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十幾天前剛剛成功釋放巡視器MINERVA-II1之後,JAXA隼鳥2號探測器又於今天(2018年10月3日)再次成功向小行星「龍宮」釋放著陸器MASCOT。
雖然才剛剛抵達小行星「龍宮」三個月出頭,但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迅速完成了進度條1/3,而且總體來說異常順利:
2018年6月27日,隼鳥2號探測器抵達小行星「龍宮」上空20 km的預定位置;
7月底-8月初完成第一次地形和攝影測量;
8月初完成重力測量;
8月中旬完成第一次著陸選址;
9月12日完成第一次著陸採樣演習;
9月21日成功釋放巡視器MINERVA-II1,順利著陸,傳回照片;
10月3日成功釋放著陸器MASCOT,順利著陸,傳回照片。
簡直一掃當年隼鳥號的坎坷陰霾好麼!
下面詳細說說…上個月太忙了沒有來得及寫MINERVA-II1的著陸,這次連著一起寫了就…太長了…
前期考察
7-8月,隼鳥2號幾次降低高度,對小行星「龍宮」展開了地形攝影和重力測量,目的是為第一次投下巡視器和著陸器,以及第一次著陸採樣尋找安全又有研究價值的地點。(這一部分的詳情參考JAXA隼鳥2號 | 7月進展)
↓降到「龍宮」上空6公裡處的地形測量階段拍攝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赤道區域的大型撞擊坑和」龍宮「表面的石塊。
2018年7月20日隼鳥2號拍攝的照片。來源:JAXA、東京大學、高知大學、立教大學、名古屋大學、千葉工大、明治大學、會津大學、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1]
↓降到「龍宮」上空約1公裡處的重力測量階段拍攝的照片。
2018年8月7日隼鳥2號拍攝的照片。來源:JAXA、東京大學等[2]
經過這一階段的調查,隼鳥2號差不多把「龍宮」的各個角落都調研了個遍。比如,標定了龍宮表面所有8-10米以上的石塊的位置,這些都是著陸器需要避開的「雷」。
綠色點是「龍宮」表面8-10米以上石塊的位置。來源:近畿大學、JAXA等[3]
著陸點選定
隼鳥2號帶了三個巡視器(MINERVA-II1 ROVER 1A、ROVER 1B和MINERVA-II2 ROVER 2)和一個著陸器(MASCOT)…計劃在10月初之前把巡視器MINERVA-II1和著陸器MASCOT都丟下去。
隼鳥2號攜帶的著陸器(左)和巡視器(右)。來源:JAXA
基於7-8月的前期考察,8月17日,JAXA召開著陸選址會議,迅速選定了著陸點。選址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考量:
1)緯度不能太高,只能在赤道附近;
2)100米的區域範圍內保持地勢平坦;
3)不能有大型石塊;
4)溫度97攝氏度以下(不然儀器無法正常工作)。
最終選定的著陸點分別是:
巡視器MINERVA-II-1 :N6
著陸器MASCOT :MA-9
第一次著陸採樣 :L08(備選點:L07、M04)
選定的著陸點位置,其中L和M分別表示低緯度和中緯度。別忘了小行星「龍宮」的直徑只有約900米,所以正方形框的邊長只有約100米。來源:JAXA、東京大學等[3]
↓三處著陸點在未投影的照片中的位置
距離龍宮表面6公裡處的光學航法相機拍攝的照片中三處著陸點的位置。來源:JAXA、東京大學等[4]
等等,這怎麼和我們之前看的「龍宮」全身照是反的啊?!蒙醬在這篇隼鳥2號探測器即將揭開的小行星「龍宮」的真面目介紹過,因為小行星「龍宮」是逆行自轉的(也就是自東向西自轉),所以「龍宮」上的南北和地球這樣的順行自轉天體是相反的,但「龍宮」的全球地圖上還是按照上北下南來展現的。
圖:「龍宮」上的方向。來源:JAXA
第一次著陸採樣演習
9月10日,隼鳥2號開始降落,開始第一次著陸採樣演習(TD1-R1)。
然而到了12日12時(日本時間)左右,隼鳥2號並沒能降低到預定高度,而是只降到了距離龍宮表面600米左右時就自動中止並返回了。
隼鳥2號項目組推測,可能的原因是「龍宮」表面太暗了,以至於用於檢測探測器到小行星表面距離的雷射高度計(LIDAR)無法進行測量導致的[5]。
不過,隼鳥2號還是拍攝了距離龍宮表面600多米時龍宮的樣子…而且,還第一次拍到了自己投在龍宮表面的影子!
雖然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隨著探測器不斷靠近小行星表面,會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影子隨之移動。
(左)2018年9月12日12:40左右(日本時間)隼鳥2號距離「龍宮」表面約635米時ONC-W1相機拍攝的「龍宮」,紅圈中綠色箭頭標註的黑點就是隼鳥2號投在「龍宮」表面的影子;(右)探測器始終位於地球和「龍宮」的連線上,隨著探測器不斷靠近龍宮,探測器影子的移動也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來源:JAXA[6]
↓當年隼鳥號接近小行星「絲川」時也拍到過自己的影子。
隼鳥號接近小行星「絲川」表面MUSES-C區域時時拍到的自己的影子。來源:JAXA[7]
自此,人們已經開始期待隼鳥2號下次接近「龍宮」時再次拍到自己的影子了!
12日晚些時候,隼鳥2號回到距離「龍宮」20公裡的停留高度,等待下一次行動。
巡視器MINERVA-II1:夙願得償,「龍宮」徜徉
不死鳥傳奇——「隼鳥」家族的小行星之旅(上)裡我們說過,隼鳥號曾攜帶一枚約1斤重的迷你著陸器Minerva,但Minerva著陸失敗了。
隼鳥號(也叫MUSES-C)攜帶的衛星著陸器Minerva。來源:JAXA
而現在的Minerva-II1長啥樣?基本就是改進版的Minerva。Minerva-II1由兩枚直徑18釐米,高7釐米的「滾輪」形巡視器Rover-1A和1B組成,每個1.1公斤,由JAXA和多個大學及機構共同研製。
Minerva-II1的兩個巡視器Rover-1A和1B。來源:JAXA[8]
Minerva-II的滾輪周邊一圈是太陽能板,能自主供電,讓巡視器可以主動從小行星表面彈起然後落到新的地方;而周邊的棘刺一樣伸出來的探針則是可以測量溫度的「觸角」——溫度傳感器,可以在跳躍翻滾的同時測量「龍宮」表面的溫度,同時也能幫助巡視器從滾動狀態穩定下來。相機當然也是帶了的,0距離接觸怎麼能不多拍點高清照片?Rover-1A帶了4臺相機,1B帶了3臺相機,可以在「龍宮」表面拍攝彩色立體照片。此外,兩臺巡視器上還都帶了光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儀器。
所謂「巡視器」,當然是能一邊移動一邊探測的,就像玉兔號月球車和好奇號火星車那樣。只不過,因為小行星「龍宮」實在是太小了,表面重力極其微弱,我們熟悉的那種帶輪子的小車反而移動不便。
因此當年隼鳥號的Minerva和現在隼鳥2號的Minerva-II都採用了這種「滾輪」式形態,每一次跳躍移動時最長可以在空中停留15分鐘,水平方向最大可以移動15釐米左右[8] 。
(左)好奇號,來源:NASA;(右)Minerva-II1-1A(遠處)和Minerva-II1-1B(近處),來源:JAXA[8]
作為Minerva繼任的Minerva-II,不僅代表它自己,也承載著人們寄托在身Minerva上的夙願。因此Minerva-II1的命運將會如何,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懸念。
9月21日13:06(日本時間),隼鳥2號從20公裡高的停留高度降落到距離龍宮表面50-55米近的高度後釋放兩臺巡視器,不久後隼鳥2號開始上升,直至回到20公裡處[9] 。
13年前的場景正在重現!
時光切回到2005年11月12日,隼鳥號本想下降到了距離小行星「絲川」表面44米的地方釋放著陸器,然而由於指令沒有及時傳達,隼鳥號過早釋放了Minerva。
結果就是釋放時的Minerva距離「絲川」地表太高,而「絲川」自身的引力又非常小,最終Minerva逃逸到了太空,著陸失敗。
而這一次,隼鳥2號揚眉吐氣了。釋放後不久,項目組就確認兩臺巡視器順利著陸,而且還傳回了照片。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順利著陸在小行星上的巡視器,也是第一個從小行星表面成功拍攝照片並傳回數據的探測器。
由於一開始兩臺巡視器都在滾動和跳躍狀態,所以傳回的照片格外有「藝術感」[10] 。
↓9月21日13:08(日本時間),剛分離不久的Rover-1A在滾動中拍攝的隼鳥2號(右上)和「龍宮」表面(左下)
↓9月22日11:44(日本時間)Rover-1A在跳躍中拍攝的「龍宮」表面,右側白色的是太陽光
別看照片糊成這樣,可把隼鳥2號項目組的科學家們開心壞了。他們紛紛不吝讚美之詞給予這些「大片兒」高度評價:
把隼鳥2號探測器拍得多清楚,藍色的太陽能板都能看出來!
你看,跳躍中拍的照片真是動感十足!
(emmm好的好的,自己的孩子怎麼看都好我們已經知道了…)
這些科學家們也確實有理由欣喜若狂,因為這意味著許多當初為隼鳥號設計的探測技術,直到隼鳥2號終於證實了可行性。(家祭無忘告乃翁啊有木有!)
另一方面,別忘了為了釋放巡視器,這也是隼鳥2號飛的最低的一次:距離「龍宮」表面最近只有50米!所以,這也是隼鳥2號近距離拍攝「龍宮」表面的大好機會。
不久,JAXA就公布了隼鳥2號的相機在釋放著陸器階段拍攝的高清照片[11] 。
↓ 9月21日9月21日13:04(日本時間),隼鳥2號距離「龍宮」表面64米處連續拍攝的「龍宮」高清照,這也是「龍宮」目前為止最高解析度的一張照片。
↓ 拍攝的區域是紅色箭頭所指的黃框中的範圍,而且…果然隼鳥2號再次拍到自己的影子!
emmm…距離64米的隼鳥2號拍的照片比表面的兩臺Minerva-II1拍的清楚啊有木有?!
手不抖比離得近更重要啊有木有…再貴的相機也一樣!
不過,略加休整之後的Minerva-II1傳回的照片已經清楚多了[12] 。
↓ Rover-1B在9月23日跳躍之前(左)和落地之後(右)拍攝的照片,確實有種「龍宮徜徉」的感覺
↓ Rover-1A在9月23日拍攝的「龍宮」照片裡還拍到了自己的影子,天線和探針清晰可見
↓Rover-1B在9月23日10:34-11:48拍攝的15幀照片還製成了這個短視頻,應該算是第一部在小行星上拍攝的視頻了吧23333
著陸器MASCOT:爭分奪秒,時不我待
不同於小巧的「滾輪」一般的Minerva-II1,德國宇航中心(DLR)和法國宇航局(CNES)共同研製的著陸器MASCOT則是個中規中矩的「大方盒子」:重約9.8公斤,大小約27.5×29.0×19.5釐米。
MASCOT一共攜帶了四個科學儀器:
MASCOT的外觀和攜帶的科學儀器。來源:JAXA
此外,MASCOT還配備了用於導航定位的GNC傳感器,而且雖然是著陸器,但MASCOT也可以完成一定程度的滾動和跳躍,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整觀測角度,讓頂端天線那面朝上。不過,不同於可以多次主動彈跳移動的Minerva-II1,MASCOT只能自主彈跳移動一次。
10月2日,隼鳥2號開始下降,並在今天(10月3日)降落到距離龍宮表面約51米近的高度後(北京時間10時左右)釋放MASCOT,不久後隼鳥2號再次上升,不過這次,隼鳥2號並不會直接一口氣上升到20公裡處,而是會在「龍宮」上空2.5公裡處懸停一段時間(下圖中的hovering段)。
MASCOT著陸安排。來源:JAXA[13]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11:18,JAXA確認與MASCOT建立通訊;
北京時間13:40左右,DLR確認MASCOT已順利著陸小行星;
北京時間14:47,JAXA確認隼鳥2號已如期進入懸停階段;
北京時間16:00左右,MASCOT的推特上傳了MASCOT在降落過程中拍攝的小行星「龍宮」表面。找得到MASCOT的影子嗎?
和裹著一身太陽板的Minerva-II不同,MASCOT主要以鋰電池來供電,預計可供電時間只有:16個小時(也就是「龍宮」上的兩天)。
也就是說,一旦MASCOT開始工作,也就意味著它正走向生命的盡頭,它將爭分奪秒完成預定的探測。
MASCOT預計於明天結束任務。
接下來的計劃:著陸採樣
9月12日的第一次著陸採樣演習(TD1-R1)中,隼鳥2號已經近距離確認了第一次著陸採樣點(L08,備選點:L07、M04)的表面狀況:
2018年9月12日6時(日本時間)隼鳥2號的ONC-T相機在「龍宮」上空3公裡處拍攝的第一次著陸點和候選著陸點區域高清照片。來源:JAXA、東京大學等[14]
接下來,隼鳥2號計劃於10月中旬完成第二次著陸採樣演習,並在10月底完成第一次著陸採樣。而另一枚巡視器計劃於明年投下。
最終,隼鳥2號計劃一共完成三次著陸採樣,並於2020年底把來自「龍宮」的「寶箱」帶回地球。
推薦閱讀
不死鳥傳奇——「隼鳥」家族的小行星之旅(上)
不死鳥傳奇——「隼鳥」家族的小行星之旅(下)
JAXA隼鳥2號 | 7月進展
關於作者
灰原哀博士(haibaraemily),從事行星科學研究,本公眾號博主。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
知乎、微博、果殼:@haibaraemily
參考
[1] 高度約6kmから撮影したリュウグウ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725je/index.html
[2] 高度1kmから撮影したリュウグウ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807/index.html
[3] 小惑星リュウグウの表面に多くある巖塊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831b/
[4] 著地候補地點の決定!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829/index.html
[5] タッチダウン1リハーサル1(TD1-R1)の結果について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12/
[6] 探査機の影と衝効果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15/
[7] http://www.isas.jaxa.jp/j/special/2008/hayabusa/11.shtml
[8] 小型探査ローバMINERVA-II1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19/
[9] MINERVA-Ⅱ1分離運用スケジュール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20/
[10] ミネルバⅡ1、寫真撮影・リュウグウ著地・ホップによる移動に成功!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22/
[11] これまでで最高解析度のリュウグウ地表畫像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27_HighestRes/
[12] MINERVA-II1が撮影した畫像、第2弾!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27_MNRV/
[13] MASCOT分離運用スケジュール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1002_MSC_schedule/
[14] リハーサル運用によるタッチダウン候補地點の確認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27_TD1R1/
[15] DLR | Animation: Asteroidlander MASCOT on board Hayabusa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4aZX_8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