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國目前有多少殘疾人嗎?
超過8000萬
看到這個數字
你就會理解
假肢矯形工程專業的意義
為殘疾人做出
能夠代替缺失肢體的假肢
為折翼的天使裝上追逐夢想的翅膀
年輕的鄒有策,利用所學
為無數絕望的人帶來了希望
從選擇這個專業時,一無所知
到接觸這個專業後
越堅持,越熱愛
最終,他把這個專業發展成為
要一生要守護的事業
這是一個「好就業」的專業
高考失利的鄒有策
首先面臨著決定命運的
第一個重大選擇
是否要復讀?
鄒有策坦承
當時的自己根本沒有
復讀一年的勇氣
因此他接受親戚的建議
報考了假肢矯形工程專業
儘管當時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
其實
當被不了解或不喜歡的專業錄取時
是否要復讀
是很多同學糾結的問題
那麼應該如何權衡利弊?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戳視頻,復讀或不復讀,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能否好就業」
也是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
必然會考慮的問題
鄒有策也不例外
當年只有北京一所專科院校
設立了假肢矯形工程專業
衝著「好就業」三個字
鄒有策堅定地選擇報考
故事的結局在意料之中
鄒有策同屆畢業的23名同學
就業率達到100%
13年過去了
23名同學全部堅守在這一行業
從未離開
對鄒有策來說
雖然學習這個專業
只是偶然
但是
接觸越多,熱愛越深
因為這個專業
所成就的是一份
為他人造福的事業
這是一個越堅持越熱愛的發光專業
2008年的汶川地震
讓鄒有策對這個專業
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震後不久,他主動前往
假肢技師嚴重缺乏的成都
想儘快為截肢傷員安裝假肢
在病房的所見所聞
讓他終生難忘
節目現場,鄒有策哽咽了
每天晚上,當我從病房外經過時,總能聽到病房裡傳來的哭聲。有的孩子總以為截掉的手腳還在,痛得撕心裂肺。還有的孩子起夜,摔倒在地板上,才發現自己原來的肢體已經不在了,坐在地上絕望地哭著。
——鄒有策
他還發現
最難克服的其實是這些孩子們
被奪去肢體後
所遭受的心靈創傷
拒絕穿戴假肢的王睿
便是其中之一
在鄒有策的耐心陪伴下
兩個多月後
王睿終於主動嘗試穿戴假肢
用假肢幫助無數傷員站起來
這讓鄒有策重新審視自己的專業
原來假肢矯形工程
不僅僅是做出假肢
更帶來了希望
正如奧運會冠軍 桌球大滿貫得主
鄧亞萍說的那樣
看似你用假肢成就了他,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成就了你。
——鄧亞萍
當初不肯裝假肢的女孩王睿
現在已成為一名
中國殘疾人桌球運動員
曾斬獲2015年國際乒聯世錦賽
和仁川亞運會冠軍
王睿也來到節目現場
還與偶像鄧亞萍
進行了一場冠軍之間的精彩對決
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朝陽專業
王樹國校長說
隨著我國國力不斷增強
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
假肢矯形工程專業
也吸引了更多的關注
我國教育體系已經開始設立相關本科專業,清華大學、西安交大等眾多著名理工院校也在研究和假肢矯形相關的技術及人才培養。
——王樹國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康復工程學院副教授汪波介紹
在這個領域
複合型技術人才缺口很大
假肢矯形工程專業
旨在培養
醫工結合的高技術人才
節目現場
全國技術能手、資深行業專家吳錫漢
1969年便踏入這個行業
見證了假肢從傳統製作
到國外進口
再到智能假肢應用的進階過程
假肢矯形技術專家林寶坤則指出
每一次進階背後
都是對人才的迫切需求
尤其是智能假肢領域
需要更多人才加入
看智能假肢如何讓地震傷員工作、生活兩不誤!
原中國登山隊隊員夏伯渝
在失去雙腿後,依靠假肢
創造了奇蹟
重新登上珠穆朗瑪峰
失去雙腿的小夥子代國宏
獲得全國遊泳錦標賽蛙泳冠軍
打破全國紀錄
成了赫赫有名的「無腿蛙王」
還有更多人
藉助假肢
在各自的領域重新站立、起飛
所以,假肢矯形工程專業
造福他人,守護夢想
能夠大有可為
這個專業期待你的加入
因為它寄託著對生命的尊重和人性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