次對小行星龍宮進行野蠻採礦的日本飛船隼鳥2號嗎?在2019年的時候,多次下降高度,與龍宮親密接觸,並展開一系列任務,投放智慧機器人,目標標記,可部署相機,甚至是衝擊彈,最後,隼鳥2號獲得價值極高小行星礦石,並於2019年12月開始返回地球,經過8個多月時間的長途跋涉後,隼鳥2號與地球僅相距5437萬公裡,比地球與火星距離還要短。
  • 隼鳥2號通過測試,即將啟動離子引擎
    日本隼鳥2號飛船離子引擎順利通過測試,無任何異常問題,並預定12月3日啟動,這意味隼鳥2號即將正式踏上返回地球的巡航之旅。據日本JAXA官方網站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近5年時間裡,隼鳥2號總飛行距離達44.43億公裡,即使是在今天,它仍在以29.70 公裡/秒相對太陽速度在飛。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隼鳥2號」情況簡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日本發射的「隼鳥」的後繼探測器,於2014年12月由H-2A運載火箭搭載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其任務是探測小行星「龍宮」。2018年6月,「隼鳥2號」抵達「龍宮」預定軌道。2019年2月,首次在「龍宮」著陸,收集地表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日本「隼鳥2號」著陸「龍宮」,這項技術中美都不及
    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JAXA科學家演示太空探測器「隼鳥2號」實時登陸小行星「龍宮」照片。探測器從小行星表面發回清晰的照片。「隼鳥1號」實現了世界上首例從太空小行星取樣返回地球的壯舉,「隼鳥2號」是升級版,本次採樣的小行星大約跟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差不多遠。日本在中美兩大國之間的太空科技發展之外,獨闢蹊徑,對小行星的研究非常深入。據悉,「隼鳥2號」利用炮彈擊開「龍宮」表面,取得小行星地下物質,「隼鳥2號」擬於2019年底或2020年返回地球。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同時,隼鳥2號、隼鳥號等科學計劃,也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日本不容小覷的航天實力。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歡迎回到地球!隼鳥2號飛船剩最後1.5億公裡,年底著陸澳洲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艘飛船正在朝著地球前進。它在兩年前離開地球,前去探索一個特別的小行星,如今它滿載著礦石,即將回到地球的懷抱。這就是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按照科學家的估計,在今年12月,「隼鳥2號」就要回到地球,著陸在澳大利亞的荒漠當中。
  • 在接近地球前,日本飛船執行變軌機動,速度29.98千米/秒
    在眾多先進人造物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能對小行星進行太空採礦的飛船,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和日本隼鳥2號。而1700萬千米外太空中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10月22日下午有新操作,執行了一次名為「TCM-1」的軌道校正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