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仗劍走天涯
人類歷史上首艘太空採礦飛船,竟是日本的隼鳥1號,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人類對於地球上的能源開採已經越發的頻繁,地球甚至都已經不堪人類的負荷了,而科學家們也認為人類應該要去保護地球了,不能只看著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此以往,對於地球未來的保護,這也使得很多科學家將目光轉移到了宇宙太空當中。
眾所周知,浩瀚的宇宙太空當中蘊含著無數的小行星小天體,而這些小行星小天體之中,也含有著很多資源,這些資源正是適合人類發展的,但是地球跟小行星們相隔如此之遠,耗費如此大的工程去外太空來進行這些資源的開採,會不會得不償失呢?
但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非常多次對於外星球小天體的採礦記錄,日本就是全球首個對於外星球進行採礦的國家,在2003年的時候,日本的隼鳥1號就對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進行礦石的開採,但是卻因為技術難度,日本的隼鳥1號也因為燃油的洩露與地面通信中斷了一個多月。
絲川被美國認為是宇宙當中具有最大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直徑大約是330米,自轉周期是12.1小時,雖然看似體積不是很大,但是在通過地面望遠鏡去觀察它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小天體具有非常低的密度和高孔隙結構,就像是一個巖石堆而不像是一個整體,是由無數個個體所構成的小天體。
日本對於絲川小天體的開採,也是為人類揭開了小天體開場的新篇章,但小天體的採礦確實是太過危險,日本的隼鳥1號在將樣品艙降落,在預定地點之後,隼鳥1號自身就已經被大氣層所撕成碎片,化為點點流星而消失在人類的眼前了。
據日本國內報導,隼鳥1號所送回的礦石中包含的橄欖石,輝石、斜長石、硫化鐵等礦物質,而這些樣品其實跟隕石是更加相似的,但不是地球上已知的隕石,雖然這顆隼鳥1號已經消失在了人類的眼前,但是很多科學家對於日本的這次開採任務的是高度認可的,也正是有了日本的先例,才會有現在如此多的科學家,對於外星天體的研究和開採。
這也讓地球上能源的一定的喘息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天體被開採,相信地球上的能源進行開採,可能會有所延緩,這也算是對地球來說,也算是一件幸事吧,不知道大家對日本這一次的小天體開採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