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預測地磁暴新技術

2021-01-21 科學網

 

地球磁場從極點延伸至極點,並且受到太陽風的強烈影響。這種「風」是從太陽表面被持續射出的帶電粒子流。太陽耀斑則會向「風中」釋放更多粒子。有時,伴隨耀斑而生的還有將等離子體送入太空的日冕物質拋射。

由此獲得的帶電粒子流從太陽到地球穿行數百萬公裡。當它們到達地球時,粒子會破壞地球磁場。結果或許是美麗的,但也極具破壞性:極光和地磁暴。這些風暴很嚴重,並且會干擾包括GPS信號和衛星通信在內的諸多重要技術。它們還會對電網造成損害。太陽活動看上去是隨機的,從而使人類很難預測這些風暴。

在美國物理聯合會(AIP)出版集團下屬《混沌》雜誌上,一個由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Reik Donner領導的歐洲團隊報告了一種分析磁場數據的新方法,或許能提供針對地磁暴的更好短期預測。這種新方法依靠的技術原本為處於偏離平衡狀態的系統所開發。地球磁場符合這種模式,是因為磁場被太陽風驅動得偏離了平衡狀態。偏離平衡的系統通常經歷急劇變化,比如從靜止狀態突然轉變成風暴。

研究人員利用了每小時的擾動暴實時指數值(Dst指數)。該指數提供了地球磁場水平分量和正常值相比的平均偏差。當大規模爆發的帶電粒子從太陽到達地球並且削弱了地球磁場時,這種偏差便會發生。Dst值形成被稱為時間序列的單一數字串。隨後,時間序列數據可被重新改造成二維或者三維圖像。

研究人員利用重建數據創建了被稱為遞歸圖的圖表。遞歸圖是一系列通常在圖表上不均勻分布的圓點。論文作者利用數據分析了2001年發生的兩起地磁暴。其源自太陽風暴發生前兩天的大規模太陽耀斑。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被稱為遞歸定量分析的方法證實,這些遞歸圖中的長對角線表明了更多可被預測的地磁行為。該方法尤其適用於區分不同類型的地磁場擾動。最新技術使研究人員以此前未達到的準確度描述了這些差異的特徵。(來源:中國科學報 宗華)

相關焦點

  • 俄科學家預測今夜將有強太陽磁暴襲擊地球(圖)
    中新網1月17日電 俄羅斯科學家日前預測,莫斯科時間1月17日晚將會有強太陽磁暴「襲擊」地球。
  • 太陽磁暴今日襲擊地球(圖)
    點擊進入>>>   新快報訊 俄羅斯科學家日前預測,莫斯科時間1月17日晚(北京時間18日凌晨)將會有強太陽磁暴「襲擊」地球。  據俄羅斯新聞網1月16日報導,俄羅斯地球地磁電離層和無線電波傳播學院的科學家們當天證實,在15日發生了一系列的太陽耀斑爆炸之後,最近將會有兩次規模大、速度快的太陽磁暴「襲擊」地球,預計第1次將於莫斯科時間17日晚間發生,第2次將於18日發生。專家們還預測,此次磁暴到達地球的速度將達到每秒鐘幾千公裡。兩次磁暴均會對地球磁場狀況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 2018年地球將遭磁暴:磁暴是啥 有極光可看?
    至誠財經網(www.zhicheng.com)3月5日訊  2018年地球將發生20-35場磁暴。  據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全俄自然及技術性突發事件監測和預報中心預測,地球將在2018年遭受數十場磁暴,其中包括兩到四場特大磁暴。
  • 太陽磁暴轟擊地球(圖)
    點擊進入>>>   太陽磁暴是太陽因能量增加向空間釋放出的大量帶電粒子流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科學家們形象地把太陽磁暴比喻為太陽打「噴嚏」。太陽的活動對地球至關重要,因而太陽一打「噴嚏」,地球往往會發「高燒」。(下圖綠圈處為太陽磁暴)  據「俄羅斯新聞網」16日報導,俄羅斯地球地磁電離層和無線電波傳播學院的科學家們當天證實,在15日發生了一系列的太陽耀斑爆炸之後,最近將會有兩次規模大、速度快的太陽磁暴「襲擊」地球,預計第1次將於莫斯科時間17日晚間發生,第2次於18日發生。
  • 俄專家:俄羅斯沒有衛星可預測危險太陽耀斑和磁暴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應用地球物理學研究所空中導航空間氣象中心主任維亞切斯拉夫·布羅夫表示,俄方沒有能用於預測強烈的太陽耀斑和磁暴的衛星。布羅夫指出,2020年開始了新一輪太陽活動周期。這一周期預計將相當平靜,太陽耀斑和磁暴與更為活躍的周期相比會少很多。
  • 2018地球將遭磁暴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則因人而異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地球將遭磁暴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則因人而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報導,據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全俄自然及技術性突發事件監測和預報中心預測,地球將在2018年遭受數十場磁暴,其中包括兩到四場特大磁暴。
  • 繪製地磁暴預警圖
    這場地磁暴產生了大量電流,對埋在地下的電力設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最終導致電網過載。地磁暴是地磁場受到衝擊時產生的擾動,太陽風攜帶的大量帶電粒子很容易造成這種衝擊。如今,新的研究表明特定區域的巖石構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影響這種百年一見的「超級地磁暴」引發的風險。
  • 科學家開發預測技術,可以幫助推進對聚變能量的探索
    現在,由美國能源部(DOE)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的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技術,該技術可以預測託卡馬克如何應對這些有害的磁性錯誤。這些預測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聚變設施,從而有效地產生幾乎無窮無盡的安全、清潔聚變能供應,以發電。聚變以等離子體的形式結合了光元素,等離子體是由自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熱的帶電狀態,並在恆星中產生大量能量。科學家旨在在地球上複製和控制這一過程。該團隊制定了一個稱為縮放定律的規則,該規則有助於從當前設備推斷未來託卡馬克的屬性。
  •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哈佛大學團隊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
  • 韓國開發出可預測新冠死亡率人工智慧技術
    韓國一家醫院的研究團隊2日宣布,他們研發出一項預測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的人工智慧技術,希望這項技術有助於醫務人員快速識別死亡風險更高的患者,及時予以治療。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韓國先驅報》3日報導,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下轄一山醫院研究團隊對1月23日至4月2日期間確診的10237名新冠患者進行多次隨訪
  • 今年地球將遭受數十場磁暴含多場特大磁暴,或影響同步衛星
    今年地球將遭受數十場磁暴含多場特大磁暴,或影響同步衛星 中新網3月4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4日報導,據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全俄自然及技術性突發事件監測和預報中心預測,地球將在2018年遭受數十場磁暴,其中包括兩到四場特大磁暴。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
  • 今年地球將發生多場特大磁暴,會影響健康嗎?
    2018年地球將發生20-35場磁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報導,據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全俄自然及技術性突發事件監測和預報中心預測,地球將在2018年遭受數十場磁暴,其中包括兩到四場特大磁暴。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掌握的材料:「預計,2018年將發生20-35場磁風暴,其中包括大磁暴和特大磁暴。
  • 科學家開發抗體精準治療新技術
    目前只有不到5%的實驗性抗癌藥物被批准用於人體,但科學家們正在為這一探索帶來新技術。癌症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這些包括基因突變和異常導致細胞比正常生長更快。自從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以來,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之間的差異。現在的理解是,單一的癌症治療方法是不夠的。需要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治療。
  • 日本開發出預測地震搖晃新方法 提升震度7的精確度
    中國網7月28日訊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27日宣布,已開發出地震數據的人工智慧(AI)預測地震搖晃的新技術。 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稱,該方法是結合了根據以往地震數據製作的預測公式的兩段式,對於因數據少而成為此前難點的日本標準的震度7等非常劇烈的搖晃,也提高了預測精確度。 負責開發的研究員久保久彥稱,「該方法的優點在於AI能夠解析地基構造等複雜多樣的信息。」
  • 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開發新遙感技術用於研究月球上的礦物橄欖石
    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開發新遙感技術用於研究月球上的礦物橄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遙感技術,用於研究月球上一種名為橄欖石的礦物描述這項工作的新論文的主要作者克里斯多福·克雷默說,橄欖石是地球地幔的主要成分,並已在月球和火星表面檢測到。橄欖石已經在火山沉積物或從地下帶出物質的撞擊坑中被檢測到。目前,遙感技術足以從軌道上發現橄欖石,但科學家們想做的不僅僅是發現這種礦物。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橄欖石的化學構成。他們指出,所有橄欖石都有矽和氧,但有些橄欖石富含鐵,而有些橄欖石富含鎂。
  •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0:57: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Mark Akeson團隊合作開發人多聚(A)轉錄組的納米孔原位
  • 西媒:義大利科學家開發出新模型 可更準確預測地震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科學進展》雜誌13日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地震預測模型。據埃菲社華盛頓9月13日報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報告中指出,這個模型可以幫助制訂更好的計劃,在世界範圍內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
  • 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原標題:加開發出構建下一代生物傳感器的通用技術   用顏色顯現細胞中蛋白間「小動作」   科技日報多倫多1月26日電(記者馮衛東)據26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報導,活細胞中蛋白間相互作用的檢測和成像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要歸功於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技術
  • 科學家開發的新流感藥物技術有望應用於新冠等其他病毒感染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流感藥物技術,可應用於其他病毒感染,包括新冠病毒、愛滋病毒和肝炎病毒。來自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將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扎那米韋與二硝基苯(DNP)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可以只針對病毒及其感染的細胞的分子,而使健康細胞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