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5億人口全部穿越回侏羅紀,能否延續人類文明?

2020-12-03 騰訊網

假如現今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只允許帶少量的水、食物和衣物,以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高超智慧,有多少人能在侏羅紀生存下去,最終能否徵服恐龍延續人類的文明?這是一位讀者邀請我回答的問題,發在這裡與大家共享下。

人類重返侏羅紀(劇照)

侏羅紀的環境

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地質時間是距今2億至1.45億年前。很多人把恐龍作為人類徵服侏羅紀的最大麻煩,實際上環境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我們先來看一下侏羅紀的環境。

侏羅紀時期,太陽的直徑和光強度都比今天稍小,但非常接近(99%)。當時月球距地球比今天近一些,受月球潮汐引力影響,地球自轉也比今天稍快。我看到有高贊回答說侏羅紀時地球一天為21小時,這不正確。地球自轉雖然是逐漸下降的,但不是線性變化的,在早期下降更快一些,侏羅紀的一天應該是接近23小時。相應地,當時一年有385天。這意味著當時的晝夜溫差要比今天小一些。

侏羅紀的景觀:恐龍和針葉林

在侏羅紀之前的三疊紀,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即盤古超大陸。這塊大陸在侏羅紀之初分裂為北方的勞亞大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大陸,兩塊大陸之間就是特提斯洋,即今天地中海的前身。由於超大陸的分裂,地球氣候由乾旱轉為潮溼,原來的大片沙漠變成雨林。

網上有傳言稱侏羅紀時氧氣濃度比今天大得多,甚至有人說人類穿越到侏羅紀需要佩戴阻氧面罩才能生存,此乃謠傳。實際上侏羅紀時期大氣中氧含量與現在是差不多的,大約為21%,隨後的白堊紀要略高一些,約為26%。這個氧濃度非常適合人類生存。

大氣中氧濃度變化

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二氧化碳。侏羅紀時二氧化碳濃度約為0.195%,是工業革命之前的7倍,現在的5倍。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溫室氣體,因此當時太陽雖沒有今天亮,地球溫度卻比今天高一些,約比今天高3℃,而且全球溫差較小,南極和北極都沒有陸地,也沒有冰川。

高濃度二氧化碳會導致人類中毒身亡,但1%以下的二氧化碳對人體有多大影響並無定論。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可以在0.5%以下的二氧化碳中長期生存,但也有實驗指出這個濃度的二氧化碳足以導致人體認知、活動能力下降。侏羅紀時二氧化碳濃度為0.195%,可能會令人感到不適,但相信多數人能適應下去。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

總之,侏羅紀的環境與今天總體相似,但更溫暖、溼潤,而且相對穩定一些,晝夜和地區差別不像今天那麼顯著,人類是可以生存的。

我們的對手

侏羅紀時期地球的統治者就是著名的恐龍了。回到侏羅紀的人手無寸鐵,能打敗恐龍嗎?在舊石器時代末期(距今4萬至1萬年前),人類已經可以獵殺洞熊和猛獁象了,這是有證據證明的。一方面,在猛獁象骨頭上發現了很多人類石器造成的傷痕,還發現過一次石制武器的碎片。另一方面,猛獁象和洞熊衰退的時候正好和現代人類的興起吻合。

異特龍襲擊劍龍母子

不過,恐龍可比猛獁象和洞熊大多了。猛獁象最大的種類也不過4米高,十幾噸重,洞熊還不到一噸。侏羅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很繁盛,腕龍和超龍體長都超過30米,體重可達40噸;中加馬門溪龍有35~42米長,可能超過100噸重。沒有熱兵器的人類是無法輕易獵殺這樣的大傢伙的。劍龍體長約7米,重約3噸,是個相對容易得手的目標,不過要小心它尖銳的尾刺哦,異特龍都在這裡栽過跟頭。

食肉恐龍更可怕。猛獁象畢竟是素食主義者,攻擊性不強,洞熊雖然是食肉目的,但人類可以趁其冬眠獵殺之。對獅子、劍齒虎這些活躍的食肉動物,舊石器末期的人類就沒有確切的獵殺記錄了。侏羅紀的霸主異特龍體長9.5米,體重2.5噸,食蜥王龍體長有10.5米,重達5噸,這些可怕的食肉恐龍要弄死個人輕而易舉。

異特龍夫婦圍獵重龍

不過,人類只是要活下去也用不著和這些大傢伙死磕,任何時代都是小動物更多。實在不行,我們可以捕食我們的祖先。有「萬獸之母」之稱的中華侏羅獸就生活在侏羅紀晚期,長7-10釐米,重約13克,相當於老鼠大小,擅長爬樹,以昆蟲為食。侏羅紀的哺乳動物已經有不少了,大都是小傢伙,要麼穴居,要麼樹棲。

此外,侏羅紀一些小型獸腳類恐龍體型也很小,它們當中很多是鳥類的祖先或近親。例如,小馳龍長35釐米,重170克,胡氏耀龍體長不到30釐米,重約300克。侏羅紀晚期,原始鳥類出現,曙光鳥和始祖鳥的體長都在半米左右,重約一千克。

已知最早的鳥類:發現於我國遼寧的曙光鳥

侏羅紀時期被子植物還沒有出現,我們今天吃的糧食、蔬菜和水果當時都還沒有,這是個壞消息。裸子植物最為繁盛,當時到處都是針葉林,也許我們可以找些松子充飢。林下植被以小型蕨類為主,蕨類的嫩葉也可以充作食物。

文明的重建

全球75億人全部返回侏羅紀,肯定短期內就要死一大部分。死在恐龍嘴裡的只是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會死於因水土不服、感染和飢餓而引發的疾病,而且我們對中生代的細菌和病毒可以說是毫無免疫力。

接下來,還活著的人要想長期生存,就必須像原始人一樣風餐露宿,靠打獵和採集為生。然而,我們的身體素質遠不如原始人,既不會鑽木取火,也不會製作最基本的石器,所以還是會有相當多的人活不下去,很多地區的人甚至可能全部死光。動物志的兩位宅男宅女的主編估計是活不下去了,屏幕面前的各位讀者,有這個自信能活下來嗎?

舊石器末期,人類圍獵猛獁象

然而,75億的人口基數足夠大,肯定會有部分聰明、勇敢而且強壯的人活下去。這部分能很快重建人類文明嗎?可能性不大。

現代人類文明得以延續,是建立在精細的社會分工的基礎上的,有種地的,有蓋房子的,有造汽車、輪船的,有做衣服的,還有搞科研的,少數人是不可能同時掌握如此多項技能的。一旦掌握某種技能的人全部死去,這項技能就會失傳。

例如,塔斯馬尼亞曾發生過著名的文明退化事件。當地土著人本是6.5萬年前從澳大利亞遷入的,可以確定他們當時的文明程度是比較高的。之後由於幾千人被隔離在塔斯馬尼亞島上,他們很快退化,到1803年歐洲殖民者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完全不會製作衣服了,只會製造最簡單的石器,勉強擠進舊石器時代,文明倒退程度超過100萬年。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

因此,這部分活在侏羅紀的人也將重回舊石器時代晚期但之後的文明進程將比當年的遠古人類快得多,原始人是摸著石頭過河,到深水區就容易落水,現代人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知識,知道路該往哪走,也許幾千年就能走完原始人幾十萬年才能實現的文明進程。

屆時,這些少數倖存的人將像7萬年前我們的先祖走出非洲一樣,重走徵服世界之路,恐龍不會是我們的對手。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將侏羅紀的一些植物作為農作物栽培,將一些恐龍作為家畜飼養,進入農業社會,解決吃飯穿衣問題。再之後就是重建工業社會,奪回地球的統治權。

上面只是根據侏羅紀的環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推測。任何生物的命運,運氣因素永遠佔很大比重。也許有能人能迅速重建通訊和醫療系統,領導我們渡過難關,很快重建文明。運氣差的話,75億人因自然災害或瘟疫團滅,也說不定哦。

相關焦點

  • 假如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有多少人能在侏羅紀生存下去?
    假如現今75億人全部穿越回侏羅紀,只允許帶少量的水、食物和衣物,以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高超智慧,有多少人能在侏羅紀生存下去,最終能否徵服恐龍延續人類的文明?這是一位讀者邀請我回答的問題,發在這裡與大家共享下。
  • 把現代75億人穿越到白堊紀能否再次稱霸地球、重建人類文明?
    在只帶個人極限承重量的水、食物、藥品以及阻氧面罩和衣物外其他任何東西都不帶的前提條件下把現代的75億人口穿越到白堊紀時期(避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6800萬年前的霸王龍出現的那時候
  • 如果75億現代人穿越到白堊紀,人類還能活得下來嗎?
    人類是現如今地球上的主宰物種,全球各地都有人口分布。而在6500萬至1.45億年前的白堊紀,處在食物鏈頂端的恐龍是陸地上的主宰物種。倘若現在所有的75億人穿越到白堊紀,每個人身上只能帶一些簡單的隨身物品,那麼,人類能否再次再次稱霸地球、佔領世界、重建人類文明嗎?
  • 地球終將毀滅,人類文明能否延續?
    我們在地球目前已經存在了200多萬年,不論是人類的誕生還是歷經的磨難,人類文明能延續至今日可以說是一個奇蹟。(文末有對智慧生命出現探討的文章連結)在太陽系毀滅之前,人類文明的延續與否,主要看人類科技水平能否支持星際旅行。
  • 假如75億人穿越到侏羅紀,能生存多久?能堅持十年?一年都夠嗆!
    最近看到類似的奇葩話題比較多,本不想討論這種腦洞話題,但大家都挺有興趣,咱不妨來探討下假如人類集體穿越到侏羅紀,以人類的智商能繼續繁衍生息嗎?細顎龍:體長約1米,肉食性恐龍,因其比較小,對人類威脅不大!恐怖的迅猛龍時代是白堊紀,侏羅紀不會有!二、人類穿越到侏羅紀會碰到哪些難題?
  • 假如現在的75億人,全部回到恐龍時代,我們人類能扛多久?
    在如今的地球,人類可能是地球的霸主,作為地球上站在生物鏈頂端的人類,有著太多的優勢,牢牢的佔據了地球的大部分資源。但是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人類並不是唯一的地球霸主,也僅僅不過是,僅僅存在了數以百萬年的時間,跟地球46億年的漫長歲月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九牛一毛,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挖掘一些幾百萬年前的事情真相,就會難上加難了。
  • 假如現在的75億人,全部回到恐龍時代,我們人類能扛多久?
    但是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人類並不是唯一的地球霸主,也僅僅不過是,僅僅存在了數以百萬年的時間,跟地球46億年的漫長歲月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九牛一毛,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挖掘一些幾百萬年前的事情真相,就會難上加難了。
  • 若所有人穿越回恐龍時代,能取代恐龍成為地球的主人嗎?
    而恐龍作為卵生動物,它們的繁殖速度要比美洲野牛快上許多,而且從時間跨度上來看,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時間,因此,在侏羅紀時期恐龍數量最多的時候,很可能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會有上億隻恐龍。我們都知道恐龍的體形是十分龐大的,拿人類來說,地球上如今70多億的人口已經讓我們覺得哪哪都是人了,在侏羅紀時期,上億頭的恐龍在地球上分布情況也是如此,可以說,地球上哪哪都是恐龍。
  • 地球人口已達75億,地球迄今一共誕生過多少人類?說出來可能不信
    二戰之後,世界各國籤訂了和平協議,人類從此進入總體和平時期,由於沒有了世界性大戰,再加上人類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提高,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很快,在50年代初,世界總人口才只有25億不到,短短的70年過去了,世界人口已經增加到70億以上,截止2020年5月5日為止,地球總人口數量已經突破
  • 人類文明被反覆毀滅延續發展?
    從世界各地的史前文明遺蹟看,是否可以設想人類文明一直在地球上延續被毀滅發展再毀滅發展的循環過程?我們知道無論鋼筋水泥,鋼鐵汽車等人類文明所建造的事物經過上百年上千年無人管控的自然狀態下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唯有石頭製品即使上萬年仍會完整保存下來,所以今天看到的大多史前遺蹟都是石頭的,如金字塔,巨石陣,瑪雅古城…… 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導致這一代文明的毀滅。如大規模核大戰或溫室效應導致冰川溶化誘發全球性大洪水等。這些災難都導致城市文明毀滅,只有少部分高山居住的人們倖存下來。
  • 靈長樂園,古老植被,侏羅紀公園帶你穿越1億年
    當然歷史不僅僅是由於人類創造的文明歷史,而且還有地球的偉大魅力創造的歷史。地球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奇蹟。鬼斧神工創造一個個天然神奇的藝術作品,這是奇蹟。曾經的滄海,現在一定成為了桑田,這是奇蹟。而地球孕育的各種各樣的生命,當然是奇蹟。人是世界上對偉大的奇蹟,也是造物者對於這個地球提供的最偉大的禮物。在充滿奇蹟的世界中,人需要出去多走走,不然這個奇蹟的世界,與自己無緣了,人的人生也會黯然很多。
  • 人類能否在史前存活?系列十一侏羅紀(2到1.4億年前)
    同時,電影《侏羅紀世界2》的上映,讓我們也蹭一波熱度。這次,我們來到了史前最著名的時代--侏羅紀。一提到侏羅紀,大家的印象就是恐龍,甚至恐龍常見的種類,都能張口就來:體型巨大的食草龍雷龍、翱翔空中的始祖鳥翼龍、龍龜的大兄弟背甲龍、電影裡萌萌噠的主角小弟迅猛龍、海裡的龍王滑齒龍、周星星同學奔走香港想要尋找的暴龍、霸中之霸黑猩猩的老對手霸王龍等等(有些種類是白堊紀才出現),種類太多了,有將近800種,天上地下水裡都有它們。
  • 1億年後人類文明命運如何?四種結局,哪個最讓你無法接受?
    1990年2月14日,已經在宇宙中遨遊了13年的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地方拍攝了一張「全家福」,這張全家福中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以及太陽系的核心——太陽。隨著對地球歷史的研究,以及對生命起源的研究,一個問題出現在許多人的心中:史前文明究竟是幻想,還是失落的歷史呢?當然了,誰也無法給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畢竟沒人能夠穿越回幾億甚至幾十億年前的地球。而更主要的是,同樣也沒有人知道文明的「終點」究竟是什麼,或者在哪裡。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關注提升用水效率、生產率和可持續性。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
  • 全球科幻電影票房大比拼,《流浪地球》票房超越《星際穿越》
    《流浪地球》還在持續熱播當中,貓眼給出預測該片的內地最終票房將在47億元左右(約7億美元)收場。那麼這個成績放在全球科幻電影票房排行榜中,處於什麼位置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各大名片兒的票房收入。註:全球票房收入以美元為單位。
  • 世界人口已達75.8億,地球快承受不住了,人類亟需解決五個問題
    人類,是地球上上百萬種生物中的一種,也是最特殊的一種。多年以來,世界人口數量一直呈現出只增不降的趨勢。聯合國設有一個專門負責統計世界人口的機構,其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人口數量已於2020年2月7日達到了75.8億之多。
  • 地球人口已達75億。到目前為止地球上出生了多少人?說它可能不
    二戰之後,世界國家籤署了和平協議,人類也籤署了和平時期。由於世界缺乏大戰,人類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提高,世界人口增長迅速。上世紀50年代初,世界的總人口還不到25億。在短短70年間,世界的人口已經增加到70多億。
  • 如果一個人變成10米巨人,穿越回侏羅紀時期,可以打敗一隻霸王龍嗎?
    目前地球上已經誕生出兩代生物霸主,第一代霸主就是生活在1億年前的恐龍家族,第二大霸主就是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雖然同是地球生物霸主,但是這兩種生物統治地球的方式不一樣,恐龍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第一代霸主,是因為恐龍擁有龐大的身軀,簡單說恐龍就是利用身體優勢打敗其他競爭對手、成為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的,一般的恐龍都重達幾噸、十幾噸甚至幾十噸
  • 50億年後太陽將滅亡,在太陽滅亡之前,人類能發展到七級文明嗎?
    太陽孕育地球一切生物宇宙萬物都無法避免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律,太陽也不例外,像地球生命一樣,太陽這種恆星也經歷一個誕生、發展、滅亡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0億年的時間,根據科學家觀測和分析,太陽已經存在50億年,再過50億年太陽將會變成一個紅巨星,然後再變成一顆白矮星結束自己的生命,那意味著50億年後,人類會隨著太陽的毀滅而滅亡
  • 至少要多少人才能延續文明?孤島效應或正在扼殺人類文明
    全球人類的命運,最後總會落到一小撮人的身上。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肩負著重建整個人類文明的使命。那麼問題來了,劫後餘生最少需要多人才能維持現有文明?純生物學上的答案,是很明確的——大概只需要幾百人,就基本能保證人類基因的延續了。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FrédéricMarin,就提出98的最低下限人數。只需98人的健康群體,他們就可以攜帶足夠的遺傳多樣性來繁殖物種並重建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