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2020-11-29 澎湃新聞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2020-10-09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哈佛大學團隊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

  你的年齡有多大? 

  通常我們按照日曆計算,以出生時間為起點,計算至今活了多久。然而,這種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未必真正體現一個人的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畢竟,遺傳、營養、感染、壓力等種種因素會讓老化速度因人而異,每個人「顯老」的程度不一樣。

實際年齡與生理年齡未必一致(圖片來源:Pixabay)

  為了更準確地測出一個人老化、衰弱的程度,科學家們開發了一些方法,例如測肌肉力量或步態,比較染色體的端粒長度,等等。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希望,最終能構建出一套衡量「老」的全面指標,不僅可以預測出一個人還能健康活多久,同時有助於闡明哪些因素導致了老化相關的疾病,哪些方法可以延長壽命。

  哈佛大學的David Sinclair教授是抗衰老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最近他領銜的研究團隊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了一步。他們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

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旗下的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團隊對60隻小鼠進行了一年多的健康跟蹤,從它們21個月起,直到自然死亡。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有研究追蹤小鼠一生的衰弱變化。

  每6周,研究人員就給小鼠做一次「體檢」,測試項目包括行走能力、駝背程度、聽力和視力等。採用的這些指標也是在測量人類衰老程度時常用的。

從毛髮、步態、骨骼形態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左邊的年老小鼠更衰弱(參考資料[2];Credit:Alice Kane)

  然後,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訓練了兩種計算機模型學習小鼠的體檢數據。一個模型叫FRIGHT,從衰弱程度推斷小鼠的生理年齡有多老。另一個模型叫AFRAID,更像是生命倒計時時鐘,預測衰老小鼠的剩餘壽命。利用AFRAID,研究人員最多可以提前一年預知小鼠的預期壽命——相當於提前三分之一的「鼠生」,準確性在2個月內。

  研究人員介紹,他們給兩個模型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衰老和死亡通常令人恐懼。「衰老的許多方面確實令人恐懼,但我們希望找到延緩衰老、甚至返老還童的方法,讓我們的生理年齡更長久地保持年輕。」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Michael Schultz博士說。

圖片來源:Pixabay

  科學家們指出,這類生命時鐘有助於加速找到長壽基因和延緩衰老的方法。「通常,要研究某種藥物或飲食幹預方式是否能減緩衰老,就算在小鼠身上也要長達3年的時間來跟蹤。」該研究的另一位主要作者Alice E。 Kane博士說,「有了預測性生物識別技術,我們可以更快地確認幹預措施是否起作用。」

  當然,小鼠與人在生理上有著很大差別,而且行為、環境和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顯然要複雜得多,因此目前這兩款「生命時鐘」還不能用於預測人類的健康、生理年齡和壽命。

  但研究人員認為,從原理上來講,人的各項衰弱指標也可以用來開發像AFRAID這樣的「生命倒計時」時鐘,「前提是有這樣的數據集,從60歲追蹤到90歲,並有重要的死亡率隨訪數據。」Schultz博士說,「據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如此龐大的縱向研究數據集。」

  假如有了這樣的生命時鐘,可以準確預測人的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你會怎麼做呢?也許我們有機會更早地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是採用藥物幹預,從而獲得更長的健康壽命。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假如可以預知能活多久,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希望,最終能構建出一套衡量「老」的全面指標,不僅可以預測出一個人還能健康活多久,同時有助於闡明哪些因素導致了老化相關的疾病,哪些方法可以延長壽命。 哈佛大學的David Sinclair教授是抗衰老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最近他領銜的研究團隊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了一步。
  • 假如可以預知能活多久……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希望,最終能構建出一套衡量「老」的全面指標,不僅可以預測出一個人還能健康活多久,同時有助於闡明哪些因素導致了老化相關的疾病,哪些方法可以延長壽命。哈佛大學的David Sinclair教授是抗衰老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最近他領銜的研究團隊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了一步。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近日,哈佛醫學院 Blavatnik 學院遺傳學教授 David Sinclair 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了兩個時鐘,即 FRIGHT 時鐘和 AFRAID 時鐘,成功在老年小鼠中預測其生理年齡和實際壽命。該研究於 9 月 15 日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中。
  • 哈佛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來源:學術頭條近日,哈佛醫學院 Blavatnik 學院遺傳學教授 David Sinclair 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了兩個時鐘,即 FRIGHT 時鐘和 AFRAID 時鐘,成功在老年小鼠中預測其生理年齡和實際壽命。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預測壽命
    近日,哈佛醫學院 Blavatnik 學院遺傳學教授 David Sinclair 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了兩個時鐘,即 FRIGHT 時鐘和 AFRAID 時鐘,成功在老年小鼠中預測其生理年齡和實際壽命。該研究於 9 月 15 日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中。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近日,哈佛醫學院 Blavatnik 學院遺傳學教授 David Sinclair 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了兩個時鐘,即 FRIGHT 時鐘和 AFRAID 時鐘, 成功在老年小鼠中預測其生理年齡和實際壽命
  • 能預測剩餘壽命的AI生命時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團隊回答了這個問題,首次表明,我們的睡眠在2歲半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歲半前,嬰兒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大腦忙碌地建立和加強突觸,這些突觸是連接神經元彼此並允許它們進行交流的結構。
  • 能預測剩餘壽命的AI生命時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團隊回答了這個問題,首次表明,我們的睡眠在2歲半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歲半前,嬰兒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大腦忙碌地建立和加強突觸,這些突觸是連接神經元彼此並允許它們進行交流的結構。
  • 科學家設計新的「分子時鐘」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科學家設計新的「分子時鐘」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2016-10-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0月3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研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導致的DNA分子變異積累可以被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 藏在基因裡的「時鐘」可預測脊椎動物壽命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張夢然)你想過有一座「壽命時鐘」,就藏在基因裡嗎?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12日公開一項生物學研究,報告了一種利用基因標記來準確估算不同脊椎動物物種壽命的模型。
  • 表觀遺傳時鐘——預測衰老、疾病及死亡的個體化生物時鐘
    點擊查看 時間對於生命意味著什麼?人有壽命,樹有年輪,燈塔水母具有不死之軀,而蜉蝣短暫的六小時生命也是一生。也許你聽說過一種流行很廣的說法,「狗一歲等於人七歲」。現在科學家們說——不,有一種更科學的算法!即表觀遺傳時鐘算法。
  • 科學家藉機器學習發現「微生物衰老時鐘」 腸道細菌或揭示你的真實...
    然後科學家們使用機器學習來分析數據。首先,他們訓練了電腦程式 - 一個深度學習算法,鬆散地模擬神經元如何在大腦中工作 – 基於90%樣本的95種不同種類細菌,這些細菌來自不同年齡層。然後,他們要求算法預測剩餘10%的人的年齡。他們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的研究表示,這個程序能夠準確預測某人的年齡,相差只有4年。在95種細菌中,39種被發現在預測年齡方面最重要。
  • 「新進展」科學家開發新型「表觀遺傳時鐘」可洞悉人腦衰老進程 預測疾病風險
    近日,有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可以洞悉大腦的衰老進程,並可用於預測痴呆症等疾病的風險。人類DNA甲基化數據已被用於開發表徵衰老的生物標記物,稱為「表觀遺傳時鐘」。但現有的DNA甲基化時鐘準確性較低。近日,埃克塞特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
  • 哈佛科學家說它能延長壽命30%
    哈佛科學家說它能延長壽命30%,不過一看價錢就涼了,實在是太貴了!以前覺得「長壽藥」「長生不老藥」這類東西只有太上老君煉丹爐裡才有,可誰能想到,飛速發展的生物技術把這仙丹偷了出來帶到民間。2019年,美國休斯敦貝勒醫學院赫芬頓衰老中心發布研究報告,補充人體內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NMN(β-煙醯胺單核苷酸)這種物質,可以維持端粒長度、抑制DNA損傷,改善線粒體功能。
  • 【新進展】科學家開發新型「表觀遺傳時鐘」可洞悉人腦衰老進程...
    近日,有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可以洞悉大腦的衰老進程,並可用於預測痴呆症等疾病的風險。人類DNA甲基化數據已被用於開發表徵衰老的生物標記物,稱為「表觀遺傳時鐘」。但現有的DNA甲基化時鐘準確性較低。近日,埃克塞特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
  • 新「分子時鐘」可預測癌症發生的風險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表明,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導致的DNA分子變異積累可被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此結果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上。研究人員利用計算建模方法設計了一個「分子時鐘」,並利用它對個體特定組織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的次數進行估算。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表觀遺傳時鐘 有望揭示人類大腦衰老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標誌物能控制組成人類機體的不同細胞類型和組織中基因的開啟和關閉的程度,與機體遺傳密碼不同的是,這些表觀遺傳標誌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則能被用來通過DNA樣本準確預測機體的生物學年齡。
  • 關於端粒-我們可以逆轉生命時鐘嗎?(中德雙語)抗衰老系列視頻
    我們可以逆轉生命時鐘嗎?端粒,就好像我們細胞中的生物鐘一樣,有人也稱它為我們的「生命時鐘」。三位美國科學家,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的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卡羅爾·格雷德、哈佛醫學院的傑克·索斯塔克,憑藉「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並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人體壽命的「時鐘」——端粒(附照片)(圖)
    端粒—壽命的度量衡  很多人會使用化妝品和整容術,以求「改變自己的年齡」,事實上這是徒勞的,因為年齡早已被端粒寫進了人的每個細胞裡!  人為什麼會衰老?「細胞衰老了」是最常見的答案之一。那細胞為什麼會衰老呢?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到2009年的諾貝爾獎了。
  • 【1073】新「分子時鐘」預測癌症更近一步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雜誌上合作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