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

2020-12-05 科學探一探

文/仗劍走天涯

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的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人類對於地球上的能源開採已經越發的頻繁,地球甚至都已經不堪人類的負荷了,而科學家們也認為人類應該要去保護地球了,不能只看著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此以往,對於地球未來的保護,這也使得很多科學家將目光轉移到了宇宙太空當中。

眾所周知,浩瀚的宇宙太空當中蘊含著無數的小行星小天體,而這些小行星小天體之中,也含有著很多資源,這些資源正是適合人類發展的,但是地球跟小行星們相隔如此之遠,耗費如此大的工程去外太空來進行這些資源的開採,會不會得不償失呢?

但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非常多次對於外星球小天體的採礦記錄,日本就是全球首個對於外星球進行採礦的國家,在2003年的時候,日本的隼鳥1號就對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進行礦石的開採,但是卻因為技術難度,日本的隼鳥1號也因為燃油的洩露與地面通信中斷了一個多月。

絲川被美國認為是宇宙當中具有最大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直徑大約是330米,自轉周期是12.1小時,雖然看似體積不是很大,但是在通過地面望遠鏡去觀察它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小天體具有非常低的密度和高孔隙結構,就像是一個巖石堆而不像是一個整體,是由無數個個體所構成的小天體。

日本對於絲川小天體的開採,也是為人類揭開了小天體開場的新篇章,但小天體的採礦確實是太過危險,日本的隼鳥1號在將樣品艙降落,在預定地點之後,隼鳥1號自身就已經被大氣層所撕成碎片,化為點點流星而消失在人類的眼前了。

據日本國內報導,隼鳥1號所送回的礦石中包含的橄欖石,輝石、斜長石、硫化鐵等礦物質,而這些樣品其實跟隕石是更加相似的,但不是地球上已知的隕石,雖然這顆隼鳥1號已經消失在了人類的眼前,但是很多科學家對於日本的這次開採任務的是高度認可的,也正是有了日本的先例,才會有現在如此多的科學家,對於外星天體的研究和開採。

這也讓地球上能源的一定的喘息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天體被開採,相信地球上的能源進行開採,可能會有所延緩,這也算是對地球來說,也算是一件幸事吧,不知道大家對日本這一次的小天體開採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人類首艘太空採礦飛船,隼鳥1號返回1500粒巖石,曾通信中斷1個月
    趣味探索訊 在地球附近外太空中,飛舞著不計其數的小天體,沒人知道它們從哪裡來,也沒人知道它們的物質構成,或許有的小天體上遍布黃金,價值千億,或許有的小天體上隱藏著遠古元素,能揭開宇宙形成之謎。在人類航天史上,首個對小天體採礦的飛船就是日本隼鳥1號,它是現在對龍宮小行星進行採樣的隼鳥2號前身,隼鳥1號主要配件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發,2003年5月9日發射,旨在研究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對其形狀、自旋、地形、顏色、成分、密度和歷史進行一系探測,最重要的是取回小行星礦石。不過隼鳥1號在2005年因燃油洩漏,與地面通信中斷1個多月。
  • 日本太空採礦飛船隼鳥2號滿載而歸,即將於年底返回地球
    說起太空採礦業,估計很多人會浮想聯翩。畢竟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球,上面充滿了地球上沒有的礦物或者稀有礦物,比如黃金和鑽石等。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國外已經註冊了好幾家太空採礦公司,正在向著太空中的寶藏做積極準備。
  • 日本「隼鳥2號」的成功,令美俄都不敢吱聲!
    隼鳥2號的成功10月上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推特上宣布,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已成功地將樣品室放入了探測器的返回艙中!不過由於隼鳥2號飛船並未配備檢測樣品數量設備,是否收集到足夠樣品,只能依靠人工來判斷了。從地球發出的指令要花13.5分鐘,期間隼鳥2號需完成登陸、傳回解析度不錯的照片、最後還採集樣本。這表示探測器本身可以在極少資料傳輸的狀況下自行運作,並精確完成任務,難度比我們嫦娥4號登月要大。
  • 日本隼鳥2號飛船到達太空小行星指定位置,即將探尋生命起源
    隼鳥2號在日本鹿兒島縣宇宙中心升空>近日,日本標準時間6月27日上午9:35分左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飛船Hayabusa 2(隼鳥2號)成功地與其目標-菱形小行星Ryugu(龍宮)會合。
  • 依靠28毫米推力,隼鳥2號飛船剩最後1.67億公裡,6個月後回到地球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1.67億公裡外深空中,一艘人造飛船以每秒22.62公裡速度無聲地飛行著,它的前方是綠色地球和耀眼太陽,後方是太陽系之外暗黑無光的星際空間,這艘飛船就是聞名於世界的日本隼鳥2號。
  • 僅剩最後1億公裡,只需4個月,載著珍貴礦石的隼鳥二號快回了
    在空曠外太空中,除了有數不清小天體在接近地球外,還有一艘從3億公裡外飛船,也在接近地球,大家不要誤會,它不是來自另一個生命世界外星飛船,而是由地球人類打造的小行星採樣飛船,科技程度非常先進,該飛船名為隼鳥二號,主要由日本JAXA出資打造,在2019年,它曾對近地小天體龍宮進行了一系列採礦,粗暴的採礦過程,讓世人眼界大開。
  • 太空也能採礦?日本隼鳥1號採集一千顆巖石樣本,停止通信一個月
    在人類探索小天體的歷程中,日本作為地球上一個小小的島國,卻是邁出第一步的國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第一個目標,是一顆名為「絲川」的小行星。於是,日本發射了「隼鳥1號」探測衛星。通過長時間的追蹤與觀察,「隼鳥1號」獲取了大量關於「絲川」小行星的數據,包括它的巖石密度、表面地形、自選方向、主體形狀、顏色、主要構成成分和歷史等。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經過兩次軌道修正和兩次太空剎車之後,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200公裡高近月軌道,在我國專業人員的精確控制下,著上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分離,現在著上組合體只需專心等待著陸指令,然後軟著陸月球上最大月海-風暴洋。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經過兩次軌道修正和兩次太空剎車之後,我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200公裡高近月軌道,在我國專業人員的精確控制下,著上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分離,現在著上組合體只需專心等待著陸指令,然後軟著陸月球上最大月海-風暴洋。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
  • 隼鳥2號樣品艙著陸點確定了,交付結束後,將飛往這兩顆小行星
    還記得那艘多次對小行星龍宮進行野蠻採礦的日本飛船隼鳥2號嗎?總行程達到50億公裡,與太陽相對速度每秒25.82公裡,無線電波往返時間需362秒,從時間上來看,隼鳥2號只需3個月就能回到繞地軌道,時間大概在2020年11月底,現在日本JAXA確定了隼鳥2號樣品返回艙著陸地點,計劃12月6日著陸澳大利亞沙漠。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環繞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嫦娥5號,成功在月球風暴洋附近取得月球樣品。已經送回小行星樣品的日本隼鳥2號,現在開啟了第2段探索旅程。已經取得小行星樣品,等待返程的美國OSIRIS-REx號。有人說隼鳥2號取得的樣品只有0.1克,有人說1克,也有人說10克,還有人說100克,看到這麼多種說法,我竟然笑出了聲音,因為誰也不知道,就連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科學家都沒有確定是多少
  • 從隼鳥2號創造7項全球首次看日本航天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的密封艙已安全返回地球。隼鳥2號通過在小行星上形成了人造撞擊坑等,創造7項全球首次顯示出了存在感。
  • 在接近地球前,日本飛船執行變軌機動,速度29.98千米/秒
    ,這代表著人類離真正的太空時代又逼近了一步。在眾多先進人造物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能對小行星進行太空採礦的飛船,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和日本隼鳥2號。而1700萬千米外太空中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10月22日下午有新操作,執行了一次名為「TCM-1」的軌道校正機動,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日本「隼鳥 2 號」飛船採集巖石發現:龍宮小行星聚集形成之前失去...
    北京時間 1 月 11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日本 「隼鳥 2 號」飛船最近勘測 「龍宮(Ryugu)」小行星上的巖石時,發現其表面的巖石在聚集形成小行星之前,似乎已失去大部分水分。
  • 日本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日本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來源:新華社時間:2020-12-21 08:47:5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 第4170回:行星採礦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能執行小行星採礦這種高難度任務次數並不多,截止到現在也只有三次: 2005年11月,日本隼鳥1號飛船首次降落在小行星「絲川」上,成功收集1500粒巖石; 2019年2月,日本隼鳥2號飛船短暫觸碰小行星龍宮並獲得樣品;2月22日,日本「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將著陸「龍宮」小行星並開始採樣,最終將把這些樣品送回地球,這可推動太空採礦業的發展,但仍面臨經濟效益存在變數,技術難題不容小覷等挑戰。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送回小行星樣本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6年的長途太空旅行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首次通過在小行星上製造人造撞擊坑的方式,採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據稱,小行星「龍宮」直徑約1公裡,它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